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吉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安吉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06-2020 年)2013 年修訂版 2013 年修訂版 二一四年十二月二一四年十二月 I 目目 錄錄 第一章 總則.1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戰略與規劃目標.2 第三章 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與空間架構.4 第四章 生態用地保護規劃.5 第五章 農用地保護規劃.6 第六章 建設用地規劃.7 第七章 節約集約用地規劃.11 第八章 土地整治規劃.12 第九章 低丘緩坡開發利用規劃.13 第十章 土地用途分區和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分區.14 第十一章 中心城區規劃.16 第十二章 鄉鎮土地利用調控.23 第十三章 規劃實施與管理.26
2、 第十四章 附則.27 1 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入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開放興縣”發展戰略。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轉變規劃理念,統籌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關系,實行“保護”劃定紅線,“新增”筑牢邊界,“建設”嚴控總量,“集約”盤活存量,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增強規劃的統籌管控能力,為建設“富裕安吉、美麗安吉、幸福安吉”,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土地資源保障。(二)規劃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浙江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3、浙江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條例等現行法律、法規及相關規范。(三)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 2006-2020 年,其中規劃基期年為 2005 年,規劃調整基期年為2012 年,規劃目標年為 2020 年。(四)規劃范圍 縣級規劃范圍與原規劃一致,即整個縣域行政區域,土地總面積 1886 平方公里,包括遞鋪、昌碩、靈峰、孝源 4 個街道,梅溪、天子湖、鄣吳、杭垓、孝豐、報福、章村、天荒坪 8 個鎮,溪龍、山川、上墅 3 個鄉。中心城區規劃范圍包括遞鋪、昌碩、靈峰和孝源 4 個街道的行政區域,區域總面積 452 平方公里。(五)規劃效力 本規劃是安吉縣行政轄區范圍內各項土地利用活動的綱領性文件,是實施土地
4、用途管制、規劃城鄉建設和統籌土地利用活動的重要依據。本規劃一經批準,即具備法律效力,必須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本行政轄區范圍內進行的各項土地利用、開發、整治、保護活動,都應當遵守本規劃,服從規劃管理。2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戰略與規劃目標土地利用戰略與規劃目標 (一)縣域發展戰略定位 安吉縣地處長三角經濟圈的幾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經濟圈重要的西北節點,國家首個生態縣、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安吉縣域發展戰略定位為:中國以竹文化為特色的生態休閑目的地,長三角以生態為特色的創新創業示范區。具體引導三大職能:全國首選鄉村生態旅游目的地、長三角生態型先進制造業集聚示范區、杭州都市區居住、休閑、產業
5、功能承接地。(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堅持“生態立縣、工業強縣、開放興縣”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富民強縣實現新跨越、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美麗鄉村進入新境界、生態文明達到新高度、社會民生得到新改善”五大目標,全力打造富裕、美麗、幸福安吉,實現全縣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地區生產總值:到 2020 年末,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 540 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 48%;2013-2020 年,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人口:人口:到 2020 年末,全縣總人口達到 70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到 49萬;城鎮化率:城鎮化率:到 2020 年末,全縣城鎮化率達到 70%;城鎮居
6、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2020 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 11%左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13-2020 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 11%左右。(三)土地利用戰略目標 實施生態優先,鞏固生態格局。堅守耕地保護,確保質量并重。優化國土空間,加強空間管護。落實節約集約,盤活存量用地(四)規劃主要控制指標 3 耕地保有量:耕地保有量:到 2020 年末,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29940 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013-2020 年,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保持在 25727 公頃以上;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城鄉建設用地
