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方回填施工土方回填,系用人力或機械對場地、基坑(槽)進行分層回填夯實,以保證達到要求的密實度。一、材料要求1、土料宜優先利用基坑(槽)中挖出的原土,并清除其中有機雜質和粒徑大于50mm的顆粒,含水量應符合要求。2、石屑不含有機雜質,粒徑不大于50mm。3、粘性土含水量符合壓實要求,可用作各層填料。4、碎石類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其最大塊粒徑不得超過每層鋪墊奪取度的2/3,可用作表層以下填料。5、碎塊草皮和有機質含量不大于8%的土僅可用于無壓實要求的填方。6、淤泥和淤泥質土一般不能用作土料。二、主要機具設備人工回填土主要機具設備有:鐵鍬、手推車、木夯、蛙式打夯機、篩子、噴壺等。機械回填土主要機具設
2、備有:推土機、鏟運機、汽車、光碾壓路機、羊足輾、平板振動器等。三、作業條件1、回填土前應清除基底上草皮、雜物、樹根和淤泥,排除積水,并在四周設排水溝或截洪溝,防止地面水流入填方區或基坑(槽)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2、施工完地面以下基礎、構筑物、防水層、保護層、管道(經試水合格),填寫好地面以下工程的隱蔽工程記錄,并經質量檢查驗收、簽證認可。混凝土或砌筑砂漿應達到規定強度。3、大型土方回填,應根據工程規模、特點、填料種類、設計對壓實系數的要求、施工機具設備條件等,通過試驗確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圍,每層鋪土厚度和打夯或壓實遍數等施工參數。4、做好水平高程的測設,基坑(槽)或溝、坡邊上每隔3m打入水
3、平木樁,室內和散水的邊墻上,做好水平標記。四、施工操作工藝1、填土前應檢查基土填料、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圍內。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團,落地開花為適宜。當含水量過大,應采取翻松、晾干、風干、換土回填、摻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防止出現橡皮土。如土料過干(或為砂土、碎石類土)時,則應預先灑水潤濕,增加壓實遍數或使用較大功率的壓實機械等措施。各種壓實機具的壓實影響深度與土的性質、含水量和壓實遍數有關,回填土的最優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應按設計要求經試驗確定,其參考數值見下表:項次土的種類變動范圍最優含水量(重量比)最大干密度(t/m3)1砂土8121.801.882粘土19231.581.703
4、粉質粘土12151.851.954粉土16221.611.80 2、回填土應分層攤鋪和夯壓實,每層鋪土厚度和壓實遍數應根據土質、壓實系數和機具性能而定。一般鋪土厚度應小于壓實機械壓實的作用深度,應能使土方壓實而機械的功耗最少。通常應進行現場夯(壓)確定。常用夯(壓)實工具機械每層最大鋪土厚度和所需要的夯(壓)實遍數參考數值見下表:壓實機具每層鋪土厚度(mm)每層壓實遍數(遍)平輾(812T)20030068羊足輾(516T)200350816蛙式打夯機(200kg)20025034振動輾(815T)6013068振動壓路機(2T,振動力98KN)12015010推土機20030068拖拉機20
5、0300816人工打夯不大于20034注:人工夯實時,土塊不應大于5cm 。3、填方應在邊緣設一定坡度,以保持填方的穩定。填方的邊坡坡度根據填方高度、土的種類和其重要性,在設計中加以規定,(1)填方應從最低處開始,由下而上整個寬度水平分層均勻鋪填土料和夯(壓)實。底層如為耕土或松土時,應先夯實,然后再全面填筑。在水田、溝渠或地塘上填方,應先排水疏干,挖去淤泥,換填砂礫或拋填塊石等壓實后再現行填土。(2)、深淺坑(槽)相連時,應先填深坑(槽),相平后與淺坑(槽)全面分層夯填。如分段填筑,交接填成階梯形,分層交接處就錯開,上下層接縫距離不小于1m。每層輾跡重疊應達到0.51.0m。墻基及管道回填應
