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橋面防水層施工實施方案一、編制依據1.1鐵道部行業標準Z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鐵路混 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等。1.2常用跨度梁橋面附屬設施(橋面布置、橋面附屬構造、橋梁綜合接地、 防水體系、排水體系、伸縮縫)圖號:通橋(2008) 8388A;1.3無磴軌道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雙線) 圖號:通橋(2009) 2229IV。1.4寧安鐵路橋梁橋面系附屬設施(人行道欄桿、遮板、屯纜槽、蓋板、 防護墻、接觸網電纜上橋、T梁橋上電纜槽)圖號:寧安施(橋)參-71.5依據寧安公司建設相關技術文件,管理規定并結合中鐵十二局集團有 限公司頒發的管理手冊、管理規定、程序文件、施工技術管
2、理辦法及 工程質量管理辦法。二、工程概況我管段負責施工的紅星河大橋DK164+963. 8-DK165+097. 2& 133. 48 m;祠堂 特大橋 DK167+304.98-DK168+406.31 ,1101.33m ; 銅 陵 南 特大橋DK170+648. 01-DK172+714. 29, 2066. 28m,新豐大橋 DK173+646-DK173+945. 47, 299. 47m;白浪湖特大橋 DK174+393. 05-DK178+666. 88, 4273. 83m,合計 7874. 39m 的橋面防水層橋面防撞墻內側凈寬9m,防水層合計寬3. 4o三、施工組織機構圖綜
3、合辦公室冼觀華物資部陳增友計劃部李超財務部王瑞娟測量隊易志勇設備部宋保兵試驗室徐軍安全環保部孟春龍工程管理部冀瑞峰4. 1內業技術準備(1) 應在開工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實施性閱讀、審核施工圖紙,澄清 有關技術問題;熟悉規范和技術標準、施工組織設計、相關技術規范,制定丿施工 安全保證措施,提出應急預案;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 上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2)施工前必須制定好周密的施工方案,審批通過后方可開始施工。(3)建立健全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健全的施工質量檢驗制度。4. 2外業技術準備(1)材料儲備施工前首先在指定廠家購置所需材料,并對材料進行檢測,各項指標
4、必 須符合相關規定。寧安線無祚軌道橋面防水層需要以下材料: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配套高聚物改性瀝青基層處理劑)。 聚氨脂防水涂料。 C40細石纖維混凝土,其中纖維采用聚丙烯月青纖維,細石混凝土中水泥 采用強度等級42. 5低堿普通硅酸鹽水泥。每方混凝土中聚丙烯臘纖維的摻量 為 1. Okgc(2)施工準備施工作業層屮所涉及的各種外部技術數據收集、整理、統計完成;配齊生 活、辦公設施,滿足管理、技術人員進場生活、辦公需要;現場軌道板鋪設、CA 砂漿灌注完畢;橋面垃圾清理干凈,CA砂漿污染處理完畢。(3)基層面檢查 防水層施工前應先對基層面進行驗收,基層應做到平整、無尖銳異物, 不起砂、不起皮
5、及無凹凸不平現彖,平整度滿足耍求:用1米長靠尺測量,空隙 不大于3伽,空隙只允許平緩變化,每米不應超過一處。 橋面基層應無浮祚、浮灰、油污等,同時防護墻根部應無蜂窩、麻面。五、防水材料相關技術要求5. 1高聚物改性瀝青基層處理劑(1)運輸途中防止FI曬、雨淋,禁止接近熱源。(2)產品應儲存于蔭涼、干燥、通風處,儲存最高溫度不應高于40C,最 低溫度不應低于5C。(3)處理劑的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下表5-1的規定。表5-1高聚物改性瀝青基層處理劑的物理力學性能指標序號項n指標試驗方法1固體含量(%)230GB/T167772干燥時間(h)W23耐熱性(80C, 5h)無流淌、鼓泡、滑動4低溫柔性(
