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蓄水池施工方案樣蓄水池施工方法及步驟1.1施工順序:定位測量土方開挖墊層施工蓄水池池壁及底板施工蓄水池池壁、頂板及支柱施工土方回填1.2施工流水段流程:水池底板鋼筋綁扎水池池壁、支柱豎向鋼筋綁扎及預埋套管安裝水池池壁及底板模板安裝支柱底部柱腳模板安裝水池底板砼澆筑水池池壁、支柱鋼筋綁扎及預埋套管安裝水池池壁、支柱模板安裝頂板模板安裝頂板鋼筋綁扎及預埋套管安裝池壁及頂板混凝土澆筑養護模板拆除覆土1.3土方開挖:1.3.1現場放坡系數為1:1。1.3.2采用反鏟挖掘機端頭挖土法:從基坑的端頭以倒退行駛的方法進行開挖,自卸汽車配置在挖掘機的兩側裝運土。1.3.3土方開挖宜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
2、隨時作成一定坡勢,在開挖過程中,應隨時檢查邊坡的狀態。根據土質變化情況,應做好基坑的支撐準備,以防坍陷。1.3.4開挖基坑挖至設計標高人工考古式淸槽。1.3.5在機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應配合人工隨時進行挖掘,并用手推車把土運到機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時用機械挖走。1.3.6修邊和清底:在距基坑底設計標高50cm邊坡處,抄出水平線,釘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將暫留土層挖走。同時由兩端軸線(中心線)引樁拉通線,檢查距坑邊尺寸,確定坑寬標準,以此修整坑邊。最后清除坑底土方。1.3.7坑底修理鏟平后,進行質量檢查驗收。1.4鋼筋工程1.4.1鋼筋加工(1)鋼筋下料,必須有廠家合格證及復試合格報告,鋼筋下料單
3、由班組技術員編寫,二級審核,交由鋼筋加工廠統一制作。(2)鋼筋下料,應進行首件檢驗,審核無誤后,方可批量下料。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3)鋼筋的接頭形式采用綁扎搭接,位于同一連接區段內的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25%,搭接長度為38d。1.4.2鋼筋綁扎(1)鋼筋綁扎必須由下而上進行。(2)水平網狀鋼筋綁扎時,應保證間距,做到橫平豎直。(3)鋼筋保護層厚度為30mm,保護層墊塊制作采用32.5#水泥,厚度分別為30mm,墊塊砂漿強度不應低于基礎砼設計強度,墊塊尺寸分別為5cm5cm5cm。(4)劃鋼筋位置線:按圖紙標明的鋼筋間距,算出實際需用的鋼筋根數,在墊層上彈出鋼筋
4、位置線。(5)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先鋪基礎下層鋼筋。(6)鋼筋綁扎時,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扎,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綁扎,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將鋼筋交叉點全部綁扎。如采用一面順扣應交錯變換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須保證鋼筋不位移。(7)擺放底板混凝土保護層用砂漿墊塊,墊塊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按每1m左右距離梅花型擺放。(8)基礎采用雙層鋼筋時,綁完下層鋼筋后,擺放鋼筋馬凳間距以1.5m,在馬凳上擺放縱橫兩個方向定位鋼筋,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9)基礎鋼筋綁扎接頭,鋼筋搭接長度及搭接位置應符合施工規范要求,鋼筋搭接處應用鐵絲在中心及兩端扎牢。(10)鋼筋遇到300孔
5、洞應盡量繞過,不得截斷,對于直徑300孔洞,鋼筋截斷,但需進行洞口加固。(11)綁扎底板上層鋼筋時必須設置三角形馬凳,馬凳的高度等于底板厚度減去兩個保護層厚度再減去三根鋼筋直徑的厚度,馬凳的間距為1500mm,采用20廢料鋼筋加工而成。1.4.3鋼筋加固(1)池壁鋼筋采用架管加固,架管緊貼豎向鋼筋用綁絲綁扎牢固。(2)在池壁的里側及外側搭設雙排腳手架,外側腳手架直接在基槽邊生根,里側腳手架需采用25鋼筋支腿,架管套在鋼筋支腿上面搭設,鋼筋支腿的高度為280mm,等腳手架拆除之后,進行切割與底板混凝土上表面平齊,表面涂刷防銹漆。1.5模板工程1.5.1模板制作水池池壁外側、池壁里測、支柱及頂板采
6、用鋼模板1.5.2模板安裝(1)鋼模板安裝前,應先檢查墊層表面是否平整,否則應先用水泥砂漿找平,并調整好模板安裝底面標高,在墊層表面上彈出邊線。(2)模板豎縫及水平采用海棉密封條縫拼縫嚴密。(3)模板立好后,應檢查校正截面尺寸、垂直度、平整度及頂標高。(4)模板支設完,應按照施工規范,嚴格檢查標高、垂直度、平面幾何尺寸、平面位置,保證達到優良。(5)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涂刷色拉油隔離劑。(6)澆筑混凝土墻,模板內的雜物應清理干凈。1.5.3模板加固(1)模板外側與墊層交接處采用水泥砂漿抹嚴,防止漏漿。(2)外支撐腳手架采用垂直支撐及斜支撐,側模與斜撐的夾角不小于450,斜撐應牢固