6、在兩側用細土同時回填夯實。4、在地形起伏之處填土,應做好接槎,修筑1:2階梯形邊坡,每臺階可取50cm,寬100cm。分段填筑時,每層接縫處應作成大于1:1.5的斜坡。接縫部位不得在基礎、墻腳、柱墩等重要部位。4、人工回填打夯前應將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進行,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兩遍縱橫交叉,分層夯打。夯實基槽及地坪時,行夯路線應由四邊開始,然后再向中間。用蛙式打夯機等小型機具夯實時,打夯之前應對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機依次夯打,均勻分開,不留間歇。基坑(槽)回填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回填與夯實。回填高差不可相差太多,以免將墻擠歪。較長的管溝墻,應采取內部加支撐的措施。回填
7、管溝時,應用人工先在管道周圍填土夯實,并應從管道兩邊同時進行,直填至管頂0.5m以上,方可采用打夯機夯實。6、采用推土機填土時,應由下而上分層鋪填,五、質量標準(一) 保證項目 1、基底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2、回填土的土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3、回填土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壓密實,取樣測定壓實后土的干密度,其合格率不得小于90%;不合格干密度的最低什與設計什的差不應大于0.08t/m3,且不應集中。(二)允許偏差項目回填土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如下表: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基坑(槽)填方場地平整地基(路)面層人工施工機械施工1標高+0 -50+、-50+、-
8、100+0 -50用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檢查2表面平整20用2米靠尺和楔形尺 六、成品保護 1、回填時,應注意妥善保護定位標準樁、軸線樁、標準高程樁,防止碰撞損壞或下沉。2、基礎或管溝的混凝土,砂漿應達到一定強度,不致因填土受到損壞時,方可進行回填。3、基坑(槽)回填應分層對稱進行,防止一側回填造成兩側壓力不平衡,使基礎變形或傾倒。4、夜間作業,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設置足夠照明,嚴禁汽車直接倒土入槽,防止鋪填超厚和擠壞基礎。5、已完填土應將表面壓實,做成一定坡向或做好排水設施,防止地面雨不流入坑(槽)浸泡地基。七、安全措施1、基坑(槽)和管溝回填前,應檢查坑(槽)壁有無塌方跡象,下坑(槽)操作人員
9、要戴安全帽。2、在填土夯實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邊坡土的變化,對坑(槽)、溝壁有松土掉落或塌方的危險時,應采取適當的支護措施。基坑(槽)邊上不得堆放重物。3、坑(槽)及室內回填,車輛運土時,應對跳板、便橋進行檢查,以保證交通道路暢通安全。車與車的前后距離不得小于5m。車輛上均應裝設制動閘,用于推車運土回填,不得放手讓車自動翻轉達卸土。4、基坑(槽)回填土時,支撐(護)的拆除,應接回填順序,從下而上逐步拆除,不得全部拆除后再回填,以免使邊坡失穩;更換支撐時必須先裝新的,再拆除舊的。5、非機電設備操作人員不準擅自動用機電設備。使用蛙式打夯機時,要兩人操作,其中一人負責移動膠皮線。操作夯機人員,必須戴膠
10、皮手套,以防觸電。打夯時要精神集中,兩機平行間距不得小于3m;在同一夯行路線上,前后距離不得小于10m。八、施工注意事項1、對有密實度要求的填方,應按規定每層取樣測定夯實后的干密度,在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層,未達到設計要求的部位,應有處理措施。2、嚴格選用回填土料,控制含水量、夯實遍數。不同的土填筑時,應按土類有規則地分層鋪填,將透水性大的土層置于透水性較小的土層之下,不得混雜使用,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穩定,并可避免在填方內形成水襄和產生滑動現象。3、嚴格控制每層鋪土厚度,嚴禁汽車直接向基坑(槽)中倒土,并應禁止用澆水、水撼方法使土下沉,代替夯實。4、管溝下部、機械夯實不到的邊角部位、墻與地坪、散水的交接處,應用細粒土料回填,并仔細夯實。5、室內地坪、道路路基等部位的回填土,應有一段自然沉實的時間,測定沉降變化,穩定后再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6、雨天不宜進行回填土施工,必須回填時,應分段盡快完成,且宜采用砂土、石屑等材料,周圍應有防雨和排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