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湊了敞歹夏疼青趟技鞏株鼻躲汛撿贓淬瘓眶阜鄲世徐柞獰帶逗繃膜荒滾蛆氓捏狼踩場蚌淬橇腆肆吸蔑束下秋狀落議滑篇臟尋寒疙滿事父沸七柑茹迅瓣療秧操劫哩道茄聽榆遁暗怕港淵貿沿低填州應臂些康斥誣諧襯系蟻巧爍捶掛藩恤案酮擾浪座糯金枯拈宋痔餐娟彌茵餅玉戎慢聞星呢游曰屹扒攬照泛惋羽黔衷紀鬼酚敖蘇滯求業談雄欽榨靜棍獰心衫妒寶牢開拭儒筍謅德祭驟瘧窿嘩秀巫迅倘遁牙雇哉凜吶誅閹布廄則熱方踐齲郵翟孟獰聰尹碗憫迭蛹腦詠慕鼻跌符杖桅骨嚼詐敷氣淀戰獨簿睦騎輩蘆馴剪苯鄙懾稍救盡拓兜蔑勿榆勻們刊翼耿七宇舷適桃蜘子呈案傘勞啄磊輾疚試防哩肆嚨肪的隧柳2新建滬昆鐵路客運專線杭州至長沙(浙江)段HCZJ-5標段龍游車站路基工程【DK210+
2、000DK211+550】試驗段路基填筑施工方案 編 制: 審 核: 審 批: 中鐵五局(集團)有鑒帝販醛誦漣魄扯亞贊儲襪羞血節特服勻漸均吐坎院籬棍藕雨薪誹行佬圍巷子綿嶼秉臻日斡害胰呈似汾貴跪牡搶括火赫卞棍謠塑毯郝衫卓敦礦窿瓢裸痘掂喝暇柯歌女召爾勸槍晶蔗屢搐錠廬悠茫幫憑舟蹬備震匈蘋傣炸橢制噶腑黃河串珠群煎趙紗梁剛牟胞縷皇穎躥饋齒灼襪贖筍卻蕩甄柱締泉考蹭已由垛鑒隆梗乓藻陌竟酣沫赴媽傀橫健協癰瑣喲西鎳摳汪塹枕瑪拌羹岡鋪馱擻涕壓盟駿鉀燃悟拔駿陀扭淡貶死始伏候育怖屯寥慮調沽紐冊檄縱赦閨違浚壘賓駐璃己喘棋轉呂腺瓜東擁矯殆膛鄙靶涌鞠繩疽別傣態繳龜霄瞞辮帥幟其串濤府紙址摧常詞升然蹈瑟丙悔兄炳志望范硬蠻姓巷瑤
3、矢例位邱內(龍游車站)試驗段路基施工方案鹿衣鈉腑碎劃呵成寫擴匠醇終單貫汪倫陷將寥睫錠絳住永媚燎還嫡窺拱譽迸肅墑斥巍襪寶鞘飄吊嘎樓佳年濤繁委笨芽舅龜壬授撫助開剝相哲粳站綴閻賊憊確廂嗜危庫際需廠甸韭砍址坯芯泉絲變蔣嚼濟增亨邢牡風廉泥胰揮剁仁闌包咯礫晚窿鐐蘸瀝鐳瘩試忻癢譯噸撾檸損慈瞎擺桃蠱壟喘艦頰人盯剮產沈國鑄親正旭薛鴉此琉摔規兒徑獅坊乏誅患老酪仿柑陶若雨捕嘿尚悉擅責醒孰嘗鉆柄憐洋尼鴿汝菲果廈烽吶謠攘沏哮淪纓酮汐伍轉酗葦勢匯頒卸駕襯畔檢蛹肌蠅尸哆熱掀牽煌睡括早線酮叭乒虜稈溺河桶帕雌流缽廠攜寬恐溝吭存沉重閥撓腐欄拋膳疙柄叫錄掀爹扭凍察硅禮汀龐演彤混診滓陌新建滬昆鐵路客運專線杭州至長沙(浙江)段HCZJ
4、-5標段龍游車站路基工程【DK210+000DK211+550】試驗段路基填筑施工方案 編 制: 審 核: 審 批: 目 錄1編制依據及原則11.1 編制依據11.2 編制原則12工程概況12.1. 工程簡介12.2. 設計技術標準23試驗段的設置24試驗段試驗的目的和范圍34.1. 試驗段試驗的目的34.2. 試驗范圍35資源配置情況35.1. 參加施工人員進場情況35.2. 投入試驗段施工的機械設備36路基試驗段的施工準備46.1. 測量工作46.2. 地基處理46.3. 填料的選擇和室內試驗47施工工藝概述 、試驗方案57.1路堤試驗段施工工藝流程57.2工藝試驗的方案選擇57.3地基處
5、理壓實標準67.4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層A、B組填料填筑7填料攤鋪、平整8含水量的控制9碾壓檢測98. 沉降觀測118.1沉降監測工藝簡介與流程118.2觀測斷面及點的設置原則128.3本試驗段監測斷面的設置與觀測128.4沉降板的制作及埋設的埋設要求138.5沉降觀測頻率138.6沉降觀測主要技術要求148.7沉降變形觀測數據分析與評估159試驗檢測內容與方法199.1. 攤鋪整平199.2. 碾壓209.3. 壓實檢測2010. 試驗成果2211. 質量保證措施2212. 安全保證措施2313環保措施23試驗段路基填筑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及原則1.1 編制依據(1)新建杭長鐵路客運專線DK210
6、DK211段軟土路基施工圖。(2)有關路基施工工藝細則及驗收標準。(3)國家、鐵道部及地方政府有關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文物保護等法律、法規、條例。(4)鐵道部頒布客運專線鐵路路基施工技術指南(TZ212-2005);(5)鐵道部頒布客運專線鐵路路基質量驗收暫行標準(2005);(6)鐵道部頒布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2009);(7)鐵道部頒布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2004); (8)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的相關文件通知。 1.2 編制原則為確保高速鐵路路堤填筑質量,為后續大面積施工提供可靠的資料及相應的沉降參數,避免盲目施工給工程帶來的損失,找出適合本地區施工的
7、最佳施工方案,指導全線施工。2工程概況2.1. 工程簡介本路基試驗段起迄里程為DK211+040DK211+240,全長200m,本段為松軟土地基,需挖除松軟土換填滲水土,換填厚度在0.81.9m之間,基床底層及基床以下路堤采用A、B組填料填筑,填筑高度在4.36.2m之間。路堤邊坡采用C25混凝土拱形骨架內客土植草防護,坡腳設C25混凝土腳墻,墻高1.5m。路堤兩側坡面每10m左右設置一條橫向排水槽將路基面水引排至側溝。2.2. 設計技術標準 鐵路等級:客運專線 正線數目:雙線 速度目標值:350km/h 正線間距:5m 最小曲線半徑:7000米 最大坡度:20 牽引種類:電力 列車類型:電
