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現存古建筑籌辦系列博物館陳 智 華利用城區保存尚完整,并有一定代表性、歷史性的文物建筑舉辦系列專題博物館的構思,是市文化局黨組經過總結多年文物博物工作的經驗,并蘊釀了相當長一段時間而提出來的。局黨組把系列博物館的建設,提到歷史文化名城戰略的高度,作為建設有佛山特色的“古鎮都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將這個構思的背景,實現這個構思實際操作的可行性,首批建設的三個專題博物館的情況和建設系列博物館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作一個報告。一、建設系列博物館這一構思所產生的背景(一)建設系列博物館是建設佛山古鎮都市文化的重要內容。“古鎮都市文化”之作為佛山文化發展的定位,是因為我們認為,必須依托“歷史
2、名鎮”佛山的豐厚文化積淀,積極的加以繼承發展,同時在改革開放之中,最大力度地融匯當今新的、科學的文化樣式,把佛山文化與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協調起來,力塑和展現作為現代都市佛山的新時代文化風采。從歷史上看,佛山這個城市,與珠海、深圳的根本區別,在于佛山市是有1369年歷史文化積淀的城市,明清時期的佛山,乃全國四大名鎮之首,并稱全國“四大聚”之一。文化方面,包括了神廟系統的宗教文化,年節祭祀的風俗文化,酬神演戲的粵劇舞臺文化,秋色賽會的民間廣場文化,茶樓酒館的伶人曲藝文化等。同時,也出現了一批人文景觀,如明代的霍滔、倫文敘、李待問;清代的吳榮光、李文田、梁藹如、張蔭桓、李可瓊等。以及從商人起家致富的
3、簡照南、簡玉階、黃兆祥、任應兄弟、南陽葉氏、本地區氏、駱氏等,不但進入了佛山文化圈的核心,而且他們興建的園林、宅第、莊園、別墅、里巷,保留了濃郁的嶺南建筑文化特色,成為今天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筆極為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很好地利用這筆豐厚的文化資源,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課題。歷史發展到今天,佛山也和全國各城市一樣要邁向現代化,但不應該是丟掉優秀的傳統的文化。建設系列博物館,是符合文化的定位,保留古鎮的韻味,適應佛山文化發展的需要,是佛山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二)建設系列博物館是文化發展五大戰略之一的歷史文化名城戰略的重要環節。今年初,市文化局黨組在全面貫徹學習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
4、精神和制訂佛山文化事業發展遠、中、近期目標時,審時度勢,提出佛山市文化事業發展五大戰略:精品戰略、輻射戰略、名城戰略、產業戰略和人才戰略。制訂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發展戰略,從時間上,分“九五”和 “十五”兩步走,在規模上,要實現點、線、面保護“三級跳”。第一步,“九五”期間,在確定增加規劃保護的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基礎上,選擇一些文物保護單位興建系列博物館。例如兆樣公園內的黃公祠用作“珠江三角洲民俗博物館”;太上廟曾是吳勤領導的南海四區農民協會舊址,作“革命史跡博物館”,連同塔坡廟、塔坡古井為旅游區;筒氏別墅原是華僑建筑,其l號樓作“華僑博物館”;南風灶作“制陶作坊博物館”;王借崗一部份作“古火山
5、博物館”;國公廟作“冶鑄博物館”;李眾勝堂作“中成藥博物館”;精武會作“武術博物館”;蓮花路市文化局舊址作“錢幣博物館”等。同時,全面完成梁園修復工程,建成“嶺南園林博物館”。將來以祖廟博物區為中心,以系列博物館為網絡,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必將能較完整地展現。第二步,“十五”期間,在系列博物館的總格局形成以后,繼續按照市人民政府業已批準實行的名城規劃的“五片”保護的指導思想,配合舊區改造,建成以系列博物館為中心的文物旅游小區。一是以祖廟為中心的明代“禪萃苑”商業街博物區;二是以梁園為中心的清代“嶺南園林藝術館博物區”;三是以蓮花路為中心的明清古建筑博物區;四是以東華里為中心的清代至民國時期
6、的傳統民居區;五是以南風古灶為中心的陶瓷博覽區。這樣,佛山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點、線、面“三級跳”的戰略目標便可以完整實現。到這個時候,佛山既有號稱“古祠藝宮”的祖廟和以剪紙秋色聞名的民間藝術研究社,又有“嶺南園林藝術博物館”的佛山梁園,還有系列博物館及博物片區,旅游點顯著增多,佛山文物也由點狀保護聯結成線狀保護,成為別具地方特色大文物旅游風景線,對全市第三產業,尤其是旅游業的興旺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建設系列博物館實際操作可行性的探索建設系列博物館,有利因素很多,時機已經成熟,實際操作性較強,主要是:(一)佛山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現存的歷史建筑是建設系列博物館的物質基礎。主要有:1、古
7、遺址:東林園遺址、大霧崗遺址、王借崗古火山遺址、瀾石東漢墓群遺址;2、土窯址:高灶;3、古街區:石路巷、福賢路段、適安里、培德里;4、古民居:林家廳、李道純宅第、居仁里土府;5、古祠廟:李氏宗祠、秀巖傅公祠、霍氏大宗祠、藍田馮公祠、龐氏大宗祠、霍氏家廟、傅氏家廟、張氏大宗祠、陳氏大宗祠、塔坡廟(井)、花王廟、經堂古寺、豐寧寺、譚仙觀、天后廟碑刻、國公古廟;6、老字號:李眾勝堂祖鋪、黃祥華如意油祖鋪;7、革命文物:吳勤烈士陵園、陳鐵軍故居、鐵軍小學、太上廟;8、民俗文物:簡照市佛堂、嫁娶屋、龍塘詩社、當鋪、石巷當樓、祿豐當樓、青云街當樓、佛山精武會、高廟、基督教賚恩堂;9、古建筑:舊華英中學建筑
8、、蘇氏書塾、蓮豐書院、綠瓦亭、狀元井,等等。1996年,佛山市人民政府批準了建設和文化部門制訂的佛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市政府在關于佛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批復中指出:歷史文化名城關鍵在于保護,沒有保護就沒有開發和利用。對繼承和發揚優秀文化傳統,對研究佛山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和技術發展有意義的古建筑、古民居、古跡,遺址等采取措施嚴加保護,并加以開發利用。目前市區內規劃保護的文物單位77處,其中已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個點,尚有48個點正在申請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份相當豐厚的文化遺產。1987年市政府