7、規模:到 2020 年末,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 12613 公頃以內。建設用地總規模:建設用地總規模:到 2020 年末,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 18664 公頃以內;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新增建設用地規模:2006-2020 年,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 5188 公頃以內;2013-2020 年,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 3333 公頃以內;人均城鎮工礦用地:人均城鎮工礦用地:到 2020 年末,人均城鎮工礦用地不高于 125 平方米;人均農居點用地:人均農居點用地:到 2020 年末,人均農居點用地不高于 155 平方米;萬元二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萬元二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到 2020 年末,萬
8、元二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控制在 50 平方米以內;城市分批次土地供應率城市分批次土地供應率:2013-2020 年,近五年城市分批次土地供應率不低于 85%;存量土地供應占比存量土地供應占比:2013-2020 年,存量土地供應占比不低于 30%;基本農田質量指標(基本農田質量指標(6 度以下基本農田比重度以下基本農田比重):2013-2020 年,6 度以下基本農田比重保持在 77%以上;示范區示范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013-2020 年,示范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保持在 7700 公頃以上;標準標準農田保護面積:農田保護面積:2013-2020 年,標準農田保護面積保持在 1
9、8220 公頃以上;高標準基本高標準基本農田面積:農田面積:2013-2020年,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13933公頃;新增新增建設占用耕地:建設占用耕地:2006-2020 年,新增建設占用耕地控制在 2830 公頃以下;2013-2020 年,新增建設占用耕地控制在 1700 公頃以下;建設占用耕地系數:建設占用耕地系數:2013-2020 年,建設占用耕地系數控制在 51%左右;補充耕地面積:補充耕地面積:2006-2020 年,通過土地整治補充耕地不低于 5006 公頃;2013-2020 年,通過土地整治補充耕地不低于 2598 公頃。4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與土地利用
10、結構調整與空空間架構間架構 規劃農用地規模從 2012 年的 166894 公頃調整為 2020 年的 165894 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比重由 89%調整為 88%。規劃建設用地規模從 2012 年的 17592 公頃調整為 2020 年的 18664 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比重由 9%調整為 10%。規劃其他土地規模從 2012 年的 4126 公頃調整為 2020 年的 4054 公頃,共減少 72 公頃。規劃形成以“四橫四縱一環十八聯”交通脈絡為空間骨架,以“U 環五軸多區生態和一心四帶耕地”為保護網絡,內嵌“一主三副兩帶七園”為主要建設用地布局的土地利用空間格局,促進生產、生活
11、和生態空間的有機融合和協調統一。5 第四章第四章 生態用地生態用地保護保護規劃規劃 規劃以南部 U 形生態屏障為基礎,五軸向南延伸,在五軸與 U 型屏障間分布多個生態保護區,形成“U 環五軸多區環五軸多區”的生態空間格局。“U 環環”:即自天子湖鎮南部經杭垓、章村、報福、上墅、天荒坪至梅溪鎮南部由山區丘陵形成的 U 形生態屏障;“五軸五軸”:依托西溪、南溪、龍王溪、滸溪、遞鋪港五條西苕溪支流,形成五條生態軸線;“多區多區”:指列入禁止準入區中的 13 個生態環境功能小區,包括 8 個水源保護生態環境功能小區,分別為賦石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老石坎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鳳凰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大河口
12、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天子崗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樂平飲用水源保護區、陳家墩飲用水源保護區和西苕溪源頭水源保護區;5 個自然保護生態環境功能小區,分別為龍王山自然保護區、董嶺金錢松自然保護區、橫坑塢白茶自然保護區、靈峰古樹名木自然保護區、梅塢里闊葉林自然保護區。規劃將龍王山、董嶺金錢松、橫坑塢白茶、梅塢里闊葉林等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天荒坪風景名勝區核心區(包括靈峰寺景區、白茶谷景區、江南天池景區、藏龍百瀑景區等),西苕溪源頭、賦石水庫、老石坎水庫、鳳凰水庫、天子崗水庫、大河口水庫、樂平、陳家墩等水源保護區以及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生態紅線范圍內的用地全部納入禁止建設區。全縣劃定生態保
13、護紅線范圍面積 21361 公頃,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山區丘陵地帶,涉及杭垓鎮、章村鎮、報福鎮、上墅鄉、天荒坪鎮等鄉鎮。6 第五章第五章 農用地農用地保護保護規劃規劃 規劃耕地依托西苕溪干支流和草蕩水庫、天子崗水庫、賦石水庫、老石坎水庫的耕地分布,構建“一心、一心、四帶四帶”的耕地保護格局。“一心一心”:指天子湖鎮、遞鋪街道、溪龍鄉、梅溪鎮北面平原地區,圍繞西苕溪干流、渾泥港、曉墅港和草蕩水庫、天子崗水庫形成的集聚成片的耕地核心片區。“四帶四帶”:指以遞鋪街道、孝源街道、孝豐鎮、報福鎮、上墅鄉、天荒坪鎮、靈峰街道為主要區域,依托西溪、南溪、龍王溪、滸溪四條西苕溪支流向南延伸形成的四條耕地脈絡;規劃
14、園地以遞鋪街道北面、溪龍鄉和梅溪鎮南面、天子湖鎮南面和北面、孝源街道、孝豐鎮東北部、杭垓鎮東部為主要區域,沿 306 省道、杭長高速呈 X軸分布。重點打造果園基地、桑園基地、茶園基地,加強對中低產園地的改造和管理,調整和優化園地布局,穩步提高園地單產和效益。規劃林地依托天目山東西兩支山脈夾抱縣域兩側,形成 U 形生態保護屏障。重點保護好生態公益林、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省級重要濕地、濕地公園及重要流域上游地區的林地。開展森林經營,加強低效林地的改造,加快跡地更新及受損林地的恢復和重建,充分利用宜林的荒山荒坡造林,適度開展退耕還林,構建具有良好人居環境的生態環境本底。規劃主要將北部平原區及西苕溪
