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幾種常見的建筑風格 建筑風格,指建筑設計中在內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 布局、形態構成、藝術處理和手法運用等方面所顯示的獨創和完美的意境。以下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建筑風格,正是它們在房地產領域或多或少的運用,使一個城市擁有了更加豐富的表情。 1.地中海風格建筑 地中海風格建筑,原來是特指沿歐洲地中海北岸沿線的建筑。后來這種建筑風格 融入歐洲其他地區的建筑特點后,逐漸演變成一種豪宅的符號。閑適、浪漫卻不乏寧靜是地中海建筑風格所蘊含的精髓所在。 長長的廊道,延伸至盡頭后垂直拐彎;半圓形高大的拱門,或數個連接或垂直交接;墻面通過穿鑿或半穿鑿形成鏤空的景致。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見的三
2、個元素。N0.2 意大利建筑風格(Italian Style)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術、規模和類型以及建筑藝術手法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無論在建筑空間、建筑構件還是建筑外形裝飾上,都體現一種次序、一種規律、一種統一的空間概念。 14世紀意大利出現“文藝復興”運動,隨之資產階級的象征市政廳、行會大廈、廣場與鐘塔等建筑興起,這就是文藝復興的意大利建筑風格。這種建筑并沒有簡單地模仿或照搬希臘、羅馬式樣、它在建筑藝術、規模和類型以及建筑藝術手法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無論在建筑空間、建筑構件還是建筑外形裝飾上,都體現一種次序、一種規律、一種統一的空間概念。 著名的佛羅倫薩主教堂的穹頂建造標志著文藝復興建筑史的開始
3、,這座建筑對邊12.2米,高達107米,成了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有名的圣彼得大教堂也是這個時期建 造。各種拱頂、碹廓,特別是柱式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建筑構圖的主要手段,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獨創精神。 “巴洛克“建筑史17世紀意大利建筑衰退之后出現的一種建筑風格。它突破了歐洲古典、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主義的常規,采取了雙柱或三柱為一組的節奏不規則跳動的形式,開間變化很大,突出垂直分劃。墻面作為深色的壁案,有意造成出奇反常的新形式,并且喜歡大量使用壁畫和雕刻,常常將人體雕刻滲透到建筑中去,以顯示富麗堂皇的形象。流行于19世紀下半葉的意大利式風格,一般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紅瓦緩坡頂,出檐較深,檐下有很
4、大的托架(Bracket,也稱牛腿)。檐口處精雕細鑿,氣勢宏大,既美觀又避免雨水淋濕檐口及外墻而變色,使外觀看上去始終保持鮮艷亮麗沒有污濁。普通的意大利風格的建筑,朝向花園的一面有半圓形封閉式門廊,落地長窗將室內與室外花園連成一體,門廊上面是二樓的半圓形露臺。 意大利建筑的細節的處理上特別細膩精巧,又貼近自然的脈動,使其擁有永恒的生命力。其中鐵藝是意大利建筑的一個亮點,陽臺、窗間都有鑄鐵花飾,既保持了羅馬建筑特色,又升華了建筑作為住宅的韻味感。尖頂、石柱、浮雕等,彰顯著意大利建筑風格古老、雄偉的歷史感。 N0.8 新中式建筑風格(New Chinese Style) 中國傳統的建筑主張“天人合
5、一、渾然一體”,居住講究“靜”和“凈”,環境的平和和建筑的含蓄。中國傳統的建筑主張“天人合一、渾然一體”,居住講究“靜”和“凈”,環境的平和建筑的含蓄。無論是寫意的江南庭院,還是獨立組團的四合院,都追求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講究居住環境的穩定、安全和歸屬感。 新中式建筑在沿襲中國傳統建筑精粹的同時,更注重對現代生活價值的精雕細刻。同單純的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著力提高的舒適度,比如在設計中更多考慮私密性,增 強采光通風,更有效地提高衛生間、廚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老人、孩子、夫婦間的居室環境合理分割與有機協調等。另外,在庭院、地下室的處理中,也吸納了更多現代生活流線的創新之筆,如外庭院、下
6、沉庭院、內游廊等,讓中式建筑以一種更自然、更現代、更具生命力的品相出現。 新中式建筑通過現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傳統建筑中的各個元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傳統建筑的原來模樣,但在整體風格上,仍然保留著中式住宅的神韻和精髓。空間結構上有意遵循了傳統住宅的布局格式,延續了傳統住宅一貫采用的覆瓦坡屋頂,但不遵循守舊,根據各地特色吸收了當地的建筑色彩及建筑風格,能自成特色。 新中式建筑總體而言可以歸納為兩大派系:北方的合院派和南方的園林派。北方的合院派建筑在外觀上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灰色坡屋頂、筒子瓦及一定高度的墻院圍合方式;材質上多選用地域色彩濃厚的灰磚,形成雄渾、宏大的氣勢;
