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磁異常查證施工設計方案黑龍江省小興安嶺 五大連池農場-三道地區航磁異常查證施工設計方案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黑龍江地質勘查院 2011年5月10日 黑龍江省小興安嶺 五大連池農場-三道地區航磁異常查證施工設計方案 編 寫 單 位:中化地質礦山總局黑龍江地質勘查院 項 目 負 責 人:段玉剛 編 寫 人:龔敬海 段玉剛 高士良 李曉龍 潘俊祥 單 位 負 責 人:李波 總 工 程 師:劉廣勝 設 計 提 交 單 位:中化地質礦山總局黑龍江地質勘查院 設 計 提 交 時 間:2011年5月10日 政文目次 第1章 前言 . 1 1.1 目的任務 . 1 1.2 設計實物工作量 . 1 1.3 工作區
2、位置、交通及地理概況 . 2 第2章 區域地質背景 . 7 2.1 地層 . 7 2.2 構造 . 11 第3章 查證區地質特征及航磁異常特征 . 13 3.1 查證區地質特征 . 13 第4章 工作部署及實施方案 . 16 4.1 實施方案 . 24 第5章 工作方法與技術要求 . 26 測地工作 . 26 5.1 5.2 土壤測量 . 28 5.3 地質簡測 . 29 5.4 槽探工作 . 29 5.5 取樣與測試工作 . 30 5.6 資料綜合整理. 31 第6章 實物工作量 . 33 6.1 設計實物總工作量 . 33 6.2 各查證區工作量 . 33 第7章 預期成果 . 35 第8
3、章 組織機構及人員安排 . 36 8.1 組織管理 . 36 8.2 人員組成及分工 . 36 8.3 物資配備 . 37 第9章 質量保障與安全措施 . 38 9.1 質量保證措施. 38 9.2 質量管理辦法. 38 9.3 安全及勞動保護措施 . 39 附圖目次 圖號 順序號 附 圖 名 稱 比例尺 1 1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農場-三道地區航磁異常查證區域地質圖 1?200000 2 2 黑C-2010-20012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1?10000 3 3 黑C-2010-20019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1?10000 4 4 黑C-2010-20034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4、1?10000 5 5 黑C-2010-20035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1?10000 6 6 黑C-2010-20036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1?10000 7 7 黑C-2010-20037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1?10000 8 8 黑C-2010-20044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1?10000 9 9 黑C-2010-20056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1?10000 2010-20065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1?10000 10 10 黑C-11 11 黑C-2010-20072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1?10000 12 12 黑C-2010-20031號航磁
5、異常查證區采樣點位布置圖 1?10000 13 13 黑C-2010-20033號航磁異常查證區采樣點位布置圖 1?10000 第1章 前言 1.1 目的任務 受黑龍江省地質調查研究總院的委托,中華地質礦山總局黑龍江地質勘查院對小興安嶺五大連池農場-三道地區1?5萬航磁異常查證工作。 項目名稱:小興安嶺五大連池-三道地區航磁異常查證 工作起止年限:20112013年 承擔單位:中華地質礦山總局黑龍江地質勘查院 總體目標任務: 對五大連池農場-三道地區1:5萬航空物探測量圈出的航磁異常,結合成礦地質背景和區域成礦條件,進行甄別分類,擇優航磁異常開展地面級查證工作,提供可進一步開展勘查工作的找礦靶
6、區12處。 2011年工作任務: (1)、在系統收集和綜合研究已有地質資料基礎上,對1:5萬航空物探測量圈出的航磁異常進行甄別,大致篩分出礦致異常。 (2)、對所選的航磁異常,開展剖面性高精度磁法測量、路線地質調查、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等方法進行查證,對不同性質異常成因,做出異常定性解釋。 (3)、在三級查證工作基礎上,選可進一步開展勘查工作的找礦靶區,進行二級查證工作。采用1:2萬高精度磁法測量、1:2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1:2萬電法測量、1:2萬地質簡測等方法,開展面積性查證工作。對礦致異常進行地表工程揭露。圈出礦(化)體范圍。 (4)、對槽探揭露礦(化)體較好地段,深部用鉆孔工程驗證。 1.
7、2 設計實物工作量 根據黑龍江省地質調查研究總院2011年1?5萬航磁異常查證的工作要求和安排,在五大連池農場-三道查證區選擇了黑C-2010-20012、黑C-2010-20019、黑1 C-2010-20031、黑C-2010-20033、黑C-2010-20034、黑C-2010-20035、黑C-2010-20036、黑C-2010-20037黑C-2010-20044、黑C-2010-20056、黑C-2010-20065、黑C-2010-20072 十二處航磁異常進行剖面性三級查證工作。 本次查證設計的工作量見表1-1。 表1-1 設計實物工作量一覽表設計實物總工作量一覽表 序號
8、項目名稱 單位 工作量 備 注 1 地質剖面測量 Km 62.4 點距40-80m 2 高磁剖面測量 Km 62.4 點距20m 土壤剖面測量 Km 62.4 點距40m 3 剖面布設 Km 62.4 點距20m 4 25 1?2萬地質簡測 Km 14.7 20080120m 26 1?2萬土壤測量 Km 14.7 20040m 27 1?2萬高磁測量 Km 14.7 20020m 28 1?2萬激電測量 Km 14.7 20040m 29 1?2萬測網布設 Km 14.7 20020m 3槽探 m 2000 10 土壤樣品 件 3523 分析10種元素 11 基本分析樣 件 150 TFe、
9、Au、Ag等5項 12 13 原巖光譜樣 件 150 分析10種元素 14 薄片 件 50 15 光片 件 15 16 工程測量 點 30 17 刻槽取樣 件 150 1.3 工作區位置、交通及地理概況 1.3.1 工作區位置、交通 行政區域包括黑龍江省黑河地區、伊春地區、哈爾濱市以及綏化、鶴崗、佳木斯、2牡丹江的小部分地區。航空物探調查總面積138687Km,截止到2010年底共計飛完3.942萬Km。 查證區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北到中俄邊境,南至北安市。西到五大連池,東至鐵力2市。行政區域包括五大連市、北安市、孫吳縣等地區。航空物探調查總面積約14500Km。工區拐點坐標見表11。 2 表1
10、1 小興安嶺五大連池-三道地區航磁異常查證區拐點坐標 拐點 北京54坐標系 坐標 東經 北緯 1 126?0000 49?1000 2 127?1500 49?1000 3 127?1500 49?2500 4 128?1500 42?4300 5 128?1500 48?0500 6 126?4500 48?2000 7 126?3000 48?3000 8 126?0000 48?3000 本次航磁異常查證選擇12個異常區,在上述范圍之內。各查證區編號及中心坐標見表12。 表12 本次航磁異常查證區編號及中心坐標 北京54坐標系 所在1?5萬 區編號 東經 北緯 圖幅及編號 黑C-2010
11、 127?0847 48?4226 天龍山 M52E020005 -20031 20027 126?4805 48?5310 龍門二站 M52E019004 20034 127?0836 48?3743 龍鎮農場畜牧點 M52E021005 20036 127?0504 48?3621 龍鎮農場畜牧點 M52E021005 20056 127?0749 48?2522 龍山經營所 M52E022005 20012 127?4638 49?0618 新鄂民族鄉 M52E018008 20019 127?3611 48?5833 疙疸敏頂 M52E019007 20022 127?5211 48?
