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層建筑火災逃生的9種方法步驟/方法1. 棉被護身法。用浸濕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蓋在身上,確定逃生路線后,用最快的速度直接穿過火場并沖到安全區域,但千萬不能用塑料雨衣作為保護。2. 毛巾捂鼻法。火災煙氣具有溫度高、毒性大的特點,其蔓延速度是人奔跑速度的倍,人員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燙傷、中毒或窒息死亡,因此在疏散中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屏住呼吸,以起到降溫及過濾作用。3. 匍匐前進法。由于火災發生時煙氣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間,因此在逃生過程中應盡量將身體貼近地面匍匐(或彎腰)前進。 4. 繩索自救法。家中有繩索時,可直接將其一端拴在門、窗框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上,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手腳并用,并
2、盡量采用手套、毛巾將手保護好,防止順勢滑下時脫手或將手磨破。 5. 管線下滑法。當建設外墻或陽臺邊上有落水管、電線桿、避雷針引線等豎直管線時,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時應注意一次下滑的人數不宜過多,以防逃生途中因管線損壞而致人墜落。 6. 攀爬避火法。通過攀爬至陽臺、窗臺的外沿及建筑周圍的腳手架、雨篷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勢。 7. 衛生間避難法。當實在無路可逃時,可利用衛生間進行避難。用毛巾塞緊門縫,把水潑在地上降溫,也可躺在放滿水的浴缸里躲避。但千萬不可鉆到床底、閣樓、衣櫥等處避難,因為這些地方可燃物多或容易聚集煙氣。 8. 火場求救法。首先臥著比站著呼救效果要好。一是可以將聲音向四周擴散,二是可
3、以防止濃煙的危害,不至于因為被嗆而無法呼救。其次如果聲音實在不易被人聽見,白天可以揮動鮮艷的衣衫、毛巾等,晚上可用點燃的物品、手電等發光物,傳達出呼救信號,引起救援人員注意。 9. 設施避難法。如果處于高層建筑上部,來不及下樓逃生,就應主要依靠其自身避難設施和避難結構逃生,避難設施是高層建筑安全疏散的一個重要部分,其中主要的是避難層和避難間。我國規定:高度超過米的公共建筑,每隔層應該設置避難層,同時樓層里還要設置避難間,并要符合防火要求和安全要求,配置消防專線電話、應急照明、防煙設施和消火栓等專用設備。 注意事項 遇到火災,一定要冷靜地面對。如果火災初起時就被發現,可趁火勢還小,用滅火器、自來水等日常滅火方式進行撲救,但一定要針對不同的火情選對滅火方法。如果火已成勢,則應果斷放棄撲救,迅速判斷危險地帶和安全地帶,決定逃生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