7、空間結構上則是盡可能多地設計庭院空間,以追求四合院的全包圍形式。南方園林派則以其“天人合一”的造園理念、精致的景觀和空間處理手法獨步天下。該派建筑多以蘇州園林為主要傳承對象,亭、臺、樓、閣、軒等也多仿造蘇州園林樣式。景觀營造手法借鑒園林中常見的景觀處理方法,如借景、漏景、對景、隔景等。白墻青瓦、高大的馬頭墻、飛檐是建筑中的突出特色。整體建筑形象可用“粉墻黛瓦”來形容,如同中國水墨畫,淡麗清雅,詩意油然而生。 NO.9 現代主義建筑(Modernism Style) 現代主義建筑,以簡潔的造型和線條塑造鮮明的建筑表情。現代主義建筑思潮產生于19世紀后期,成熟于20世紀20年代,在5060年代風行
8、于全世界。現代主義建筑是20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筑,這種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筑師 擺脫傳統建筑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于工業化社會的條件和要求的嶄新的建筑,具有鮮明的理性注意和激進主義色彩,又稱現代派建筑。現代主義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學原則,包括:表現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統一;建筑形體和內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邏輯性;靈活均衡的非對稱構圖;簡潔的處理手法和純凈的體形;在建筑藝術中吸取視覺藝術的新成果。 在20世紀2030年代,持有現代主義建筑思想的建筑師設計出來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頂、對稱的布局、光潔的白墻面、簡單的檐部處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少用或
9、完全不用裝飾線腳等等。“現代主義建筑”強調建筑要隨時代而發展,現代建筑應同工業化社會相適應;強調建筑師要研究和解決建筑的實用功能和經濟問題;主張積極采用新材料、新結構,在建筑設計中發揮新材料、新結構的特性:主張堅決擺脫過時的建筑樣式的束縛,放手創造新的建筑風格;主張發展新的建筑美學,創造建筑新風格。 現代主義建筑,以簡潔的造型和線條塑造鮮明的社區表情。通過高聳的建筑外立面和帶有強烈金屬質感的建筑材料堆積出居住者的炫富感,以國際流行的色調和非對稱性的手法,彰顯都市感和現代感。豎線條的色彩分割和純粹抽象的集合風格,凝練硬朗,營造挺拔的社區形象。波浪形態的建筑布局高低跌宕,簡單輕松,舒適自然。強調時
10、代感是它最大的特點。 NO.10 綜合類建筑風格(Comprehensive Style) 多種不同建筑風格的組團綜合在一起,然后再在不同的區域內建造與之相符的園林景觀,使得整個社區體現出濃郁的異域風情。在很多樓盤中,其建筑風格不能單純用某種風格來概括,因為其建筑結構是由獨棟別墅,聯排別墅,多層、小高層、高層電梯公寓,疊加空中花園洋房等多種建筑形態組成的,每一座建筑都洋溢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筑風情: 西班牙的簡潔流暢、北美草原的熱烈奔放、英倫不列顛的浪漫典雅,以及后現代中式的唯美大氣等。多種不同建筑風格的組團綜合在一起,然后再在不同的區域內建造與之相符的園林景觀,使得整個社區體現出濃郁的異域風情
11、。 也有一些樓盤在建筑外觀造型上并沒有太明顯的風格特征,但是其園林或者景觀設計上卻吸引了世界各民族景觀藝術的元素,可以劃分為加拿大風情園林、亞熱帶園林、歐陸園林、江南園林、新加坡式園林、嶺南園林、澳洲風情、海派風情、熱帶園林、新古典主義園林等。各大園區采取滲透、融合的手法,通過植物景觀和特色小品表現出地域性景觀特征,賦予不同區域以不同的風情,摩洛哥式的水景、普羅旺斯風情的休閑廣場、大不列顛的棕櫚園、地中海的沙漠綠洲等都為地域性較強的景觀特征。 在園林風格中,東南亞風情園林既有著極富特色的熱帶風光、濃郁的民族文化,又融合了西方的生活習慣,文化理念,它的特點是簡潔、精巧、輕松、時尚,在樓盤的園林設
12、計忠得到廣泛的運用。曾經一度風靡中國的歐陸風情,其園林作為建筑的一部分,強調軸線、對稱、幾何圖案為美,其中尤以意大利臺地園林和法國園林為甚。通過運用小品元素、柱廊、殘石、斷柱、雕塑等典雅相映,水池、噴泉、日光草坪、親水廊岸等錯落有致,營造一種體現歐式尊貴的生活格調和方式。江南園林式以蘇州園林為樣板的園林建筑,體現江南小鎮的風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水景是江南園林的獨特之處。園林內的溪流、橋廊、小丘和建筑獨特的亭臺樓閣,更顯清幽古雅。形式各異的建筑風格和豐富多彩的園林藝術相結合,合理地運用在樓盤的規劃設計中,成就了一個個迥異的地產風情,為一個城市的“表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都市增添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ArtDeco建筑風格 Art Deco演變自十九世紀末的Art Nouveau(新藝術)運動,當時的Art Nouv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