12、5751 義氣敏 M52E019008 20032 127?4342 48?4019 沾北林場 M52E020007 20035 127?1821 48?3749 二更河 M52E021006 20037 127?3940 48?3454 新林其護林場 M52E021007 20044 127?3244 48?3134 新林其護林場 M52E021007 20065 127?5915 48?2153 新營 M52E022008 20072 127?3201 48?1732 雙勝林場 M52E023007 查證區東部交通較為方便,鐵路有哈爾濱市至北安市、晨清、等線路;公路有哈爾濱市至北安市、晨清
13、等公路,市、鎮、村、林場間均有公路相連。中、西部交通條件很差,山高林密,植被發育,車輛無法直達,大部分地區車輛無法直達,需步行方能進入工作區,交通極為不便。 見交通位置圖(插圖1-1)。 3 1.3.2 地理概況 工作區位于小興安嶺低山區或中低山區,其北部多臺地、寬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勢和緩;南部屬低山,山勢較陡。大的溝谷較為開闊,一般為U形谷,沼澤發育,小的溝谷多為 V形谷,切割劇烈,地貌陡峻。植被較發育,覆蓋率可達90,以上,基巖露頭較少。 工作區內水系發育,東側主要河流有茅攔河、沾河和杜德河等。呈北北東向、南北向或北北西向注入遜比拉河,屬黑龍江水系,西側主要河流有科溶河、訥漠爾河向西流入
14、嫩江。 本區屬北寒溫帶典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濕熱短暫,年溫差變化較大。最高溫度可達35?C以上,冬季最低溫度可達零下40?C。年降雨量8001000mm,降雨多集在78月份。59月為最佳工作時間。 4 1.4以往工作程度 查證區內地質工作開展的較晚,只是解放后才對該區做了一些地質工作。 1951年李志遠由北安孫吳間做過路線地質調查。 1957年松遼石油普查大隊二分隊王勝等于嫩江黑河以南做過 1:100萬地質調查。 19731976年,由地質、煤田、石油等有關單位通力協作編制了東北地區區域地層表(黑龍江分冊)。隨后,黑龍江地礦局各有關單位編制了一系列圖件。 1958年黑龍江
15、省地質局大興安嶺區域地質測量隊六分隊,在本區西部開展了非正規1:20萬地質測量,編寫了“1958年度地質報告”。 19591960年黑河專屬地質局北黑地質隊于測區北部開展了1:50萬地質礦產普查。 19781993年黑龍江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先后完成了黑龍江區域地質志編寫工、1:100萬黑龍江區域地質圖1:200萬黑龍江地質構造圖、黑龍江地質礦產圖 作19811983年黑龍江區域地質調查大隊進行了1:20萬龍鎮、晨清、北安、腰小河林場等幅地質調查,建立了完整的地層和侵入巖系統,基本查明了全省的地質構造格架,發現了大批可供進一步工作的礦(化)點和異常。 自2006年以來,區內相繼開展了部分1:5萬區
16、域地質礦產調查工作,它是綜合性的調查工作,含有地質、礦產、化探、放射性測量等項工作,出版了地質圖、礦產圖及文字報告,同樣為本次工作提供了依據。 1.5區域物探 1.5.1航空磁法測量 查證區的物探研究程度較低, 1959年以前未作過任何工作,屬物探空白區,從1959年2000年先后做過一些物探工作。 1959年地質部航空物探大隊903隊在本區進行了了1:20萬航空磁法和航空放射性測量。 1976年黑龍江地質局物探隊,在該區進行進了部分1:5萬航空磁測和放射性測量。 19691978年黑龍江地質局在該區進行了航磁異常檢查工作,編寫了航磁異常地面檢查簡報。 5 1979年1982年,黑龍江省物探隊
17、馮劍平、陳煥文等人利用已往航磁資料編制了黑龍江省1:100萬航磁T異常圖,結合1:100萬重力異常平面圖闡述了我省區域構造特征,提出大地構造分區劃分意見。 1987年,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物化探研究所、武漢地質學院、長春地質學院的等單位聯合完成了中國東部地球物理場與地殼構造(中國東部區域地球物理場研究報告)的編寫工作,報告對中國東部地區的重磁資料進行了統一解釋,編制了統一的基礎圖件和多種推斷解釋圖件,結合已有的地震、電法、巖石物性、遙感、地質和地貌資料,重點研究了地球物理場性質、大地構造、深部構造、巖漿活動和礦產預測等許多重大地質問題。 1.6區域化探 19761978年,物探大隊開展了全省1:
18、100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分析23種元素。系統總結了全省區域地球化學分布規律,為以后的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提供了找礦遠景區。 19831985年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在1:20萬區測工作同時,完成在1:20萬金屬量測量。 1985-2002年黑龍江省1:20萬區域化探測量已基本完成。近幾年隨著地質找礦力度加大,在成礦區和主要異常區內。開展了部分1:5萬礦產化探工作。 6 第2章 區域地質背景 2.1 地層 區域范圍內地層較為發育,分布以較廣泛,從古生界到新生界均有出露,尤以中、新生界更為發育。其中古生界主要出露在區域的北,由陸相沉積巖和陸相火山巖組成。巖石普遍發生不同程度的區域
19、變質。中生界則為陸相火山噴發陸相碎屑沉積地層。新生界分布更廣泛,河湖相沉積,并伴有火山噴發。將查證區內地層作如下劃分(表21)。 泥盆系:主要分布在測區的吐魯木和北山、新民林場、遜克鹿場、幸福林場和沾北林場一帶。部分呈捕虜體分布與華力西晚期花崗巖巖體中。泥盆系區域分上下兩組。福興屯(Df)該組褶皺強烈,斷裂構造極為發育,巖石普遍發生不同程度的區域變質作用,組2巖性由砂巖、粉砂質板巖、凝灰板巖、變粒巖及淺粒巖等組成。老禿頂子組(Dl)巖3性由流紋巖、安山巖及其凝灰熔巖和角礫巖,夾凝灰砂巖、泥質頁巖、灰巖及斑點板巖組成。分布在測區的南部,為陸相中性、酸性火山巖-碎屑巖沉積組合建造。 區域地層表 表
20、2-1 地層劃分一覽表 界 系 統 組 段 代號 厚度(米) 2現代河流沖積 Q 1-5 4全新統 1溫泉河組 Qw 大于3.5 4新 顧鄉屯組 Qy 大于3.7 3第四系 2生 哈爾濱組 Qhr 12.5 3上更新統 界 1大熊山玄武巖 大于62 Q3 s 第三系 中上更新組 孫吳組 33 N1-2明水組 Km 165 2白堊系 上統 嫩江組 Kn 大于96 中 22生 上段 Jk 大于256 3上統 坤特奇組 1界 侏羅系 下段 Jk 1900 3下統 龍江組 Jl 336 3毛蘭河組 1117 P 2m古 2生 二疊系 上統 上段 1781.4 Pw 2五道嶺組 界 1 下段 759 P