9、批復建委和城建局關于呈報佛山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備案的報告第五點明確指示:“舊區暫停民房的加層和插建”。所有文物保護單位,根據文物“四有”規定,己全部劃定三級保護范圍。因此,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物保存尚好,這就為建設系列博物館提供了現成的基本場所。(二)建設系列博物館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優點。以建設有地方特色的、多類型、多樣化的系列博物館發展佛山文博事業,投資少、見效快。同時,可以解決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的矛盾,實現文物保護與旅游發展相結合,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根據實際需要與現實可能,我們的構想是:將有歷史性、代表性的古建筑,修繕利用為專題博物館,達到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的目的,既保存了歷史
10、文化名城部分風貌,又不影響現代化建設,更豐富名城內涵和旅游景觀,這種因地制宜的做法,很適合佛山名城建設的市情。系列博物館的建成,可以實現博物事業的發展與文物的保護、參觀、旅游三者的結合,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三)容易管理,便于形成博物館群。專題博物館館舍規模不大,又無特殊珍貴的文物展品,管理就比較容易。在籌建初期集中適當的人、財、物完成復原及陳列的主要任務以后,日常的開放、管理、維護工作只需35人的管理小組即可勝任。佛山市博物館通過認真的調查研究,提出了積極的建議,并主動承擔和指導系列博物館建設的籌辦、開放和管理工作,無需成立專門的占編機構,工作人員可由市博物館派出,并實行以廟(祖廟)養館的辦
11、法。這樣,一個以市博物館為中心,以系列專題博物館和文物保護單位為網絡的佛山文物事業格局即將形成,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必將能較為完整地展現。三、作為首批利用的三處古建筑籌建三個專題博物館(一)太上廟利用作“佛山革命史跡陳列館”。太上廟位于佛山市區祥安街15號,為清代當地廟宇式建筑。通面寬9.8米,硬山頂,僅山門和大殿兩進,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大殿面寬,進深各三間,梁架為抬梁與穿斗式混合結構、建筑面積近200平方米。該址是南海縣四區農民協會舊址,也是城區唯一的革命文物可利用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一處古跡。曾租給普君街道辦事處作紙箱廠使用多年,去年由于舊區改造而搬遷,現空置。該建筑主體舊貌未改
12、,但需要全面落架維修,局部添建的建筑要拆除,再按原貌修復。(二)兆祥黃公祠利用作“佛山民間風俗博物館”。兆祥黃公祠位于佛山市區福寧路95號,是著名中成藥“黃祥華如意油”始創人黃大年的祠堂。總建筑面積達3000平方米,是城區現存最大的祠堂。1989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解放后一直為駐軍使用。去年,市政府和駐軍簽定協議,易地安置,黃公祠作為文物保護利用,并將外院一并建設為公園。最好將之利用為佛山乃至珠江三角洲民間風俗博物館。這與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實行的“南粵錦繡工程”的要求是非常吻合的。(三)筷子路12號利用作“錢幣博物館”。筷子路12號是與青云街當樓毗鄰的一處建筑質量較好的民居建筑。該建筑為
13、三層磚木結構,建筑面積約350平方米,去年由于受到雷擊,樓板門窗受損,現正在維修。維修后,可以作為錢幣博物館利用。這三處古建筑改作博物館的籌建工作,均可作為佛山市博物館分館來籌辦,由市博物館負責出資修繕、布展和日常管理,不需政府投資和人員編制。在短期內可以初見成效。四、建設系列博物館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一)申報增加48個點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希望市政府能迅速確定和公布。這些點已經納入了佛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保護的文物點,一直是城市規劃保留保護的對象,將之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利于開展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有利于引起使用單位的重視,有利于提高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二)從77個文物單位中
14、選點,因地制宜,做好保護利用規劃。這77個點是佛山市區包括已公布和未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納入城市規劃保護的文物點的總數。建設部門、文化部門可以選擇其中一些作為修繕開放。選擇哪些古建筑建設何種專題博物館,還可發動群眾選點,再由主管部門決定。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自籌資金建設小型的專業性、行業性和個人收藏博物館,使古建筑得到合理利用。(三)明確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古建筑的產權和使用權。文物是國家財富,文物受國家保護。建設房管部門加強國有文物古建筑的修繕和保養,創造條件將使用文物古建筑的單位和住戶有計劃遷出。屬于私房的文物古建筑,其修繕要征求文物管理部門的意見,不允許搞建設性破壞。確定用作系列博物館建設的公有文物古建筑,最好將產權和使用權劃歸文化局歸口管理。(四)政府重視與有關部門配合。建設系列博物館是佛山有影響的文物工程,需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并需要房管、建設、消防、公安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首先是市政府批準發文,文化局持批文與建設部門商定規劃范圍,與房管部門協商產權和使用權的劃分,與消防部門商議消防系統的設置,與公安部門商議群眾活動場所的安全保衛等問題。(作者:佛山市文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