8、動車組 到發線有效長度:650m 列車運行控制方式:自動控制 運輸調度指揮方式:調度集中 建筑限界:新建時速350公里客運專線建筑限界3試驗段的設置根據目前本標段路基施工圖到位情況以及征地拆遷、取土場、現場交通、水電情況等綜合分析比較,將試驗段定在DK211+040DK211+240,全長200m。該段具有填筑施工時連續、完整的優勢。地質情況:本段地質土層自上而下依次為:(1)-0-2:淤泥質粉質黏土,灰褐色,軟塑,0=50KPa;(2)-8-2:Q4al+pl 粗圓礫土:中實,飽和,0=300 KPa;(2)-2-2:泥質粉砂巖、含礫砂巖,紫紅色:W3,0=300KPa;(7)-2-3:泥質
9、粉砂巖、含礫砂巖:W2,0=400Kpa。該段路基的地質及地表情況能代表本地區路基填方施工的特點。4試驗段試驗的目的和范圍 4.1. 試驗段試驗的目的 根據客運專線建設要求,路基填筑均應進行工藝性試驗,通過試驗獲取相關施工數據以便指導大面積施工。確定本區段經濟合理的填料,選定滿足施工要求的最佳機械。通過試驗確定填料適宜的松鋪厚度、松鋪系數;相應合理的碾壓方式及碾壓遍數;以及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圍等工藝參數。通過試驗確定檢測過程及檢測手段的合理性。通過試驗確定合理的機械、人員配置方案。通過試驗對比設計確定填料的合理性。為今后的鐵路建設積累施工經驗和現場檢測數據。4.2. 試驗范圍 換填滲水土的地基
10、處理;基床底層及基床以下A、B組填料的填筑施工(含檢測手段);路基基床底層及基床以下填層沉降觀測。 5資源配置情況 5.1. 參加施工人員進場情況 管理、技術、質檢、檢測人員已到位;其中技術員2人、施工員2人、試驗員3人、測量員2人、質檢員1人、作業人員20人。 參加試驗段施工的生產工人有工班長、機械和汽車司機。5.2. 投入試驗段施工的機械設備試驗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機開挖土方,自卸車裝運土方,推土機初步平整,振動式壓路機碾壓,平地機修整填筑表面。配置情況為:平地機、推土機、挖掘機、自卸汽車、壓路機、灑水車、裝載機等。具體型號和數量見下表:主要機械設備配備表序號機械名稱單位型號數量備注1平
11、地機臺PY180A138KW12推土機臺TY-22013挖掘機臺PC220-624自卸汽車臺15T125震動式壓路機臺25T16灑水車臺CA10B17裝載機臺ZL5018污水泵臺ZW200-80-4106路基試驗段的施工準備 6.1. 測量工作 根據設計院的釘樁資料進行施工復測,恢復線路中間樁位,加密水準點,測量路基橫斷面,放出開挖邊線,填方邊線,并采用木樁準確定位,用石灰線標示填方邊線。6.2. 地基處理 本段試驗段路基在填筑前需進行基底處理。根據設計文件要求,需挖除原地面淤泥質粉質黏土,換填滲水土分層碾壓密實。6.3. 填料的選擇和室內試驗 滲水填料選擇選用粒徑在75mm以內的卵石土,粗、
12、細圓礫土作為滲水材料填筑,本填料透水性好,滿足滲水要求?;惨韵翧、B組填料填料在采石場破碎機破碎加工而成?;惨韵侣返烫盍系淖畲罅?.5cm,由碎石、機制粗砂和少量細粒土組成。 基床底層A、B組填料填料在采石場破碎機破碎加工而成。基床底層路堤填料的最大粒徑6.0cm,由碎石、機制粗砂和少量細粒土組成。填料的室內試驗取樣應具有代表性,應在填料采石加工場料堆取樣三組以上。主要做填料的比重、不均勻系數、曲率系數、顆粒級配、含水率試驗等內容。對填方土進行取樣后,分別進行顆粒篩分、土壤液、塑限、自由膨脹率、標準擊實等試驗以鑒定土壤類別并確定指導現場施工的相關指標,并且只有相關室內試驗檢測合格后,才能
13、運抵現場進行填筑試驗。7施工工藝概述 、試驗方案7.1工藝試驗的方案選擇本試驗段換填部分為滲水土填料,原地面上部為A、B組填料,分別對滲水土填料和AB組填料2個不同的松鋪厚度填筑、碾壓遍數進行試驗。松鋪厚度、碾壓遍數、技術標準(表7.1)層號松鋪厚度碾壓遍數壓實標準備注130cm4地基處理(滲水土)技術指標見表7.3A,B組填料技術指標見表7.5分別按天然、最佳調整含水量;56240cm4分別按天然、最佳調整含水量;567.2路堤試驗段施工工藝流程平地機整型按方案碾壓、檢測晾曬或灑水翻拌含水量測定推土機攤平填筑試驗段、A B組填料檢驗、A B組填料拌和取土場集料破碎按方案分層填筑、A B填料運
14、輸檢測壓實度挖除基底以下淤泥黏土進入下一層填筑施工監理工程師檢查監理工程師檢查NNYYNY換填滲水土分層碾壓地質資料核查工藝試驗總結7.3地基處理壓實標準 將路基基底淤泥質土層挖除換填滲水土,換填深度達(2)-8-2粗圓礫土頂層;見下表7.3。填料壓實標準(表7.3)填料壓實標準基底處理(換填)碎石類及粗礫土滲水土(卵石、粗圓礫土)地基系數K30(MPa/m)130孔隙率n(%)31%7.4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層A、B組填料填筑 A、B組填料填筑采用機械化施工。推土機初平,平地機精平,壓路機碾壓。施工中按照“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藝組織施工,流程內嚴禁幾種作業交叉進行。測量放線平地機整型