21、w27 l 大于1754.1 上統 老禿頂子組 D3泥盆系 中統 福興屯組 Df 大于2237.1 2(來源于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腰小河林場幅、晨清幅) 二疊系:五道嶺組(Pw)分布在新民林場大吉嶺庫河等地,下段巖性為中基中2性熔巖為主,夾火山碎屑巖及酸性火山巖。上段巖性主要為中酸酸性火山碎屑巖、熔結火山碎屑巖夾凝灰熔巖。毛蘭河組(P)主要分布在毛蘭河林場。常與二迭系五道2m嶺組相伴出現。巖性為灰色灰黃色,紫色粉砂質板巖、長石巖屑砂巖、凝灰質砂巖。 侏羅系:分布在查證區的東部、北部。龍江組(Kl)巖性為一套中性火山熔巖及11其碎屑巖,局部夾中酸性火山巖。坤特奇組(Jk)該組巖性為一套陸相
22、噴發的酸性火3碎屑巖及其熔巖夾正常沉積的碎屑巖;上部為一套酸性稍偏中性的火山熔巖夾透鏡狀珍珠巖。 白堊系:分布在西部、東南部、北部。嫩江組(Kn),本組主要巖性為泥巖、頁巖、2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砂巖局部夾砂礫巖,與下伏上侏羅系坤特奇組成角度不整合觸。明水組(K)本組主要巖性為一套正常沉積的泥巖、粉砂巖、粉砂質泥巖。 接m2第三系:分布較廣,在查證區的北部、南部大面積出露,屬第二沉降帶松遼坳陷的北緣部分。該組為一套弱膠結的黃褐色淺黃色砂礫巖、灰白灰黃色中細粒砂巖、長石砂巖。 第四系:查證區第四系較為發育,主要分布河谷及溝谷的兩側丘陵漫崗上。根據巖1性特征、地貌的特點,將第四系劃分為上更新統
23、大熊山玄武巖(Q)、 哈爾濱組3212 (Qhr)、顧鄉屯組(Qy)、溫泉河組(Qw)及現代河流沖積層(Q)。33441 大熊山玄武巖(Q):主要分布側區的東部及西部,巖性為灰色,灰黑色塊32狀玄武巖、和褐紅色氣孔狀玄武巖。地貌上形成玄武巖臺地。哈爾濱組(Qhr)主要分3布在平緩的漫崗上,多沿河谷及溝谷方向呈條帶狀展布,巖性為黃色粘土、亞粘土,局1部含少量礫石。溫泉河組(Qw)分布在河谷及支流的高河漫灘之上,由沖積洪積砂42礫、亞砂土亞粘土等組成。現代河流沖積層(Q)沿現代河床、溝谷分布。為現代沖積、4坡積物,由亞粘土、砂、砂礫石等組成。 2.2巖漿巖 區域巖漿巖比較發育,巖石類型繁多,包括侵
24、入巖、火山巖、脈巖等若干類型。2.2.1侵入巖類 查證區內侵入巖十分發育。主要分布于區內的中部,巖體多呈巖株或巖基狀產出,8 少數呈小侵入體和脈狀產出。巖體分布多與區域構造線一致,呈北東,北北東展布。,1按侵入時代劃分為晚泥盆世白崗質花崗巖組(D)、晚二疊世石英閃長巖組(P)和342白崗質花崗巖組(P)、晚三疊世閃長巖組(T)、晚侏羅世閃長巖組(JO5)、晚侏2433羅花崗巖組(J)、晚侏羅世堿長花崗巖組(Jk)、晚侏羅世白崗質花崗巖組(J)、353535晚侏羅世斑巖巖組(J5)、早白堊世花崗閃長斑巖組(K5)(見表32)。 3112.2.1.1泥盆世花崗巖組(D) 34分布在本區的平頂一帶,
25、呈不規則狀北東向分布,主要有坤特奇巖體,巖性為白崗質花崗巖。巖石具較強的碎裂和蝕變,部分巖石具云英巖化。 2.2.1.2晚二疊世石英閃長巖組(P) 2分布在義氣敏、沾北林場、龍元山、土魯木河、木溝河、等地。多以巖株狀產出。主要有以土魯木河巖體、疙瘩敏西溝巖體為代表,巖性為石英閃長巖、閃長巖、花崗閃長巖。 2.2.1.3 晚二疊世白崗質花崗巖組(P) 24分布在小興安嶺、豬山、三段、沾河南部、新營北部。以巖基、巖株狀產出。主要有小興安嶺巖體,巖性為白崗質花崗巖、白崗巖、花崗正長巖。 2.2.1.4晚三疊世閃長巖組(T) 3分布在新民林場、義氣敏以西一帶,呈小巖侏狀產出,主要有義氣敏巖體,巖性為石
26、英閃長巖、二長閃長巖、閃長巖。 2.2.1.5晚侏羅世閃長巖組(JO5) 3查證區出露較少,分布零星,分布在平頂山、木溝河林場東等地。呈巖株狀產出,主要有平頂、木溝河巖體,巖性為細晶石英閃長巖、石英閃長巖、閃長巖。 2.2.1.6晚侏羅世花崗巖組(J) 35出露較少,分布在小興安嶺以西、吉嶺庫以南。巖體呈巖株狀產出,北東向展布,主要有小興安西巖體,巖性為細粒花崗巖、花崗閃長巖。 2.2.1.7晚侏羅世堿長花崗巖組(Jk)、 35該巖組只有一個大吉嶺庫溝頂子巖體。呈巖株狀產出,北東向展布,巖性為堿性花崗巖、鉀長花崗巖。 9 2.2.1.8晚侏羅世白崗質花崗巖組(J) 35分布在清溪西山、寶泉、新
27、民林場、木溝河溝頂子一帶,呈巖株狀產出,北北東向展布,主要有清溪西山、大吉嶺庫溝頂子巖體,巖性為細粒白崗質花崗巖、白崗質花崗巖。 2.2.1.9晚侏羅世斑巖巖組(J5) 3該巖組在區內分布零星,呈脈狀或小株侵入體產出,多呈北東或北北東向,主要有土魯木河西巖體,巖性為花崗斑巖、花斑巖。 2.2.1.10早白堊世花崗閃長斑巖組(K5)。 1該巖組在區內分布零星,多呈脈狀或小巖株狀產出,呈北北東向展布。分布在土魯木河東,巖性為花崗斑巖、石英正長斑巖。 表32 侵入巖劃分一覽表 劃分依據 旋 亞 備 時代 巖石組合 代號 巖石類型 同位素年回 旋回 侵入地層 注 齡(Ma) 花崗斑巖、石英正長白堊紀
28、早期 花崗閃長斑巖 K5 侏羅系 1斑巖 斑巖 J5 燕 3白崗質花崗巖、石英山 白崗質花崗巖 J 35中 閃長巖、花崗閃長148.6侏羅紀 期 早期 堿長花崗 Jk 二疊系 3生 巖、堿性花崗巖花崗173.8 花崗巖 J 3代 斑巖、閃長巖 閃長巖 J 3印 侵入華力晚西期第二期白石英閃長巖、二長閃三疊紀 支 閃長巖組 T 崗質花崗巖,被侏羅統坤195.5 3長巖、閃長巖 期 特奇組覆蓋。 閃長巖 P 華 古 花崗正長巖、石英閃被華力西晚期第二侵入期二疊紀 晚期 白崗質花崗巖 P 力 生 長巖、花崗閃長白崗花崗巖巖組侵入,二疊系231.1 西 石英閃長巖 P 代 質花崗巖、 五嶺組含其礫石
29、期 泥盆 早期 花崗巖 D (來源于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腰小河林場幅、晨清幅) 2.2.2 脈巖 區內脈巖種類繁多,走向以北東、北北東向為主,其規模均不大,延伸不遠。以華力西期脈巖為主,主要與華力西期侵入巖相伴或侵入石炭紀地層二疊紀地層。燕山早期脈巖分布較少,主要與燕山早期侵入巖相伴或侵入侏羅紀地層。主要巖石類型有:花崗斑巖()、花崗細晶巖(c)、安山英安巖()、正長斑巖()、閃長玢巖()、10 輝綠玢巖()。 2.2.3火山巖類 區域火山巖極為發育,主要分布在小興安嶺一帶。由于受基底構造的控制,火山巖呈北北東西展部。巖性為流紋質凝灰巖、凝灰巖及火山角礫巖,安山質角礫凝灰巖、安山巖。 該