6、-5C,10mm棒)無裂紋5粘結強度(MPm 20C)三().805. 2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1)防水卷材內的胎基為長纖聚酯纖維氈,胎基應置于距卷材下表面的三分Z二厚度位置,胎基應浸透,不應有未被浸漬的條紋。(2)防水卷材的外觀質量:表面應平整,不允許有孔洞、缺邊和裂口。(3)卷材雙面附砂,細砂的顏色和粒度應均勻一致,并應緊密地粘附于卷 材表面。(4)成卷卷材應卷制緊密、端面整齊,捆扎結實后置于用編織布或塑料膜 等作成的包裝袋中。(5)防水卷材的物理力學性能應分別符合表5-2的規定。(6)運輸途屮或貯存期間:宜立放;卷材產品避免日曬、雨淋,不得與有 損卷材質量或影響卷材使用性能的物質接觸,
7、并遠離熱源。表5-2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的物理力學性能指標序號項忖指標試驗方法1可溶物容量(g/m2)3. 5mm 厚,224004. 5mm 厚,$3100GB182422耐熱度N115C3拉力(縱橫向)(N/cm)210GB182424最大拉力時延伸率(縱橫向)(%)2505撕裂強度(N)$4506低溫彎折性-30C,無裂紋GB129537不透水性,0. 4MPa, 2h不透水8抗穿孔性不滲水9剪切狀態下的粘合性(N/mm)210.0或卷材破壞10保護層混凝土與防水卷材粘結強度(MPa)20. 511熱處理尺寸變化率(縱、橫向)倫)0. 512熱老化處理外觀質量無起泡、裂紋、粘結與孔洞G
8、B18244拉力和對變化率()20斷裂伸長率札1對變化率()20低溫彎折性-25C,無裂紋13耐化學侵蝕拉力相對變化率(%)20GB129535.3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使用的是用于粘貼防水卷材的防水涂料,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表5-3的要求,其它要求應符合TB/T 2965的規定。表5-3聚氨酯防水涂料物理力學性能指標及試驗方法序號項口指標試驗方法1拉伸強度(MPa)M3. 52拉伸強度保持 率加熱處理()1003堿處理()N 704酸處理(%)805無處理(%)M4506斷裂伸長率加熱處理(%)34507堿處理(%)24508酸處理()2450GB/T192509無處理10低溫彎折性加熱
9、處理W 35C,無裂紋11堿處理12酸處理13表干時間(h)W414實干時間(h)W2415不透水性0. 4MPa, 2h不透水16加熱伸縮率(%)2-4. 0, W1.05.4 C40纖維混凝土聚丙烯臘纖維質量應符合纖維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38:2004的規定。物理學性能應符合表5-4的要求。纖維混凝土保護層指標應符合表5-5要求。表5-4 聚丙烯睛纖維和聚丙烯纖維網主要物理力學性能指標項目性能指標項目性能指標材質聚丙烯睛抗拉強度500MPa顏色口色(口然色)彈性模量7. OGPa直徑10 15 u m斷裂伸長率20%比重1. 18熔點240 C長度6 25mm吸水率W2%表5-5纖維
10、混凝土保護層指標要求序 號檢驗項日指標耍求1抗壓強度340MPa2劈拉強度$3. 5MPa3抗凍融循環300 次4抗滲性MP20556d電通量W1000C六. 防水層結構及工藝流程6. 1橋面防水層結構寧安鐵路無祚軌道橋面線間防水層結構見下圖6-k保護層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熱熔)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熱熔)基層處理劑涂層橋面基層圖6-1橋面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層6.2工藝流程寧安鐵路無旌軌道橋面線間防水層施工工藝流程見下圖6-2。圖6-2 橋面防水層施工工藝流程圖6. 3防水層施工工藝橋面防水層施工工藝及質量檢查,驗收應滿足鐵路混凝土橋面防水層技術條件(TBT 2965-2011 )的要求