15、河谷平原區連片集中且質量較高的耕地劃入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范圍。全縣共劃定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范圍面積 30687 公頃,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區、梅溪鎮、天子湖鎮、溪龍鄉和孝豐鎮等鄉鎮。7 第六章第六章 建設用地規劃建設用地規劃 規劃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形成“一主三副,一主三副,X 主軸,八主軸,八大特色鄉鎮大特色鄉鎮”的城鎮空間結構。“一主一主”:指由遞鋪街道、昌碩街道、孝源街道和靈峰街道組成的中心城區;“三副三副”:分別指天子湖、梅溪、孝豐三個副中心鎮。中心城區主要承擔縣域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職能,天子湖鎮、梅溪鎮與中心城區中的遞鋪街道形成“金三角”產業發展帶,孝豐鎮與中心城區的遞鋪街道、靈峰
16、街道、孝源街道相鄰,充分接受中心城區輻射。“一主三副”相互協調發展。“X 主軸主軸”:分別指申嘉湖高速發展軸和城際輕軌發展軸;申嘉湖高速貫穿縣域西南和東北部,城際輕軌縱跨縣域南北,極大提升了安吉的區域優勢。“八大特八大特色鄉鎮色鄉鎮”:分別為杭垓、報福、天荒坪、鄣吳、章村 5 個特色鎮和溪龍、上墅、山川 3 個特色鄉,使安吉縣更具生態、人文、旅游特色。規劃依托現有經濟開發區和省際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形成“兩區、七園、兩區、七園、多點多點”的工業用地空間布局結構。“兩區兩區”:指由遞鋪開發區、孝豐竹產業園區整合形成的安吉經濟開發區和由天子湖、梅溪片區整合形成的湖州省際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七園七
17、園”:分別指城北工業園、陽光工業園、康山工業園、塘浦工業園、孝豐竹產業園、天子湖工業園、梅溪臨港工業園;“多點多點”:有一定加工業基礎和土地空間的鄉鎮,如溪龍、天荒坪、報福、杭垓等,保留現有工業集聚點,形成鄉鎮特色手工業基地,主要發展竹加工、椅業零部件加工、特色旅游工藝品加工等傳統工業,解決集聚人口的就業問題。未來逐步引導退二進三,工業向兩區七園集聚。根據規劃用地安排,結合城鎮用地實際,沿杭長高速、康山大道、繞城南路、西苕溪支流、靈峰山等具有明顯隔離作用的標志物或行政界線為范圍界限劃定建設用地擴展邊界,全縣劃定擴展邊界規模為 13388 公頃,主要包括中心城區和天子湖鎮、梅溪鎮和孝豐鎮等城鎮用
18、地范圍。8 規劃農居點構建“一體兩翼、二環四帶一體兩翼、二環四帶”的“中國美麗鄉村中國美麗鄉村”總體框架。“一體一體”:即安吉縣中心城區,是蝴蝶布局中最重要的軀干;“兩翼兩翼”:是指以一體為中心,向北部和南部輻射而形成的兩個翅膀。北翼以溪龍、梅溪、天子湖為支撐北翼的重要支點,南翼以天荒坪、孝豐、報福為支撐南翼的重要支點,通過支點的“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帶動周邊地區的建設和發展;“二環二環”:是指環靈峰山休閑產業環和孝源天子湖鄣吳孝源工業、文化產業示范環;“四帶四帶”:是指以安吉縣中心城區為中心,沿著重要交通公路輻射形成的四條示范產業帶,分別是中心城區天荒坪竹鄉風情示范帶、中心城區孝豐報福章村生態
19、旅游產業示范帶、中心城區孝豐報福杭垓工貿產業示范帶和中心城區溪龍梅溪生態工農業示范帶。積極引導農居點向城鎮及中心村集中,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大格局。規劃期間必須在事前詳細調查、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和引導村莊撤并和復墾。規劃基礎設施依托現有交通框架,構建形成“一橫一縱一橫一縱”鐵路框架、“三橫三橫三縱一環十八聯三縱一環十八聯”公路網絡、梅湖線水運航道以及天子湖通用機場,綜合形成水陸空交通樞紐。根據交通設施用地現狀,重點網聯“一橫一縱一橫一縱”鐵路框架,優化曉于線、曉南線、天荒坪-港口、嚴家邊-省界、繞城東線等交通干道建設,與區域骨干交通網絡共同組成“四橫四縱一環十
20、八聯四橫四縱一環十八聯”交通網絡。規劃期內重點保障商合杭高鐵;杭州至安吉城際輕軌。鄣吳南林場小白山梅溪昆銅于村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延伸線、11 省道鹿唐線;杭長高速公路、彭(公)泗(安)公路、良朋西畝皈山孝豐報福章村公路;由繞城東線、杭長連接線、04 省道、梅靈線、11 省道(椅子塔三官)、城北新區緯六路所圍成的繞城環線;獨山頭長林垓、長弄口赤漁、遞鋪萬畝康山嚴家邊省界、青山劉家塘孝豐、天荒坪港口、霞泉山川大里、13 省道、劉(家塘)彭(宅)線、報福董嶺、黃金壩磻溪桐坑佛嶺、9 黃金壩麻皮坑、西畝鄣吳、水家弄杭垓、九畝垅七管、遞笩線、高禹東庭、羅董線、梅溪荊灣十八條聯接線。梅湖線:自梅溪鎮向遞
21、鋪街道沿西苕溪形成的水運航道。天子湖通用機場:位于天子湖鎮摩天水庫南側。規劃水利設施依據現有水資源分布現狀,構建形成“一軸、六帶、五點一軸、六帶、五點”水利用地空間格局。通過重點整治苕溪水軸,增建鞏固水庫節點,加強流域治理,整體優化水利用地布局。“一軸一軸”:西苕溪干流;“六帶六帶”:西苕溪 6 條一級支流南溪、龍王溪、滸溪、遞鋪港、曉墅港、渾泥港;“五點五點”:賦石水庫、老石坎水庫、鳳凰水庫、天子崗水庫、大河口水庫。規劃期內安排省級以上重點水利項目用地共 424 公頃,包括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安吉段)等項目;安排市、縣級重點項目用地共 25 公頃,包括賦石水庫除險加固、西苕溪昆銅港段治
22、理工程、西苕溪報福鎮景溪段治理工程等項目。規劃電力能源用地依托“全國聯網、西電東送、南北互供”的 1000kV 浙北變,以 220kV 安吉變、220kV 昌碩變、220kV 孝豐變和 110kV 石龍變、祥云變等 19 座變電站為供電網基點,構建能夠滿足居民生活用電量,適應城鎮負荷增長需求,提高電能質量水平的快速、健康、合理安吉電網。根據電網建設現狀,規劃采用改建和新增相結合的辦法,理順 110KV、220kV和 500kV 電力廊道空間布局關系,整體優化電力網絡體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規劃期內安排省級以上重點電力能源項目共 39 公頃,包括 500kV 天荒坪蓄能電站、220kV 孝豐輸變
23、電工程等項目;安排市、縣級重點項目用地共 12 公頃,包括 110kV 石龍輸變電工程、110kV 祥云輸變電工程等項目。規劃風景名勝設施用地以“一核一環五區一核一環五區”為總框架,建設縣域大景區:“一核一核”:即中心城區、孝豐鎮與靈峰旅游度假區結合形成的全縣旅游綜合發展服務中心;“一環一環”:即國家級美麗鄉村精品休閑旅游環;10“五區五區”:即大竹海休閑度假區、昌碩文化體驗區、黃浦江源觀光休閑區、白茶飄香文化休閑區和以環筆架山為核心的現代田園觀光休閑區。規劃期內安排安吉天使樂園、上影影視文化基地、戛納影視文化基地、鄣吳吳昌碩故里、天泇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和縣、鄉級旅游服務中心等重點風景旅游及配套
