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為塔城公路管理局托里分局老風口防風雪搶險基地的班長,一名普通的筑路機械駕駛員,擁有20多年筑路機械駕齡的他,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范養路工、全國交通技術能手、交通系統勞動模范、交通運輸廳防風雪保交通先進個人、公路局先進個人等殊榮。這一切,不僅僅是因為他冬季的時光是在聞名內外的老風口防風雪搶險基地渡過,也不是因為他是這個基地的班長。而是他用自己堅實的足跡書寫了公路人忠于職守、默默奉獻的人生軌跡,贏得了大家的稱贊。小能人有20年筑路機械駕駛歷史的,在平凡的公路養護和與暴風雪搏斗的風口搶險救人的工作中,以自己的好學求進為公路人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宗旨注入了豐富的內涵。與相伴的加拿大tm35
2、00型輪式除雪機,操作系統全部是液壓裝置,面對著沒有一個中文文字的說明書,拿著自己掏錢請人翻譯的資料,仔細琢磨,不僅馴服了這個洋玩意,還對它進行了小革新。除雪機的空氣濾清器離地面只有1.6米。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在老風口這個特殊的路段,遇到暴風雪時,經常出現雪粒吸入引起堵塞、造成機械熄火的現象。具有豐富的迎對暴風雪經驗的何師傅把它架高至車頂,有效地改善了工作環境,也治好了它的小毛病。習慣了以眼看、耳聽、手摸、鼻嗅觀察機子狀況的,一次除雪時,發現氣泵部位響聲異常,停車檢查,發現一個螺絲斷了。就這個小配件,從申請到購回至少要一周時間。風雪這么大,時間不等人,急了,拿著斷頭的螺絲仔細研究,終于
3、找到了和它的硬度、絲口相同的汽車用螺絲,保證了機械的正常工作、除雪的正常進行,不僅節約了時間和資金,好讓大家對他寡目相看。像這樣的事在的身上還有許多。有一年,老風口路段雪阻非常嚴重,面對一段段相接起來足足有10公里、2米高、6米寬的大面積的雪墻,他謹慎地駕駛除雪機每天十幾個小時全神貫注地工作在風雪線上。有些路段頭一天打出了通道,一夜的風又將其覆蓋,打通了堵,堵了再打通。7天、整整7天!除雪達15000多方。來此采訪的中央電視臺交通在線欄目的記者目睹了的分層除雪技術,驚嘆道:這簡直就是一種美的享受,是一種力的再現,是公路人精湛技術的精彩表演。駕馭金戈鐵馬搏風斗xx英豪不僅鉆研駕駛技術,還對老風口
4、路段的地容地貌強化記憶。因為他知道暴風雪中能見度差,許多矮小的參照物會被夷為平地,沒有過硬的熟悉本領,一旦自己的機子掉下路基,自身難保,救人、救車、打通道路將會成為一句空話。一個與風雪搏斗的冬天,電視臺的記者跟隨上路搶險,當看到駕駛著17噸重的除雪機,在能見度只有十幾米的條件下,準確地穿過擁擠、散亂地停在公路的縫隙中的被阻車輛,準確地找出合適的位置拉車、除雪,不時地被這一幕幕場景所驚嘆,更為何師傅的駕駛技術折服。對老風口地段地理環境的熟悉,還表現在一次沙塵暴中的大營救。一輛車在老風口-裕民的317省道10公里處翻下路基,駕駛員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何師傅在前往營救的途中機子玻璃被打碎,頓時車里狂
5、風大作、塵土飛揚,他看不見了。憑借著平時練就的熟練操作技能,憑借對地理環境的熟悉和正確判斷,也憑借一種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勇氣,那一刻手中的操作系統,只能憑借驚人的記憶操縱了。成功的營救后,人們發現除雪機車門迎風的一面油漆標識被砂礫打的不留分毫。何師傅全身裹滿塵土,只有眼珠的轉動和嘴張合著發出的聲音,才能讓人認出他就是。情系國檢鑄坦途為了迎接全國干線公路養護管理大檢查,塔城公路管理局開展了公路標準路基整修大會戰。省道201線克拉瑪依至額敏路段,省道318線鐵廠溝至和豐路段的423公里的公路上,從烈日炎炎的6月到滴水成冰的深秋,再到雪花飛舞的季節,成為大會戰隊伍中的一名主力隊員。戈壁荒漠、飛沙走石、
6、酷暑難耐;金戈鐵馬奔馳、桔紅點點似火&這是一場鐵騎顯示威力的戰斗,這好是一場對操作技術與毅志力的考驗!走進駕馭金戈鐵馬的,在感受鐵騎力量的同時,也感受著他的忠誠、質樸與老黃牛般的精神。每天提前上路為人工作業刮路肩、刮邊坡、刮護坡道,一天工作達十幾個小時&舊時的腰傷在高強度的勞作中復發了,他忍受腰部傷痛扭曲著身體駕駛平地機在坡度不同的邊坡上一遍遍地來回刮著。因為他知道,多刮一鏟自己的身體會承受更多些的痛苦,但那些拿鐵鍬鏟的人工就會少揮動無數次的手臂。他希望自己能多干點,讓大家少受些累。那一段日子里,許多的時候,大家發現何師傅停下機子后半天都下不了車。因為他的腰和腿幾乎動不了,他的話越來越少,可活