30、套火山巖系成礦元素含量豐富,與內生多金屬礦關系密切。 2.3 構造 本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興安嶺內蒙古地槽褶皺區(?),小興安嶺,松嫩地塊(亞?級),沐河隆起帶上(?)。區域構造主要為斷裂構造,褶皺構造次之,與區域金屬礦化關系密切的是斷裂構造。 區域斷裂構造非常發育。走向以北西、北東向為主,近南北向次之,東西向少見。 2.3.1東西向斷裂: 一般具有生成時間較早,區域內構造復雜,繼承性活動強的特點,往往切割其他方向的斷裂。常顯示逆斷層。主要有嘎爾大奇河斷裂、老康勃勒嘎列河斷裂、木溝河斷裂、二龍河斷裂、幸福-都魯河斷裂等。 2.3.2北東向斷裂 多生成與古生代,常平行地層走向的逆斷層或壓性兼剪性
31、斷層,多數斷層在中生代有繼承性活動,與巖漿巖活動和內生金屬礦化關系密切。主要有茅攔河天龍山斷裂、沾河斷裂、浦洛得斯赫山-322高地斷裂、木溝河斷裂、小吉嶺庫河嘎爾達奇 斷裂、二道新尼其河頂斷裂、二更河上游斷裂、土魯木河下游斷裂。 2.3.3北西向斷裂 其生成時代一般晚于北東向斷裂;常常表現為北西向斷裂切割北東向斷裂。斷裂性質多為張性或張性剪兼剪性。主要有南北河-訥謨河斷裂、小金溝東茅攔河斷裂、新營西斷裂、頭道新尼其河上游斷裂。 2.3.4南北向斷裂 一般顯示逆斷層,或走向斷層,與各期巖漿活動的關系密切。主要有沾河斷裂、遜克鐵力尚志深斷裂。 11 2.4礦產資源概況 查證區內巖漿活動強烈,既有火
32、山、次火山巖,又有中酸性侵入巖,并且區內的北東向、北西向斷裂構造發育,形成了一套復雜的地層,構造,巖漿成礦單元,具備形成多金屬礦床的基礎地質條件。 區內礦種主要為鐵、鉛、鋅、銅、鉬、鎢、金、錫等。目前已查明的礦產有固體燃料、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等。 12 第3章 查證區地質特征及航磁異常特征 3.1 查證區地質特征 3.1.1 黑C-2010-20034號航磁異常查證區 該異常區位于華力西晚期閃長巖體、花崗巖體與福興屯組(Df)接觸帶上,并且位于2北東向與北西向構造復合部位。福興屯組(Df)巖性為砂巖、粉砂質板巖、凝灰板巖、變2粒巖及淺粒巖等。 該異常的北東側為1:20萬腰小河林場幅M-
33、52 -(32)Co重砂?異常。 3.1.2黑C-2010-20035號航磁異常查證區 該異常區位于華力西晚期花崗閃長巖體、后期花崗細晶巖脈與福興屯組(Df)接觸帶2上。福興屯組巖性砂巖、粉砂質板巖、凝灰板巖、變粒巖及淺粒巖等,巖層呈橢圓狀捕擄體分布在華力西晚期花崗閃長巖侵入巖中。巖石中見有綠泥石化、絹云母化。 在異常區東側見有北東向斷裂構造。 該異常在1:20萬腰小河林場幅M-52- (32),獨居石重砂?異常內。 3.1.3 黑C-2010-20036號航磁異常查證區 該異常區位于華力西晚期花崗與燕山早期鉀長花崗巖體接觸帶附近, 在異常區東側見有北東向斷裂構造。 3.1.4黑C-2010-
34、20037號航磁異常查證區 該異常區位于大面積晚侏羅世次流紋巖、次英安巖中。西側為印支期閃長巖組,南部為華力西晚期花崗閃長巖。 該異常區位于1:20萬腰小河林場幅M-52- (32)鉬、金多金屬?級成礦遠景區內。區內已知鉬礦(化)點2處,金礦化點1處,磁礦鐵礦化點1處 3.1.5 黑C-2010-20044號航磁異常查證區 該異常區位于晚侏羅坤特奇組火山巖與福興屯組老地層接觸帶上,異常位于附近兩條北東向斷裂的交叉口處。北側為燕山早期鉀長花崗巖,西側為華力西晚期花崗巖,坤特奇組巖性為灰白色流紋巖、斜長流紋巖、灰白、灰綠色流紋質凝灰巖、角礫凝灰巖。13 福興屯組巖性砂巖、粉砂質板巖、凝灰板巖、變粒
35、巖。 該異常區位于1:20萬腰小河林場幅M-52- (32)鉬、金多金屬?級成礦遠景區內。 3.1.6黑C-2010-20056號航磁異常查證區 該異常區位于晚白堊世嫩江組(K):與華力西晚期花崗巖接觸帶附近。嫩江組巖n2性為灰、灰黑色泥巖,局部為砂巖、夾砂質灰巖透鏡體中。該異常區北部為化探鋅?級異常區,異常元素含量范圍65ppm120ppm,最高可達500ppm。 3.1.7黑C-2010-20065號航磁異常查證區 該異常區位于大面積孫吳組(N)砂巖、鐵質膠結礫巖、灰白色粘土中,西部為1-2華力西晚期花崗巖、鉀長花崗巖。部為化探銅?級異常區,異常元素含量范圍15ppm50ppm,最高可達3
36、50ppm。 3.1.8黑C-2010-20072號航磁異常查證區 該異常區位于燕山早期堿性花崗巖與孫吳組(N)地層接觸帶上,孫吳組(N)1-21-2巖性為砂巖、鐵質膠結礫巖、灰白色粘土。燕山早期堿性花崗巖體呈小巖株狀產出,北東向展布。 3.1.9黑C-2010-20033號航磁異常查證區 該異常區位于沾河斷裂的西側,木溝河新民林場北東向擠壓破碎帶上,在二疊1系五道嶺組(Pw)、羅坤特奇組(Jk)與福興屯組(Df)接觸帶上。該異常區成礦條件較232好, 北部有金礦點,南部有鉬礦點,鉬平均品位為0.023%,最高品位為0.101%。3.1.10黑C-2010-20019號航磁異常查證區 該異常區
37、位于閃長玢巖與五道嶺組(Pw)地層的接觸帶上。東、南側為大面積華力2西晚期花崗巖出露。五道嶺組(Pw)巖性為中酸酸性火山碎屑巖、熔結火山碎屑巖夾2凝灰熔巖,巖石蝕變較強,見有緑簾石、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 該異常區位于1:20萬晨清幅M-52 -(36) 鉬、鐵多金屬?級成礦遠景區內。遠景區內已知有茅寶溝鉬礦點一處,該點地表已圈出鉬、鐵礦體,另外含有鉛、鋅、銅、金等。 3.1.11黑C-2010-20012號航磁異常查證區 該異常區位于坤特奇組(J3k)與華力西晚期花崗巖接觸帶上。坤特奇組巖性為灰14 白色流紋巖、斜長流紋巖、灰白、灰綠色流紋質凝灰巖、角礫凝灰巖。在異常區西側見有一組東西向的斷
38、裂構造。 3.1.112黑C-2010-20031號航磁異常查證區 該異常區位于華力西晚期花崗巖與正長斑巖脈接觸帶上,巖脈受區域構造影響呈北東分布。 該異常區位于1:20萬晨清幅M-52 -(36) Co?異常區內。 3.2 查證區航磁異常特征 本次選擇12處航磁異常進行查證,航磁異常特征見表3-1 表3-1 航磁異常特征表 異常位置 異常 異常 所在1?5萬 航磁異常形態特征 編號 中心坐標 異常范圍 類別 圖幅及編號 屬于多尖峰正異常,附近測線磁異常整體天龍山黑C-2010- 127?0847 乙3 20031 48?4226 呈北東向展布,寬緩,最大幅值600nT。 M52E020005