11、。(1) 基層面檢查及處理橋面基層應平整、干燥、清潔,不得有疏松、起沙、起皮現象,若達到上述 要求即可將基層涂刷一層底料,并注意保護。基層表面不得有明水,嚴禁雨中 施工。(2) 涂刷基層處理劑高聚物改性瀝青基層處理劑每平方米用量不少于0. 4kgo在基層上涂刷高聚 物改性瀝青基層處理劑,應涂刷均勻、不露底面,不堆積;當基層處理劑干燥不 粘手時,方可進行卷材的鋪貼。(3) 鋪貼防水卷材 卷材鋪貼應從一端開始,橋面橫向由低向高順序進行。 防水卷材縱、橫向的搭接長度均不得小于lOOmmo在已涂刷基層處理劑并 干燥的基層表面,留出搭接縫尺寸,將鋪貼卷材的基準線彈好,以便按此基準線 進行卷材鋪貼施工。
12、卷材底面熔化以瀝青接近流淌、呈黑亮為度,不得過分加熱或燒穿卷材。 卷材搭接處的上層和下層卷材應完全熱熔粘合,以保證搭接處粘貼牢固,搭接縫 處應有自然溢出的熔融瀝青。卷材鋪貼到梁體周邊收口部位吋,滾壓后應有自然 溢出的熔融瀝青,采用刮板抹平密封收口。 防水卷材應在橋面鋪設至防護墻根部。防水層卷材鋪帖完成30分鐘后,既口J澆筑保護層。(4) 封邊施工防水卷材在橋面鋪設至防護墻墻根部時,不需要上翻,與防護墻接縫應采用 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對卷材周邊做封邊處理,涂刷厚度為2mm。(5) 纖維混凝土保護層施工 在防水層完全固化后方可進行保護層施工。 澆筑混凝土保護層時,其施工用具、材料必須輕吊輕放,嚴禁
13、碰傷已鋪設 好的防水層。 纖維混凝土應采用強制攪拌,將右子、砂子、水泥、水、減水劑和纖維同 時倒入攪拌機中,攪拌時間應不少于3分鐘,應拌和均勻。 將混合均勻的纖維混凝土均勻鋪在梁體的防水層上,用平板振搗器搗實,在拉動平板振搗器時速度應盡量緩慢,使纖維混凝土的振搗時間達到20秒左右, 并無可見空洞為止。 混凝土澆筑完首先要進行兩次收面,根據泄水位置收出排水坡面,接近初 凝時方可進行最后壓光抹面。抹刀應光滑以免帶出纖維,抹面時不得過量加水, 抹而次數不宜過多。 橋面保護層縱向每隔4ni設置橫向斷縫,在梁體中心線處設寬約10mm,深 約20mm的縱向斷縫。當保護層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50%以上吋
14、,用聚氨 脂防水涂料將斷縫填實、填滿,填充斷縫時不得污染保護層及梁體。 無酢軌道橋面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實際施工中保護層厚 度、流水坡度應根據現場排水需要,但平均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6) 防水層混凝土養護混凝土面澆筑完成后,首先應采取鋪設塑料薄膜等必要的保水養護措施,避 免失水太快。灑水養護時,混凝土面應采用土工布覆蓋,灑水次數應能保持表面 充分潮濕。當環境相對濕度小于60%時,口然養護應不少于28d;相對濕度在60% 以上時,自然養護應不少于14d。6.4施工注意事項(1) 卷材鋪貼前必須對基底進行檢查,杜絕基底有浮渣或明水,防止處理 劑涂刷不均勻、不徹底,否則不容許鋪貼。(2
15、) 梁面泄水管口部位先用聚氨酯涂料或水泥基膠粘劑貼卷材附加層,附 加層卷材宜選用厚0. 5mm,長寬400X350mm;其中間開孔,剪成多個三角形,緊 貼泄水管口下內壁,防止泄水孔位置有水滲入。(3) 澆筑纖維混凝土前,首先要對防水層鋪貼進行檢查,確保卷材與梁而 完全粘結,防止卷材鼓包、翹邊、假粘結等。建議在鋪貼完24h后檢杳,合格方 口J澆筑混凝土。(4) 防水層首先要起到排水通暢的作用,施工前必須確定施工段所處線路 的縱坡大小,根據縱坡及梁面泄水孔位置設置排水坡,尤其要注意在縱坡上梁休 低端的反坡設置,避免水流向梁端。(5) 橫向斷縫在設置時建議按梁面泄水孔位置布置,每個泄水孔位置必須 冇
16、橫向斷縫,防止該處應力集中,造成混凝土開裂。(6) 澆筑混凝土吋在泄水孔位置采用PVC管或鐵管接長,待混凝土凝固后-8 -去掉模具,安裝篦了,使管壁保持直順。(7)為防止混凝土開裂,氣溫高于30C或低于5C時不得澆筑保護層混凝 土。(8)應將貫通地線埋設于保護層內。貫通地線施工于橋面防水層鋪設和保 護層鋪設間進行,即在防水層涂刷后,鋪設貫通地線,貫通地線與接地端子連接 后再進行保護層施工。對于屯纜槽內防水層和保護層已完成施工的部分,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可選 擇鑿毛既有混凝土面、涂刷界面劑,再用水泥砂漿灌封地線方式;或采用膠粘、 專用卡具固定貫通地線措施。安裝卡具時,應固定在電纜榊豎墻上,嚴禁打在
