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明軌道交通 3號線污水干管遷改工程三標W-29#W-31#段頂管施工方案中鐵二十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昆明3號線污水干管遷改工程三標項目部W-29#W-31#段頂管施工方案1、編制原因W-29#W-31#段頂管原設計為曲線R=3800;本段曲線長為302 米。由于在曲線KA2+450 KA2+456段管道外壁線與現狀房屋外墻距離僅為0.4 米。二次變更設計為曲線R=3200;本段曲線長為303.8 米。由于在曲線KA2+450 KA2+456段管道外壁線與現狀房屋外墻距離僅為1.3 米,在頂管過程中將會對現狀房屋基礎造成影響,且該路段頂管沿線有 6 根 10KV 高壓電桿。為了把頂管施工對周
2、邊構筑物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經現場實地放線,W-31#接收井井位已向南側平移1.5 米。原設計頂管走向圖2、施工方案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經參建五方現場勘察及協商,將此段頂管改為兩端頂進對接施工,W-29#向 W-31#頂進距離為自KA2+177.2KA2+440總長度為262.8 米頂距較長,頂管頂進過程中根據油缸推力壓力表數值設置中繼間。W-31#向 W-29#頂進距離KA2+481KA2+440總長度為 41 米,交匯點坐標為(X:2572561.710,Y:885053.324),調整后,現場再次對KA2+450 KA2+456段管道外壁線距現狀房屋進行測量距離為3 米,頂管沿線 6 根 1
3、0KV 電桿,距離管道外壁1.2 米1.7 米,可最大限度避讓現狀房屋基礎,保證周邊建筑物安全。由于在交匯點處周邊有煤氣管道、給水管道及污水管道,現場不具備明挖條件,當對頂機頭頂進至交匯處時,停止頂進不取出工具管,對兩套工具管進行對接焊接及防腐防漏處理,以滿足管道過水需求。機頭制作:機頭采用20mm鋼板加工成半徑為93cm,機頭前端加工十字格柵。機頭對接區域的土體改良加固,根據現場施工時土體情況,采用高壓旋噴樁或壓密注漿措施處理。機頭對接時為保證兩套機頭對接準確不發生位移,在兩套機頭對接準確后立即采用25 鋼筋頭,沿機頭內圈每隔50cm 進行焊接。2.1、機頭進行對接的夾縫處理措施:1、兩套機
4、頭對接夾縫最寬處;理論值為28cm。采用同機頭同等鋼材,將對接夾縫進行焊接處理,使兩套機頭對接緊密;焊接密實,確保無滲水現象。2、將兩套機頭內的艙門及其它支撐鋼板割除。3、機頭段內部進行環氧煤瀝青防腐處理。4、機頭段內部,綁扎內圈鋼筋R=0.82m;留 5cm 保護層,采用鋼筋HPB235 10;間距 20 20 布置,澆筑C30 混凝土。2.2、兩套機頭采用環氧煤瀝青涂料:環氧煤瀝青防腐涂料由改性聚氨樹脂、環氧樹脂、煤焦瀝青、防腐顏填料、溶劑及固化劑等組成。漆膜具有良好的防腐性,并具有優異的絕緣性及抗水滲透性,同時干燥速度快,施工方便。2.3、防腐注意事項:1、內防腐施工前宜采用噴(拋)射除
5、銹,除銹等級應不低于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GB/T8923中規定的Sa2 級;內表面經噴(拋)射處理后,應用清潔、干燥、無油的壓縮空氣將管道內部的砂粒、塵埃、銹粉等微塵清除干凈。2、管道內表面處理后,應在鋼管兩端60100mm范圍內涂刷硅酸鋅或其他可焊性防銹涂料,干膜厚度為2040 m。3、涂底料前管體表面應清除油垢、灰渣、鐵銹;人工除氧化皮、鐵銹時,其質量標準應達 St3 級;噴砂或化學除銹時,其質量標準應達Sa2.5 級。4、底料應在表面除銹合格后盡快涂刷,空氣濕度過大時,應立即涂刷,涂刷應均勻,不漏涂;管兩端100150mm范圍內不涂刷,或在涂底料之前,在該部位涂刷可焊涂料或硅