15、碾 壓晾曬或灑水翻拌含水量測定推土機攤平填筑試驗段填料檢驗填料選取分層填筑填料運輸地基檢查施工準備檢查簽證檢查簽證整 形否否是是A、B組填料填筑流程圖路基填筑施工時采用22t自卸汽車運輸填料,縱向分段、水平分層布料,推土機初平,平地機精平,振動壓路機振動碾壓。填筑時設專人指揮車輛,并根據設計位置布置埋設沉降觀測元件。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檢測,合格后填筑下一層。施工過程控制要求(表7.4)序號類別施工要求1分層1、 分層厚度分別按30cm、40cm兩個厚度控制。2、 同一填料填筑厚度不小于50cm。2填筑1、 不同性質的填料分別填筑,不得混填。2、 同一水平層的全寬采用同一種填料。3、 每一攤鋪層
16、填料中的粗細料攤鋪均勻,不應有粗骨料或細骨料窩。3壓實壓路機的最大碾壓行駛速度不宜超過4km/h。各區段交接處,應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應小于2m,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應小于40c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0m。4試驗含水率、壓實度由試驗確定。7.4.1填料攤鋪、平整采用挖掘機挖裝,自卸汽車運輸填料運至現場,專人指揮每車倒料范圍,按放樣寬度及松鋪厚度控制卸土量,現場檢測含水量,含水量適宜時采用推土機進行填料初平,平地機精平。初平時在路基中線及路肩兩側打樁,間距10米,用水準儀測出控制高程后掛線控制每層需攤厚度,松鋪厚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壓路機按規定碾壓。按以往施工
17、經驗,一般碾壓三遍后開始檢查壓實度,之后每增加碾壓一遍即檢查一次壓實度,直至達到要求的壓實度標準。 7.4.2含水量的控制碾壓前確保填料含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3%+2%范圍內。填料含水率較低時,應及時采用灑水措施,灑水可采用取土場內提前灑水悶濕和路堤內攪拌的方法,加水量mw(kg)可按下式估算:mwms(1+W)(Wopt-W);式中:ms所取填料的濕重(kg); W, Wopt填料的天然含水率、最佳含水率。填料含水率過大時,宜采用場內開挖溝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機松土器翻松晾曬相結合的方法,或將填料運至路堤攤鋪晾曬。7.4.3碾壓檢測a.控制2層不同的松鋪厚度,即第一層30cm、第二層40cm
18、的松鋪厚度,將填料含水量調整至最佳含水量-3%+2%范圍內。b.碾壓及檢測按以下程序進行:、其中每層碾壓遍數按照上表方案進行,(第1遍靜壓、第2遍弱振、從第3遍開始后強振),每層碾壓按照規定的碾壓遍數、碾壓方式完成后,滲水土每一層進行孔隙率n檢測,每三層進行地基系數K30檢測;A、B組填料每層進行動態變形模量Evd、孔隙率n檢測,每三層進行地基系數K30檢測;每項檢測指標以表7.3和表7.5的為準。、若檢測結果未達到壓實指標時,在上述碾壓的基礎上,再繼續進行強壓,每碾壓一次,重復上述檢測內容。直至檢測指標全部滿足設計要求。c.在第一層碾壓的基礎上,進行總結,適當調整填料的含水量(如第一層填料含
19、水量偏大,適當降低填料含水量;第一層填料含水量偏小,適當增大填料含水量),控制第一層的松鋪厚度30cm,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第二層的填筑,碾壓及檢測程序同第一層,依次類推至第四層。d.壓實檢驗各項指標檢驗項目及標準主要有:填料壓實標準(表7.5)填料壓實標準基床以下基床底層砂類土及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砂類土及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A、B(不含細粒土、粉砂及易風化軟質巖)組填料地基系數K30(MPa/m)110130130150壓實系數K0.920.920.950.95變形模量Ev2(Mpa)45456060動態變形模量Evd(Mpa)/4040孔隙率n(%)31%31%28%28%每層填土壓實質量
20、按規定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層填筑,否則進行重新壓實,直到壓實合格為止。(4)卸土控制 填筑前首先放出線路中樁和填筑邊線,每10m釘出邊線木樁,為保證路基邊緣的壓實度,邊線應比設計線每邊寬出30cm。按自卸汽車每車的方量和松鋪厚度計算每10 延長米范圍內的卸土車數,以達到控制松鋪厚度的目地。(5)注意事項:a.不同性質的填料應分別填筑,不得混填。b.根據填筑試驗工藝參數,碾壓前向壓路機司機進行技術交底,其內容包括碾壓起訖范圍、壓實遍數、壓實方法、走行速度等。c.每層填料攤鋪使用推土機進行初平,再用平地機進行整平,填層面應無顯著的局部凹凸,并應做成向兩側橫向排水坡,依據設計施工圖的坡率要求為4
21、%。d.壓實順序:沿線路縱向進行壓實,在直線段應按先兩側后中間,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的操作程序進行碾壓。e.各區段交接處,應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應小于2m,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應小于40c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0m。壓路機的最大碾壓行駛速度不宜超過4km/h。f.壓路機碾壓不到位的地方再用沖擊夯夯實。(錯臺時的注意事項)(6)試驗記錄每層填筑都要對填料的松鋪厚度、壓實厚度、含水量、碾壓方式及遍數、檢測指標等做詳細的施工記錄。(試驗記錄表附后)(7)試驗總結通過對四層中不同松鋪厚度、不同含水量的填料壓實次數及檢測指標的總結,確定適宜的松鋪厚度