39、 127?0836 處于平穩變化的負背景場中的正異常,寬黑C-2010- 龍鎮農場畜牧點乙3 緩,最大幅值325nT。 20034 48?3743 M52E021005 處于變化不大的負背景場中的正異常,孤127?0504 黑C-2010- 龍鎮農場畜牧點峰狀,附近幾條測線上有類似正異常出現,乙3 20036 48?3621 M52E021005 整體呈北東向展布,幅值205nT。 屬于變化較大的正異常背景中的疊加正異龍山經營所黑C-2010- 127?0749 乙3 常,兩翼較對稱,梯度變化快,幅值 M52E022005 20056 48?2522 2085nT。 處于變化不大的負背景場中的
40、正異常,寬127?4638 新鄂民族鄉黑C-2010- 乙3 緩,附近側線上有此異常,整體呈北東向 20012 49?0618 M52E018008 延伸,幅值365nT。 屬于平靜負背景場中的單峰狀正異常,附疙疸敏頂黑C-2010- 127?3611 乙3 近及條測線上亦有類似單峰正異常,呈北 20019 48?5833 M52E019007 東向展布,幅值500nT。 新林其護林場黑C-2010- 127?3523 丙 單峰狀正異常,窄陡,幅值1975nT。 20033 48?3822 M52E021007 127?1821 屬于變化不大的正異常背景中的疊加正異黑C-2010- 二更河丙
41、常,整體呈北東向展布,幅值805nT。 20035 48?3749 M52E021006 127?3940 屬于變化不大的正異常背景中的疊加正異黑C-2010- 新林其護林場乙3 常,單峰狀,窄陡,幅值1600nT。 20037 48?3454 M52E021007 屬于正負半生正異常,單峰狀,兩翼對稱,新林其護林場黑C-2010- 127?3244 窄陡,幅值3530nT。 20044 48?3134 M52E021007 15 127?5915 屬于變化不大的正背景場中的疊加正異黑C-2010- 新營丙 常,兩翼對稱,窄陡,最大幅值1620nT。 20065 48?2153 M52E022
42、008 127?3201 平靜負背景場中的正異常,單峰狀,窄陡,黑C-2010- 雙勝林場丙 兩翼對稱,幅值825nT。 20072 48?1732 M52E023007 第4章 工作部署及實施方案 4.1 工作部署 16 小興安嶺五大連池農場-三道地區對1:5萬航磁物探測量圈出的航磁異常進行篩選分類,選出可能的礦致異常12處,其中,10處(黑C-2010-20012、20019、20034、20035、20036、20037、 20044、20056、20065、20072)開展剖面性高精度磁法測量、土壤地球化學測量、路線地質調查等三級查證工作。對航磁異常附近有礦點或與1:20萬水系沉積物測
43、量圈定的組合異常套合較好的航磁異常直接開展面積性測量工作。 在查證工作中若發現了礦化蝕變點,可直接采用槽探工程進行驗證。對圈定的主要物化探異常進行槽探工程揭露驗證。 剖面線布置盡量垂直航磁異常的走向和地質體、構造線的走向,布置時充分考慮了這兩種因素。有些查證區布線時也參考了區內水系沉積物測量異常的展布方向。 各查證區工作布置情況見插圖。 小興安嶺C-2010-20035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17 小興安嶺C-2010-20065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小興安嶺 C-2010-20019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18 小興安嶺C-2010-20027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小興安嶺C-2
44、010-20056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19 小興安嶺C-2010-20034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小興安嶺 C-2010-20036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20 小興安嶺 C-2010-20072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小興安嶺C-2010-20044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21 小興安嶺 C-2010-20037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22 小興安嶺C-2010-20031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23 小興安嶺C-2010-20033號航磁異常查證工作布置圖 4.2 實施方案 時間安排劃分為資料收集、設計編寫及審查,野外作業,室內資料綜合整理及查證工作總結編寫三個階段。
45、具體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2011年4月26日2011年5月10日 24 進行收集資料、綜合研究,對1:5萬航磁物探測量圈出的航磁異常進行篩選分類,編寫地質設計及論證審查。 第二階段:2011年5月20日2011年9月30日 進行野外施工。開展剖面性和面積性的野外查證工作,對發現的礦化蝕變點和圈定的主要物化探異常進行槽探工程揭露驗證。 第三階段:2011年10月1日2012年3月1日 野外工作結束通過驗收后,室內資料綜合整理,總結區域成礦規律及找礦成果,提交年度工作總結,提出下一年度工作設計方案。 25 第5章 工作方法與技術要求 5.1 測地工作 航磁異常三級查證的測地工作采用高精度GPS定