24、設施用地共 1008 公頃。11 第七章第七章 節約節約集約用地規劃集約用地規劃 至 2020 年末,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控制在 125 平方米以內,比 2012 年下降48 平方米;至 2020 年末,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控制在 155 平方米以內,比 2012 年下降56 平方米;至 2020 年末,萬元二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控制在 50 平方米以內,比 2012年下降 18 平方米。規劃至 2020 年區內完成存量建設用地內部挖潛 1170 公頃,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979 公頃,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四個街道及梅溪鎮、天荒坪鎮和天子湖鎮三個鄉鎮。消化批而未供土地 191 公頃,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
25、天子湖鎮、孝豐鎮等鄉鎮。規劃期間,全縣安排新增建設用地 3333 公頃,其中省級以上基礎設施項目900 公頃。主要用于湖州省際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教科文新區等重點產業平臺和城東天使樂園開發板塊等重點新增建設區域。該區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嚴控項目準入門檻,嚴格限定用地規模,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在全縣發揮新增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示范作用。近期(近期(2013-2015 年)年):規劃安排 293 公頃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城市天然氣、商合杭高鐵、申嘉湖高速高路公路一期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通過改善基礎設施配套,提升區位優勢,增強區域招商引資吸引力。規劃安排 596 公頃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保
26、障中德學院、天使樂園、上影集團、白茶城等其他重點建設項目,并同步撬動 196 公頃城鎮低效用地和 141 公頃批而未供土地。遠期(遠期(2016-2020 年)年):規劃安排 607 公頃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安吉段、城際輕軌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配套,提升區位優勢。規劃安排 1837 公頃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遠期建設項目,并同步撬動 783 公頃城鎮低效用地和 50 公頃批而未供土地。利用增量撬動存量,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批而未供土地消化,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12 第八章第八章 土地整治規劃土地整治規劃 規劃至 2020 年,全縣安排農村宅
27、基地整治補充耕地 2123 公頃。規劃至 2020 年,全縣安排廢棄工礦整理新增耕地 138 公頃。規劃至 2020 年,通過宜耕后備資源開發,新增耕地 300 公頃。規劃期內,全縣安排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重點工程項目 11 個,項目總面積 1926公頃,新增耕地 1539 公頃,主要分布在遞鋪街道、天子湖鎮、梅溪鎮、天荒坪鎮、孝豐鎮等鄉鎮(街道)。13 第九章第九章 低丘緩坡開發利用規劃低丘緩坡開發利用規劃 規劃期內安排宜農低丘緩坡資源開發利用 973 公頃,占宜農低丘緩坡資源總量的 12%。規劃至 2020 年,全縣安排宜建低丘緩坡資源開發利用 1369 公頃,占宜建低丘緩坡資源總量的 36%
28、。規劃期內,全縣安排宜林保護利用重點工程項目 6 個,項目總面積 1757 公頃,主要分布在遞鋪街道、靈峰街道、天荒坪鎮等鄉鎮;安排宜農開發利用重點工程項目 4 個,項目總面積 326 公頃,主要分布在遞鋪街道、天子湖、梅溪、孝豐等鄉鎮;安排宜建開發利用重點工程項目 3 個,項目總面積 337 公頃,主要分布在遞鋪街道和孝源街道。14 第十章第十章 土地土地用途分區和用途分區和建設用地建設用地空間管制空間管制分區分區 (一)土地用途分區 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 30687 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16%,主要集中分布在西苕溪兩岸的中部河谷平原一帶,涉及中心城區遞鋪街道、梅溪鎮、天子湖鎮、溪龍鄉等
29、;其中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面積 8672 公頃,占基本農田保護區的 28%。劃定一般農地區 20236 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11%,一般農地區在縣域內廣為分布。劃定林業用地區 102368 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54%,主要集中分布在縣域西南和東南山區丘陵地區,呈“U”形分布;其中生態林區面積 7168 公頃,占林業用地區的 7%。劃定城鎮村建設用地區 13388 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7%,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區(遞鋪街道、昌碩街道、靈峰街道和孝源街道)以及梅溪鎮、天子湖鎮、孝豐鎮等重點鄉鎮。劃定風景旅游用地區 7089 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4%,主要包括天荒坪風景名勝區、
