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纖維施工技術方案5.3碳纖維施工5.3.1粘貼碳纖維布分項工程概況本建筑物加固工程粘貼碳纖維布范圍和數量都比較大,涉及部位及構件較多。設計要求所采用的碳纖維布材料為高強度1級,其安全性質:其抗拉標準值為3000MPa,彈性模量為2.3x10 MPa,。根據施工現場具體情況,確定采用在現場實地下料的作業方式,施工簡單易行,質量可靠,效率有保障。5.3.2 粘貼碳纖維工程施工準備粘貼碳纖維布工程所用材料碳纖維布與結構膠粘劑的選用執行設計要求。碳纖維布設計要求抗拉強度標準值3000MPa,彈性模量2.3104 MPa,伸長率1.7%,單位面積質量300g/m2,單層厚度0.167mm。配套樹脂類膠
2、粘劑的性能指標滿足(CECS 146:2003)碳纖維布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2007版)中“A級膠”的要求。認真審讀設計圖紙,并進行圖紙會審,有疑問的地方及時提出,由設計單位予以解決。在施工前對所使用的碳纖維布、結構膠粘劑、機具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材料按照建設單位指定庫房庫存,應避免火源、高溫、易燃物品等。項目部對作業人員調度、工作區劃分、材料現場搬運、結構膠粘劑試配、作業面清理和廢棄物回收利用等,做好現場組織工作。5.3.3粘貼纖維布工程作業條件施工前應對粘貼部位混凝土的表層含水率及所處環境溫度進行測量,若混凝土表層含水率大于4%或環境溫度小于5攝氏度,則應采取措施,在達到要求后,方可
3、施工。施工前應按設計圖紙,在加固部位放線定位。施工環境溫度應符合膠粘劑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規定。作業場地應無粉塵,且不受日曬、雨淋和化學介質污染。5.3.4粘貼碳纖維布工程施工工藝1.粘貼碳纖維布施工工藝流程粘貼碳纖維布施工工藝流程參見下圖所示。施工準備混凝土結構表面處理配置底膠,并涂刷底膠配置修補膠,并修補混凝土結構表面不平整處修補膠找平處理配置結構膠粘劑,并涂刷結構膠粘劑粘貼碳纖維布檢查驗收表面防護2. 同類工程粘貼碳纖維布實例圖1.基層處理 2.涂刷底膠3.補缺找平 4.壓實5.粘貼碳布 6.表面防護7.板底粘貼 8. 梁體粘貼3.作業條件粘貼碳纖維布作業宜在-5以上條件下進行,本工程施工期
4、符合要求。粘貼碳纖維布作業宜在環境濕度不超過70%條件下進行,本工程作業時避開潮濕條件,如陰雨天氣條下暫停作業。在進行混凝土表面打磨處理和粘貼碳纖維布之前,應按設計圖紙要求的部位定位放線。膠粘膠的配制應按產品說明書的配比調配。拌合應采用低速攪拌機充分攪拌。拌好的膠液應色澤均勻、無氣泡,并應防止水、油污、灰塵等雜質混入。粘貼碳纖維布的構件應卸載作用在構件上的活荷載。4.表面處理首先清除被加固構件表面的夾渣、剝落、疏松、蜂窩、麻面、腐蝕等劣化混凝土,可利用鏨子和小鐵錘對混凝土表面原有浮漿層及抹灰層進行剔除,至露出混凝土結構層。粘貼部位的混凝土,若其表面堅實,必須除去表面浮漿層和油污等雜質,并打磨平
5、整,直至露出混凝土結構新面,且其平整應達到 5mm/m;模板接茬均須打磨平整形成平順斜面;平面打磨后,應用強力吹風器或吸塵器將表面粉塵徹底清除干凈并保持干燥。混凝土表面被粘貼部位采用角磨機打磨平整,除去表層浮漿、油污等雜質,直至完全出露混凝土結構新面。并用環氧樹脂砂漿或1:2水泥砂漿將表面修復平整。梁、板、柱的轉角粘貼處做倒角處理,并打磨成圓弧狀,圓弧半徑不小于20mm。1-構件結構層 2-碳纖維布構件轉角處粘貼示意圖混凝土表面必須平整、堅實、無雜質,作業期間內保持表面干燥。5.涂刷底層結構膠粘劑應采用碳纖維布配套底層結構膠粘劑,并應按照生產產家提供的工藝條件或產品說明書上提供的數據、方法及注
6、意事項配制。應采用滾筒刷將底層結構膠粘劑均勻涂抹于混凝土表面。應在底層結構膠粘劑表面指觸干燥后立即進行下一步工序施工。本工程粘貼纖維材料的施工工藝有涂刷底膠的要求,應按底膠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涂刷和養護。6.找平處理應按產品生產廠家提供的工藝條件或產品說明書上提供的數據、方法及注意事項配制找平材料。應對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平材料填補平整,不應有棱角。經清理、修整后的混凝土結構、構件,其粘貼部位的混凝土表面應進行打磨處理。若局部有凹陷,應先用修補膠填充找平;對有斷茬及內轉角的部位應抹成平滑曲面。本工程對梁、柱轉角處的棱角進行圓化處理時,采用機械打磨及找平材料修補,達到設計要求的光滑園弧角,