46、位。GPS選擇廣州市中海達測繪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GIS數據采集器,定點誤差1-3m。定點前,必須對投入生產的GPS進行校正檢查,當其滿足生產要求時才能投入測量工作。 航磁異常二級查證的測地工作采用全站儀布測,基線采用閉合環方法布設,基線閉合差小于10.9k m(K 為千米)。每個基線點要釘木樁,標明點線號。測線起閉于相k對應的基線點,測線閉合差小于13.3 m(K 為千米)。作業依據為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范ZDB1000198及物化探測量工程測量規范DZ/T015395。 三級查證剖面測量線距為200m,點距為20m,二級查證測量網度為20020m。每個測點應拴有紅布條,并標明點線號。應下載保留
47、測量工作的航跡。 5.2 高精度磁測 1、儀器和參數選擇 采用加拿大生產的GSM19T(或北京地質儀器廠生產的CZM,4型)質子磁力儀觀測。各測點的觀測值通過計算機完成。 2、網度選擇 剖面測量線距為200m,點距為20m,面積測量網度為20020m。測線方向盡量垂直磁異常或控礦構造走向方向。 3、磁力儀性能校驗 野外正式生產前,為確保磁力儀的測量質量,對投入生產的各臺GSM-19T型質子磁力儀(含備用)的噪聲水平,主機一致性,探頭一致性及各儀器間的一致性等,均按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DZ/T0071-93)要求,逐項進行校驗工作。 4、基點(兼日變站)選擇 每個般磁異常查證區建立一個基點,
48、基點必須設置于交通方便,磁場平穩,水平和垂直梯度較小,遠離建筑物和工業設施地點。要求在半徑2m高差0.5m范圍內磁場變化小于總均方誤差值的1/2。日變站的儀器性能要穩定,一個工作日內日變觀測26 要始于早校正點正常觀測之前、終于晚校正點正常觀測之后。遇到磁暴或磁干擾較大時應停止工作。 5、基、測點觀測 (1)每日工作前準備各臺儀器的時間設定達到秒級同步,每個工作日的早基點和晚基點差值要小于設計要求。 (2)日變觀測的采樣間隔為20秒,每個工作日的日變曲線應無畸變和劇烈跳躍現象。每日的日變觀測均始于早基點之前,終于晚基點之后。 6、巖(礦)石磁性參數測定 對每個異常點上的巖礦石都要進行物性測定,
49、以便異常解釋推斷。每種巖性原則上最少不低于30塊。標本磁參數采用SM-30磁化率儀測量。 7、精度要求 本區的磁測工作需嚴格執行和達到地礦部發布的地質礦產行業標準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中所制定的各項要求和標準,并參照黑龍江省地質總局發布的地面磁測工作規范開展工作。 本區設計磁測總均方誤差小于等于5nT見表5-3。 誤 差 分 配 表 表5-3 野外觀測均方誤差nT 基點高程及正常改正誤差nT 總誤操作及儀器一儀器噪日變改正常場高程 總基 總計 差nT 總計 點位差 致性 聲 正誤差 改正 改正 改正 5 4(36 2(65 2(0 2(0 2(0 2(45 1(0 1(0 2(0 儀器的各項指
50、標校驗及儀器間的一致性誤差均需要滿足表5-3的要求,不合格的儀器不能投入生產。 質量檢查工作應隨時進行,檢查點須均勻的分布全區,檢查量大于3%,精剖檢查量應大于10%。 平穩場計算均方相對誤差不大于5nT。 異常場計算平均相對誤差不大于7%。 磁參數測定檢查應大于10%,誤差限小于30%。 室內計算改正到0.1nT,經主基點改正后的數據制圖。 8、磁測數據的整理計算與圖件的編制。 27 (1)每日野外磁測工作結束后,室內負責人在檢查野外點位準確,數據真實可靠的基礎上,用專業的數據 放系統將數據 放出來 ,同時進行日變改正。 (2)正常梯度改正值,利用球諧公式依據國際地磁參考場(模型IGRF20
51、00)提供的系數進行正常場改正。 高度改正值仍采用球諧公式進行計算,分別計算出各個測點在總基點高度及測點高度的磁場值,差值既為各個測點的高度改正值。 磁測原始數據經過日變改正、正常梯度改正、高度改正和總基點改正最終得到測區的T磁異常值,磁測各項工作數據均存入數據磁盤。 (3)經過野外原始數據的計算,整理后進行全面認真的復核,然后編制本工作區的基本圖件和過渡圖件: 其它技術要求按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DZ/T0071-93執行。 5.3 土壤測量 土壤測量包括剖面性測量和面積性測量,剖面性測量線距為200m,點距為40m;面積性測量網度為20020m。 5.3.1 樣品的采集 在采樣點周圍點線距
52、的1/10范圍內采樣,樣品均由一處組成或數處組成。采樣避免了各種污染,遇有巖石露頭、廢石堆、沼澤、崩積物、河床堆積物等不可能取樣時可棄點,但在記錄中已經注明。采樣層位確定為B層下部,C層以上,必須穿過腐植層、淋濾層及外來層采集,無B層時可采C層物質,采樣深度在30cm50cm,坡積物較厚的地段要適當加深取樣。樣品物質應為上述層位的各類粘土、砂質土,盡量減少碎石。采樣重量不少于500克,樣品原始重量應能保證過-10目篩后重量達150克。重復樣品應由不同人、不同時間在同一采樣位置采取,重復樣數為取樣數的3%。專門質檢的樣品(檢查采樣深度、介質、采樣標志、位置等)應占取樣數的2%。采樣組將當天采完的
53、樣品交樣品管理員,當面點清數量,驗收質量,對不符合要求的樣品應返工補采。 5.3.2 野外記錄 野外采樣記錄使用土壤地球化學采樣記錄卡,填寫采樣記錄卡時強調了字跡要工整,內容要正確、齊全,要求在野外填寫的內容,必須在采樣現場用28 2H鉛筆填寫,不準轉抄、涂改、擦改和補記。要保持記錄卡、地形圖、采樣手圖清潔完整。采樣小組每日野外作業結束后,由專門人員整理GPS數據,最后利用GPS采樣點坐標編制實際材料圖。 5.3.3 樣品加工 樣品的加工流程嚴格按干燥?揉碎?過篩?混勻(對角線法)?稱重?裝袋?裝箱進行。 5.4 地質簡測 地質簡測目的是配合1:2萬面積物化探測量工作,初步解釋評價物化探異常提
54、供地質背景,這項工作與物化探測量工作同步進行。剖面性簡測線距為200m,點距為40-80m。面積性簡測網度為20080120m。 每個航磁異常點在進行物化探測量過程中,由地質人員進行地質簡測工作。對重要的礦化蝕變地質體、構造、接觸帶、含礦層、礦化蝕變帶、標志層及其他找礦標志等,均沿走向進行了追索,指導地表工程的布設。 5.5 槽探工作 5.5.1槽布置原則 槽探工程主要用于二級查證工作中,少量槽探工程用于三級查證工作中。在開展二級查證工作時,主要沿1:2萬物化探測線布設槽探工程結合地勢地形以控制物化探異常濃集中心和礦化蝕變帶為佳。三級查證過程中,以確定異常源巖性或構造為佳,可投入少量槽探工作量
