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未來住宅建筑設計的思考【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現代建筑設計的趨勢,并進一步提出了來住宅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供大家參考。 /1/view-12281657.htm【關鍵詞】未來;建筑設計;趨勢;發展方向建筑師不僅僅只是為了給適應性住宅一個空殼,還要為居住者創造能夠充分展示自我和滿足功能需求的條件。建筑師也不能只把一個空殼做出來就行了,還要密切關注住戶的生活,關注適應性住宅對住戶生活方式的影響,積極地幫助住戶作好室內設計,用專業的眼光來判斷不同住戶對適應性住宅的不同要求,幫助他們創造一個最適合生活的優秀住宅空間。1 現代設計的趨勢1.1 回歸自然化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長,人們向往自然,渴望住在天
2、然綠色環境中。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流派由此興起,對世界各國影響很大,在住宅中創造田園的舒適氣氛,強調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應用,采用許多民間藝術手法和風格。在此基礎上設計師不斷在“回歸自然”上下功夫,創造新的肌理效果,運用抽象的設計手法使人們聯想自然。1.2 整體藝術化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人們要求從“物的堆積”中解放出來,要求室內各種物件之間存在統一整體之美。室內環境設計是整體藝術,它應是空間、形體、色彩以及虛實關系的把握,功能組合關系的把握,意境創造的把握以及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協調。1.3 高度現代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建筑設計中采用一切現代科技手段,設計中達到最佳聲、光、色、形的匹配
3、效果,實現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創造出理想的值得人們贊嘆的空間環境來。1.4 高度民族化只強調高度現代化,卻又感到失去了傳統。因此,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就是既講現代化,又講傳統。我們在日本考察時,看到許多新的環境設計反映了日本設計人員致力于高度現代化與高度民族化結合的設計體現。去年落成的東京雅敘園飯店及辦公大樓的建筑設計,傳統風格濃重而又新穎,設備、材質、工藝高度現代化,室內空間處理及裝飾細部處處引人入勝,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深受啟發。1.5 個性化為了打破同一化,人們追求個性化。一種設計手法是把自然引進室內,室內外通透或連成一片。另一種設計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線、或曲線裝飾,以此來
4、打破水平垂直線求得變化。還可以利用色彩、圖畫、圖案,利用玻璃鏡面的反射來擴展空間等等,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過精心設計,給每個家庭居室以個性化的特性。1.6 服務方便化城市人口集中,為了高效方便,國外十分重視發展現代化服務設施。在日本采用高科技成果發展城鄉自動服務設施,自動售貨設備越來越多,交通系統中電腦問詢、解答、向導系統的使用,自動售票檢票、自動開啟、關閉進出站口通道等設施,給人們帶來高效率和方便,從而使建筑設計更強調以“人”這個主體,讓消費者滿意,方便為目的。1.7 高技術高情感化國際上工藝先進國家的建筑設計正在向高技術、高情感方向發展,這兩者相結合,既重視科技,又強調人情味。在藝術風
5、格上追求頻繁變化,新手法,新理論層出不窮,呈現五彩繽紛,不斷探索創新的局面。2 未來住宅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住宅與類人關系密切,是建筑設計最基本的類型,也是建筑師應苦練的基本功。經過多年的設計、對建成后住宅的調查及對當今世界住宅建筑的關注,我覺得未來住宅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走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道路。對住宅所處的地方性及地域性的理解,重視本土文脈并建立公眾參與的意識;結合住宅功能性及多樣性的要求,采用簡單合適的技術;樹立建筑材料蘊含能量和循環使用的意識,在最大范圍內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溫能量,破壞環境,產生廢物以及帶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舊的建筑材料
6、和構件;針對當地的氣候條件,采用別動式能源策略,盡量應用可再生能源;完善住宅空間使用的靈活性,以便減少建筑體量。將建設所需的資源降至最少;減少建筑過程中對環境損害,避免環境的破壞,資源的浪費以及建材的浪費。3 住宅的壽命將要大大的延長,超耐久性住宅將要大量出現目前,住宅的使用壽命按其設計圖紙來說一般是在50年左右,人們用幾十年以至終身的積蓄來購買一棟房屋,在使用之后就要報廢,這種現實的現象實在是有點不符合中國國情,所以人們很迫切的要求提高住宅的耐久性,現在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興起,在不遠的將來有望使混凝土的耐久性達到幾百年以至上千年,當住宅采用框架結構之后,就可以采用超耐久型混凝土從而大大
7、的提高住宅的耐久性,實現我們擁有超耐久型住宅的夢想,其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不言而喻的。4 住宅建筑時空的全面性4.1 住宅建筑的舒適性住宅建筑的本質就是為人服務,首先就要講舒適性,也就是說住宅建筑要尋求一種在符合購買面積,戶型的基礎上,使得各功能空間有合理有效的安排,各得其所,分區明確,并使各功能的空間有詩意的尺度,比例,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動,同時要保證各功能空間的相對私密性。為滿足室內環境質量,各功能空間要采光充足,通風良好,使用率高,并體現一定的藝術性和超前性。對于外部空間的環境,居民交往的空間創建也是居住舒適性的重要體現,應力求把原有的生活納入進來,作為居民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部
8、分,規劃要結構明朗,形象綱舉目張,群體設計要多種圍合,變化多變的私密,半私密的空間,配合如一,廣場,綠地,小品,通透環廊等構成統一景觀,做到安全寧靜,溫馨而利于交往。4.2 住宅建筑的適應性主要表現在多樣性和可變性兩方面,多樣性:由于住宅市場需求的多樣性,住宅開發建設單位要避免“貧富皆宜”的單一項目而要有一定的特殊,適合多種目標群體,賦予個性化的項目,來滿足日益多樣的市場需求,可變性:由于功能的多樣性和技術的可行性,使居住空間的靈活可變得以實現,其可變性一般是以“戶”為設計單位,按基本間定型的廚衛等定型設計,居室部分采用活動式隔斷靈活分隔,即每戶的平面圍護結構不變,管道基本固定不動,廳室隔斷按
9、一定模數靈活不止,分戶墻可以固定,也可采取取消分戶墻而根據實際購買需求取舍的售樓方式,據此,住戶的室內布置就可以各盡其能,各取所需,設計布置一個溫馨而有個性的家,如此自然提高了居住建筑的使用效率,使住宅建筑易于改造而擁有更長的使用壽命。4.3 住宅的生態型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歸自然,希望更多地與大自然接觸,但住宅建筑僅有綠色還不能說其具有生態型,住宅的生態型是以綠色為基礎涵蓋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等多種理念。生態的建筑設計應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尊重設計地段內的土地,環境,及植被的特點,因地制宜;整體,全面的考慮設計區域內部與外部環境關系;強調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不可分割;設計過程的
10、多學科綜合性。5 結束語新世紀是一個注重生態、環保、追求人與自然科學整體協調發展的社會。住宅建筑的主流是生態建筑和智能建筑,我國目前正在建造和將要建造的住宅建筑使用期限至少在70年以上,無論是在建筑藝術上,還是在設備上,都應有超前意識。隨著生態意識的普及和可持續發展的深入人心,以我國目前的經濟實力,建筑技術,科學技術的實際水平,設計和建設有一定技術水平和藝術水平的住宅將帶動建筑業的新一輪迅猛發展。參考文獻:1 劉海龍.發展生態建筑,改善人民環境J.住宅科技,2012,(09).2 李效軍,陳翔等.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J.建筑學報,2013,(05).3 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J.城市建筑,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