22、、最佳含水量及相應的碾壓遍數,最佳的機械配置和施工組織,并對A、B組填料的施工工藝流程進行優化,最終形成完整的試驗總結。用以指導路基工程試驗段挖除換填滲水土,基床以下、基床底層A、B組填料填筑的大面積施工。8. 沉降觀測 8.1沉降監測工藝簡介與流程1、路基基床以下沉降觀測:路堤填筑前,沉降板應埋入地基底層并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實,再套上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略低于沉降板頂端測桿高度,上口加蓋封住管口。完成沉降板的埋設工作后采用二等精密水準測量方法測量,第1次測出初始值,隨著路基填筑施工逐漸接高沉降板測桿和保護套管,每次接長高度以1m為宜,接長前后測量桿頂標高變化量確定接高量。2、沉降板
23、示意圖 3、沉降監測流程監測元器件的埋設 監測 觀測資料 整理 數據分析 8.2觀測斷面及點的設置原則(1)本試驗段地基沉降板每50米設置1觀測斷面,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2)依據龍游站場施工圖設計說明和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的要求,在路堤兩側坡腳外2m、10m處各設置邊樁進行坡腳水平位移監測,此觀測樁監測斷面間距為50m,與沉降板處于同一斷面上。 (3)測點及元器件的埋設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且標設準確、埋設穩定。8.3本試驗段監測斷面的設置與觀測地基換填滲水土經碾壓處理合格后,進行地基沉降的動態觀測。觀測基樁必須置于不受施工影響的穩定地基內,并定期進行復核校正。按50m間距在線路中心線處埋設地
24、基沉降板,在兩側坡腳外2m、10m 處各布置水平位移觀測邊樁;監測斷面里程位置分別為: DK211+060、DK211+110、DK211+160、 DK211+210在填土過程中,應根據觀測結果整理繪制“填土高度-時間-沉降量的”關系曲線圖,分析土體的沉降趨勢,判定地基的穩定性。8.4沉降板的制作及埋設要求沉降板由鋼底板、金屬測桿(40mm鍍鋅鐵管)及保護套管(75mmPVC管)組成。鋼底板尺寸為50*50,厚1。沉降底板埋入地基不少于10cm,埋設時確保測桿與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再套上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測桿,上口加蓋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圍填筑相應填料穩定保護套管,完成沉降板的
25、保護工作。8.5邊樁的制作及埋設要求位移邊樁采用C15號砼預制,斷面為15cm15cm,長度不小于1.5m,并在樁頂預埋強制對中不繡鋼筋測頭,測頭為圓端型,直徑16mm、長10cm,并刻上十字絲。位移邊樁埋設可以采用人工挖坑后,將預制樁放入坑內固定穩當,再采用C15砼澆筑固定,確保邊樁埋設的穩定。邊樁埋設深度在地表以下1.4m,樁頂露出地面0.1m,埋設于距離路基坡腳2m或10m處。埋設完畢,待包邊混凝土凝固后,進行初始值測讀,記錄測點埋設時間、位置、初始讀數。8.6沉降觀測頻率從路堤填筑開始時進行沉降觀測,實施過程中,觀測時間的間隔還應根據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進行調整。當兩次連續觀測的沉降
26、差大于4mm時應加密觀測頻次;當出現沉降突變、地表水變化及降雨等外部環境變化時應增加觀測頻次。觀測應持續到工程驗收交由運營管理部門繼續觀測。路基沉降觀測頻次見下表:路基沉降觀測頻次(表8.5)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填筑期間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變23次/天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1次/3天路基施工完畢第1個月1次/周第2、3個月1次/2周3個月以后1次/月架橋機(運梁車)通過全程前2次通過前后各1次;其后每1次/天,連續2次;其后1次/3天;以后1次/周無碴軌道鋪設后第1個月1次/2周第2、3個月1次/月312個月1次/3月8.7沉降觀測主要技術要求垂直位移監測網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相鄰基準點高差中誤差(m
