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構造第一次作業講評 一、作業要求本次作業對應教材第一、二、三章的內容,請于四周之前完成。在完成作業之前,要求同學們完成:1.認真閱讀教材第一、二、三章的內容;2.上好教學點安排的面授輔導課;3.及時從中央電大在線、天津電大在線下載教學文件,通過課程討論區與責任教師進行實時和非實時的交互。4.認真完成好第一次作業。 二、完成作業需具備的知識點第1章 民用建筑概論通過本章形成性考核作業,旨在檢驗學生對建筑的概念、建筑的組成、分類和分級、建筑模數標準和含義的掌握;檢驗學生對建筑構造設計基本知識的熟悉程度。第2章 建筑平、立、剖面設計和識圖的基本知識通過本章形成性考核作業,旨在檢驗學生對建筑平、立
2、、剖面圖的主要內容的熟悉程度,檢驗學生識圖的技能和對建筑平、立、剖面設計的一般概念的了解。第3章 基礎構造通過本章形成性考核作業,旨在檢驗學生對基礎的基本概念、分類和基本構造的掌握;對地下室的基本知識的熟悉程度;檢驗學生掌握地下室的防潮防水構造要求和做法的能力。 三、本次作業常見問題講解本次作業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和構造圖示題。下面就往屆學生在完成此次作業時易出現的問題進行詳解。選擇題 (不定項選擇題,多選或錯選不得分,選對得2分) 問題1. 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主要取決于( )。A非主要構建的燃燒性能 B主要構件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C建筑物的設計年限 D建筑物的高度本題程度:容易。可以
3、從相關的知識點直接得出結論,主要考核學生對建筑物耐火等級指標的掌握程度。評分標準:2分。答案:B涉及的知識點:教材的1.3 建筑物的等級劃分,建筑物耐火等級取決于房屋的主要構件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單位為小時。高層和多層民用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見表1-2和1-3。同學們在學習中容易忽視一些小知識點。判斷題(每題2分)問題2 摩擦樁基礎的樁頂荷載主要由樁端阻力承受。( )本題程度:中等。可以從相關的知識點直接得出結論,主要考核學生對樁基礎受力認識。評分標準:2分。答案: 涉及知識點:教材的3.2.2基礎的分類與構造,詳見教材p32-33。同學們在學習中要將基礎的類型與構造原理充分理解。切
4、忌死記硬背。簡答題(每題8分)問題3建筑構造的設計原則有哪些?本題程度:容易。可以從相關的知識點直接得出結論,主要考核學生對設計原則的理解程度。評分標準:8分。答案:見教材p9-10。涉及知識點:教材的1.5.2建筑構造的設計原則,詳見教材p9-10。同學們在學習中要掌握影響建筑構造的因素和構造設計原則,尤其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構造圖示題問題4繪圖說明民用建筑中承重內、外墻處的定位軸線的位置。本題程度:中等。需要進行一定的判斷后得出結論,主要考核學生對定位軸線的確定的掌握程度。評分標準:13分。答案要點:承重內墻頂層墻身的中心線一般與平面定位軸線相重合。承重外墻頂層墻身的內緣與平面定位軸線的距離
5、,一般為頂層承重內墻厚度的一半、頂層墻身厚度的一半、半磚(120mm)或半磚的倍數(圖1-2)。當墻厚為180mm時,墻身的 中心線與平面定位軸線重合。 具體見下圖所示: 涉及知識點:教材的1.6.2 建筑軸線的確定定位軸線:是確定房屋主要結構或構件的位置及其尺寸的基線。磚混結構:1) 內墻頂層墻身的中心線一般與平面定位軸線相重合。2) 承重外墻頂層墻身的內緣與平面定位軸線的距離,一般為頂層承重內墻厚度的一半、頂層墻身厚度的一半、半磚(120mm)或半磚的倍數。當墻厚為180mm時,墻身的 中心線與平面定位軸線重合。非承重外墻與平面定位軸線的聯系,除可按承重外墻布置外,還可使墻身內側與平面定位
6、軸線相重合。 框架結構:1) 中柱(中柱上柱或頂層中柱)的中線一般與縱、橫向平面定位軸線相重合;2) 邊柱的外緣一般與縱向平面定位軸線相重合或偏離,也可使邊柱(頂層邊柱)的縱向中線與縱向平面定位軸線相重合。在多層建筑中,一般常使建筑物各層的樓面、首層地面與豎向定位軸線相重合(圖1-4)。必要時,可使各層的結構層表面與豎向定位軸線相重合。平屋面(無屋架或屋面大梁)一般使屋頂結構層表面與豎向定位軸線重合。 同學們在學習中要注意對建筑軸線的確定的理解。問題5繪圖說明地下室的一般防潮構造做法。本題程度:難。需要進行一定的判斷后得出結論,主要考核學生對防潮層位置等構造要求的掌握程度。評分標準:13分。答
7、案要點:當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在地下室地坪標高以下時,地下水不會直接侵人室內,這時地下室底板和墻身可以作防潮處理。防潮處理的構造做法通常是:首先在地下室墻體外表面抹20 mm厚的1:2防水砂漿,地下室墻體應采用水泥砂漿砌筑,灰縫必須飽滿;并在地下室地坪及首層地坪分設兩道墻體水平防潮層。地下室墻體外側周邊要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分層回填夯實,如黏土、灰土等,如左圖所示。涉及知識點:教材的3.3 地下室構造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是確保地下室能夠正常使用的關鍵環節,應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防潮或防水的構造方案。做到安全可靠、萬無一失。土壤中的地下水主要是地下潛水,其水位的高低與地勢和地質情況有關。另外,對地表水、上層滯水、地下水的毛細管作用以及由于人為因素引起附近水文質的改變等影響因素也要做出準確、慎重的判斷。同學們,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的構造畫法是本章的難點,大家要加緊練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