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淺談如何利用建筑消防設施引導人員的疏散鄧劍華(廣西南寧市消防支隊,廣西 南寧530028)摘要:火災中人員由于恐慌、隨眾,不會利用建筑消防設施輔助疏散可能會導致人員傷亡。此類問題具有普遍性,研究如何建筑消防設施引導人員具有實踐意義。分析火災中人員的心理、行為及建筑消防設施對于人員疏散逃生的作用,探討火災中人員疏散問題,為發生火災時人員能夠安全疏散提供一定幫助。關鍵詞:火災、消防設施、引導、疏散1 引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文化物質水平不斷提高,火災形勢日趨嚴峻,不時出現群死群傷惡性火災事故。2012年6月30日15時41分,天津市薊縣城關鎮文安街中昌北路萊德商廈發生火災,造成10人死亡,
2、過火面積約5000平方米。分析原因,除建筑內部消防安全設施缺陷的因素外,火災中人們驚慌、隨眾,不會利用建筑消防設施引導疏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分析火災被困人員心理、行為和建筑消防設施的作用,以期對研究火場人員疏散有所幫助。2 火災中人的心理和行為火災發生,身處火場的人首先要覺察到現場的異常情況,包括視覺、聽覺、嗅覺、感覺等方面感覺到的異常,然后對火災進行確認,進行逃生。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會產生以下幾種心理和行為:2.1 不確定、僥幸心理不為所動的行為由于人們的僥幸心理或對安全環境的過分信任,火場中人,或者雖然發現火災,但卻認為火災不會蔓延擴大、并自信自己能夠順利逃生,他們往往繼續自己在火
3、災前的行為。尤其一些營業性場所的管理人員,火災時要求工作人員在安全出口處看守,確認顧客付款才放行,錯過了疏散逃生的黃金時間。2.2 習慣心理原路脫險的行為火災時,人們往往習慣于向經常使用的出口或樓梯間奔去,希望從那里逃生,而很少想到尋求其他的疏散通道逃生。這是人們最常見的火災逃生行為模式,因為大多數建筑物內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為人們所熟悉。當發現此路被封死時,才被迫去尋找其他出入口。2.3 恐慌心理自高向下、冒險跳樓的行為發生火災時,火焰和煙氣較大,熊熊烈火和濃煙的場面使人產生恐怖感,人們陷入到前所未有的生命被威脅的極大驚慌中,使人本能地想到從火中迅速逃離。因而有可能產生失去理智和超越
4、人身行為能力的反應。當高樓大廈發生火災,特別是高層建筑一旦失火,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火是從下面往上著的,越高越危險,越下越安全,只有盡快逃到一層,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而當人們的逃生之路被大火封死,火勢愈來愈大,煙霧愈來愈濃時,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冒險跳樓。2.4 趨光心理向光疏散的行為人有向光的習性,在失火停電的情況下,人們通常本能地向有光的地方逃生。這是在緊急危險情況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決定,人們總是向著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和亮就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它能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亂撞而更易逃生。而這時的火場中,90%的可能是電源已被切斷或已造成短路、跳閘等,光和亮之地正是
5、火魔肆無忌憚地逞威之處。2.5 從眾心理盲目追隨的行為火災中,人們往往不加思考,肓因地模仿他人。當人的生命突然面臨危險狀態時,極易因驚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斷思維能力,當聽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動時,第一反應就是盲目緊緊地追隨其后。常見的盲目追隨行為模式有跳窗、跳樓,逃(躲)進廁所、浴室、門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帶頭,追隨者也會毫不猶豫地跟隨其后。2.6 向隅心理角落躲避的行為當人們面臨迫近的火災無處逃生時,常常向狹窄的角落躲避,希望能躲過火劫。3 可輔助人員疏散的消防設施3.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是由觸發器件、火災報警裝置、火災警報裝置,以及具有其他輔助功能的裝置組成的火災報警系統
