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令人心向往之的健康建筑有人也許要問:這建筑還有健康和不健康的嗎?有的。很多人都知道寒冷地區心腦血管病高發,可日本一位專家調查發現:居住在日本最寒冷的地區北海道的居民,冬日發生心腦血管急癥者并不多,僅占10%左右;而居住在九州等中部較溫暖地區的居民,冬季反而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很高,接近20%。這是為什么呢?研究發現,北海道的氣候雖然寒冷,但保溫型住宅占80%以上;而中部地區保溫型住宅僅占23.9%。住宅的不保溫,導致心腦血管收縮而相關疾病高發。“健康建筑”理念。日本建筑家內井昭藏在上世紀80年代首先提出了“健康建筑”的理念,強調住宅建設應該首先考慮健康因素,保證居住者不會因為居所問題而致病。這一
2、理念迅速被各國認可。當然,健康建筑不僅僅是保溫而已。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住宅應該能讓居住者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都處于良好狀態。那么,健康建筑的具體概念應該是什么呢?2000年,在荷蘭舉行的健康建筑國際年會上,健康建筑的定義被確定為:一種體現在住宅室內和住區的居住環境的方式,不僅包括物理測量值,如溫度、通風換氣效率、噪音、照度、空氣品質等,還需包括主觀性心理因素,如平面和空間布局、環境色調、私密保護、視野景觀、材料選擇等,另外加上工作滿意度、人際關系等。去年,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等,會同有關單位制定了一個健康建筑評價標準,在發布的同時開始實施。這個標準考慮與我國原有的“綠
3、色建筑”評價標準相一致,如控制項和優選項的綜合評價方法、三星等級設置等等,聚焦居住者的健康需求,進一步明確了安全、便利、舒適、綠色、健康之間的關系,形成可感知、可體驗、可測量和可驗證的健康住宅認證體系。其評價標準涵蓋了空氣、光線、水質、聲響、熱度、濕度以及社區環境等諸多方面。目前,一般的建筑很難達到這個標準要求,但卻是今后建筑業努力發展的方向。“健康建筑”標準要求非常具體。健康建筑評價標準把“空氣”作為保障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內容,也就是說,建筑必須保證通風透氣。健康建筑對甲醛、tvoc、苯系物、pm2.5、pm10這類污染物的濃度進行限值,不得超標。還要求通過不斷收集建筑性能測試數據,監
4、控污染物濃度;同時,要有空氣凈化控制策略。提供清潔的生活飲用水是健康建筑的基本前提之一。如衛生間采用同層排水的方式,能夠有效減小排水噪聲對下層空間的影響,降低積水滲漏幾率,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傳播。建筑運行期間,各類用水的供水系統運行狀態會隨時間、環境、使用需求調整而發生變化,對建筑內各類水質在線監測,能夠及時掌握水質指標狀況,避免水質污染對使用人群健康造成危害,引起慢性或急性中毒,確保水質安全。舒適,也是健康建筑評價標準之一。噪聲會造成人體的不適,對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加重憂慮、憤怒、疲勞等消極情緒,降低思維的連貫性和敏捷性,降低工作效率等。健康建筑要通過營造良好的聲環境,提升建筑空間的舒
5、適度。照明光環境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如:造成眼睛病理危害和人體節律危害,影響人的心情等,甚至引發工傷事故,誘發癲癇疾病,增加交通事故、犯罪率等。健康建筑要通過改善天然采光條件、控制照明光源顯色度等,保障人員活動的視覺舒適。室內熱濕環境直接影響人體熱舒適與健康,如:部分空間過熱或過冷的現象,容易導致使用者中暑、感冒等生病現象,濕度過低容易導致上火、暴躁等不良反應等。健康建筑要從人體的直接感受出發,從實際效果考核室內熱濕環境的舒適度。健身,也是健康建筑評價標準之一。室外健身可以促進人們更多的接觸自然,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益于心理健康。健康建筑通過設置室外健身場地、專用步道等方式滿足使用者室外健
6、身需求。健康建筑鼓勵設置免費室內健身空間,滿足使用者室內健身需求。應有足夠數量的健身器材,并有不同的種類,給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不同的選擇,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人文,也是健康建筑評價標準之一。健康建筑應該合理設置室外交流場地,滿足人們的溝通與休閑需求,有助于形成主動、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身體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健康建筑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及行動特點,做出相應的設計,讓老年人的生活和出行更加便利、安全。服務,也是健康建筑評價標準之一。健康建筑要形成良好的物業管理體系,宣傳健康理念,傳播健康知識,及時公示通知內容,搞好社區活動,方便大眾生活。普通居民的選擇。去年,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完
7、成了我國第一批“健康建筑”評審,中國石油大廈、杭州朗詩熙華府、佛山當代萬國府4號樓等11個建筑項目通過評審,成為我國第一批健康建筑。專家提醒,11個建筑項目對我們這么大的國家來說,是微乎其微、少之又少了。也許還有不少建筑符合要求,但目前尚未評出。說實在話,我國當前絕大多數建筑難以達到健康建筑的標準要求。作為普通住戶,在選擇購買住房或改造住房的時候,不一定苛求這個標準,可以有選擇地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是通風透光。據測定,室外空氣良好時,每換氣半小時,就可以除去室內空氣中63%的微生物。開窗后,陽光中的紫外線還能夠殺死部分細菌。廚房的排煙設計和衛生間的地漏設計很重要,應該能保證煙氣及時排
8、出,又能夠防止鄰家的污染氣味進入。然后,要留意隔音保溫。建筑物外墻應該有保溫層,節能環保。雙層中空玻璃窗隔音效果較好,能夠有效防止噪音,斷橋鋁門窗還有降低熱傳遞的作用,可以考慮使用。在朝向方面,傳統提倡的坐北朝南方向的比較好。起居室和主臥室最好都朝南,以保證有充足的陽光照射到室內。同時,注意樓間距,兩樓之間空間越大越好,否則容易相互遮擋陽光。在樓層的選擇上,建議選擇8層以上房間。為什么呢?因為樓層的高低與空氣質量、采光效果、噪音大小都有關系。瑞士一項研究發現,住在8樓以上者早亡的風險降低了22%。而俄羅斯學者認為,7層是“黃金樓層”,采光好,受噪音影響也小。此外,社區環境也是需要認真考慮的重要因素。有些城市后開發的樓盤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綠化搞得好、樓間距較大、社區環境好。現在提倡的健康環境設計原則是“300米見綠,500米抵園”,還應該滿足“5分鐘幼兒圈、10分鐘老人圈、15分鐘生活圈”的要求,就是走5分鐘有適合幼兒活動的場所,走10分鐘有適合老人活動的健身場所,走15分鐘有滿足生活需求的菜市場、超市。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