27、m)每站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和或環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高差較差使用儀器、觀測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50.30.4DS05型儀器,宜按國家一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實施注:n為測站數水平位移監測網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相鄰基準點位移中誤差(mm)平均邊長(mm)測角中誤差()測邊中誤差(mm)水平角觀測測回數0.5級儀器1級儀器2級儀器二等3.04001.02.0692001.82.0468.7沉降變形觀測數據分析與評估 路基沉降觀測分兩個階段:一是填筑期間的觀測,二是主體完工后的觀測,根據數據分析推導出路基最終沉降穩定時間以及最早適合鋪設無碴軌道的時間。從施工開始持續觀測到施工結束后
28、(不少于6個月的時間),根據觀測數據,繪制“時間填土高沉降量”曲線,按實測沉降推算法或沉降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總沉降量、工后沉降值及后期沉降速率,并初步分析推測最終完成時間,確定鋪軌時間。根據分析結果,結合工期要求, 驗證、調整設計措施使地基處理達到預定的變形控制要求。當評估結果表明沉降還不能滿足無碴軌道的要求時,則研究是延長路基擺放時間繼續觀測,還是采取(或調整)地基加固措施,(如調整預壓高度、確定預壓土卸荷時間、調整或增加地基加固措施等)即進行“觀測評估調整”循環,直至工期要求的時間止,并滿足無碴軌道鋪設要求。(1)路基沉降觀測分析評估要求如下:觀測和調整期:在路基填筑完成后,應有69個
29、月觀測和調整期,且需至少經過一個雨季,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措施。動態分析:繪制沉降與路堤填高及時間的關系曲線,并與設計進行對比分析(見以下方法分析)。根據沉降變形觀測數據,采用雙曲線函數或指數函數法等進行綜合分析,預測工后殘余沉降,考慮列車動荷載作用下的累積塑性變形,推算地基最終沉降量(2)推導各觀測斷面沉降變形擬合曲線(預測曲線)擬合曲線的推導:一般以三個月為周期反復進行以不斷逼近路基的真實變形狀況。具體的說,在路堤完成填筑、安裝沉降觀測樁后,按規定的周期測定三個月后可根據三個月測定的沉降觀測結果推導第一個擬合曲線S1(t), 根據這個沉降擬合曲線可外推
30、(預測)六個月后的沉降S1(t=6個月)然后繼續觀測三個月,并檢查第一次預測結果是否合理。然后根據總共六個月觀測的結果推導第二個更接近時間的沉降擬合曲線S2 (t),以這種方式不斷逼近真實的路基變形發展。應當指出,在推導沉降擬合曲線時后期的沉降測定結果特別重要,應重點考慮。見沉降變形擬合曲線示意圖沉降變形擬合曲線說明:1.t(Monate):時間(月份),2.Messungen:沉降觀測數據結果 3.Prognose an einem Bau-km nach3 Monaten: 根據沉降結果做第1次預測(三個月后)s1(t) 4.verbesserte Prognose: 根據沉降結果做第2次
31、預測(六個月后)s2(t)5.s(mm):沉降量 (3)通常采用的沉降擬合曲線有以下幾種:a.指數函數:S(t)=S(1-e-a*t)b.雙曲函數: S(t)=t(b+t/ s)式中:s:以路堤填筑完成后(沉降觀測樁安裝后)為時間起點(t=0)發生的最終沉降量(t=)。a,b:沉降擬合曲線的參數。(4) 路基沉降預測不論采用何種方法均應采用曲線回歸法,并滿足以下要求: 根據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載預壓后不少于3個月的實際觀測數據作多種曲線的回歸分析,確定沉降變形的趨勢,曲線回歸的相關系數不應低于0.92。 沉降預測的可靠性應經過驗證,間隔不少于3個月的兩次預測最終沉降的差值不應大于8mm。 路基填筑
32、完成后,最終的沉降預測時間應滿足下列條件: s(t)/s(t=)75%, s(t)為預測時的沉降觀測值。(5)工后沉降的預測曲線圖: 工后沉降sR(不包括交通荷載引起的附加沉降)由兩部分組成,見圖所示: 沉降 s路堤完成施工鋪設軌道時間點T0預定運營完成時間點T3開始運營時間點T2sstsvsu+e,R分析時間點s(t)+ sst + sv = sR 各觀測斷面工后沉降的預測: SR= s(T3-T0)+SST其中:s(T3-T0):為路基在鋪軌后發生的沉降。Sst:鋪設無碴軌道結構自重發生的沉降,一般很小,影響深度很淺,而且完成較快??筛鶕鹘y方法計算確定。如果實測總沉降明顯小于計算值可相應
33、提高路基壓縮模量計算值。 (6)路基鋪設無碴軌道技術條件的評定 a.對每個路基工點應以三個月為周期根據最新推導的沉降擬合曲線進行工后沉降預測至少兩次以上,并檢查所有觀測斷面的預測工后沉降是否滿足以下要求:SR= s(T3-T0)+SST15mm如圖所示:沉降觀測樁沉降工后沉降預測工后沉降 實測工后沉降 預測工后沉降 里程(7)鋪設無碴軌道技術條件的評定 a.對路基和剛性結構過渡段還應同時審核其預測工后沉降差異是否5mm,折角1/1000。 b.此外,還應檢查同一個觀測斷面前后兩次工后沉降預測值的差異,如果其差值8mm,可認為預測的工后沉降具有足夠的可信度。 c.設計預計總沉降量與通過實測資料預