55、。具體施工時,視各查證區的實際情況而定并參考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GB/T139082002執行。 5.5.2 工程施工管理 (1)槽探工程斷面規格:底寬0.6,0.8米,上寬一般2.0,2.5米,一般深度不超過3米。 (2)揭露出的基巖深度必須大于0.5米。 5.5.3 槽探的原始地質編錄 29 槽探素描圖繪一壁一底。基點、基線、標本、樣品、槽探端點坐標、礦體底板坐標、均應在素描圖標出。必要時加繪另壁全部或局部地段素描圖。記錄描述以基線讀數為準。仔細觀察確定分層界線,對巖性、礦體、褶皺、斷裂構造、節理及劈理、蝕變特征、產狀、標本、樣品編號等進行編錄,凡大于10厘米的地質體要分出來,重要地質
56、現象可放大表示,素描圖要求真實、清晰、客觀。 5.6 取樣與測試工作 5.6.1樣品采集 1、 槽探樣品采取的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 (1)對槽探、地表露頭等地表樣品采用刻槽采樣法進行樣品采集,樣槽盡量垂直礦體走向。 (2)采樣工作應及時進行,尤其是槽壁不穩定的探槽,編錄完后就應抓緊時間采樣。 (3)樣品采集部位及其長度,采用紅油漆畫好樣數及其編號。 (4)樣品規格為樣槽斷面為10 cm5cm,樣長一般為1米,連續采樣時,樣長小于0.5m時合并到相鄰樣采取,若大于0.5m時則單獨采樣。 (5)不同礦石自然類型,不同品級、不同的結構、構造分段連續采樣。圍巖、夾石應單獨采樣。礦體、礦化體頂、底板要各取
57、1,2個控制樣。樣品實際質量(重量)與理論質量(重量)誤差不得大于10%,不合格者應補采。 (6)采樣前,需要準備好采樣用具,采樣要認真細致,嚴格按規定進行,保持表面的清潔,嚴格禁止樣品粉塵的散失、外來物質混入及飛樣。樣品重量誤差小于15%,否則應采取補救措施。 (7)采樣中做好采樣記錄,認真記錄樣品中物質組份、分布狀態、顏色變化情況。 2、光薄片樣 用以查明巖石和礦石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及其共生組合,研究巖石、礦石礦物的變質現象,確定巖石、礦物名稱。 樣品盡可能選擇新鮮巖石、礦石,應有充分的代表性,以反映實際地質情況和滿足切割光、薄片及手標本觀察需要為原則。 30 5.6.2樣品的分析與測試
58、 1、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樣 土壤樣品分析元素為Au、Ag、Cu、Pb、Zn、As、Sb、W、Mo、Bi(可用Ni替換其他元素)。原樣經自然涼干或60?烘干后,用瑪瑙球磨機碎至200目。各元素分析方法及檢出限、精密度要求按土壤地球化學測量規范(DZ/T014594)執行。每批(50件樣品)密碼插入選定的四個監控樣與樣品一起進行分析,以監控本批樣品分析的精密度和報出率。 2、基本分析 樣分析項目為Au、Ag、Cu、Pb、Zn、Mo、TFe、mFe等分析項中視礦化特點合理選2取分析。樣品分析由具有測試資質的單位測試。樣品加工嚴格按Q=Kd公式縮分(K值取0.8),樣品加工損失率不大于5%,縮分誤差小于
59、3%,正樣重300500g,副樣重大于500g,樣品粒度為-180至-200目。 3、內外檢查分析 內外檢樣品分析主要用來檢查基本分析的質量。采用雙差值計算方法確定基本分析結果是否合格。內檢分析是檢查基本分析中的偶然誤差,外檢分析是檢查基本分析中的系統誤差,內、外檢樣品分批從基本分析樣品中提取,用副樣進行檢查,內檢提取比例10,左右,外檢提取比例5%。 基本分析內檢10%,合格率應大于90%。外檢由原化驗單位送交權威單位進行化驗檢查,按樣品總數5%檢查,合格率應大于80%。執行DZ/T02052002標準。 5.6.3 原巖光譜樣 原巖光譜樣用于查明礦(化)體和圍巖中各種元素含量及變化規律,解
60、釋異常,指導找礦。在探槽中用連續揀塊法采取,一般樣長5m,不跨越地質界線,樣品重量為500g。 原巖光譜樣分析項目為Au、Ag、Cu、Pb、Zn、As、Sb、W、Mo、Bi。樣品分析由具有測試資質的單位測試。 5.7 資料綜合整理 地質資料的綜合整理是地質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它貫穿于全部工作的始末,對一個區的地質工作,從一開始就要及時編制各種綜合圖件、研究地質特征、成礦條件及31 成礦規律,及時進行工作部署,避免盲目施工走彎路。具體要求按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研究規定(D2/T0079-93)執行。地質綜合圖件用MAPGIS軟件成圖。 32 第6章 實物工作量 6.1 設計實物總
61、工作量 本次查證工作設計實物總工作量見表6-1: 表6-1 設計實物總工作量一覽表 備 注 序號 項目名稱 單位 工作量 地質剖面測量 Km 62.4 點距40-80m 1 高磁剖面測量 Km 62.4 點距20m 2 土壤剖面測量 Km 62.4 點距40m 3 剖面布設 Km 62.4 點距20m 4 21?2萬地質簡測 Km 14.7 20080120m 5 21?2萬土壤測量 Km 14.7 20040m 6 21?2萬高磁測量 Km 14.7 20020m 7 28 1?2萬激電測量 Km 14.7 20040m 29 1?2萬測網布設 Km 14.7 20020m 310 槽探 m
62、 2000 11 土壤樣品 件 3523 分析10種元素 基本分析樣 件 150 TFe、Au、Ag等5項 12 原巖光譜樣 件 150 分析10種元素 13 14 薄片 件 50 15 光片 件 15 16 工程測量 點 30 17 刻槽取樣 件 150 6.2 各查證區工作量 本次航磁異常查證包括10個剖面性查證區和2個面積性查證區,各查證區設計的工作量見表6-2。 33 表6-2 航磁異常查證區設計工作量一覽表 查證區 設計剖面 單剖面長 剖面總長 剖面方位 土壤樣品 面積性查 備注 2編號 數(條) (Km) (Km) (度) 數(件) 證(Km) 130? 20037 3 1.55
63、4.65 116 130? 20044 3 2.9 8.7 218 131? 20072 3 1.14 3.42 178 線距200m, 土壤測量點距133? 20036 3 1.36 4.08 102 40m,高磁測量135? 20034 3 1.58 4.74 118 點距20m,激電131? 20035 3 2.46 7.38 185 測量點距40m,地質剖面測量132? 20056 3 3.4 10.2 255 點距40-80m,132? 20019 3 1.05 3.15 79 面積性地質簡132? 20027 3 3.06 9.18 230 測點距80-120m。 132? 200
