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圍堰筑島施工專項方案1一、編制依據及編制原則11.1編制依據11.2編制原則1二、工程概況2三、施工方案22.1筑島圍堰技術要求22.2工藝流程32.3施工步驟32.4施工注意事項4四、主要施工人員及設備44.1 主要施工人員44.2 主要施工設備4五、安全保障措施4六、文明施工措施5七、施工環保、水土保持措施5八、防洪防汛應急救援措施58.1、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58.2、信息報告78.3、預防措施88.4、處理措施9圍堰筑島施工專項方案一、編制依據及編制原則1.1編制依據a.建設方的招標書和招標答疑文件及相關的規定和要求。b.施工方與建設方簽訂的施工承包合同。c.湖南省建筑設計院設計的
2、全套設計文件。d.施工單位的投標書。e.本工程建監理實施細則。f.采用的主要技術規范: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JTG D81-2006)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橋梁部分)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g.工程所在地有關部門及地方政府在施工安全、工地治安、人員健康、環境保護及土地租用等方面的有關標準及規定。h.我公司長期施工的類似工程的經驗積累和施工現場勘察資料、施工路段地質、水文情況,施工道路情況調查資料以及技術裝備實力。i.我項目部編制的樟樹橋施工組織設計。1.2編制原則a.安全第一的原則
3、在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中始終按照技術可靠、措施得力、確保安全的原則確定施工方案,在確保萬無一失的前提下組織施工。b.確保施工工期的原則嚴格遵守文件所規定的工程施工工期,施工進度安排注意各專業間的協調和配合。根據工程的特點,編制科學、合理、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進度,實行過程控制,搞好工序銜接,實施進度監控確保實現工期目標。c.確保工程質量的原則確立質量目標,制定創優規劃,嚴格執行客運專線鐵路質量標準,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進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確保工程主體工程質量零缺陷,單位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100%。基礎設施達到設計要求目標值要求,一次驗收成功。d.堅持文明施工,注重環保和水土保持
4、的原則精心組織、嚴格管理、文明施工,在方案的編制上力爭把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制定出詳細的文明施工和環保措施,爭創“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標準化施工工地”。c.力求施工方案的適用性、先進性相結合的原則結合本工程的特點,搞好勞力、材料、機械的合理配置,推廣“四新”技術,采用成熟可靠、先進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力求施工方案的適用性、先進性相結合,做到施工方案科學適用、技術先進,確保實現設計意圖。二、工程概況一、 工程概況梅溪湖路西延線在K1+785處與現狀水系樟樹河相交。水利方面對現狀水系進行改造設計,設計河道與現狀河道大致吻合;樟樹橋位置與現狀河道位置相同。設計河道寬度在現狀河道寬度
5、上進行了展寬,標準段寬為40m。橋位處河道與道路斜交,角度為37。布置。梅溪湖路西延線工程四標段樟樹河橋梁工程全長91.16m,左右幅寬度均為21m。本橋的2#墩基礎施工采用圍堰筑島施工。 三、施工方案2.1筑島圍堰技術要求2#墩基礎計劃安排在三月份施工,采用片石圍堰筑島防護,再在島上安設鉆機的方法進行鉆孔樁施工。筑島圍堰的主要填料為片石和粘性土地,島上平臺頂寬為67米,內側靠近河岸線,外側邊坡率取1:1。筑島圍堰填筑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為高出樟樹河水位0.5米的片石平臺,再在其上填筑0.5米的粘土。填筑好后的平臺高出常水位1米。2.2工藝流程現場勘察材料準備測量放樣片石投放、堆碼筑土壓實筑島
6、加固-鉆孔樁施工。2.3施工步驟a.進行現場勘察,查看現場水文地質情況,選擇、準備好合適的材料。b.根據圖紙、圍堰設計等進行測量放樣,在水中插設標桿,間距10m確定出圍堰位置。c. 機械拋石遵循“先遠后近,先下游后上游、先點后線、先深水區后淺水區”的順序,循序漸進,分層拋投,不得零拋散堆。塊石的粒徑是關系到工程質量好壞的主要技術指標之一,往往錯誤地認為拋投的塊石越大越好,越穩定。根據多年拋石施工經驗總結,拋投的塊石只要能抵卸水底最大流速的沖擊,能保持在河坡上的穩定即可,小粒徑級配適宜的拋投塊石可以增加覆蓋層次,減少孔隙,防止河床泥砂淘刷,增強對河床的護岸效果,拋填塊石粒徑選擇不小于0.3m。為
7、保證筑島平臺的穩定性,片石填筑到位平整后,要安排重型壓實機械碾壓至無明顯沉降為止。d. 筑土壓實在圍堰平臺上填筑土方時,要注意分兩層填筑壓實。島面以下0.5m范圍內用硬塑料粘土填筑,為鉆孔樁施工提供較好的場地環境。為避免填筑土直接倒入河中,可在圍堰周圍人工碼放一圈裝土編織袋。或在圍堰外側加蓋彩條布,避免泥土被水沖刷流失,并按設計高程填平壓實,筑島完成。至此就可以在島上進行鉆孔樁施工。2.4施工注意事項a. 石質的控制水下拋石要把好石料質量關,塊石供應先經試驗,確定其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經監理確認合格后,方可選用。杜絕風化石、水解、碎石等不合格的石料。b.為保證圍堰的質量和穩定性、有效抵抗河水的
