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工程混凝土拌合物的澆筑與養護澆筑混凝土拌合物前除了做好澆筑工藝的一般準備工作外,還應做好有關模板、鋼筋及預埋件等的準備與檢查工作,各種構件的混凝土,均應分層澆筑。1 澆筑要求1.1 分層澆筑,分層搗實。混凝土進行分層澆筑時,分層厚度可按相關的規定。混凝土分層澆筑的間隔時間超過混凝土初凝時,會出現冷縫,使混凝土層間的抗滲、抗剪能力明顯下降,嚴重影響混凝土的整體質量。在施工過程中,其允許間隔時間要符合規范要求。1.2 防止離析,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澆筑中,當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較大時,易產生離析現象,若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過2m,要沿溜槽或串筒下落;當混凝土澆筑深度超過8m時,則應采用帶節管的振
2、動串筒,即在串筒上每隔23節管裝一臺振動器。1.3 正確留置施工縫。施工縫是新澆筑混凝土與已經凝固混凝土的結合面,它是結構的薄弱環節。為保證結構的整體性,混凝土一般應連續澆筑,如因技術或組織上的原因不能連續澆筑,且停歇時間有可能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時,則應預先確定在適當的位置留置施工縫。施工縫宜留在剪力較小處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留水平施工縫,梁、板留垂直施工縫。柱施工縫留在基礎頂面、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吊車梁的上面、無梁樓盞柱帽的下面;梁板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梁施工縫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mm處,當板下有梁托時,留在梁托下部;單面板施工縫留在平行于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板,宜順次梁方向澆
3、筑,其施工縫應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間三分之一范圍內。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時,應待已澆筑的混凝土達1.2n/mm2強度后,清除施工縫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或軟弱混凝土層,經濕潤、沖洗干凈,再抹水泥砂漿或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一層,然后澆筑混凝土,細致搗實,使新舊混凝土結合緊密。1.4 混凝土澆筑時應注意的事項。1.4.1 在混凝土澆筑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應停止澆筑。(1)混凝土初凝并超過允許面積;(2)混凝土平均澆筑氣溫超過允許偏差值,并在1小時內無法調整至允許溫度內;(3)在澆筑過程中出現大雨或暴雨天氣。1.4. 2 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應鑿出已澆筑的混凝土并重新澆筑。(1)不能保
4、證混凝土振搗密實或對建筑物帶來不利影響的級配錯誤的混凝土料;(3)長時間凝固、超過規定時間的混凝土料;(3)下到高等級混凝土澆筑部位的低等級混凝土料;1.4.3 澆筑完的混凝土必須遮蓋來保溫或者防雨。2 混凝土拌合物的養護混凝土的凝結硬化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而水泥水化作用必須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的條件下才能進行。混凝土的養護,就是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溫度和濕度,而逐漸硬化。混凝土養護分人工養護和自然養護。自然養護就是在常溫(平均氣溫不低于5)下,用澆水或保水的方法使混凝土在規定的時間內有適宜的溫濕條件進行硬化。人工養護就是人工控制混凝土的溫度和濕度,使混凝土強度增長,如蒸汽養護、熱水養護、太陽能
5、養護等,一般用于預制構件的生產。現澆混凝土工程中多采用自然養護。自然養護的覆蓋物要采用吸水和保水能力較好的材料如草簾、麻袋。為保證混凝土養護期間內的濕潤狀態,應每天不斷的澆水,只有強度達設計要求強度70%以上,方可停止養護。新澆筑混凝土早期失水嚴重,在澆筑后23天內應加強養護。對混凝土表面的養護要求:2.1 塑性混凝土應在澆筑完畢后618h內開始灑水養護,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澆筑完畢后立即噴霧養護,并及早開始灑水養護。2.2 混凝土應該連續養護,養護期內必須確保混凝土表面處于濕潤狀態。3、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宜少于28d。3 混凝土缺陷修補拆模后如發現又缺陷,應進行修補。對面積小、數量不多的蜂窩或露石
6、的混凝土,先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基層,然后用1:21:2.5的水泥砂漿找平;對較大面積的蜂窩、露石和露筋應按其全部深度鑿去薄弱的混凝土層,然后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沖刷,再用比原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個級別的細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細搗實。對影響工程結構安全及使用工程的缺陷,應與設計單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共同研究處理。4 混凝土的拆模拆模的時間早晚直接影響到混凝土質量和模板的使用周轉率。拆模時間應根據設計要求、氣溫和混凝土強度等級情況而定。對非承重構件,只有當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和棱角不會因為拆模造成損壞時,方可拆除模板。對承重構件,只有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規定的混凝土設計標號的百分率后方可拆模。對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側模宜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當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在結構構件建立預應力前拆除。后澆帶模板的拆除和支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側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模板拆除時,不應對樓層形成沖擊荷載。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時清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