1、.一、編制依據1、本工程總平面布置圖2、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提供的醫院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建設項目基坑圍護設計圖。3、寶恒建設公司醫院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建設項目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及深基坑開挖專項方案4、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 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JGJ46-2014 6、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 實施意見二、工程概況1、工程總體情況本工程位于市西湖區三墩鎮,燈彩路和通濟路交叉口東北側,東及北臨在建的省老年醫療中心地塊;西臨通濟路,南臨燈彩路。主體為框架結構;地上 6 層,地下 2 層;地上主要由 L 型培訓中心及學員宿舍組成,建筑高度最高為22.3
2、米和 23 米;總建筑面積為20865.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為12770.1 平方米,地下室面積為8095.6 平方米。本工程由寶恒建設總承包施工,總工期720 日歷天,0.000以下結構施工工期計劃180 日歷天。2、地下室、工程樁、基礎詳細情況基坑平面成L 形,基坑南北二側邊長79.50m,東西兩側邊長84.40m,基坑總周長約為332m。地下結構二層,工程樁采用樁徑600、700、800 的 鉆孔灌注樁。本工程設計的0.000 標高相當于絕對標高4.900m,設計自然地.-10.00m,電梯井底板墊層面標高為-11.30m。承臺厚度厚為1.200m1.800m;墊層為 100 厚的 C
3、15 混凝土,基坑開挖深度至基礎底板面為 8.9 m,至基礎底板面,坑中坑高差為1.3m。本工程地下二層,地下結構采用順作法施工,基坑四周采用插入型鋼 700*300*13*14,SMW 工法,三軸勁性水泥攪拌樁止水帷幕,豎向設置兩道水平支撐,水平支撐均采用鋼筋混凝土支撐,混凝土支撐梁的截面尺寸主要有:YDL 為 800 1100mm,S1 為 800 800mm,S2 為 600*500mm,S3 為 800*900mm 梁頂標高為-2.600。S4為 800 800mm、S5,700 700mm、S6,800 900mm,WL 為 800*900mm,豎向支撐采用L140*12 型號的格構
4、柱。本工程基坑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基坑工程。3、工程參建各方工程名稱:醫院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建設項目建設單位:醫院設計單位: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監理單位:五洲工程項目管理圍護設計: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總承包單位:寶恒建設監測單位:浙大福世德勘測設計4、周圍環境條件根據總平面圖,本工程基坑四周環境簡述如下:根據現場調查,地下室邊界與道路電纜管溝、自來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及雨水管的距離分別為:(1)基坑邊與通濟路管道最小距離處距離為:.信息管,埋深約1.2M,距離基坑邊 8.9M;自來水管距離基坑邊25.8M;(2)基坑邊與通濟路管道距離:雨、污水管,埋深2.5M、3M,距離基坑邊約 18M、19M。