6、酸鋅涂料,干膜厚度不小于25 m。5、防腐施工中,必須等前一道涂漆干透后才能進行下一道涂漆,每層施工間隔時間0.5h,養護時間。、涂刷后的表面應光潔、無流掛、無皺皮、無刷痕,無露底和開裂現象,涂層均勻。3.施工安全3.1 組織保障4.1.1 成立項目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名單組長:李吉倉副組長:鄧勇組員:李志堅郭小峰漆明貴王來鎖黃枝文3.2 安全措施3.2.1 防毒氣、管涌、流砂安全技術措施(1)頂管施工比較容易遭受的情況之一是有毒氣體傷害,人員在管道內施工作業時要消耗大量的氧氣,管道內會出現缺氧,影響作業人員的健康。對于管道內有害氣體,采用通風稀釋其濃度的方法,再用有害氣體檢測儀進行檢測,確認
7、安全以后,方可讓施工人員進入作業面施工,以保證地下施工人員的安全。即采用 DN50鍍鋅鋼管和0.6m3/mm電動空氣壓縮機向工作井及管內工作面連續送風。通風的質量要求:保證管道內的氧氣濃度不低于20%(空氣中氧的含量為29%),有害氣體的濃度不大于有害于身體健康的濃度,其中CO 30mg/m3,NO2 50mg/m3,CO20.5%,SO2 0.0005%,工作面通風設備的噪音不超過80 分貝。通風的空氣必須清潔,在地下作業點的新鮮空氣量不低于每人每分鐘0.5m3,風速應大于 0.15m/s,最大風速小于6m/s。控制作業面的溫度不超過32,相對濕度不超過80%。為保證各種有害氣體的濃度不超過
8、上述值,配備有效的氣體含量的測試儀表。(2)頂進機頭內安裝防護艙門,出現管涌、流砂現象后,應迅速將艙門關閉,人員撤離。3.2.2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措施建立以項目經理和各隊隊長為領導、項目部電工和施工隊電工為成員的施工用電管理機構,負責施工用電和生活用電的管理、對供電線路和機電設備的維修、運行及安全操作的貫徹落實,并建立安全用電崗位責任制,在各用電處設用電負責人,掛牌上崗。開工前對施工人員進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教育和培訓。對施工現場供電設施除經常維護外,遇大風、暴雨、冰雹、雪、霜、霧等惡劣天氣時,加強對電氣設備的巡視和檢查。電工操作時必須按規定穿戴配套的勞動保護用品。停電檢修時必須先切
9、斷電源,并在工作地點懸掛相應的標示牌。安引電源工作必須由電工親自操作,還要設專人監護。嚴禁非電工拆裝電氣設備,嚴禁亂接亂拉電線,現場配電室開關箱要加鎖,并在電氣設備明顯部位設置“嚴禁靠近、防止觸電”的警示牌。對電器裝置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接零接地情況。配電箱等設備不能被雨淋、水淹,為此配電箱放置點要墊高,并且有遮雨設施。動力和照明分設開關,施工設備一機一閘一漏,不得合用開關。對施工現場使用的電動機械和手持電動工具必須做到:在做好保護接零的同時,還要裝設漏電保護器。每一臺電動機械的開關箱內除裝設過負荷、短路、漏電保護外,還要裝設隔離開關。3.應急預案.1 坍塌事故應急預案、呼救當工地發生坍塌事
10、故,最先發現情況的人員應將信息準確傳出,內容要明確:某某地點或某某部位發生某某情況!接到信息的任何人,均有責任將信息報告給與其最近的項目部管理人員、應急搶險小組成員,使消息迅速報告到應急搶險指揮部。應急響應指揮長負責現場組織、救援等工作。、報警信息組負責撥打急救電話120,報告發生事故的地點、傷害類型,同時必須告知工程附近醒目標志建筑,以利急救中心迅速判斷方位。項目安質部負責將傷亡傷害情況及時報告公司安質部。、接車接車員迅速到路口接車,引領急救車從具備駛入條件的道路迅速到達現場。、現場處置發生坍塌后,后勤保衛組應先檢查塌方處是否還存在繼續塌方的危險,當確認無危險后,方可實施搶救,如還可能造成二
11、次塌方,則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救援組在清理坍塌土方時不可使用工具,應人工清除,避免對傷員的二次傷害。受坍塌傷害的人員可能造成內傷、脊柱傷害和骨折,因此不可急速搖動或移動傷員。應多人平托住傷員身體,緩慢將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上,待救護車到后送醫院救治。、善后處理在組織現場自救的同時,應派人保護現場,為今后的事故調查提供真實依據。3.監測監控3.1 對管道內有害氣體的監測對于管道內有害氣體,采用有害氣體檢測儀進行檢測,確認安全以后,方可讓施工人員進入作業面施工,以保證地下施工人員的安全。工作人員吸入的空氣中的含氧量不低于20%,工具管內裝有攝像頭,操作平臺上安裝小電視機以便于監測。3.2 對頂進過