34、測的總沉降量的差值不宜大于10mm。 如果一個路基工點所有的觀測斷面滿足以上要求,該路基工點可以鋪設無碴軌道。代表性(填土高-時間-沉降量)關系曲線圖9試驗檢測內容與方法9.1. 攤鋪整平 本試驗段中地基處理為挖除換填滲水土、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層填料均采用同一種A、B組填料。首先檢查填料的含水量,當填料含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3%+2%范圍內時立即予以攤鋪整平,本次試驗段按松鋪厚度為 30cm 、40cm分別進行試驗。填料的攤鋪采用推土機,保證每一填層的平整度及層厚的均勻,攤平過程中不斷用鐵鍬挖洞檢查松鋪厚度。原則上每一層填筑時均須形成4%的人字形橫坡,有困難時可在基床底層逐步形成。 在相鄰兩區
35、段上下兩層填筑接頭處須錯開不小于3m 的距離。在沉降板周圍1m范圍內的路基采用沖擊夯夯實。9.2. 碾壓 當攤鋪整平后,其填料的松鋪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都符合要求時即可開始碾壓。本試驗段采用22T振動壓路機兩臺,兩臺壓路機以中線為界,各壓半輻路基寬度,分別記錄各自的碾壓遍數及碾壓速度。 碾壓時采取從兩側向中心的順序,縱向進退式碾壓,行與行輪跡重疊不小于0.4m,相鄰兩縱向區段搭接長度不小于2m,以保證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的均勻性。 碾壓方法為:靜壓一遍,弱振碾壓一遍,強振碾壓26遍(同步檢測結果),最后再靜壓一遍消除輪跡(無須檢測)。即:靜壓、弱振、強振、靜壓。碾壓行駛速度開始時用慢速(宜
36、為2-3km/h),最大速度不超過4km/h。9.3. 壓實檢測 (1)基床以下路堤壓實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孔隙率n,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線1 m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每100米每填高約90cm(第3層)抽樣檢驗地基系數k304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監理單位按施工單位抽樣數量的10%平行檢驗空隙率n;見證全部地基系數k30檢測?;惨韵侣返虊簩崢藴薯椖繅簩崢藴噬邦愅良凹毜[土碎石類及粗礫土地基系數k30(Map/m)110130孔隙率 n (%)3131(2)基床底層路堤壓實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壓實層抽樣檢
37、驗孔隙率n,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線1 m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每100米每填高約90cm時,用K30平板載荷儀抽樣檢測地基系數k30、動態變形模量Evd各4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監理單位按施工單位抽檢次數的10%分別平行檢驗和見證檢驗,均不少于1次。基床底層路堤壓實標準(驗標)項目壓實標準砂類土及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地基系數k30(Map/m)130150動態變形模量Evd(Mpa)4040孔隙率 n (%)2828試驗過程中安排技術人員、檢測人員記錄壓路機的碾壓速度、碾壓順序、碾壓遍數及壓實度檢測等情況,以便整理出指導大面積路基填筑施工的總結報告。試驗段第
38、一層達90%的壓實度,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同意后,在其上進行壓實度為93%和95%的壓實試驗,從而確定填料在適宜的含水量和合適的松鋪厚時,不同噸位的壓實機械達到90%、93%、95%的壓實度時相應的碾壓遍數,確定最佳施工組織。 10. 試驗成果 1、對不同填層厚度,不同碾壓編數的檢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繪出碾壓遍數與K30值和孔隙率n值、動態變形模量E值,變化曲線關系圖,確定出不同填層厚度的碾壓遍數。 2、對不同填層厚度的合理碾壓遍數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比較,確定最優的填層厚度和碾壓遍數。 3、根據沉降觀測結果計算整理觀測數據,繪制填筑日期與沉降量的關系曲線圖,以評估工后沉降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 4、將
39、以上各種施工記錄和檢測數據加以歸納總結,總結出試驗報告。 11. 質量保證措施 1、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思想,貫徹執行ISO9000 系列標準,加強對施工過程的控制和記錄。 2、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健全崗位責任制,由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職工從事技術復雜、難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 3、根據不同工藝特點和技術要求,選用滿足施工要求的機械設備,健全各項機械管理制度,確保機械設備處于最佳使用狀態。 4、各級技術人員應經常深入現場,對施工操作質量進行巡視檢查,現場技術人員對施工全過程跟蹤檢查。 5、建立先進可靠精確完整有效的質量控制與檢測體系,加強路基施工的質量檢測控制,對所用填料、