5、基坑邊與和燈彩路管道最小距離處距離為18.5M:自來水管距離基坑邊18.5M;雨、污水管距離基坑邊約36.0M、40.0M、45.0M。5、第一、二道支撐梁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30。第一道支撐底距地下室 1 層樓面凈空為 1.45 米。第二道支撐底離地下室基礎面凈距為1.70 米。每層支撐梁混凝土約980m3。三、支撐梁拆除的技術條件根據“先撐后拆”的要求,要拆除第一、第二道支撐梁前,必須滿足下述技術要求,放可開始拆除工作。第二道支撐:1、基礎澆搗完成,并經養護后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2、筏板基礎外側圍護樁間的空隙,已用500mm 厚 C35 素混凝土充填,形成連續的傳力帶。第一道支
6、撐1、已按換撐梁平圖布置圖(巖施-07)完成 2000 2503000 板式換撐梁澆搗工作,強度已達到設計強度的80%(換撐梁強度等級同1 層結構);2、地下一層到二層汽車坡道處與換撐板式梁對應的傳力鋼性.混凝土梁已設置完成;四、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1)組織施工技術人員在施工前認真學習技術規、標準、工藝規程。2)按設計及施工規,對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3)對施工管理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和技術培訓,加強作業和管理人員的技術素質。4)拆除混凝土支撐前,應將支撐梁附著物體清理干凈,對上一層支撐梁上殘留的混凝土墊層、模板、油氈亦認真清理,防止落物造成二次傷害。2、施工機械準備1)配備三臺空壓機、一臺炮
7、頭機用于鑿碎混凝土支撐梁。2)配備一臺裝載機專門裝運破碎混凝土塊。3、勞動力準備配備 15 名工人進行支撐拆除工作。4、施工現場要求1)平整出場地停放 50T 吊機的地方,保證能連續吊運拆除的混凝土碎塊。2)由電工在支撐梁拆除區域,設置專用配電箱,并對電箱設置防雨防潮設施。3)基坑降水管線、電纜線均應布排整齊、固定牢固,并由專人檢查,擁有良好的作業狀況。.五、施工工藝本工程支撐梁拆除順序與底板基礎混凝土澆搗區塊順序相同,即從東南西南東北西北(1 區4 區)的次序進行。1、第 2 區塊砼澆筑完成且第1 區塊砼達到設計強度80%后拆除第1 區塊支撐。2、第 3、4 區塊砼澆筑完成且第2 區塊砼達到
8、設計強度80%后拆除第 2 區塊支撐。3、第 3、4 區塊砼達到設計強度80%后由南向北拆除拆除第3、4區塊支撐。施工工藝:支撐設臨時觀測點人員機械就位先鑿開斜向主撐梁兩端與冠梁(腰梁)交接處觀察基坑變形情況AD、139 軸拆混凝土支撐作業清運破碎混凝土塊。1、支撐的拆除與地下室筏板基礎的施工交叉進行,在支撐的拆除區必須嚴格按支撐設計時已考慮的各種工況逐步進行,必須嚴格執行“先撐后拆”的原則。2、第二道支撐拆除時,應先將支撐梁與腰梁分離(2 區、4 區的AM 軸部分腰梁可仍保留),觀察位移情況。開始不易開口太大,控制在 5cm 以作業,然后按先拆聯系梁,后拆主撐梁的方法,分段鑿除,利用吊機及塔
9、吊吊運等方法拆除水平支撐。3、1 區混凝土支撐拆除時,應從 137 軸開始由外向逐步分條分段進行,不得從中間多處同時拆除作業。拆除速度以每天拆除12條縱向支撐為宜,防止支護結構因拆撐過快造成力突變產生過大位移.(此原則亦適用其他作業區)。4、第一道支撐梁拆除時,一定要保證樓板與圍護樁之間設置的2000 250 的板式鋼筋混凝土傳力梁與地下一層樓板強度達到設計的80%后,方可進行拆除工作。5、后澆帶位置在第一道支撐拆除前,應預埋相應的傳力構件。在地下一層到二層車道400*400 鋼性混凝土支撐梁,傳力帶的設置是保證各作業區拆除第一道支撐梁的前提。第一道支撐梁拆除順序同第二道支撐梁。6、一、二道路
