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乳膠漆施工過程常見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發布日期:2010-4-9 21:10:05 共閱2093次乳膠漆施工過程常見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缺陷原因分析解決方法刷痕滾痕較深1毛刷、滾筒過硬選擇絲軟毛刷或滾筒2施工粘度不當,太稠或太稀調整稀釋比例并攪拌均勻3基層吸水太強涂一遍封閉底漆或第一遍涂刷適當調稀干后打磨光滑再涂第二遍。遮蓋力差有漏底現象1加水太多按施工要求兌水2基材顏色深于涂料顏色刷一遍膩子后再涂漆,也可以選擇多涂一遍。3墻體未干透待墻面膩子層完全干燥后再涂漆漆膜表面泛黃1基層堿性太強先涂一層抗堿底漆2乳膠漆未完全成膜干燥時,使用聚氨脂油漆。待乳膠漆完全成膜、干燥后(一般五天以上)。3木質底材潮濕
2、也易于泛黃待其完全干燥后再進行施工退色、發白,色澤不均勻1通常是化學反應作用與基材堿滲出吸色有關先涂一層抗堿底漆2涂刷厚薄差異較大,刷涂不均勻。稀釋后要攪拌均勻,涂層要均勻。3施工現場附近可能有與涂料起化學反應的發生源檢查并避免化學反應的發生源4底材潮濕使底材完全干燥后再進行施工干后漆膜涂層鼓泡起皮1基材附有灰塵或油污施工前要將基材徹底清潔2基材潮濕泛堿使墻面徹底干燥,去掉堿粉并涂抗底漆3膩子質量差,遇潮粉化,導致面漆鼓泡、剝離起皮。選用優質膩子脫粉1兌水太多按施工要求兌水2底材堿性過大先涂一層抗堿底漆3墻面吸水太強或墻面粗糙將墻面打磨光滑,徹底清潔浮灰,再涂一遍抗堿底漆然后再涂面漆。4墻面未
3、干待墻面徹底干燥乳膠漆常見病態及解決方法一、附著力不佳、片狀剝離:涂料施工后,漆膜經破壞后成片剝離或局部出現剝落。1.原因:墻面基底處理不干凈,如有油脂等存在;墻面基底水份含量過高或有鹽堿析出。墻面基底嚴重粉化或打磨處理后未除塵;選用的底漆與墻面基底不相適應。2.解決方法:鏟除所有受影響而失去附著力之漆膜,清潔墻面,待干透;若墻面基底嚴重粉化,則應用合適的滲透性底漆對其進行封固,如三和封閉底漆;遵循施工規范,做好墻面基底防水層,保證墻面基底條件符合施工要求。二、遮蓋力差:涂刷多遍,仍可見墻面基底的顏色或整體顏色不均勻。1.原因:底材和面漆顏色反差明顯;油漆被過度稀釋,漆膜太薄;墻面基底為凹凸面
4、,通常凸面漆膜過薄;鮮紅、鮮黃顏色部分深色和艷色(如深藍、鮮紅、鮮黃、鮮橙等)墻面漆本身遮蓋力差。2.解決方法:使用與面漆顏色相類似,但稍淺的中層漆或底漆;控制稀釋比例,保證稀釋度小于5%;使用滾筒施工效果較好;對某些顏色或墻面基底應適當增加面漆涂刷層數。三、長霉長藻:漆膜表面有灰黑色的霉菌或綠色藻類生長,尤其是在潮濕處。1.原因:累積在涂膜表面的塵埃帶有養分,特別是在潮濕處有利于霉菌或藻類生長;使用的墻面漆防霉抗藻性能不足。2.解決方法:用合適的殺霉水或漂白液清洗長霉長藻處;若環境特別惡劣,應使用特別配方的油漆,適當增加防霉抗藻能力,建議使用三和墻面漆系列;外墻可用高壓水槍沖洗。四、水印:側
5、看漆膜,發現其表面有不規則斑塊,光澤較低。1.原因:墻面基底水份含量過高;有漏水、滲水現象;施工時環境濕度過高。2.解決方法:確保墻面基底干透;確保墻面無漏水、滲水;確保施工時各種條件符合要求(如墻面基底的含水率應小于10%、相對濕度應小于85%);必要時選用合適的底漆封固墻面基底。五、污跡:漆膜有污跡流掛,通常在窗下及靠近屋頂處出現。1.原因:污染速度超過了漆膜的耐污性;建筑結構使得雨水容易沖下積累的塵埃,并流掛在墻面上。2.解決方法:清潔墻面;選用抗污性更強的產品;改變建筑結構設計,在窗臺建滴水檐,屋頂女兒墻做向內的斜坡。六、黃變:淺色或白色漆膜,短時間內發黃。1.原因:內墻漆用于戶外;漆
6、膜受堿性影響;硫化物或其他化學物質影響;乳膠漆受聚氨酯地板家具漆揮發影響;受高溫影響;2.解決方法:確保將耐候性能佳的產品用于戶外;確保墻面基底條件符合施工要求;對特殊工業環境應選用抗化學物質能力強的產品;應在聚氨酯地板家具漆干透后才涂刷乳膠漆;高溫條件下應使用專門的高溫漆。七、粉化:即通常所說的“掉粉”。墻面漆膜表面出現一薄層粉化物,擦拭就會掉落。1.原因:施工時加入過量水稀釋,造成漆膜太?。粔γ婊讐A性(PH值大于7)過高,漆膜被破壞。通常發生于未干透的新墻;墻面基底及環境濕度過高,重涂時間短,通風差;施工時墻面基底溫度過低;墻面基底(如打底的膩子)太疏松;涂刷時未完全成膜,一般施工后7天