7、、支撐在四周的架管上。(3)加固采用腳手架外支撐及內穿對拉螺栓加固,池壁對拉螺栓采用M14對拉螺栓,間距為600600mm。緊貼模板安裝橫豎間距600mm架管作為肋板。(4)池壁里外搭設雙排腳手架,腳手架立桿間距為1.20m,水平桿間距為1.50m,步距為1.50m。在腳手架上安裝斜支撐與模板架管連接牢固。1.5.4模板拆除:(1)池壁模板及支柱模板只要混凝土強度保證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壞,即可拆除。(2)頂板模板當混凝土強度達到100%才進行模板拆除工作,模板拆除時注意混凝土表面的保護。(3)模板的拆除順序:一般按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拆模順序進行。1.5
8、砼工程1.5.1砼的配制:砼中砂采用細度模數大于2.3中砂、石采用粒徑為525mm連續級配的碎石、水泥選用P.O.32.5普通硅酸鹽水泥、級粉煤灰,配制首先由試驗室試配,再確定混凝土中砂、石、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劑用量。1.5.2砼的攪拌運輸:由現場攪拌站集中拌制。砼拌制過程中,混凝土中砂、石、水泥、外加劑用量根據實驗室配合比通知單確定,及時測定砂石含水率,調整施工配合比,拌制時間應充分,不小于90s。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14。1.5.3砼的澆筑:本蓄水池工程采用自拌砼。(1)水池底板混凝土澆筑采用斜面分層澆筑方法,澆筑速度不小于30m3/h,每澆筑底板1.0m寬度范圍內的澆筑時間為11min
9、,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為4 h,不會出現冷縫現象。(2)水池池壁砼的澆筑采用整體分層澆筑方法,分層厚度為500mm,澆筑一圈的混凝土方量為12m3,大約澆筑時間為24min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為4 h,不會出現冷縫。(3)支柱混凝土澆筑前底部應先填以510cm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砂漿,柱混凝土應分層振搗,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每層厚度可在40cm左右,振搗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除上面振搗外,下面應有人隨時敲打模板。(4)頂板混凝土澆筑采用趕漿法施工,連續澆筑。(5)砼的振搗: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密實,應嚴格做到“快插慢拔”以利氣泡排出。砼采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密實,插入點可呈行列式布置,每
10、次移動位置的距離不宜大于40cm,振搗時間應充分,以砼表面不再明顯下沉、且無氣泡冒出時為宜,特別應注意邊角部位的振搗,保證砼內實外光。振搗時振搗器不得直接振搗鋼筋及模板。振搗由專人負責,實行掛牌作業。(6)砼收面:當澆筑到頂層時,表面會出現較多的泌水、積聚較厚的砂漿層,為不影響結構的承載力,應及時將泌水及浮漿清除,并用鐵抹子將砼表面壓實趕光。對于砼表面,抹面時,掌握好平整度,面層要重復壓光。(7)砼的入模自由傾落高度不超過2m,使砼在澆筑時不產生離析現象。(8)混凝土試塊制作在砼澆筑過程中,每100m3制做標養28天抗壓試塊、抗滲試塊各一組。(9)砼的養護:防止混凝土裂縫產生。混凝土澆筑完畢后
11、,12h內應在其表面覆蓋一層塑料布進行養護。(10)砼澆筑分二期:一期砼底板與50cm池壁高同時澆筑,在池壁內預埋止水鋼板。二期3.5m高池壁與頂板同時澆筑。1.6土方回填施工1.6.1回填土采用素土回填,回填土來源于棄土場,施工采用機械回填,施工前,應做好水平標志,以控制回填土的厚度,在墻體表面彈標高線控制每層鋪設平整度。1.6.2質量要求(1)回填土前應將基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雜物清理干凈。(2)回填土的質量有無雜質,粒徑是否符合規定。(3)回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每層虛鋪土厚度為250,每層鋪攤后,隨之耙平、進行機械碾壓,每層至少碾壓四遍,碾壓
12、應一碾壓半碾,行行相連。(4)回填土每層填土碾壓完備后,應按規定100m2取一個點進行環刀法取樣,測出的質量密度,根據現場的擊實試驗,測定最大控制干密度,因回填土壓實系數0.97,達到要求后,再進行下一層的鋪設。(5)全部完成后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準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于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填夯實。1.7抹灰工程1.7.1水池外壁、內壁和頂板頂面,用1:2防水水泥砂漿抹面,厚20mm水池頂板底面、支柱和導流墻等表面可用1:2水泥砂漿抹面,厚15mm.1.7.2為提高水池的不透水性,池內的1:2防水水泥砂漿抹面,應分層緊密連續涂抹,每層的連接縫需上下左右錯開,并應與砼施工縫錯開。1.8腳手架搭設1.8.1腳手架采用483.5mm國標架管搭設,連接扣件必須符合國標要求。1.8.2池壁外側搭設雙排腳手架,池壁里側底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搭設滿堂紅腳手架,腳手架立桿間距為1.2m,水平桿間距0.9m,步距為1.5m。腳手架采用十字扣件,旋轉扣件,對接扣件連接牢固。滿堂紅腳手架頂部采用可調支座調整頂板模板的標高。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