6、。火災發生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能夠迅速探測火災并發出聲響警報,或者通過火災應急廣播告知身處建筑的人員火災信息,并引導人員有序疏散。3.2 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火災發生時,由于煙的遮光性,加上為防止觸電和通過電氣設備、線路擴大火勢,需要在火災時及時切斷起火部位及其所在防火分區的非消防電源,燈光熄滅光線不足甚至一片漆黑,人們在驚慌之中勢必混亂,發生擁擠、碰撞、摔倒等易引起不必要的傷亡。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能夠為被困人員提供必要的照明,指明疏散路線,引導人員安全疏散。3.3 自動滅火系統火災發生時,自動滅火設施自動開啟滅火,防止火勢蔓延,為被困人員提供疏散有利時機和必要的保護。3.4 防排煙設施
7、為了及時排除有害煙氣,保障人員的安全疏散和有利于消防撲救而在建筑中合理設置防排煙設施。防排煙的方式主要有防煙方式和排煙方式。防煙方式有非燃化防煙、密閉防煙、阻礙防煙和機械防煙四種方式。排煙方式分為自然排煙和機械排煙。一般來說,在人員疏散時可輔助疏散的防排煙設施主要是機械防煙、自然排煙和機械排煙設施。3.5 聯動控制設備 火災時,為了使建筑消防設施迅速運行而設置了消防聯動控制設備。控制設備按照類別分為火災報警、自動滅火、通風排煙、應急廣播、消防電梯等九類控制裝置。火災報警,消防控制設備對聯動控制對象應有下列功能:停止有關部位的風機,關閉防火閥,并接收其反饋信號;啟動有關部位防煙、排煙風機和排煙閥
8、,并接收其反饋信號。 當火災確認后,消防控制設備對聯動控制對象應有下列功能:關閉有關部位的防火門、防火卷簾,并接收其反饋信號;發出控制信號,強制所有電梯停在首層,并接收其反饋信號;接通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指示燈;切斷有關部位的非應急電源。4 利用建筑消防設施引導人員疏散火災發生時,保護生命、迅速逃離火場危險是火場被困人員的第一需要。4.1 消防設施對疏散逃生的作用消防設施在火場人員疏散逃生時主要起到報警、引導、滅火、防護等作用。有的消防設施能起到一種作用,有的消防設施能起到兩種及以上作用。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主要起到滅火的作用,但由于其能滅火并驅散煙氣,也能起到防護的作用。作用類別消防設施舉例報警火
9、災自動報警系統、可燃氣體探測器引導火災應急廣播、疏散指示標志、火災事故照明滅火消火栓、滅火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防護機械排煙設施、機械加壓送風設施、防護面罩、自動噴水滅火系統4.2 利用消防設施引導人員疏散在火災中應用消防設施引導人員疏散應注意以下幾點:及時提供正確的火災信息,提醒人員迅速疏散;保障火場照明,并提供正確的疏散路線指示;設置完好有效的滅火設施,防止火災蔓延擴大,為疏散逃生提供必要的保護。4.2.1 通過火災應急廣播引導人員疏散很多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建筑都設有火災應急廣播,尤其是設置控制中心報警系統的建筑。火災發生,建筑管理人員或火場滅火指揮員要立即派人進入消防控制
10、室,首先接通著火層、著火層上一層和著火層下一層的火災應急廣播。另外,為了避免人員恐慌造成的整棟建筑內人員同時疏散,相互擁擠,還應在對著火層、著火層上一層和著火層下一層進行廣播后,接通其他樓層。通過火災應急廣播建筑內人員通報火災信息,引導人員有序疏散。4.2.2 利用防排煙設施保障疏散通道的相對安全火災發生時,人員的疏散路線是:房間-水平疏散走道-前室-樓梯間。人員進入疏散樓梯間應是到達相對安全的區域。因此,建筑管理人員或火場滅火指揮員要確認關閉通風空調風機和防火閥,啟動防煙、排煙風機和排煙防火閥。為了避免樓梯間和前室的防火門處于敞開狀態導致煙氣進入樓梯間,在確認火災時,建筑管理人員或火場滅火指
11、揮員應當派人逐層檢查樓梯間和前室的門是否處于關閉狀態,以保證防排煙系統發揮應有的作用。4.2.3 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保障人員安全疏散火災發生時,非消防電源被切斷,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被點亮,被困人員可按照疏散指示標志指引的疏散路線撤離到安全出口,逃離火災現場。4.2.4 消防電梯輔助疏散救助被困人員在高層建筑特別是超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由于人們對樓梯位置情況不熟悉,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尋找樓梯延誤時間,疏散效率低。對于一些疏散行為能力較低的人,如老人、小孩、孕婦、殘疾人等,往往會因體力不支或行動不便難以逃出危險區域。鑒于此原因,建立利用消防電梯或安全電梯為主體的快速疏散系統對于疏散被困人員來