7、卻越干越好。何師傅的徒弟胡阿提說:我只有30多歲,連續在斜著的邊坡上工作幾個小時,扭曲著身體操作,下車后腿軟、渾身都會發抖。何師傅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一天下來肯定更痛苦。職工張兵卻說:我們每天都盼著是何師傅上路為我們先用機械整修路基。因為,只要不是有大石頭,他會盡量用機子多干點,再加上他的技術高,坡度掌握的好,我們的工作量就會少許多,有的地方基本上稍加整理就可以了。也就在那一段時光中,這個被大家譽為吃過國宴的漢子,即使在疼痛難忍時,也會給人堅忍、堅強、樂觀、豁達的印象。可是,一提起兒子,何師傅的笑容就沒有了。迎國檢大會戰工地離家有80多公里,體弱的妻子陪著病危的岳父在烏魯木齊住院。電話卻經
8、常無法接通,兒子的情況也不樂觀,長期缺少父親的照顧和關愛,緒極不穩定,就要考試了他沒有心情學習。只是當老師打來電話說他的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何師傅的眼中浸滿了淚水。有人算過,僅40多天的時間里何師傅刮出的標準的路基長度達3400多延米。他以超常的毅志力,為公路留下了一段段標準路基。風口救人保暢通冬季,特大暴風雪覆蓋了塔額盆地,170多天與風暴搏斗的風口搶險救人的日子里,與他的戰友們堅守在防風雪保交通一線,連續不斷的上路搶險救人,風里雪里、車上車下,他嚴重的關節炎因不斷受到寒流侵襲痛得抬不起腿來,腰椎間盤突出帶來得痛苦讓他在一次次搶險結束后,站不起來、下不了車。連續的高強度作業,他的腰椎間盤突
9、出癥又發作了,每天坐立難安,他只是在腰上貼了層膏藥,用收腹的束腰帶勒緊,又上路了。無論如何,必須全力保障省道221線老風口路段的安全暢通,這是內心的誓言。深深地知道:作為老風口防風雪基地的班長,就是要帶好這個由維、哈、回、漢多民族組成的搶險隊伍,就是要在過往旅客,生命遇到危險時,毫不猶豫地沖進風雪中,與暴風雪搏斗,以命相許,實施救援,用忠誠為生命護航!這,就是風口精神!一個傍晚,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襲擊了老風口至裕民縣的公路。大風將公路沿線厚厚的冰雪、砂石、植被吹離地面,攪得昏天黑地。風區內,車輛的玻璃,瞬間就被擊得粉碎。零下20多度的氣溫,讓過往旅客的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搶險救援的途中,
10、駕駛的機車玻璃,也被打碎了,塵土飛揚,什么都看不清。憑借著對沿線地理環境的熟悉記憶,和準確判斷,他和隊友們駕駛著機車,一起朝著遇險旅客的方向艱難前進。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2個多小時后,終于找到了縱橫交錯在公路上的小車、貨車和客運中巴車,一共8輛。被困的旅客中,有老人、婦女和孩子,還有一名出生只有60天的嬰兒。沒有任何選擇:必須把遇險車輛和旅客,安全救出險境。強烈的沙塵暴,讓他這個九十多公斤體重的漢子,也沒有辦法穩住身體。顧不上腰椎間盤突出的疼痛,彎著腰艱難地解下鋼絲繩,掛在自己的機子上。然后,雙膝跪著慢慢地向遇險車輛挪動。風沙太大了,找不準方向。急了,將身體爬在冰雪覆蓋的公路上,拖著鋼絲
11、繩向前一點地移動。那一刻,他只有一個信念:就是爬,也要為被困車輛掛上這救命的鋼絲繩!經過幾小時的奮戰,8輛被困的汽車,全部被成功地救出沙塵暴襲擊的路段。就是這樣,他和隊友們,5年里共營救遇險旅客一萬四千六百多名,沒有一人傷亡。一位在老風口采訪的中央電視臺記者,曾這樣感慨地對說:這么大的暴風雪,這么頑強的拼搏,這就是公路之魂!聽到這樣的感嘆,眼前浮現的是他和隊友們,在肆虐的暴雪中,為營救車輛,一次次沖進雪海時的身影,耳邊回響的是,被救旅客那一聲聲由衷的感謝。作為搶險基地的班長,只有保障公路的暢通,才能算是稱職的風口護路人!只有公路暢通了,才是合格的公路人!將一腔熱血獻給公路,用自己的忠誠詮釋保障安全暢通不變誓言。在平凡工作中展示了一名公路人愛崗敬業的崇高精神,展示了一名公路人忠守職守的高尚情操。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