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浪嶼建筑調查報告廈門實驗小學五年(3)班邱晴鼓浪嶼位于福建省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5分鐘可達,與廈門市隔海相望,宋元時時稱圓沙洲,明代始稱鼓浪嶼。因為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巖石,長年累月被海潮拍擊,中間沖刷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撲打巖洞,發(fā)出如擂鼓的聲響,人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得名。據考證,鼓浪石系一億零八百萬年前中粒花崗巖經歷漫長歲月受到海水沖蝕逐漸形成的。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廈門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由于鼓浪嶼自然條件優(yōu)越,先后被13個國家陸續(xù)在此設立領事機構。歐美國家相繼在此興建教堂、公館、開辦學校、設立醫(yī)院和洋行。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大量不
2、甘示弱的閩南華僑、富商,也紛紛登島置業(yè)建造宅院、別墅和商行,其建筑規(guī)模和結構樣式在島上各領風騷。如今,這座小島上仍有千余棟風格各異的中外建筑比肩接踵、相擁而立,使鼓浪嶼享有“萬國建筑博覽”的雅號。我調查的內容是鼓浪嶼建筑現在的保護情況。鼓浪嶼上有1000多棟老別墅,保存完好的并且有特色的只剩下36棟,其他的別墅經過多次的整修才基本恢復了原樣。這些建筑當中,有的做成博物館、有的還是景點、有的給人居住、有的成為了營業(yè)場所、有的只剩下遺跡其中做成博物館的有八卦樓的風琴博物館、菽莊花園的鋼琴博物館、德國謙記銀行的鼓浪嶼博物館它們的保護情況很好,作為博物館,它們有專人管理受到比較完好的保護,因為有收門票
3、,所以人流量比較少、有資金用來保護博物館。作為景點的有菽莊花園、海天堂構等。菽莊花園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嶼島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巖,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 作為景點,它們人流量很大,人多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影響,有人會亂丟垃圾,導致水會變臟。其實景點的保護情況還是比較好的,因為垃圾會及時處理掉。在鼓浪嶼上,最多的是有人居住的別墅,比如船屋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無名別墅。作為有人居住的別墅,我發(fā)現人們會私搭亂建改變外觀,比如在紅色的屋頂上建一個黑色的突出來的,在外面裝了一個室外機,有的別墅還破破爛爛的,優(yōu)點是有人管理。已經改成了營業(yè)場所的建筑,它們有的建成了商店、有的建成了餐館、有的建成了旅館這些建筑有的保護得不好,有的保護得很好,比如林氏府,以前有的地方都倒塌了,而且雜草叢生,現在經過修復,成了一家現代酒店,雖然修復好了,但和以前比,我還是覺得不修復比較好,因為會比以前的不一樣,一方面太新了,另一方面內部跟以前不一樣。還有一些危房和一些遺址。這些危房和遺址保護得不大好,因為還有很多雜草沒清理掉。鼓浪嶼上的建筑總體保護得一般,因為有許多人不愛護環(huán)境,不保護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