30、靈峰旅游度假區、西港濕地公園、中南百草園、天使樂園和昌碩故里等;其中風景旅游用地核心區面積 353 公頃,占風景旅游用地區的 5%。劃定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 13840 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7%,主要包括龍王山、董嶺金錢松、橫坑塢白茶、梅塢里闊葉林等自然保護區,賦石水庫、老石坎水庫、鳳凰水庫、大河口水庫、天子崗水庫、樂平、陳家墩、西苕溪源頭等水源保護區以及章村鎮高山等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劃定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是為對自然和文化遺產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劃定的土地用途區,主要包括依法認定的各種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以及其他具有重要自然與文化價值的區域。本用途區總面積 1004 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31、 1%,主要包括安吉古城遺址、窯山遺址和筆架山墓群等。(二)空間管制分區 劃定禁止建設區 98079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52%,相比調整前的12996公頃,禁止建設區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比重增加了 45%。劃定允許建設區 8711 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5%,相比調整前的 9976 15 公頃,允許建設區面積減少了 1265 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比重基本穩定。劃定有條件建設區 4677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2%,相比調整前的26423公頃,有條件建設區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比重減少了 12%。劃定限制建設區 77145 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 41%,相比調整前的139217 公
32、頃,限制建設區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比重減少了 33%。16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中心城區規劃中心城區規劃 (一)城市性質 中國優雅竹城,生態休閑之都。(二)城市功能 全國知名、以生態竹文化為特色的休閑旅游城市;杭州大都市圈文創、休閑、宜居功能板塊;安吉縣域綜合服務中心和生態宜居城市。(三)規劃控制指標 耕地保有量:耕地保有量:到 2020 年末,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7915 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013-2020 年,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保持在 6158 公頃以上;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到 2020 年末,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 6464 公頃以內。示范區基本農田保護
33、面積:示范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013-2020 年,示范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保持在964 公頃以上;標準標準農田保護面積:農田保護面積:2013-2020 年,標準農田保護面積保持在 4735 公頃以上;新增建設占用耕地:新增建設占用耕地:2006-2020 年,新增建設占用耕地控制在 1653 公頃以下;2013-2020 年,新增建設占用耕地控制在 956 公頃以內;建設占用耕地系數:建設占用耕地系數:2013-2020 年,建設占用耕地系數控制在 52%左右;耕地補充耕地補充面積:面積:2006-2020 年,通過土地整治補充耕地不低于 1283 公頃;2013-2020 年,通過土地整
34、治補充耕地不低于 707 公頃;建設用地總規模:建設用地總規模:到 2020 年末,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 8531 公頃以內;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新增建設用地規模:2006-2020 年,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 3384 公頃以內;2013-2020 年,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 1825 公頃以內;人均城鎮工礦用地:人均城鎮工礦用地:到 2020 年末,人均城鎮工礦用地不高于 125 平方米;人人均農居點用地:均農居點用地:到 2020 年末,人均農居點用地不高于 170 平方米;萬元二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萬元二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到 2020 年末,萬元二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控制在 35 平方米
35、;城市分批次土地供應率:城市分批次土地供應率:2013-2020 年,近五年城市分批次土地供應率不低 17 于 80%;存量土地供應占比存量土地供應占比:2013-2020 年,存量土地供應占比不低于 30%。(四)土地結構調整 農用地由 2012 年的 36557 公頃調整為 2020 年的 35479 公頃,凈減少 107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比重由 81%降低至 78%。建設用地由 2012 年的 7362 公頃增加至 2020 年的 8519 公頃,凈增加 115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比重由 16%提高至 19%。其他土地由 2012 年的 1315 公頃減少至 2020 年的 1236
36、公頃。(五)土地利用空間框架 規劃形成“一心兩軸三片,一環六經六脈一心兩軸三片,一環六經六脈”的城中有景、景在城中的發展格局。“一心一心”:是遞鋪城市中心,也即城市商業核心區,指主城區浦源大道以南、云鴻路以北、迎賓大道以東、遞鋪港以西區塊,將仍舊是城市行政文化商貿中心,沿天荒坪大道兩側引導大型零售中心建設,形成城市 CBD。“兩軸兩軸”:一是東西向城市公共展示軸,沿西部申嘉湖高速出入口連接線、浦源大道、經迎賓大道到云鴻路、東部杭長高速出入口,沿城市門戶和東西向主要干道安排教育研發、商貿會展、旅游集散、商貿商務、行政辦公、文化創意等公共功能,形成城市東西向的公共服務和展示軸;二是南北向城鎮發展引
