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業化建筑工業化是隨西方工業革命出現的概念,工業革命讓造船、汽車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隨著歐洲興起的新建筑運動,實行工廠預制、現場機械裝配,逐步形成了建筑工業化最初的理論雛形。二戰后,西方國家亟需解決大量的住房而勞動力嚴重缺乏的情況下,為推行建筑工業化提供了實踐的基礎,因其工作效率高而在歐美風靡一時。1974年,聯合國出版的政府逐步實現建筑工業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中定義了“建筑工業化”:按照大工業生產方式改造建筑業,使之逐步從手工業生產轉向社會化大生產的過程。它的基本途徑是建筑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并逐步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建設速 度,
2、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質量。建筑工業化,指通過現代化的制造、運輸、安裝和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的生產方式,來代替傳統建筑業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業生產方式。它的主要標志是建筑設計標準化、構配件生產施工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 以工業化的方式重新組織建筑業是提高勞動效率、提升建筑質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國未來建筑業的發展方向。建筑工業化的基本內容是: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發展施工專業化,提高機械化水平,減少繁重,復雜的手工勞動和濕作業;發展建筑構配件、制品、設備生產并形成適度的規模經營,為建筑市場提供各類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構配件和制品;制定統一的建
3、筑模數和重要的基礎標準(模數協調、公差與配合、合理建筑參數、連接等),合理解決標準化和多樣化的關系,建立和完善產品標準、工藝標準、企業管理標準、工法等,不斷提高建筑標準化水平;采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優化資源配置,實行科學的組織和管理,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和信息管理系統,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特點:傳統建筑生產方式,是將設計與建造環節分開,設計環節僅從目標建筑體及結構的設計角度出發,而后將所需建材運送至目的地,進行露天施工,完工交底驗收的方式;而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是設計施工一體化的生產方式,標準化的設計,至構配件的工廠化生產,再進行現場裝配的過程。根據對比可以發現傳統方式中設計與建造
4、分離,設計階段完成藍圖、擴初至施工圖交底即目標完成,實際建造過程中的施工規范、施工技術等均不在設計方案之列。建筑工業化顛覆傳統建筑生產方式,最大特點是體現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將設計施工環節一體化,設計環節成為關鍵,該環節不僅是設計藍圖至施工圖的過程,而需要將構配件標準、建造階段的配套技術、建造規范等都納入設計方案中,從而設計方案作為構配件生產標準及施工裝配的指導文件。除此之外,PC構件生產工藝也是關鍵。沈陽衛德住宅工業化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多年裝配整體式建筑體系研究,在PC構件生產過程中需要考慮到諸如模具設計及安裝、混凝土配比等因素。與傳統建筑生產方式相比,建筑工業化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提升工程建設效率。建筑工業化采取設計施工一體化生產方式,從建筑方案的設計開始,建筑物的設計就遵循一定的標準,如建筑物及其構配件的標準化與材料的定型化等,為大規模重復制造與施工,打下基礎。遵循工藝設計及深化設計1標準,構配件可以實現工廠化的批量生產,及后續短暫的現場裝配過程,建造過程大部分時間是在工廠采用機械化手段、一定技術工人操作完成。與傳統的現場混凝土澆筑、缺乏培訓的低素質勞務工人手工作業對比,建筑工業化將極大提升工程的建設效率。據資料顯示,發達經濟體預制裝配建造方式與現場手工方式相比節約工期可達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