8、壓力,堰堤上應筑成向迎水面拱的弧形。c.圍堰的合攏點應選在下游。d. 為了保證拋石準確、拋投均勻,因此在施工時測量定位要反復跟進,確保平面平面位置不發生偏差。四、主要施工人員及設備4.1 主要施工人員現場技術員3名,現場工人30名。4.2 主要施工設備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額定功率生產能力備注3渣土車臺10420T吊車臺15挖掘機臺26推土機臺1五、安全保障措施六、文明施工措施七、施工環保、水土保持措施建立與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并行的環保、水土保持體系,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同當地環保和有關部門協作,無條件接受環境保護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執行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環保政策、法規,加強施工全過程的控制與
9、管理,制定詳細的環境保護措施,避免人為破壞和污染環境事件的發生。筑島周圍用雙層彩條布包裹,均勻分布并壓牢,防止填料污染水體。圍堰筑島施工期間嚴禁向河道內拋棄淤泥和其它雜物,大橋施工完成后按要求及時清除施工時遺留在河道中的一切障礙物。八、防洪防汛應急救援措施8.1、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1、組織機構 防洪、防汛領導小組分工姓名單位職務聯系方式組長四標項目經理副組長四標項目總工組員安全員組員施工員組員測量員組員施工隊長組員機械員組員組員2、職責當發生險情時,應急小組視當時具體情況在第一時間,做出快速、準確、必要的反應,如先撤出施工人員等。應急小組組長(副組長)接到險情后,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
10、,啟動應急預案程序,應急搶險救援指揮系統立即投入運作,在現場設立指揮場所,相關人員到位,組織實施搶險工作。通訊聯絡人員:負責內外的通訊聯絡,要配備通訊聯絡工具,隨時保持聯系暢通。物資保障人員:負責搶險防汛物資的保管、發放。配足雨衣、雨鞋、水泵、照明、鎬鏟、草袋、繩索等搶險用品。 應急搶險人員:汛期要確保應急隊伍保持隨時待命狀態,各類搶險車輛保持油料充足、運行良好。一旦險情到來,確保人員、設備及時到位,搶險及時。 衛生救護人員:設立抗洪搶險隊伍醫療救護點;做好現場救護工作,組織好衛生防疫工作,防止傳染病的傳播。3、防汛搶險制度1)發生險情后,根據應急小組的安排,立即組織人力,物力,全力以赴投入搶
11、險,確保工程安全,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2)服從統一指揮,統一調度,不得各行其是。3)要樹立全局思想,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4)要互相配合、密切協作、團結一致、齊力搶險、打好應急搶險總體戰。8.2、信息報告1、信息報告由綜合辦公室負責,通過調度系統及時準確上傳險情、命令、通知等,并及時準確上報最新情況。2、信息報送程序:險情發生后及時上報班組長、八工區有關成員或專職安全員。8.3、預防措施1、分析、認識的危險性,復雜性、突發性、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2、設立搶險緊急救援中心,包括:辦公室、緊急搶險隊。3、為保證搶險工作的有效實施,各部門都應做好
12、應急裝備的配置和保管工作,保證裝備處理良好的使用狀態;一旦發生險情就能立即投入使用。基本應急裝備可分為兩大類:基本裝備和專用裝備。基本裝備,一般指所需的通訊裝備、交通工具、照明裝備和防護裝備、醫療裝備等;專用裝備,主要指各專業隊伍所用的專用工具物品。4、為保證搶險工作的有效實施,各部門都應好應急物資的配置和保管工作,如:工作鍬、鏟、鎬、電工用品,雨鞋,帳篷,麻袋、安全繩、安全帽、救生圈、氧氣搶救設置等。5、日常搶險的準備。(1)做好防洪應急裝備及應急物資的儲備與保管工作。(2)做好防洪的宣傳和人員培訓工作。(3)做好氣象及施工現場資料的收集。(4)做好搶險預案的預演工作。6、加強組織領導,統一
13、部署,按照重點時段、早落實、早部署的原則,開展工作。7、根據工程特點,對職工進行針對性的防洪搶險安全知識教育,增強全員防患意識。8、如在汛期內,要堅持晝夜值班制度,加強同地方防汛、氣象及水利部門聯系,密切注視汛情趨勢,及時準確通報氣象、水文情況。8.4、處理措施1、一旦發生災害,要立即組織人員赴現場進行搶險,值班人員應盡快將災害發生時間、地點、災情、人員傷亡及搶險情況調查清楚及時上報。2、根據險情大小,立即組織人員安排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3、組織推土機、裝載機、車輛等機械設備建壩防洪、排險。4、組織挖掘機、人員,挖出一道排洪溝以減輕防洪壩的御洪壓力。5、對于被圍困人員要組織會有經驗的人員,使用現有的工具進行救援,如無法處理,應首先保證人員安全,做好現場的清理工作,以便專業救援隊伍實施救援。6、防洪、防汛、搶險人員的安全防護。(1)應備好工作服及救援裝備。(2)搶險人員在救援行動中,應時刻注意現場態勢的變化,做好自身防護,注意安全,避免發生傷亡。(3)執行搶險任務時,應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互相照應;(4)帶好通訊聯系工具,隨時保持通訊聯系。7、工程救援隊在救援搶險過程中,盡可能地和技術人員等協同作戰,以便熟悉現場情況,有利救援工作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