37、導軸,結合南北向主要交通干道和城際輕軌,引導城鎮空間南北向延伸。“三片三片”:一是在遞鋪老城區基礎上拓展形成的功能綜合的中心城區,主要指滸溪以東、古鄣路以南片區,通過空間整合優化、功能完善,集中公共設施和商業設施配套,提升商業氛圍和居住環境;二是北部產業和生產服務主導的綜合片區,具體范圍是滸溪、王母山以北、古鄣路北部區塊,引導新興產業、生產服務、品質居住、濱水休閑等功能;三是城西教育科研、市場展示主導的綜合片區,具體范圍是滸溪、王母山以西,靈峰山以北區塊,引導教育研發、旅游集散、商貿會展、市場物流、品質居住等功能。“一環一環”:串聯城市周邊生態優勢資源空間,包括營盤山公園、禹山塢休閑居住區塊、
38、天使樂園文創休閑區塊、鳳凰山森林公園、龍山森林體育公園、靈峰 18 山休閑旅游板塊、五峰山休閑旅游區塊、西港濕地公園、中南百草園。規劃引導形成以休閑度假、文化創意、生態居住功能為主的文創休閑生態環,重點建設靈峰山周邊的休閑度假區。“六經六經”:將貫通城區的西港、西苕溪、滸溪、遞鋪港、石馬港、銅山港六條河流作為城市的綠色休閑經絡,這也是城市重要的生態優勢空間,尤其是西苕溪、滸溪、遞鋪港沿岸將通過引導大型濱水休閑街區建設,形成城市或片區的公共休閑中心。“六脈六脈”:指環繞城區的 6 座山脈,分別為營盤山、天山塢、鳳凰山、龍山、靈峰山和五峰山。“六脈”是安吉縣的城市生態保障,并形成了城市東部、南部、
39、西部的增長邊界,與六條主要河流水系形成“山繞城、水穿城”的山水城市風貌格局。(六)生態紅線劃定 劃定生態紅線保護范圍 349 公頃,其中將縣級生態紅線保護區內的鳳凰水庫飲用水源保護生態環境功能小區和靈峰寺景區細化落實劃入之外,補充劃入了筆架山墓群等文物保護核心區 26 公頃。(七)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劃定 堅持“大穩定、小調整”的規劃原則,以縣級規劃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范圍為基礎,結合遙感影像,以道路、河流等為界限,優先將位于標準農田、高標準基本農田和糧食生產功能區范圍內,坡度在 6 度以下、質量等別在 10 等和 11 等且集中連片面積大于 7 公頃的優質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劃定中
40、心城區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 1236 公頃。(八)城鎮用地規劃 規劃形成“一心兩軸三片一心兩軸三片”的建設用地主體空間框架:“一心”:“一心”:以產業轉型、產業集聚發展為重點,在主城區實施“退二進三”,加快傳統工業向旅游服務業、會展業、人居產業、創意產業轉型,城市建設中融入竹、茶、孝等文化元素,并注重擇取富有個性的中心城市建筑風格趨向,提升城市品位;在天使樂園、鳳凰山公園、機場路沿線等區域增加文化創意、休閑度假等用地,促進文化旅游業快速發展;加快提升中國生態博物館、昌碩文化中心 19 等高品位的文化設施,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兩軸”:“兩軸”:沿城市東西向的公共服務和展示軸,安排教育研發、商貿會展
41、、旅游集散、商貿商務、行政辦公、文化創意等用地,重點建設中德工程師學院、上影影視文化基地、縣職教中心、客運中心、竹貿城等項目。沿南北向城鎮發展引導軸,安排山地水岸人居、工業等用地,重點建設百草園和西溪港濕地公園西側房產開發、安工機械、中國物流等項目。“三片”:“三片”:在主城區,建設中心商務區、商會大廈等重點工程,有序推進朗里花園、港北花園等農民安置區建設。在城西片區,完善工業區塊和亞太區塊建設,有序推進雙河村等農民安置區建設。在城北片區,重點建設工業區塊和商住區塊,有序推進山頭村等農民安置區建設。不斷加快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增強城北、城西北新區集聚能力。規劃至 2020 年末,中心城區城鎮建設
42、用地總量控制在 3916 公頃以內;2013-2020 年,新增城鎮用地規模控制在 373 公頃;2013-2020 年,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731 公頃,消化批而未供用地 142公頃。以縣級規劃劃定的城鎮擴展邊界為基礎,結合中心城區發展實際,進一步細化落實,北沿吉二線,東沿遞鋪港、14 省道、繞城東路,南沿繞城南線、云鴻西路,西沿龍王溪,劃定中心城區城鎮擴展邊界 6593 公頃。(九)農村居民點用地規劃 至 2020 年末,中心城區重點建設 8 個中心村(69 個自然村),合理優化保留 20 個基層村(189 個自然村)。引導 35 個自然村進行村改居,217 個自然村進行撤并。規劃村莊
43、主要布局在安吉縣美麗鄉村總體框架“一體兩翼”中的“一體”,即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區。東莊弄、龔永上、后寨等 35 個自然村以“村改居”為主,并入中心城區城鎮體系,共享中心城區的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服務。陳家墩、城北、東河等 69 個自然村規劃為中心村,是規劃期內農村居民點的集聚中心。中心村主要承擔村民聚居功能,并為村民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規劃期內不再安排工業用地,現有工業用地逐步集中遷至城鎮工業功能區內。同時設置村委會、小學、幼兒園、文化站、衛生所、便民商店等公共服務設施,并建 20 設 5 米以上寬的主要道路、公交停靠站、二類以上標準的公共廁所、垃圾收集點等基礎設施。對八畝頭、壩頭、板昌塢等 18
44、9 個自然村通過整治、改造和適度的撤并,保持現有規模不擴大,增強集聚功能,規劃保留為基層村。同時配套文化活動室、幼兒園、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期內嚴格限制發展工業用地。對萬家村、姚家嶺村、山邊村等 217 個自然村規劃期納入復墾區,逐步實施復墾,搬遷至中心村或城鎮中,進行統籌安置,合理縮減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規劃至 2020 年末,農村居民點用地控制在 2500 公頃;2013-2020 年,安排新增農村居民點用地 484 公頃;2013-2020 年,實施農村居民點復墾 629 公頃。依托中心村村莊規劃等劃定中心城區村莊擴展邊界 2106 公頃。(十)
45、基礎設施用地規劃 2013-2020 年,安排新增公路用地 117 公頃,合理布局生活型干道、旅游性干道,構建功能分明、密度合理、快慢有致的道路交通體系。2013-2020 年,安排新增鐵路用地 10 公頃,安排落實省級重點項目杭州至安吉城際輕軌(中心城區段)。2013-2020 年,安排新增水利設施用地 144 公頃,重點保障西苕溪港干流安吉段、西苕溪滸溪段治理工程等重點水利工程。2013-2020 年,安排新增能源用地 15 公頃,重點保障城市天然氣、焚燒發電廠擴建、110kV 祥云輸變電工程等重點能源項目。中心城區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用地規劃詳見附表 F26。(十一)風景旅游用地規劃 以靈峰
