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混凝土工程易史、現狀及發展趁勢張巨松(沈陽建筑工程學院,110015)摘 要本文在回顧了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歷史、綜述了混凝土工程的現狀的基礎之上,對混凝土工程的發展趨勢進行 了展望。關詞混凝土工程;現澆混凝土;預制混凝土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THE ARCHITECTURAL CONCRETE ENGINEERINGZHANG Ju-song ZENG Yong(Sbengyang Arch, and Civ. Eng. Inst. Sbengyang 110015)1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歷史1824年,Jos
2、eph Aspdin獲得了波特蘭水泥的專 利以來水泥生產技術及強度的不斷提高、水泥的品 種不斷擴大水泥混凝土的應用日益廣泛。1.1 傳統的現澆混凝土工程在水泥混擬土技術發展初期,采用干硬性混凝 土建造大體積的建筑物,用人工搗實的方法使混凝 土密實。1867年發明了鋼筋混礙土之話、由于構件 截面小、鋼筋密,當時又缺乏搗實機械,所以采用塑 性易成型的混凝土,這樣的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都 是不穩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由于戰后的恢 工作,混凝 土生產凰大,建筑物結構復雜并朝高層化發展、而且 大最修筑公路,對混凝土提岀高產竜、高質徵的要 求。當時機電工業也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有條件用 機械振動密實成型混礙土
3、、這樣半干哽性、干硬性混 擬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比手工振搗的塑性混凝 土節約了水泥,提高了強度和耐久性.試少了滲透 性和收縮變形。1.2 建筑工業化的提出和實人二次大戰后,東歐一些國家要在片廢墟上重 建家園,以原蘇聯為首的一些國家提岀了建筑工業 化的道路,即在車間生產建筑構件、在施工現場象堆 積木一樣的建筑房屋,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岀現了兩 條技術路線:一條是以傳統的現場施工為主,進行現收稿日期:2000-12-20 場澆注,預制僅僅是一些小構件;另一條正好相反, 以預制構件為主,施工現場澆注為輔,后者從根本上 克服了混凝土工程現場施工的季節性。2建筑混凝土工程的現狀2.1 混凝土工程的現場澆注
4、混凝土工程現場澆注結構的優點:整體性、抗震 性強;缺點:施工速度慢,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現場施 工需要較長時間的支模、拆模;另一方面傳統的混礙 土現場攪拌和提升及運輸非常緩慢,尤其是高層和 遠距離運輸。施工現場亂,難于管理不利于安全。泵送混凝土的誕生使得傳統的現場澆注混擬土 工程速度進一步加快,質量得到進一步的保證,混礙 土工程的模板一經定位,無論工程多高,短時間內可 以連續澆注完成,泵送混擬土從根本上克服了現場 攪拌、提升機運輸混凝土速度慢的缺點。泵送混凝土有以下幾個優點;1)施工費用低,據日本的資料分析,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比傳統的塔架輸送混凝土,可以降低費用20%-30%。2)施工速度快,1
5、974年底英國倫敦的一個工 程,需要澆注混凝土 3000m3、采用四臺排量為 125m3/h的混凝土輸送泵,不到24h全部澆注完成。2)節約勞動力、以每天澆注150n?的混凝土工 程現場為例,采用傳統的塔架輸送混礙土,需要31 34人,而用泵送混凝土施工僅需13-14人,可節 省勞動力近三分之一。4)施工方法靈活方便,各種土木工程均可采用 泵送混凝土施工,更適用狹窄和臨界繁華地區的施 工。2.2 建筑混義土工程的預制建筑工程的預制裝配化的優越性在于施工期 短、質疑穩定、節省人力,預制裝配化使得現場的工 作只是完成構件之間的安裝連接。預制構件都很 重,安裝必須機械化。構件安裝時混凝土的強度幾 乎
6、達到或接近結構所需的設計強度,所以工期不受 模板工程的限制,使整個工期更為縮短;建筑物的各 個部分都是在斶定工廠生產出來的,比現場容易保 證質量。通常把結構劃分為簡單的梁、板、柱等構 件,制作容易,生產管理可以更嚴格,能按構件的類 別制定生產工藝,有利于保證質量,即使發現有個別 不合格產品,或修理或廢棄,處理起來也很簡單。缺 點:整體性、抗縫性差,建筑風格單調。3建筑混T8的發展趨勢美國的有關研究機構于1984年對部分厚300m 的混凝土墻體結構費用的分布比例研究后提岀:混 凝土費用占21%,澆注混凝土的費用占3%,鋼筋和 綁扎費用占28% ,模板費用占10%,支、拆模板時的 勞動費用占38%
7、o1989年德國也有人提出類似的報告,在厚 30cm混凝土墻體結構的費用中,鋼筋混凝土的費用 占29.6%,澆注混凝土的勞動費用占7.4%,模板的 投資費用占10.7%,支、拆模板時的勞動費用占 52.3%。我國按現有定額:據統計,每In?混凝土工程 中模板用童高達45n?,其工程費用占現澆混凝土 結構造價費用的30%35%,勞動用量為40% 50%從上述的幾組數據中可以看出在鋼筋混凝土 墻體結構的總費用中,模板自身的成本和使用時的 勞動費用,統稱為模板費用,占整個工程費用的1/2 而模板本身的投資只是模板費用的20%左 右,大部分費用是在施工現場的支、拆模板的勞動費 用。美國混凝土協會在70
8、年代末專門成立了 2000 年混凝土預測委員會,在其提交的報吿中指出2000 年混凝土工程基本取消傳統的模板,相應的采用各 種無模板技術。日本在世界范圍內首先采用了無模板技術,樓 板的生產采用疊合樓板,即建筑的樓板既不采用完 全現澆樓板,也不采用完全預制的混凝土樓板,采用 的是預制一部分,然后將預制部分鋪設安裝后作為 現澆混凝土的模板在現場澆注另一部分,現場饒注 的優點和預制的優點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炷亮?也采用疊合結構,即混瞬土梁先在工廠條件下預制 一部分,預制的一部分安裝后成為現澆的另一部分 的模板,從根本上取消了大量的現場支、拆模的工 作,大大提高了功效。圖1為日本的兩種疊合樓板 典型
9、的構造,圖2為日本的疊合梁和疊合板連接典 型的構造。圖1日本的兩種聲合板的典型構造1 一現澆ift幾土;2舗半預制板;4 一預 備連系飭圖2日本疊合梁和疊合板連接典型構造1 一現喪Ift凝土;2-預板都分預制曼4結束語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兩條 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即現場澆注和工廠預制,二者 都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缺點。泵送混凝土的誕生是混 凝土工程從小作坊邁向大工業的標志,無模板施工 技術的采用使得混凝土工程邁向了現代化,泵送混 艇土和無模板施工技術是混凝土工程發展的必由之 路這樣克服了二者的缺點,發揮了二者的優點,國 外在這方面已開始了各種嘗試,我國的建筑混凝土 工程如何發展已擺在了我們面前。研究一種適合我 國國情的無模板施工技術已成為制約我國建筑混凝 土工程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