12、程地表沉降、周邊建筑的監測監測項目將根據現場情況和管線物探資料進行適當的調整;頂管施工監測范圍:以頂管機頭為中心,前方監測10 米.3.2.1 監測點布設(1)監測點盡可能設在管線出露點,如閥門、窨井上;(2)監測點的布設應做到既能全面掌握信息,又要節省費用;(3)監測點布設一般間距為10-20m,局部地方可根據需要對監測點加密。(4)布設監測點時,在管線位置不明確的地方,需要用地下管線探測儀探明各管線的確切位置,再進行監測點布設.3.2.2 監測頻率(1)管道頂進過程中,遵循勤測量、勤糾偏、微糾偏的原則。(2)出頂進工作井進入土層,每頂進4m,測量不少于一次,正常頂進10m,測量不少于一次。
13、(3)進入接收工作井前30 米,增加測量,每頂進4 米,測量不少于一次,4 通風系統4.1 管道內空氣質量標準(1)保證管道內的氧氣濃度不低于20%(空氣中氧的含量為29%),有害氣體的濃度不大于有害于身體健康的濃度,其中CO 30mg/m3,NO2 50mg/m3,CO2 0.5%,SO2 0.0005%,工作面通風設備的噪音不超過80 分貝。(2)通風的空氣必須清潔,在地下作業點的新鮮空氣量不低于每人每分鐘3 m3,風速應大于 0.15m/s,最大風速小于6m/s。(3)控制作業面的溫度不超過32,相對濕度不超過 80%。為保證各種有害氣體的濃度不超過上述值,管道內配備多功能有毒、有害、可
14、燃氣體的監測儀。根據經驗,管內溫度不會超過30。故管內通風不考慮散熱,主要解決換氣問題,防止人在管內缺氧.下面以頂進長度L=345m來計算通風機主要參數的選擇:通風管選用D50 鍍鋅鋼管,頂管長度L=345m,管內作業時人數為3 人,工作井深H=6m,風管直徑D=50mm 通風機必要風量:Qf=Q/(1m)換氣量:Q=3.0 m3/min鋼管內人員數量漏風率:m=0.0465 風管內壓力損失:hf=(h hb)/(1-m)直管壓力損失:h=(L/D)(V2/2)曲管壓力損失:hb=(V2/2)n 直管內壓力損失系數:=0.025 曲管內壓力損失系數:=0.66 空氣密度:=1.2 風管總長度:
15、L=H l=6m 345m=351m 風管內風速:V=Qf/60A 風管斷面積:A=D2/4 Q=3.0m3/min3=9m3/min Qf=Q/(1m)=9/(1-0.0465)=8.58m3/min V=Qf/60A=8.58/(60*3.140.05/4)=3.64m/s Hf=(h+hb)/(1-m)=*(L/D)*(V2/2)/(1-m)=0.025*0.66*(351/0.05)*3.64*3.64/2/(1-0.0465)=804.77Pa=0.805kPa 根據以上計算,采用電動空壓機通風,且使用油水分離裝置。排出壓力40kPa,進風量 20m3/min,功率 14.7kW,向
16、工作井及管內連續送風。5 文明施工措施(1)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各項臨時設施,堆放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機具設備的地方,不得侵占場內道路及安全防護等設施。(2)施工現場設置明顯的標牌、標識工程項目名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項目經理和施工現場總代表人的姓名、開竣工日期、施工許可證批準文號等,并負責施工現場的標牌保護工作。(3)施工現場用電線路和設施的安裝、使用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和安全操作規程,嚴禁任意拉線接電,施工現場必須設置保證施工安全要求的夜間照明設施。(4)施工現場道路及施工便道應統一規劃,并保證暢通,排水系統處于良好的有效狀態,保持場容場貌的整潔,隨時清理建筑垃圾。在車輛、行人通行的地方應設置安全標識和安全防護設施。(5)施工現場的臨時設施應符合安全、衛生通風,照明要求并保持清潔衛生。(6)做好施工現場治安保衛工作,采取必要的防盜、防火、防毒措施和必要的現場周邊的圍護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