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建筑類學科研究生培養體制改革摘要:中國城鄉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對建筑 類學科研究生培養體制進行改革。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可以使 建筑類學科研究生培養實現募寄節緣窖芯啃浴4友3頻枷 虻僥勘甑枷頡4.右越淌g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從質量監 控到持續改進的轉向。把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應用到研究生能 力的培養中,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核心競爭力、注重 多學科交叉培養、加強國際合作培養和校企合作培養等途 徑,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和職業發展相銜接,全面創新建筑類 研究生培養體制。關鍵詞:成果導向教育;建筑類學科;研究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 1005-2909
2、03-0013-05建筑類學科作為中國教育體制的重要門類之一,主要 培養城鄉規劃、建筑、風景園林等行業專業技術人員,而研 究生教育作為培養本學科高層次專業人才的主要途徑,受到 越來越多的關注。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城鄉建設迅猛 發展的高潮之后,建筑、規劃、風景園林設計行業無論項目 的數量還是規模都面臨著縮水,進入了建筑行業發展的新常 態。在此背景下,對建筑類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細化和差異 化。為此,反思教育現狀,探討符合當前及未來行業發展和 人才市場需要的建筑類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根據人才需求 市場的要求,提升培養水平,建立培養目標各具特點、培養渠道多元的教育體系, 使之能夠更好地為城鄉發展和
3、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服 務,不僅關乎建筑類學科研究生的能力培養,更是事關建筑 類學科教育發展的大事。一、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與建筑類研究生培養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最早由William Spady于1990年提 出。他認為,應將學生的學習成果作為教學的必要前提。這 種教育理念提出后,在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得到迅速 推廣,并獲得廣泛好評。在美國,這種教育模式不僅引入到 高校教學中,也被美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貫穿到了工程教育 認證標準中。2016年6月,中國被接納為華盛頓協議正 式簽約成員國,作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本科工程學位互認 協議,華盛頓協議具有國際權威性,加入這一協議簽
4、約 成員國也成為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隨著全 球化的深入,建筑類學科作為工程教育學科之一,其培養的 工程類人才也面臨著與國際工程市場全面接軌的問題。相應 地,必須在教育理念上有新的突破,借鑒美國工程教育已普 遍接受的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來引導中國工程教育改革將具 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成果導向教育是以成果為基礎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 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課程安排和教師授課內容都要圍繞學 生學習的成果導向來設計。成果導向學習理念打破了傳統的 教學理念,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授知識技能而學生 被動接受,而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習可以達到的目標作 為教學活動的基礎。成果導向學習理念中的成果是指
5、教師希 望學生在通過學習之后所表現出來的明確的學習結果,以及 能夠反映學生運用學習內容、使用學習工具的能力。學習成 果目標貫穿于課程設計、教師授課、學生學習等一系列教學 過程中。成果導向教育強調培養模式的設計,包括課堂內容的 安排、教學方式和手段以及課程考核的方式等,是一種自上 而下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先確定 期望成果,然后再根據這個成果目標來設計相關的課程,并 將成果學習的過程貫穿在課程教學中。在這種模式下,學生 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因而,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 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縮短在校學習 與崗位就業之間的距離。新常態下建筑類學科研究生培養
6、的困境建筑類學科原僅建筑學1個一級學科,包括建筑、規 劃、風景園林等二級學科或學科方向,對應的本科專業則有 建筑學、城市規劃、園林等。在縱向體系上,以城市規劃二 級學科為例,同濟大學李德華先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 出了“三竹節”人才培養模式:第一個“竹節”是本科生培養, 目標是培養職業規劃師和設計師;第二個“竹節”是碩士培養, 目標是培養能夠帶領一組規劃師、設計師共同工作的項目組 織和管理者;第三個“竹節”是博士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解 決學科建構、學科思想和理論創新的高端人才1。2011年后,建筑類學科由1個一級學科調整為3個一 級學科,且每個一級學科都分設學術型和專業型兩大不同學 位類別
7、,其中建筑學和城鄉規劃學的本科和碩士專業學位必 須先行通過專業評估才能申請獲得授予權。學科調整帶來了 學科發展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對復雜的學位類別的人才 培養目標、定位的重新認識。五年來,擁有全部類別授予權的部分學校逐步明確了 不同類別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專業型以培養設計能力為主, 學術型強調研究能力的培養,據此擬定的培養方案也較之前 重點突出、體系清晰。但是,針對兩種不同類別的研究生培 養,培養目標不具體、定位不明確、課程模塊設置模糊、特 色不突出等現象仍然存在,特別是個別不具有全部類別授予 權的學校,培養目標定位相對模糊,也沒有結合各自的實際 情況進行調整。目前,大多數學校研究生培養采取了
8、以低層次的市場 需要取代了高層次的以科學研究為主的人才培養。反映在專 業型研究生培養方面則是與本科設計能力培養存在較多的 重疊,而在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面忽視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 培養,研究和設計能力培養之間的矛盾更為突出。就培養出口而言,僅具有學術型學位授予權的高校, 既要考慮高級設計人才的市場需求,又要考慮通過專業評估 獲得專業學位授予權所需要的以設計為主的課程體系建設 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從培養來源來看,由于本科專業也存 在專業學位和普通工學學士學位的區別,專業學位的培養更 加強調職業性。建筑學類研究生就業主要面向設計院和與設 計相關的單位,因此,很多學校過多地注重了設計方案構思 能力和畫圖技能技法的培養,而從根本上忽略了研究生專業 基礎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過分專門化的課程設置,使培養出 來的學生對于設計核心內容的理解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