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業廠房中的建筑防火設計建筑防火設計是工業廠房設計中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建筑師和項目審核人員從方案到施工圖設計整個工程中都必須嚴格控制的內容。近幾年來,經過這幾年的建審工作本人發現了一些在設計人員在設計中容易忽視的方面,現針對工業廠房防火設計的重點問題及設計中易忽略的問題作幾點總結。工業廠房的防火設計主要遵循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防火規范)的要求,對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如潔凈廠房、汽車庫等還必須遵循相關規范的要求。設計和審核人員首先必須熟悉規范的各項條文,并正確理解條文內容,在實踐中對照運用。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控制住防火設計的重點問題:一、正確定義建筑物生產的火災危險性類別。這由建筑專
2、業與工藝專業根據廠房的生產性質共同確定。設計人員對生產中使用和產生的物質的特性應有明確的了解。現在設計中往往想盡量壓低類別,以加大防火分區的面積或者減少疏散樓梯的數量,這樣容易造成設計的反復或對廠房未來的改造造成困難。如某廠房設計時預留大面積區域以用作未來的潔凈生產區域,而現在設計的區域中沒有潔凈區,可按丁類設計,但預留的潔凈生產區生產類別都是丙類,而且占廠房面積的大部分,整個廠房應按丙類劃分,但本次設計時為了增加疏散距離,減少疏散樓梯數量,卻只按丁類要求設計,潔凈區投產后必須另外增加疏散樓梯才能滿足疏散距離要求。盡管本次設計時說明將來可在室外增加疏散鋼梯,但真正改造時增加鋼梯會比較困難,對現
3、在的設計要作大量調整。如按防火規范第7.4.5條的規定,室外疏散樓梯周圍2m內的墻面上,除疏散門外,不應設其它門窗洞口,這在改造時經常會有困難,在需要增加疏散梯的地方往往有不能取消的門窗。另外對結構專業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只考慮到短期內能降低一些造價,而給發展遺留了許多問題,應該說這樣的設計是不可取的。在設計中應該強調據實確定火災類別,而不應存僥幸心理。二、按要求確定建筑的耐火等級。一般工業廠房按二級耐火等級設計的居多。根據防火規范第3.3.4條的規定,特殊貴重的機器、儀表、儀器等應設在一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另外當建筑物內一個防火分區的面積超過相應生產類別的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物最大允許占地面積的
4、規定,而根據工藝要求又不能用防火墻分為兩個防火分區,同時又不考慮增加噴淋等其它設施時,可考慮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不同耐火等級建筑物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要求不同,設計必須滿足規范要求,具體見第3.2.1條。三、合理劃分建筑物的防火分區,對每個防火分區的面積進行嚴格的控制。審核時對照防火規范第3.3.1條表格中要求執行。同時防火分區的劃分應根據建筑物的具體情況來確定。通常的劃分方法有:1、按樓層劃分。將每個樓層作為一個分區,之間用封閉樓梯間連通,樓梯間的門應為乙級防火門。2、按功能分區劃分。通常可以把生產區作為一個分區,動力區作為一個分區,辦公區獨立一個分區。當面積允許時,生產和動力可以合并
5、為一個區,辦公區相對獨立較為合理。另外要根據地方消防部門的規定來決定特殊的分區要求。如有些地區要求倉庫區必須獨立分區等等。在同一樓層中兩個防火分區間必須用防火墻隔開,開門必須為甲級防火門。在控制防火分區面積時會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必須用特殊的方法來解決。如前面所提到的按工藝要求一個生產區不能分隔成兩個分區時,可以提高建筑的耐火等級來增加每個分區的允許面積。但這種方法在具體設計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采用鋼結構的建筑物,要達到一級耐火等級,構件的耐火極限必須提高,而鋼柱、鋼梁的耐火極限都是靠涂刷防火涂料才能達到,要達到一級要求有困難或不經濟,有必要考慮采取其它措施。根據規范第3.3.3條中規定:甲乙丙