46、山、鳳凰山、龍山為重點,推動高端休閑項目、文體項目和山地人居項目建設,打通城市觀山廊道和山城呼應廊道,引山景入城,促進綠色自然和城市的充分融合;以遞鋪港、滸溪、西苕溪沿岸景觀線建設為重點,加大環境整治和景觀建設,把溪港交匯區域打造成為城市核心景觀節點;加快推進鳳凰山公園、龍山公園及竹博園東擴等生態景觀工程建設。最終形成藍綠交織、有機滲透、生 21 態網絡、綠脈通達、多元組團、有機相生的整體空間景觀格局。2013-2020 年,安排新增風景旅游設施用地 697 公頃,同時暫時難以定位的風景旅游項目擬通過申請追加規劃預留指標來保障用地。(十二)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規劃 規劃安排新增建設用地 1825
47、公頃,項目啟動以直接安排新增建設用地為主,主要分布在教科文新區、城東創意文化園區、環靈峰旅游度假區等中心城區重點新增發展區塊,其中涉及項目主要有中德學院、天使樂園、上影集團、浙商論壇等。該區塊應嚴格限定建設項目的準入門檻,高標準設定容積率、投資強度等土地出讓條件,建設成為縣域內集約用地的示范區。規劃通過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及消化批而未供土地等存量挖潛的方式來實現中心城區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的提高。規劃至 2020 年末,完成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731 公頃,消化批而未供土地 142 公頃。近期(近期(2013-2015 年):年):規劃安排 466 公頃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保障中德學院、天使樂園、上
48、影集團、浙商論壇等其他重點建設項目,并同步撬動 146 公頃城鎮低效用地和 105 公頃批而未供土地。遠期(遠期(2016-2020 年):年):規劃安排 1359 公頃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遠期建設項目,并同步撬動 585 公頃城鎮低效用地和 37 公頃批而未供土地。利用增量撬動存量,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批而未供土地消化,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十三)土地用途分區 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 7861 公頃,占中心城區土地總面積的 17%,是在落實縣級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將縣級區外標準農田、高標準基本農田和糧食生產功能區等范圍內的優質耕地補充劃入;其中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面積
49、 1236 公頃,占基本農田保護區的 16%。劃定一般農地區面積 4400 公頃,占中心城區土地總面積的 10%,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區北部。劃定林業用地區面積 20770 公頃,占中心城區土地總面積的 46%,主要分布于靈峰、鳳凰山、龍山等低山丘陵區。區內土地主要包括在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22 風景旅游用地區外的林地。劃定城鎮建設用地區面積 6593 頃,占中心城區土地總面積的 15%,主要包括現狀城鎮建設用地和規劃城鎮建設用地。劃定村鎮建設用地區面積 2106 公頃,占中心城區土地總面積的 5%,主要包括現狀農村居民點用地和規劃農村居民點用地。劃定風景旅游用地區面積 2391 公頃,占中心城區
50、土地總面積的 5%,主要包括天使樂園、中南百草園、上影影視文化基地、鳳凰國際及靈峰旅游度假區;其中風景旅游用地區核心區面積 103 公頃,占風景旅游用地區的 4%。劃定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面積 220 公頃,主要包括鳳凰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面積 893 公頃,占中心城區土地總面積的 2%,主要包括安吉古城遺址、龍山越國貴族墓群等全國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核心區面積 26 公頃,占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的 3%。(十四)空間管制分區 劃定禁止建設區面積 10926 公頃,占中心城區土地總面積的 24%,主要包括鳳凰山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賦石水庫水源涵
51、養保護小區、西港濕地公園和百草園、營盤山公園、龍山森林體育公園和靈峰生態休閑片區等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旅游核心區,同時將中心城區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范圍也納入禁止建設區。劃定允許建設區面積 5124 公頃,占中心城區土地總面積的 11%。劃定有條件建設區面積 3575 公頃,占中心城區土地總面積的 8%。劃定限制建設區面積 25609 公頃,占中心城區土地總面積的 57%。23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鄉鎮土地利用調控鄉鎮土地利用調控 鄉鎮名稱鄉鎮名稱 鄉鎮功能定鄉鎮功能定位位 重點產業發展指引重點產業發展指引 資源保護指引資源保護指引 中心村建設指引中心村建設指引 中心城區 中國優雅竹城,生態休閑
52、之都。打造全國知名、以生態竹文化為特色的休閑旅游城市;杭州大都市圈文創、休閑、宜居功能板塊;安吉縣域綜合服務中心和生態宜居城市。發揮區域核心優勢,積極發展教育研發、商貿會展、旅游集散、商貿商務、行政辦公、文化創意等公共功能產業。北部重點保護優質耕地和基本農田以及古城遺址、筆架山遺址等文物保護區域;南部重點保護山區林地資源、鳳凰水庫飲用水源地和遞鋪港等水脈。為縣域重點發展區域,應根據村莊布點規劃進行中心村建設,需要對規劃中心村以外的村莊根據村民意愿進行合理有序地復墾。撤并零星、散亂、閑置、廢棄的農村居民點,引導人口向城市、中心村集聚。梅溪鎮 安吉縣東北部次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縣域水運交通門戶,湖