64、65 3 2.3 6.9 172 132? 20031 15 2.42 36.3 907 6.77 132? 20033 16 2.64 42.24 1056 7.92 備注:表中20033、20031為面積性查證區,其余為剖面性查證區。表中的土壤樣品數沒有包括重復取樣和監控樣分析的數量。重復取樣分析和監控樣分析的數量應在300件左右。 34 第7章 預期成果 (1)、提交黑龍江省五大連池三道地區航磁異常查證工作總結報告。 (2)、提供可進一步開展勘查工作的找礦靶區12處。 35 第8章 組織機構及人員安排 8.1 組織管理 為了使本項目保質保量全面完成,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地質分院負責項目人
65、員組成、各階段工作實施,由質量管理辦公室負責質量管理。 組織管理圖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黑龍江地質勘查院 質量管理辦公室 地質分院 項目質管部 地質組 化探組 測量組 物探組 8.2 人員組成及分工 本項目組人員編制: 項目負責1人,地質高級工程師1人,測量高級工程師1人,物探高級工程師1人,化探工程師1人,取樣工2人,樣品管理員1人,炊事員1人,司機1人,項目組成共10人。 主要技術人員情況見表8-1。 36 表8-1 主要技術人員情況一覽表 文化 責任 姓名 技術職稱 職 務 年齡 程度 分工 段玉剛 46 地質高級工程師 本科 項目負責 全面工作 李曉龍 48 地質工程師 本科 地質組長 地
66、質 高士良 54 物探高級工程師 本科 物探組長 物探 潘俊祥 29 化探工程師 本科 化探組長 化探 李宏 38 測量高級工程師 本科 測量組長 測量 8.3 物資配備 為保證野外生產的順利進行,除資金需按時到位外,還需配備一定的技術裝備,項目實施所需主要技術裝備如下: (1)、筆記本電腦 2臺 (2)、激光打印機 1臺 (3)、數碼相機 1臺 (4)、實時差分RTK GPS 1臺 (5)、全站儀 1臺 (6)、高精度GPS 2臺 (7)、高精度磁力儀器 3臺 (8)、磁化率儀 1臺 (10)、越野吉普車 1輛 37 第9章 質量保障與安全措施 9.1 質量保證措施 為順利地完成該項目生產任
67、務,確保質量,采取以下措施: (1)設立高效的技術管理、財務管理與質量監督機構。即地質分院負責項目實施的全過程,計財科保證專項資金專款專用,院質量管理辦公室定期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 (2)制訂各項規章制度(包括質量管理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項目負責人、專業組組長等職責分工明確,各負其責。 (3)項目組嚴格按固體礦產資源調查評價作業指導書QB/MDC70512002、DZ/T02002002鐵、猛、鉻礦地質勘查規范及有關質量記錄的要求作業,保證工程質量。 (4)規定項目實施所依據的技術標準、規范、規程。 (5)配置專業技術人員和齊全的各類技術裝備。 9.2 質量管理辦法 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68、明確崗位責任制度,提高質量意識。成立以工區技術負責人為組長的質量管理小組,中化地質礦山總局黑龍江地質勘查院質量管理機構(總工辦或地質科)負責對本項目組的質量管理,地調總院技術質量管理部負責項目的總體質量管理。在工作中認真執行黑龍江省地質調查研究總院制定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QB/HA2003),認真執行中化地質礦山總局黑龍江地質勘查院所制定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認真執行項目組制定的質量管理辦法。 項目質量管理小組應經常開展活動,首先,應認真學習總院質量管理體系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及質量記錄等文件,并做到領會貫通。對中國地質調查局、原地質礦產部等頒布的有關規范、規定進行學習。對本次工作方
69、案應進行學習、理解,基本做到每名參加項目的技術人員對總體工作部署、工作方法、技術質量要求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項目質量管理小組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質量問題應及時指出并加以改正,野外和室內開展階段性的技術討論會,指出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總結階段性工作成果和確定38 下步工作方案。工作中應加強綜合研究,及時整理資料,運用新理論,新方法指導找礦和工作部署。對每次質量小組的質量會議都有記錄,對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上報處理。 工作中認真執行三級質量檢查制度,及時進行自檢、互檢和工區項目技術負責檢查,對資料檢查出現的各種質量問題應及時指出并加以改正,同時做好質量檢查記錄, 工作中嚴格執行設計、規范。黑龍
70、江省地質調查研究總院應經常性到野外實地檢查、指導工作,及時解決生產中出現的技術、資金等問題。 本次工作的質量檢查擬分為二個層次:野外采集數據資料的多級質量檢查和項目組、院級質檢部對野外采集數據資料的檢查。所有質檢都要按要求填寫質檢卡片,并以文字記錄形式作為質量運行記錄。其中,野外采集數據資料的多級質量檢查包括: 項目組在野外施工過程中對原始資料進行經常性自檢、互檢,自檢互檢率100%。項目組對各成員采集的原始數據資料進行10%的階段性抽檢; 院級質檢部對野外采集數據資料的檢查包括:院級質檢部門進行12次不低于5%的各類原始資料抽檢。 野外采集數據資料的質量是保證本次查證工作質量的關鍵所在,而對野外采集數據資料的實地檢查驗證則是提高航磁異常查證質量的有效手段。 9.3安全及勞動保護措施 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制訂完善的安全及勞動保護制度,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確保項目任務安全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