10、支撐拆除時的注意點1)拆撐期間,項目部應提請基坑監測單位加強對圍護體和周圍建筑物的監測。2)支撐拆除采用機械結合人工破障,鋼筋、混凝土等碎塊由吊機吊至地面裝車外運。3)沿縱向主撐梁、聯系梁每段對稱拆除,對梁長中部及立柱兩端 1 米處必要時可設型鋼臨時支頂,防止支撐梁下落造成基礎柱插筋變形。4)對第二道支撐的格構立柱節點,不得全部鑿完,外圍保留30cm。支撐梁鋼筋采用氧氣焰進行切割,嚴禁用炮頭機強行打斷,防止節點破壞。5)為保護已澆基礎面和 1 層板面混凝土質量,在拆除支撐梁時,可由專人采用舊模板在梁的投影下襯墊,防止砸壞面層。6)對于已拆墻體及后澆帶暴露鋼筋部位,亦應以較堅韌的遮蓋.物進行保護
11、。六、施工工期計劃在地下室基礎和 1 層按 14 區施工順序澆筑混凝土完成一周后(以砼試塊報告為準)進行混凝土撐拆除作業,每作業段計劃用時 4 天。七、機械設備及勞動力1、施工機械及工具空壓機 3 臺炮頭機 1 臺氧焊切割器 4 把裝載機 1 臺鋼絲網兜 2 付手工鑿 2 把大榔頭 10 個小榔頭 20 個2、勞動力投入拆除操作有員:15 人管理人員:3 人八、安全施工措施1、作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有關規、操作規程和本專項施工方案。2、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上崗,爬高必須系安全帶。拆除作業時嚴禁人員位于支撐梁下。3、接受建設、監理及治安部門對現場質量、治安、環保等工作的管理和監督。4、保障供電系
12、統的正常運行,主電線路必須由專職電工負責。移運性用電設備必須用電纜供電并安裝漏電保護裝置,其他任何人不得隨意推拉閘刀。5、現場照明燈具的架設高度要符合有關安全規程的要求,不低于2.5 米。.6、在拆除區域設置臨時警戒線,并由專人負責看護,閑人不得進入。7、經常與監測單位聯系,了解拆除撐作業期間圍護樁后土體水平位移及豎向立柱的豎向位移,基坑周邊道路的沉降位移狀況,發現異常,立即采取安全措施。九、文明施工措施1、進入現場人員必須佩戴胸卡和安全帽,嚴禁酒后進入現場。2、所有機械必須根據性能,分期分階段定期檢修、保養,并記錄備案。機械運行設路基箱,保護好混凝土面層,運行過程防止壓壞柱、墻、板插筋。3、
13、建立、健全機械設備定機、定人、定崗位的“三定”制度,嚴格實行操作證制度,交接班制和獎罰制度。4、拆除的混凝土碎塊及鋼筋及時清運,確保拆撐現場工完場清,便于后續工序的開展。十、環保措施1、盡量選用低噪音施工機械,減少噪音污染。2、鎬頭機及風鎬破拆時出現揚塵及時灑水及霧炮降尖。十一、應急措施1、由于基坑施工受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可能會發生各種險情,為能及時排除險情確保安全,應采取如下應急措施:1)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監控小組,支撐拆除過程中進行24h監控。監控容包括:圍護樁的水平位移,周邊土體、道路變化,立柱.樁沉降觀測。現場若發現突變沉降應停止作業,有組織撤離人員及機械,防止事故的發生。拆離疏
14、散應從安全梯走至地面,嚴禁往基坑支撐梁下逃生。2)當圍護樁位移超過預警值時,使用現場準備的砂袋壓載,防止支護結構位移的發展。3)當支護結構的位移增大時,必要時可使用挖土機迅速回填反壓,以阻止位移的進一步發展,并在位移較大處設置超前支護,待穩定后方可繼續進行拆除施工。2、為了確保安全施工,針對假設出現的幾種險情,制訂如下應急措施:1)、圍護樁滑移的應急措施根據監測信息,若發現圍護樁位移超過警值勤,應立即采取下列措施:停止拆撐作業位移較大并有發展趨勢時,可在坑增設撐。撐為水平撐或斜撐,可用型鋼或堅固的木料支撐。樁間土防護采用鋼絲網混凝土土護面。在坑緊急壘堆砂袋或回填壓載。2)周邊道路或地下管線破壞的應急措施造成周邊道路或地下管線破壞的直接原因就是圍護結構位移或坑底土體隆起,因此其預防措施是:加強施工監測,實行信息化施工。.對圍護樁位移或土體隆起采取針對性的補救方案。3)地表裂縫的應急措施及時查明地表裂縫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阻止裂縫的發展。及時用濃水泥漿灌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