6、類廠房裝有自動滅火設備時,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占地面積可以增加一倍,丁戊類廠房裝設自動滅火設備時,其占地面積不限。局部設置時,增加面積可按該局部面積的一倍計算。如二級耐火等級的丙類多層廠房每個分區允許面積為4000m2,當裝有噴淋時可達8000m2,而當局部1000m2面積裝有噴淋時,該分區面積可增加1000m2,可達5000m2。在具體工作中,應根據不同情況,并比較不同方法的建設成本來作選擇。四、控制每個分區的疏散口數量及疏散距離大小。按規范第三章第七節的規定,除滿足其中第3.7.2條規定的廠房外,其它廠房安全出口的數量不應少于兩個。安全出口是指符合防火規范規定的疏散樓梯、直通室外地平面或安全區
7、域的門。按規范第3.7.4條的規定,不同類別不同等級的廠房,廠房內最遠工作地點到外部出口或樓梯的距離也有相應規定。審核中應結合第3.7.4條的規定來決定每個分區最終需要幾個安全出口。施工圖紙中常常會在疏散距離上存在問題。有些設計滿足了一個分區兩個疏散口的要求以后沒有復核最遠工作地點到疏散口的距離,或者僅測算了直線距離而沒有根據具體的疏散線路來測算,往往造成疏散距離過長,疏散門或疏散樓梯數量不夠的問題。這應該在工作中引起注意。另外疏散樓梯、疏散走道及疏散門的寬度都應符合規范要求,詳見防火規范第3.7.5條的規定。五、建筑構造的防火要求。首先是墻體的耐火極限,不同部位的墻體規范中有不同耐火極限的要
8、求。(一)防火分區間的防火墻必須達到3小時的耐火極限,甲、乙類廠房和甲、乙、丙類倉庫的防火墻應達到4小時的耐火極限。設計中最常采用的是磚墻,造價低,耐火時間長。但因為磚墻的荷載大,在結構對荷載有限制時,例如改造項目新增的防火墻中,就常常無法采用磚墻。此時應考慮采用輕質的防火墻體,如國標98SJ140中的防火博羅墻等。但此類墻體造價較高,在新建筑的設計中應在設計之初確定防火墻的位置,以便結構專業考慮防火磚墻的荷載,盡量避免事后增加防火墻而只能采用輕質隔墻的情況出現。(二)疏散走道兩側的隔墻必須達到1小時的耐火極限,建筑物的門廳、食堂的隔墻耐火極限不低于1.5小時。應該強調的是普通的輕鋼龍骨單層石
9、膏板墻在內填巖棉時最多能達到1.2小時的耐火極限,而1.5小時的隔墻必須采用雙層石膏板,這一點在審核中應注意。其次是對門窗的防火要求。(一)對于設在轉角處的防火墻還應注意的是:內轉角兩側上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4m。緊靠防火墻兩側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m,只有當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0.9h的非燃燒體固定窗扇的采光窗(包括轉角墻上的窗洞)時,才可不受距離限制。防火規范第7.1.5條對此有明確規定。另外此條規范也適用于防爆墻體。工程設計中經常出現緊靠防火或防爆墻兩側的門窗洞口距離小于2m的情況,在此著重強調此條規范,設計中不應忽視。(二)對于門的要求。防火墻上的門必須是
10、甲級防火門。而使用最多的是乙級防火門,設計中較易遺漏。它主要使用在這樣一些區域:封閉樓梯間的門,可以是乙級防火門,也可以采用雙向彈簧門;空調機房的門;消防值班室、固定滅火裝置的設備室的門均為乙級防火門。丙級防火門主要用于管道井、電纜井的檢修門,潔凈廠房中潔凈生產區與非潔凈區之間隔墻上的門也應采用丙級防火門。以上是本人總結了廠房防火設計中的幾個重點內容以及容易忽視的問題。防火設計是建筑審核中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值得探討的內容,本文只涉及了其中的一部分,對于文中未提及的內容審核時同樣不應忽略。總之,建筑設計應嚴格地貫徹防火規范的要求,從全局出發,統籌兼顧,正確處理重點和一般的關系,積極采用行之有效的先進防火技術,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經濟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