7、現取圓弧半徑r為20mm。粘貼碳纖維材料部位的混凝土,其表層含水率不應大于4%。對含水率超限的混凝土和澆筑不滿90d的混凝土應進行人工干燥處理。宜在找平材料表面指觸干燥后或達到產品說明書要求干燥的程度,盡快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為徹底清除混凝土與碳纖維布粘合面殘留的粉塵雜質,應在粘貼纖維材料前用工業丙酮擦拭、清理混凝土表面。7.粘貼碳纖維布在梁板構件的受拉區粘貼碳纖維布節能型受彎加固,碳纖維布纖維方向與加固部位的受拉方向一致。應按照設計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纖維布。按粘結面積計算好用量,按產品生產廠家提供的工藝條件配制浸漬結構膠。準確稱取混合比例,在一清潔容器中充分攪拌均勻。用硬毛刷將配好的粘合劑均勻
8、的涂刷到粘結面,膠量必須充足、飽滿。將剪好的碳纖維布用手輕壓貼于混凝土粘貼面,采用專用滾筒順纖維方向多次滾壓,擠除氣泡,促使碳纖維布平直延展,使浸漬結構膠粘劑充分滲透碳纖維布,并使膠粘劑均勻覆蓋。滾壓時不得損傷碳纖維布。凈置12h至指干,重復碾壓,消除因纖維浮起和錯動可能引起的氣泡、粘接不實等。多層粘貼時應重復上述步驟,并宜在纖維表面的浸漬結構膠粘劑指觸干燥后,盡快進行下一層粘貼。應在最后一層碳纖維布的表面涂抹浸漬結構膠粘劑,并在其表面粘綠豆砂(有要求時)。8.表面防護當需要做表面防護時,應按有關標準的規定處理,并保證防護材料與碳纖維布之間有可靠的粘結。5.3.5.粘貼碳纖維布工程施工質量控制
9、在作業之前,應確認碳纖維布和配套樹脂類粘結材料的產品合格證、產品質量出場檢驗報告,各項指標技術資料符合要求。碳纖維粘貼膠的一次攪拌量應滿足本次施工的使用量,不可超出,如超過使用時間則應將粘貼膠廢棄,不允許再次使用。通常在室溫條件下粘貼膠的有效時間約為1h。施工中注意將樹脂及膠體放置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并保證不要與其它不明液體的接觸,防止發生化學反應致使樹脂或膠體的失效。粘貼碳纖維布作業時嚴格按照施工質量驗收規定進行各工序隱蔽工程驗收。若施工過程質量不合格,必須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或返工。5.3.6.粘貼碳纖維布施工質量驗收1 材料應按現行國家標準(GB50367-200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規
10、定的方法,對下列性能指標進行復驗:a.碳纖維布的抗拉強度、彈性模量和極限伸長率;b.纖維織物的單位面積質量。嚴禁使用來源不明的碳纖維布,以及未做適配性檢驗的碳纖維布。碳纖維布的外觀質量應連續、排列均勻,無皺褶、斷絲、結扣等缺陷。碳纖維布用的膠粘劑其性能質量應符合標準規定。2.碳纖維布與混凝土之間的粘貼質量可用錘擊法。按檢查結果確認的總有效面積不應小于總粘貼面積的95%。當采用錘擊法檢查時,應將粘貼的碳纖維布分區,逐區測定空鼓面積??展拿娣e即無效粘貼面積。若單個空鼓面積10000m2,可采用針管注射法注膠修復;若單個空鼓面積10000m2,應全數割除碳纖維布,重新粘貼等量碳纖維布,且粘貼邊搭接長
11、度不應小于100mm。5.3.7粘貼碳纖維布工程施工質量技術資料本粘貼碳纖維布工程施工質量應具備的技術資料明細參見下表所示。序號資料類別表格編號資料名稱備注1材料進場報驗表B2-12施工物資資料表C4-1材料、構配件進場檢驗記錄3隱蔽檢驗記錄4施工記錄表C5-3施工檢查記錄通用表格5施工試驗記錄表C6-1施工試驗記錄通用表格6驗收記錄粘貼碳纖維布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7粘貼碳纖維布分部工程質量驗收記錄表5.3.8注意事項:1. 碳纖維片材為導電材料,施工碳纖維片材時應遠離電氣設備和電源,或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2. 施工過程中應避免碳纖維片材彎折。3. 碳纖維片材配套樹脂的原料應密封儲存,遠離火源,避免陽光直接照射。4. 樹脂的配置和使用場所應保持通風良好。5.現場施工人員應采取相應的勞動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