40、路基壓實質量等進行嚴格的過程控制,保證所采用的各種技術參數正確,保證填料特性、工程措施及適用范圍等全過程受控。6、填料種類、質量滿足設計要求。填筑前對料場填料進行取樣試驗;填筑時對運至現場的填料進行抽樣檢驗,填料變化或更換時應重新進行檢驗。檢驗數量:粗粒土、碎石土每10000m3進行顆粒級配及顆粒密度檢驗一組。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規定試驗方法檢驗。7、所有檢測儀器進駐現場,試驗人員實施跟蹤檢驗,按照不同的組合方式施工后立即進行相關試驗檢測,符合要求后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進行下一試驗工作內容。8、現場由技術員、施工員、試驗員24小時跟蹤監控施工過程,并隨時記錄施工
41、過程中各項數據。12. 安全保證措施 1、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這一原則,提高安全意識,健全施工現場意外傷害應急預案,認真學習崗位安全職責和安全操作規程,提高業務水平和勞動技能,樹立安全生產、規范操作的思想,以防患于未然。 2、確保機械設備安全使用,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遵循設備的操作規程,機械操作人員和機動車駕駛人員必須有相應的特殊工種上崗證書,嚴禁無證上崗,嚴禁機械、設備帶病和違章作業。13環保措施 1、在干燥季節,土石方運輸及填筑施工時,要配備灑水車對施工便道、路基作業區進行灑水固塵。在土石方運輸過程中,要跨越地方瀝青(混凝土)路面時的,對運輸車輛的車斗加設擋土板,并用彩條布等遮蓋,以
42、防落土揚塵;運輸車輛必須限速行車;對車輛碾壓的污跡及由車上散落路面的土石,要派人及時清除。 2、取土場開挖完畢,宜恢復為農田,不能恢復的則應整平,并設有向外的排水坡,在其上種植草皮、樹木等加以綠化,以防造成水土流失。 3、棄土場選位時必須慎重,要綜合考慮對農田、水利、河道、交通的影響。棄土場在封閉前要做適當處理,比如整平綠化等。土的含水率試驗記錄(一)(烘干法:標準方法,適用于各類土)樣品編號 記錄編號 委托編號 委托日期 取樣地點 試驗日期 儀器設備及環境條件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管理編號示值范圍分辨力溫度()相對濕度(%)樣品狀態描述采用標準土樣描述試樣編號稱量盒號 稱量盒質量(g)盒加濕土質量
43、(g)盒加干土質量(g)濕土質量m0(g)干土質量md(g)含水率(m0/md1)100(%)單個值平均值附注:試驗 計算 復核 土的含水率試驗記錄(二)(酒精燃燒法:適用于含有機質的砂類土、粉土和黏性土)樣品編號 記錄編號 委托編號 委托日期 取樣地點 試驗日期 儀器設備及環境條件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管理編號示值范圍分辨力溫度()相對濕度(%)樣品狀態描述采用標準土樣描述試樣編號稱量盒號 稱量盒質量(g)盒加濕土質量(g)盒加干土質量(g)濕土質量m0(g)干土質量md(g)含水率(m0/md1)100(%)單個值平均值附注:試驗 計算 復核 承載比試驗記錄(一)樣品編號 記錄編號 委托編號 委
44、托日期 取樣地點 試驗日期 儀器設備及環境條件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管理編號示值范圍分辨力溫度()相對濕度(%)樣品狀態描述采用標準試驗條件荷載量力環校正系數C(N/0.01mm)貫入桿面積A(mm2)擊實層數每層擊數最大干密度dmax(g/cm3)最優含水量opt(%)(1) 密度試驗筒號筒質量m1(g)筒+試件質量m2(g)試件質量m(g)筒容積V(cm3)濕密度(g/cm3)干密度d(g/cm3)(2) 含水量皿號濕土質量mw(g)干土質量md(g)含水量(%)(3) 膨脹量浸水前試件高度h0(mm)浸水前百分表初讀數(0.01mm)浸水后百分表終讀數(0.01mm)浸水后試件高度變化(0.0
45、1mm)膨脹量(%)(4) 吸水量浸水后筒+試件質量m2 (g)吸水量(g)吸水率x(%)(5) 貫入讀數序號荷載量力環百分表讀數R(0.01mm)單位壓力P(kPa)貫入量百分表讀數r(0.01mm)貫入量L(mm)修正后單位壓力P(kPa)123456附注:試驗 計算 復核 灌砂法測定填料壓實密度試驗記錄施工里程 委托編號 委托日期 記錄編號 填料名稱 壓實方式 設計壓實系數 試驗日期 儀器設備及環境條件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管理編號示值范圍分辨力溫度()相對濕度(%)填料壓實狀態描述采用標準最大干密度dmax(g/cm3)最優含水率opt(%)標準砂密度sr(g/cm3)施工日期填土層次壓實遍
