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仿古建筑的xx文章【篇一:仿古建筑的xx文章】原標題:開封的仿古建筑,都火了!這個真正的古跡,卻被遺忘,讓人心疼相信對于開封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開封古跡基本都在地下幾米到十幾米的深處,而地面的建筑,則基本都是仿古的。比如清明上河園、開封府、大相國寺、天波楊府、包公祠等。繁塔始建于北宋開寶七年(即97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據記載,繁塔原名“興慈塔”,因其興建于繁臺之上,而被俗稱為“繁塔”,是開封地區興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開封市現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有人說,整個園區就只有這樣一座塔,周圍都是灰不溜丟的,看著很是寒酸,卻還要30元門票,感覺有點冤大頭。的確,與開封城區的鐵塔相比,繁塔
2、所處的地方是荒涼的多。但是在小南看來,繁塔作為一個景點,一點也不寒酸,因為不管是從歷史底蘊,還是塔身內容來看,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據記載,繁塔原為六角九層,高80米的巨型佛塔,比鐵塔高出許多,很是壯觀。至今,在開封地區仍流傳著鐵塔與繁塔對比的打油詩:“鐵塔高,鐵塔高,鐵塔只到繁塔腰”。至元代時,繁塔受雷擊之災,毀去兩層。而到了明太祖時期,“鏟王氣”事件的影響波及繁塔,朱元璋就開封王氣太盛為由,下令鏟平繁塔,僅僅保留了下面三層。直到清初重修時,才在殘塔上修筑了一座七級實心小塔,封住塔頂,形成了如今大塔摞小塔的獨特面貌。如今的繁塔,從下面大塔底部到小塔的頂尖,總高為31.67米。繁塔的下面三層,是
3、一座六角形的樓閣式佛塔,最低一層每面寬13.10米,從下往上,每層逐級收縮,高度約為25米。最讓人震撼的,是繁塔的內外壁青磚上,均鑲嵌著小塊石雕的佛像。塔表的每一塊轉都是一尺見方,為凹圓形佛龕,龕中有佛像凸起,一磚一佛,跌坐其中,佛像姿態、衣著、表情各具特色,共108種,7000余尊,確實是精妙絕倫。不過讓人遺憾的是,目前低層的佛像頭部,大都已經損壞,但中高層的佛像雖歷經千年,卻仍栩栩如生。在小南看來,古色古香的繁塔,雖處于一破敗待拆的城中村,但也正是因為沒有被商業化,而顯得更加質樸。這里承載著古都開封曾經的繁華,繞塔三周,唯有震撼!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景區門票:30元人開放時間:9:00-17
4、:30景區地址:xxxxxxxx30號大家在旅行途中,如果有遇到過什么好玩的事兒,歡迎跟小南分享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閱讀()【篇二:仿古建筑的xx文章】今天,媽媽說要帶我去參觀仿古街,我高興極了,趕緊要媽媽收拾好東西帶我去。我們來的仿古街頭。我一眼望去,給我的感覺就是好古老的街道。我向里面走去,身臨其境,好像自己就是古代的一份子。街道兩旁是密密麻麻店面和古代的房子。店面的裝飾也是仿古代的。媽媽帶我一直向前走。來到了一個叫生慶公茶莊名字的茶葉店,茶店旁邊的墻上寫著一行字:民國建筑,河北翼縣人張質軒創辦于191
5、9年,到現在已經95年了,是新浦區最為著名的老字號茶葉店。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是民國時期的代表性建筑。我看到這個就能聯想到當時建造這房子的情景。我和媽媽又來到了一個叫三合興的中藥房。它旁邊也同樣寫著一行字,民國建筑,河南人孔仲安1930年建造,元十年代中期被毀,1956年移至現址。原是中藥生產作坊,現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這樣的古老建筑還有很多,但是有一個讓我很感興趣的那就是國營大華商店,是民國建筑,1930年由山東人寇長卯建造,六十年代由國家公私合營,建筑設計均為西方建筑風格。我問媽媽什么是“國營”媽媽說:“國營就是由國家經營的商店,以前個人沒有像現在這么多人開店,以前是不準許個人開店的。以前買東西還要用票,好麻煩的,哪有現在好呀”!經過媽媽這么一說,我知道是怎么回事。游仿古街還能學到這么多的知識呢!仿古街真是一個美麗而古老的建筑,各種各樣的建筑都有,都是我們沒有見過的,真是值得一游。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