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參考資料--建筑業異地預繳的個稅如何列支(3頁).docx
-
資源ID:456055
資源大小:21.96KB
全文頁數:3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注冊后免費下載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個稅參考資料--建筑業異地預繳的個稅如何列支(3頁).docx
1、建筑業異地預繳的個稅如何列支某公司財務負責人談到他的鬧心事:公司做工程時,被地稅按工程造價0.6%(或1%)預征了個人所得稅。公司一直以來都將這筆稅金計入“稅金及附加”,入了成本,現在被稅務查到,說是不能列支,要補企業所得稅,還有滯納金和罰款呢。稅務人員告訴他,這是個人所得稅,是個人的納稅義務,不是公司的納稅義務,不能入公司的成本。他也認同的確不能列支,應該補企業所得稅。但這個預征的個稅該如何處理呢?實際上,這個企業所得稅還真不應該補。工程所在地稅務機關預征個人所得稅,以前代開營業稅建安發票時一并被征,現在要求自行扣繳申報。這筆稅金的確是個人的納稅義務,不是公司的納稅義務。但是,個人所得稅是從
2、工資中分離扣繳出來的,所以,稅金本質依然是工資的一部分。而工資是可以扣除的。所以只能這樣表述:作為稅金不能扣除,但作為工資可以扣除。所以,這是公司會計處理錯誤。這個稅金不能計入“稅金及附加”,而應直接計入工資、勞務費、福利費等個稅的稅基之中,然后再行扣除。那么,既然企業自己把賬做錯了,稅務要求補稅就是對的嗎?不論是征管法還是企業所得稅法都規定,如果會計處理與稅務規定不一致,按稅務規定納稅。所以,如果企業會計處理有誤,稅務人員當然可以要求其改正,但征稅還是要按稅法規定來征。如果這個稅金的確是工資的一部分,就應該扣除;如果這個稅金是額外向員工扣回(這種情況實務中不可能),就不能扣除。企業所持的申辯
3、理由是:這筆稅金的確是應該列支于損益的支出,只是應該列支于工資、福利費支出。并對賬務進行更正,補充相關資料證據,比如工資制度、稅金分配表等。正確應對的話,不應該形成補稅,并導致滯納金和罰款。那么,這種工程地征個稅的情況,怎樣處理才是標準的呢?實務中得有很高的水平才能奢談標準。因為往往標準是一回事,而實操是另一回事。標準來講,如果施工企業可以核算清楚員工的工資和個稅(也應該核算清楚),并在工程地進行全員個稅扣繳申報(也應該全員申報),稅務不能按工程造價比例核定計征個稅。現實是,不少施工企業無法在工程地全員申報,而不少施工地地稅因為不是主管局,也樂得按工程造價直接征稅,所以,就形成了不少這種直接按
4、造價征稅的實際情況。問稅務,說是施工企業沒有全員申報,問施工企業,說是稅務就是這樣要求的。既然雙方都認同,那當然就只得如此了。標準來講,工程完工后,企業可以清算每個工程人員的個稅,加總后可以看是不是交多了,如果交多了可以要求退稅。但現實中,幾乎沒有遇到過這樣辦理退個稅的。既然退不了,也難怪一些粗心大意的會計,會直接入到稅金成本中去,因為它本身就是因為做工程而開支的嘛,不然還能放哪里呢?不能計入稅金成本,該如何處理呢?標準答案是,既然是個人所得稅,就應該算到個人的頭上去。怎么算呢?稅務按0.5%比率征的個稅,肯定與具體的個稅計算結果不符合啊。是的,核定征收不可能與具體的計算符合。但這應該難不到我
5、們會計,歸集和分配是會計的看家本領。會計應該以一定的、合理的、基于個稅算法及職業判斷的標準,確定一個分配方法,把個稅分配到相關異地工程人員的頭上,這樣就相當于增加了工資或福利費,通過工資、福利費的渠道,引入成本中列支了。借:應付職工薪酬貸:應交稅費-扣繳個稅有人問,如果把個稅算到個人頭上,個人的工資、福利費豈不是又高了?會不會又要補個稅啊?既然稅務機關已經按核定征收的方法征了個稅,就不會再補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個0.6%或1%(或其它比率),已經考慮了個稅本身的情況。如果真要算,都能把它算成征多了,不但不補,還要退呢。另外注意,按個稅政策,對于在工程地交了個稅的人,則機構所在地主管局不能再征個稅。又有人說,這樣,五險一金基數又高了,這不是才出虎穴,又入狼窩嗎。社保嘛,自然有社保的方法和社保的專家,得從社保的角度自己判斷了。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