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路建筑材料II課程教學大綱目的道路建筑材料II是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交通運輸工程專業本科教 學屮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也是道路方向研究生入學考試主考科口 Z-O在道 路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學習本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瀝青混合 料的原材料基木組成和性質以及瀝青混合料的設計方法和路用性能評價方法,對 道路施工材料有一個基木的認識,對培養學生在今后的實際施工中對材料性能的 把握、質量的管理與控制有重要作用。該課程為今后學習路基路面工程、道路施 工技術、路而結構設計原理等課程打好基礎。二. 課程基本要求學生學完道路建筑材料II課程后應達到下述基本要求:1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木內容;2
2、. 掌握瀝青、集料的基本性質與評價方法;3. 掌握集料級配理論、設計方法;4. 掌握瀝青混合料的設計方法與混合料技術性質;5. 通過學習,加深對道路建筑材料設計和評價理論的理解。三. 講授內容第一章緒論 (共4學時)1. 道路建筑材料的主要類型(0.5學時)2. 道路建筑材料的研究內容(0.5學時)3. 道路材料的檢驗方法和技術標準(1.0學時)4. 本課程的特點(1.0學時)5. 道路建筑材料的發展趨勢(1.0學時)總論一章要力求讓學生對本門課程有一個宏觀的認識與了解。了解道路建筑 材料的主要類型、道路建筑材料的研究內容、道路材料的檢驗方法和技術標準、 本課程的特點以及道路建筑材料的發展趨勢
3、,通過學習本章內容建立同學對于該 領域的發展趨勢信心和課程學習的興趣,并對道路建筑材料課框架有一定的認 識。第二章瀝青材料(6學時)1. 瀝青材料簡介(1.0學時)2. 石油瀝青的生產工藝(1. 0學時)3. 石汕瀝青的組成和結構(2. 0學時)4. 石油瀝青的技術性質(2.0學時)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學生了解瀝青的分類、瀝青組成結構(化學結構和膠體結構)、瀝青生 產工藝、瀝青技術性質、瀝青技術標準以及瀝青材料的路用性能與評價體系。通 過學習木章內容,使同學掌握瀝青材料的基本性質以及評價方法,明確瀝青是一 個典型的粘彈性材料,為瀝青混合料的性能學習奠定基礎。第二章石料與集料(8學時)1.天然砂
4、石材料概論(2.0學時)2.石料的技術性質(2.0學時)3.集料技術性質(2.0學時)4.集料級配及級配理論本章的基本要求:(2.0學時)要求學生了解巖石學特征、石料與集料的基本結構與技術性質以及礦質混合料的級配理論。通過學習本章內容,使同學掌握集料的基本性質以及評價方法,為瀝青混合料的性能學習奠定基礎。第四章瀝青混合料(8學時)1.瀝青混合料簡介(2.0學時)2.瀝青混合料的組成結構和強度形成原理(2.0學時)3.瀝青混合料技術性質(4.0學時)要求學生了解瀝青混合料分類、瀝青混合料組成結構及強度理論、瀝青混合 料路用性能(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施工和易性)、路用 性能的評
5、價方法、路用性能的影響因素以及提高路用性能的措施。通過學習本章 內容,使同學掌握瀝青料的組成結構理論和強度理論,明確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 能及其評價方法。第五章瀝青混合料組成設計 (4學時)1.組成材料技術要求2. 瀝青混合料技術標準3. 瀝青混合料設計4. 瀝青混合料最佳用油量確定本章的基本要求:(2.0學時)(2.0學時)(1.0學時)(1.0學時)要求學生了解瀝青混合料組成材料要求、礦質混合料的組成設計(試算法、 圖解法和excel法)、最佳瀝青用量的確定和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校驗。通過學習 木章內容,使同學掌握瀝青料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悉瀝青混合料最佳瀝青 用量的確定方法,為實際工作中瀝青路面的施工奠定基礎。四. 學時分配32學時中30學時為授課學時,2學時為答疑學時。五. 教材1. 高等學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瀝青與瀝青混合料,譚憶秋編著,哈爾 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 高等學校教材道路建筑材料,李立寒,張南鷺編著,人民交通出版社3. 國家及行業相關的材料試驗規范六. 任課教師譚億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