17、橋 而上,施工時避免堵塞橋而橫向排水孔。(9)橋梁防水層施工前,應對梁面的接地端了的數量及位置進行核查,檢 查內容如下: 接地端子在施工屮應采取表面封堵措施,嚴禁任何水泥漿等渣滓進入套 筒。 梁頂接地端子組設置在橋梁小里程一端,距梁端850mm處;接地端子分 別在豎墻A頂面、電力電纜槽內、防護墻內側,左右共6個。 接地端子頂面應與外層混凝土表面平齊,凸出高度控制在2nnn以內;當 保護層厚度變化時,接地端子連接鋼筋長度應相應調整。七、質量檢驗及保證措施7. 1質量檢驗(1)防水層原材料、纖維混凝土保護層的檢驗項目和檢驗頻次鐵路混凝土 橋面防水層技術條件(TBT 2965-2011 )相關要求執
18、行。產甜抽檢結果全部符 合本技術條件要求者,判為整批合格。若有一項技術要求不合格時,應雙倍抽樣 檢驗該項目,若仍冇一項不合格,則判整批不合格。(2)防水涂料應涂刷均勻,無漏刷、無氣泡。鋪設完成后,用橡膠測厚儀檢 查涂層厚度,每孔梁檢測10處。(3)防水卷材的鋪設應平整、無破損、無空鼓,搭接處及周邊均不得翹起。(4)在拌制和澆筑過程中應按下列規定進行檢查:值班技術員檢查聚丙烯 纖維混凝土組成材料的質量和用量,每工作班不少于一次;試驗室抽杳纖維混 凝土的攪拌時間及混凝土坍落度。(5)混凝土表面應光潔、無污染、排水通暢,不應有裂紋、破損或起皺現 象。7. 2施工技術保證措施(1)工程管理部向架子隊下
19、發圖紙和施工方案,架子隊K在熟悉圖紙、施 工方案或作業指導書的前捉下,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勞動力,并向操作人員作 好相應的技術交底工作。落實質量保證計劃、質量目標計劃,特別是對一些施工 難點、特殊點,更應落實至班組每一個人,而且應讓他們了解本次交底的施工流 程、施工進度、圖紙要求、質量控制標準,以便操作人員心里有數,從而保證操 作中按要求施工,杜絕質量問題的出現。(2)在本工程施工過程中將采用三級交底模式進行技術交底。第一級交底 為指揮部總工程師對項目部總工程師及工程部長對該工程的總體概況、地質及水 文等自然條件、施工進度和總工期、采用的技術規范與質量標準、技術安全措施、 建筑材料要求以及易發
20、生安全問題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的施工技術要求、圖紙 會審中提出的有關問題及解決方案等進行交底。第二級為項目總工程師,根據經 審批后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對本工程的施工流程、進度安 排、質量耍求以及主耍施工工藝等向項目全體施工管理人員,特別是架了隊長、 質檢人員進行交底。第三級為架子隊長向班組進行分項專業工種的技術交底。7. 3施工操作保證措施(1)對每個進入本項目施工的人員,均要求達到一定的技術等級,具有相 應的操作技能,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加強對每個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教育, 提高他們的質量意識,口覺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在質量控制上加強其口覺性。(2)施工管理人員,特別是質檢人員,隨時對操作人員所施工的內容、過 程進行檢查,在現場為他們解決施工難點,進行質量標準的測試,隨時指出達不 到質量要求及標準的部位,要求操作者整改。(3)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堅持“自檢、互檢、交接檢”三檢制度,在整個施 工過程中做到工前有交底,過程有檢查,工后有驗收的“一條龍”操作管理方式, 以確保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