7、才能完全成膜;將內墻漆用于戶外。2.解決方法:鏟除粉化層;重新選用優質的油漆,如三和墻面漆系列;遵循施工規范,切勿用水過度稀釋;必要時需選用合適的底漆對墻面基底進行封固處理,提高面漆附著力;保證施工環境符合施工要求。八、光澤不均:墻面漆膜光澤不均一,明暗分布,常出現于絲光、半光墻面漆產品。1.原因:墻面基底疏松度不均一;底漆、面漆涂刷厚度不均勻;噴涂時局部應用存在干噴;同一面墻使用不同施工工具;同一面墻使用不同批號產品;沒有在油漆濕潤時連接刷痕縫隙造成接痕明顯,即未能有效“濕接”;墻面基底溫度過高或油漆干燥過快。2.解決方法:使用底漆,特別是局部修補處,必須與周邊一起上好底漆后再涂刷面漆;無論
8、底漆還是面漆,確保每層涂刷的厚度一致,并且無漏刷;確保使用統一的施工工具。在同一面墻上使用同一批號產品,在分格區內保證濕接;確保施工條件、施工工藝符合施工要求;九、起泡、剝落:漆膜隆起成泡或破裂。1.原因:墻面基底水份過高,水份向外擴散時其壓力把漆膜鼓起,通常發生在使用了透氣性差的產品的墻面;土建時的防水處理差,導致雨水水份通過裂縫或未上漆基面進入墻體另一面的基底或有漏水,擴散時破壞漆膜;墻面基底膩子以石膏粉、滑石粉、雙飛粉為主,遇水膨脹所致,特別是外墻。2.解決方法:鏟除所有起泡、剝落部分,若是由于墻面基底的膩子所引起的問題,鏟除膩子并用合適的膩子重刮;遵循施工規范,做好墻面基底防水層。施工
9、前對墻面基底裂縫進行修補,保證墻面基底水份含量符合施工要求,必要時在局部區域增加漆層防止雨水水份滲入。十、褪色、變色:漆膜顏色發生均勻或不均勻變化,整體發花,尤其是紅色或黃色。1.原因:墻面漆中有機顏料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的穩定性(即耐候性)較差或受紫外線照射下變色;墻面基底堿性過高,滲出后破壞漆膜中的顏料;鹽堿在表面析出;深色的漆膜如果發生粉化(即掉粉現象),也會表現出顏色變淺。2.解決方法:選用較暗的顏色,通常會有較好的耐候性和抗堿性;遵循施工規范,保證墻面基底堿性符合施工要求,尤其是修補過的部分;使用合適的底漆封固墻面基底,三和抗堿底、封閉底漆。十一、泛堿:漆膜表面出現鹽堿析出,在表面形成白
10、色流掛或破壞漆膜附著力。1.原因:墻面基底水份、堿分或鹽分含量過高,水汽揮發時將鹽堿帶出并在漆膜底層或表面析出;土建時的防水處理差,導致雨水水份通過裂縫或未上漆基面進入墻體另一面的基底,擴散時將鹽堿帶出。2.解決方法:鏟除粉化層;選用合適的油漆;遵循施工規范,切勿過度稀釋;必要時需選用合適的底漆封固墻面基底;保證施工環境符合施工要求。十二、慢干或不干:漆膜涂刷后,長時間不干。1.原因:墻面漆中混入油分或稀釋劑使用不當;墻面基底水份含量高或有油脂等污物存在;漆層一次施工過厚或未干重涂;施工及待干過程濕度高,通風差;低溫施工;雙組分油漆少加或者未加固化劑。2.解決方法:鏟除受影響漆膜;確保漆膜一次
11、施工不會太厚;確保前層漆膜干透后才重涂;確保施工時墻面基底和環境條件達到施工要求;雙組分油漆一定要按照正確的配比加入固化劑;潮濕天氣不可施工;施工后保持良好的通風。十三、開裂:漆膜上生成線狀、多角或不定狀裂紋。1.原因:一次涂刷過厚或未干重涂;墻面基底過于疏松或粗糙;施工時溫度過低;油漆系統不正確,底漆與面漆不配套。2.解決方法:鏟除受影響漆膜;確保漆膜一次施工不會太厚;確保前層漆膜干透后再重涂;必要時用合適的底漆封固墻面基底;對于粗糙度大的內墻墻面基底,建議使用柔韌性佳的產品,如三和五合一系列墻面漆;墻面基底溫度低于5時,不可施工墻面乳膠漆;如需要批刮,應確保膩子固化后堅固結實。十四、針孔、氣泡:漆膜中有針狀小孔或氣泡浮出或懸浮其中。1.原因:墻面基底或所用的膩子過于疏松多孔,內含空氣;墻面基底表面溫度過高或涂刷后急劇加熱干燥;漆膜過厚或未干重涂;噴涂時噴槍設置有誤,壓力太大;滾涂時使用劣質長毛滾筒;刷涂時刷子移動太快。2.解決方法:待干透后打磨受影響的漆膜,重涂;確保漆膜一次施工不會太厚并在干透后再重涂;使用合適的底漆封固墻面基底;使用優質中短毛滾筒;正確設置噴槍及控制刷涂速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