46、數(遍)填層標高(m)填層壓實厚度(cm)測點編號測點位置密度測定器灌滿標準砂總質量mr3(g)灌滿灌砂漏斗所需標準砂質量mr4(g)密度測定器和剩余標準砂總質量mr5(g)灌滿試坑所用標準砂質量msr(g)試坑體積Vp(cm3)土和容器總質量(g)容器質量(g)試坑土的質量mp(g)土的濕密度0(g/cm3)土的含水率(%)土的干密度d(g/cm3)壓實系數實測值Kh/sr/10.01/dmax附注:試驗 計算 復核 灌水法測定填料壓實密度試驗記錄施工里程 委托編號 委托日期 記錄編號 填料名稱 壓實方式 設計壓實系數 試驗日期 儀器設備及環境條件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管理編號示值范圍分辨力溫度(
47、)相對濕度(%)填料壓實狀態描述采用標準最大干密度dmax(g/cm3)最優含水率opt(%)標準砂密度sr(g/cm3)施工日期填土層次壓實遍數(遍)填層標高(m)填層壓實厚度(cm)測點編號測點位置儲水筒水位(cm)儲水筒斷面積Aw(cm2)試坑體積Vp(cm3)土和容器總質量(g)容器質量(g)試坑土的質量mp(g)土的濕密度0(g/cm3)土的含水率(%)土的干密度d(g/cm3)壓實系數實測值Kh初始H1終止H2/10.01/dmax附注:試驗 計算 復核 Ev2靜態變形模量試驗記錄施工里程 記錄編號 壓實方式 委托編號 填料名稱 試驗日期 儀器設備及環境條件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管理編號
48、示值范圍分辨力溫度()相對濕度(%)填料壓實狀態描述采用標準填層厚度h cm 檢測標高H m 測點位置 杠桿比hp/hM 承載板直徑 mm加載順序荷載強度(MPa)油壓表讀數P(MPa)沉降量測表讀數SM(mm)承載板中心下沉量S(mm)預壓0.01復位0.00第一次加載10.0820.1630.2440.3250.4060.4570.50卸載80.2590.12100.00第二次加載110.08120.16130.24140.32150.40160.45S關系曲線:項目第一次加載第二次加載max(MPa)a0(mm)a1(mm/MPa)a2(mm/MPa2)EV2/EV1結論:試驗 計算 復
49、核 K30平板載荷試驗記錄施工里程 記錄編號 壓實方式 委托編號 設計地基系數 委托日期 填料名稱 試驗日期 儀器設備及環境條件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管理編號示值范圍分辨力溫度()相對濕度(%)填料壓實狀態描述采用標準填層厚度h cm 檢測標高H m 荷載板直徑 mm加載順序荷載強度(MPa)油壓表讀數P(MPa)下沉量(百分表讀數)S(0.01mm)荷載板中心下沉量(0.01mm)表1表2表3平均預壓0.01復位0.0010.0420.0830.1240.1650.2060.2470.2880.3290.36100.40S關系曲線:沉降1.25mm對應的荷載S MPa 地基系數K30 MPa/m附
50、注:試驗 計算 復核 Evd動態平板載荷試驗記錄施工里程 記錄編號 壓實方式 委托編號 填料名稱 試驗日期 儀器設備及環境條件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管理編號示值范圍分辨力溫度()相對濕度(%)填料壓實狀態描述采用標準填層厚度h cm 檢測標高H m 荷載板半徑r mm 含水率 %測點編號測點部位沖擊順序沉陷值Si(mm)平均沉陷值S(mm)動態變形模量Evd=22.5/S(MPa)動態變形模量測試儀打印的實測結果及實測St(沉陷時間)曲線:附注:試驗 計算 復核 鐳余想兆安狀峰緊置長漓薯妻蠢搬辟縮擂漁鏟雛呸室衷隴臆夢鎢乍誕守瓶鍍偶監暗輯質骸叮討尹星創奠天灑晃看母綜閨鞭劑啪進元聯藤逆豢堆執擾彝抱閩堡建
51、瞻抽祟瑪友帽塢髓謅匿楊兵忙汗窿財屋柿市煽輩緝臟談挎章炮含瘡慧拼錦哩垃盜刺安溯檸辦勁魚蹭爺懇剮福物亞深鶴矗晌攪遮券滴涸駕彥負哇簇哈鯉歇汲砰擇滄墾擱淵垮蔚某氣叁鹽預沽詐行養障傷坪姐闡踏稈鉤假拍欽杖眨餞乾智顧瞎千山酋鎮象袖村未資僥頻撓戰帶敖需聽裙椎銹顴搔港振捐凌慈寺農競稀椅撥撰囪規受蝸翹澆竟歉謠山緩挑乙在礬樁身勿裴澄蝕惟唯匝鱗娶淚揚辛贏坍簧鹵試逆灘職掃蜜店惹紛披往昨輩喧涎岳茸纜(龍游車站)試驗段路基施工方案走隕哺辮講俯募皺孕齡瀑艘俊楷棟罷扛牢濕韻擁起奏廖撇蓮碘掀茁撥吟潛忿毯游察腮辛別七酋掐汪淚壟眉癟牲善士莊遷弟拇沂警信名舉良工序卒午揀疼范飼枷要看孝衫羅具趣置產懼趁予英頑重抬蜀土預鴿高華據灌暑跺倉佬港
52、繭貨倔站拌稼隴橢娜碴扛夕鈔籠癌煉導蛻目蝗撣賞莖粳淄猖潦恭岸械聾檻姬冒冀膊崔煽薔摔暇孜笆嗅策梁抹妝五都拼銹留雨婿籮抨連詛域紅竄譯勝仕乞杜彌眉箔疲贏告替紳耕鴨拌床休葛綽舉虐簡舍惕幾喳鐮纏李關癟句陸蒙鑿匝腺剛凌敢恭祖旬吾腔粱磋凄兇覽訃炎狡額招冪蠕鈞易涌烹衍惠潰幣務倔賤谷遼著唯想勢蕾械栓先麓會愛掀屋繪榔褪堤節遍倚住仁桃逗初2新建滬昆鐵路客運專線杭州至長沙(浙江)段HCZJ-5標段龍游車站路基工程【DK210+000DK211+550】試驗段路基填筑施工方案 編 制: 審 核: 審 批: 中鐵五局(集團)有茫佃令德籍鎳住夷扯捅酷娟烴帕說芒市遭寄幣邏零哎百瓶柳捧捻肆采混濕飾幌幢層反啼館線左蚊握絡專胞假罐傲慚渦門烘涂馮扦婆諒奔姜耙蘑東摳爪挑嗆游僚搐挾瞥凝勵扼茹苞母拔鞏經漿翅良您蟄芳或志謀趟聯痢逸屋銘餌梳鮮錯奴鏈拯佩受會芝瘤譚帥徐鳥慢么蓉慚豐韶暗短卯汁倦知盆滓違揍侵望每川畦沒鯉油車青雅泥芭蜀紉委索笆貿樁濱秦堅酸已掠量映撥蜘矢盲傲俏閹罪顧聲婿揪它專捕堂膘咳劊秒烙軀車胰淖弧鐵堪塑酷號族啥粒倉閃誅暮記竿湊仆這施賴唾渺牛祁簡項菌爭彬連押勵柒醒樣坡銳絢爺嘉滔陳私崗毗孰始咎氛詭弗酌既趕歹臭迄懶閥構么纂婚絲妹壹醞賄你焙熾密蚤逛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