53、州省際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是臨港產業和生態工業為主導的工貿型城鎮。積極發展臨港產業、生態工業和現代物流業,帶動產業經濟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加強基本農田和優質耕地的建設與保護,集中治理工業污染,發展生態效益農業,改善并保護生態環境。土地整治復墾潛力較大,應結合中心村建設進行撤村并點,鼓勵開展整村整治,嚴格控制新增農居點用地人均面積,適度引導人口向城鎮和中心村集中。天子湖鎮 湖州省際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浙皖旅游合作發展的門戶型節點,安吉縣北部綜合服務中心和重要的工業建設平臺。積極承接和發展機械裝(設)備制造、膨潤土精加工、電子信息、新型紡織業,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孝豐鎮 安吉縣次中心,綠色
54、產業基地,西南山區商貿旅游服務中心,現代化山水園林城鎮。大力發展竹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整體效益;利用當地特色的生態資源和孝文化,積極發展生態休閑文化旅游。關閉或搬遷賦石、老石坎水庫上游污染企業,加強污染治理;加快生態公益林建設,提高水源涵養功能。24 鄉鎮名稱鄉鎮名稱 鄉鎮功能定鄉鎮功能定位位 重點產業發展指引重點產業發展指引 資源保護指引資源保護指引 中心村建設指引中心村建設指引 報福鎮 中國美麗鄉村示范鎮,安吉縣西南部黃浦江源的旅游集散中心,山水旅游與宜居城鎮,農副產品加工及工業初級產品加工基地。依托境內優越的旅游資源,著重發展旅游業、水電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形成工業、旅游、商貿并舉發
55、展的格局。加強生態公益林保護與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土地整治復墾潛力較大,應結合中心村建設進行撤村并點,鼓勵開展整村整治,嚴格控制新增農居點用地人均面積,適度引導人口向城鎮和中心村集中。天荒坪鎮 國家級水電基地,安吉縣南部分區綜合服務中心,縣域旅游服務次中心,縣域旅游、鄉村旅游優選地,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風情旅居小鎮。依托亞洲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以長三角短途旅游為市場主體的山水旅游、鄉村旅游。關閉天荒坪景區內井滬水泥廠等水泥生產企業,逐步關閉或搬遷造紙等污染企業,加強生態水源地保護。溪龍鄉 白茶之鄉,浙江省綠色發展示范小鎮,縣域重要的白茶基地、邊貿城鎮。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產
56、業,優化產業布局,以白茶規模化產業發展、工業經濟招商引資為帶動,不斷拓展集鎮發展的空間。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生態效益農業,防止工業污染,保護白茶生長環境,提高區內生物多樣性水平。土地整治復墾潛力較小,應以優化農村建設用地內部結構為主,有序開展農村閑置或廢棄宅基地、低效建設用地的清理。山川鄉 安吉縣生態理念高度普及,自然生態優美的重要旅游休閑度假基地,旅居業高度繁榮的城市后花園鄉鎮。發揮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生態休閑旅游、農家樂及相關產業。加快生態公益林建設,加強生態旅游核心區保護。上墅鄉 安吉縣重要的旅游及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國際性慢城風情小鎮。以旅游興鄉、工業強鄉為發展戰略,積極發展旅
57、游業和特色農業及其加工業。關閉安吉靈峰磚瓦廠、逐步將造紙等污染企業搬遷,改善生態環境;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提高水源涵養功能和生物多樣性。25 鄉鎮名稱鄉鎮名稱 鄉鎮功能定鄉鎮功能定位位 重點產業發展指引重點產業發展指引 資源保護指引資源保護指引 中心村建設指引中心村建設指引 鄣吳鎮 昌碩故里、扇子之鄉,以人文旅游和文化產品生產為特色的旅游城鎮。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生態農業和邊境貿易,弘揚扇子文化和名人文化。加強昌碩故里等歷史文物和扇子特色文化的保護。應以優化農村建設用地內部結構為主,有序開展農村閑置或廢棄宅基地的清理。杭垓鎮 安吉縣重要的邊界貿易中心,安廣寧經濟交匯
58、區,農副產品加工及竹木產品深加工基地,工貿旅協調發展的重點城鎮。依托申嘉湖高速西延線的便利交通條件,發展特色工業和省際邊境貿易業,同時深度開發境內優越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建設水源涵養林和生態公益林,控制面源污染,保護賦石、老石坎水庫兩大飲用水源保護區。章村鎮 縣城西南部以旅游為特色的山區生態城鎮。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和地理優勢,完善旅游服務基礎設施,發展以生態休閑旅游和山水旅游為特色的旅游業。保護黃浦江源頭涵養水源能力和生態環境多樣性,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龍王山區生物多樣性。土地整治復墾潛力較大,應結合中心村建設進行撤村并點,鼓勵開展整村整治,嚴格
59、控制新增農居點用地人均面積,適度引導人口向城鎮和中心村集中。26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規劃實施與管理規劃實施與管理 (一)加強規劃對土地利用的整體控制 落實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責任制。做好相關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相互銜接。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自上而下的控制。(二)健全規劃實施管理各項制度 強化年度計劃控制。嚴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加強農用地轉用管理。嚴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加強規劃實施動態監管。(三)完善規劃實施的利益調節機制 建立耕地保護的經濟補償機制。建立節約集約用地的激勵機制。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機制。(四)提高規劃實施的公眾參與程度 健全規劃實施的公眾參與制度。加強規劃實施的公眾監督。27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附則附則 安吉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文本、圖件和規劃說明組成。文本和圖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規劃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之日起實施。本規劃由安吉縣人民政府負責實施,由安吉縣國土資源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