12、說是非常有效的。在火災事故發生時,消防控制室聯動控制設備將消防電梯和安全電梯迫降于首層,由專門人員在轎廂內操作。各層在轎廂外的呼叫不能操控電梯,但能在轎廂和消防控制室顯示,由轎廂內人員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在呼叫層停留。5 啟示5.1 加強消防安全管理,落實“四個能力”建設長效機制。利用建筑消防設施引導人員成功從火災現場疏散,要求單位加強消防安全管理,落實“四個能力”建設長效機制,各單位要定期對消防組織、消防制度和建筑消防設施等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及時整改安全疏散和建筑消防設施中存在的問題,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確保消防設施完整好用,常閉式防火門處于關閉狀態。5.2 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制定和
13、演練要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重視對建筑內工作人員的技能培訓和預案演練,保證事故發生后事態不迅速擴大。建立與建筑工作職責相適應的,具有懂操作、會管理、責任心強和良好作風的高素質隊伍。注重工作人員實戰動手能力和應急事故處理能力的鍛煉。一旦火災發生,建筑內的工作人員能夠迅速做出反應,采取有效的疏散人員和滅火措施,在短時間內將人員疏散到安全地帶。5.3 消防撲救人員開展“六熟悉”演練,制定周密的滅火作戰預案。轄區消防中隊要認真開展對轄區建筑情況的調研,熟悉掌握其地址、道路、水源、建筑結構特點、耐火等級等情況,使官兵對建筑情況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在熟悉情況的基礎上,組織官兵分析研討滅火救援對策,
14、制定詳細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組織現場消防實戰演習,以提高消防參戰人員隨機處置和火場實戰能力。一旦轄區內發生事故能在第一時間準確趕到現場,實施快速有效處置,降低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率。5.4 采用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形式,加大宣傳教育和培訓力度。要創新宣傳方法,廣泛開展以學習掌握防滅火常識、疏散逃生技能為主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切實提高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普及安全用火用電、撲救初起火災、火場逃生知識,切實提高建筑中各個層面群眾的消防安全技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建筑內工作人員掌握消防設施、消防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初期火災的撲救方法、逃生常識、安全疏散常識,做到會及時報警、會
15、撲救初期火災、會引導人員逃生,做到一旦發生火災能迅速引導在場人員疏散到安全區域。6 結束語雖然建筑火災中人員疏散的研究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但只要我們了解火災中人員的心理和行為,確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及建筑消防設施的完整好用,就能在最大限度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并控制人員傷亡。參考文獻:1GB 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2王信友.民用建筑消防產品應用圖解.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182-1873李念慈 張明燦 萬月明.建筑消防工程技術.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6.74-79作者簡介:鄧劍華(1978.5),女,籍貫:廣西合浦,廣西南寧市消防支隊防火處高級工程師,工學學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消防監督,E-mail: 85178704,地址:廣西南寧市青秀區佛子嶺路2-1號金竹苑,聯系電話:138788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