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禁城在建后的二百多年里,不僅多次經歷了雷雨、失火等天災的侵害,也歷經了一次改朝換代,當時間留在十八世紀時,中國封建社會最后的文明輝煌,在乾隆年間宮廷建筑、皇家園林的改擴建中達到鼎盛,奠定了故宮建筑群的最終布局。故宮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而此“間”并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墻,形式為一
2、長方形城池,墻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筑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筑群的屏障建筑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筑,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建筑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標志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徽派建筑從選址依山就勢、設計、造型、結構、布局到裝飾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
3、洲的山地特征、風水意愿和地域美飾傾向。作為傳統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著古雅、簡潔、富麗于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兩山墻屋面的墻垣。徽州舊時建筑應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風之需,在居宅的兩山墻頂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墻”。因形似馬頭,故稱“馬頭墻”。從高處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馬頭墻,給人視覺產生一種“萬馬奔騰”動感,也隱喻著整個宗族生氣勃勃,興旺發達。同時,這種錯落有致,黑白輝映的馬頭墻,也會使人得到一種明朗素雅和層次分明的韻律美的享受。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墻、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有“民
4、間故宮”之稱的宏村承志堂前廳橫梁上的“唐肅宗宴客圖”和“漁樵耕讀”、“琴棋書畫”等木雕精品,黟縣宏村,背靠古木參天的雷崗山,前臨風光旖旎的南湖,傍依碧水縈回的浥溪河,整個村落設計成牛形,景色極為秀麗,有“中國畫里的鄉村”之稱分發輝通風、透光、排水作用凡爾賽宮正宮朝東西走向,兩端與南宮和北宮相銜接,形成對稱的幾何圖案。宮頂建筑摒棄了巴羅克的圓頂和法國傳統有尖頂建筑風格,采用了平頂形式,顯得端正而雄渾。宮殿外壁上端,林立著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優美,栩栩如生。正宮前面是一座風格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近處是兩池碧波,沿池而塑的銅雕豐姿多態,美不勝收宮殿內部裝潢考究,墻壁與柱子都用各色大理石再鑲金嵌玉制
5、成。天花板用金漆彩繪,加上各種裝飾用的貝殼、花飾和錯綜復雜的曲線,都給人以豪華奢靡、富麗奇巧之感。鏡廊也稱鏡廳,是凡爾賽宮最輝煌的部分,長76米,寬10米,高13米。面向花園的西側是17扇巨大的拱形窗戶,與之相對的東墻上鑲嵌著與拱窗相對的17面大鏡子,每面鏡子由483塊鏡片組成,故稱鏡廊。它的內壁用白從建成起,凡爾賽宮成為歐洲風靡一時的古典主義建筑楷模,被各國皇室競相推崇與模仿,直到今日歐洲還有許多類似的幾何圖形布局的園林。金茂大廈SOM的主要設計人阿德蘭史密斯(Adrian Smith)在談到自己是如何進行構思的時候說道:“我在研究中國建筑風格的時候,注意到了造型美觀的中國塔。高層建筑源于塔
6、,中國的塔又是源自印度,但融入了中國文化和藝術之后,中國的塔比印度塔更美。我試著按比例設計新塔。金茂大廈不宜簡單地被劃為現代派或后現代派,它吸收了中國建筑風格的文脈。”于是,他設計金茂大廈就是要體現中國塔的神韻,他真的做到了鋼和玻璃同樣能演繹出有中國文化品味的建筑!金茂大廈上小下大,逐節加快,似摩天寶塔一尊,巍峨神奇,兼有保俶塔和大雁塔的視覺意象。從正方形軸線上看,金茂大廈兩邊垂直,又似通天豐碑,頂天立地,兼有東岳秦王碑的永恒和乾陵無字碑的豐富。環顧仰望,金茂大廈似塔似碑,形體不斷變化,母題不斷重復。層層向上收的體形使得它充滿中國古塔的神韻,但高科技的材料卻使它隨著晝夜更替,陰晴變化,遠近高低
7、視點的改變而或金或銀,或藍或灰,或隱或現 擁有東方美人般的細膩感。金茂的內墻材料特別注重減少回聲,避免噪音;金茂玻璃幕墻上的框架作了鱗化處理,以消除光污染;金茂的候梯時間不超過35s,直達辦公樓各層,實現空中的連接。這一切都無疑使建筑師實現了通天塔的立意和構思。德國的科隆大教堂是歐洲哥特式建筑的豐碑,蕩魂攝魄的繁復尖塔和眼花繚亂的彩繪玻璃窗是其最獨特之處。教堂頂部尖塔林立,遠遠望去如一座巍峨的石林,直刺天宇。踏進教堂,仿佛一步跨入了幽深浩渺的蒼穹,碩大的圓柱支撐著巨大的拱型穹頂,拓展出一個仙境般遼闊而高遠的空間。當你站在高達50米大廳中央環顧一圈,你會發現,在高大墻柱之間幾乎看不到墻壁而只有同
8、樣高大的窗子。在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的窗戶上,全部鑲著彩繪玻璃,在陽光的映射下異彩紛呈,人猶如走進了一個巨型的萬花筒。彩色玻璃上描繪的全是圣經故事中的人物及場景,每一幅畫面都是那么生動傳神,仿佛隨時會跳出畫面向你走來,給人恍入天堂圣境之感。 根據心理學移情原理,外界的形式感會影響人的心理活動,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向上動勢為特征的造型風格使人也有飄然欲升的意向。建筑學家指出,這種高大拱型穹頂、繁復的尖塔及彩繪玻璃窗無不體現著宗教寓意。四面皆壁的封閉空間、彎曲的圍閉形成的穹頂及尖塔的筆直通道暗示著上一層空間的存在,這就是天堂,人世是苦難的,只有天堂才是樂土。建筑的每處細節無不用心良苦地表達出天國與人間兩個世界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