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與創新重慶市設計院 重慶 400010 摘要:文章首先簡述了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內涵,然后分析了傳統建筑主要的特色,最后重點探討了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化建筑中的運用體現出對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關鍵詞:傳統建筑文化;繼承;創新一、前言中國傳統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的傳統建筑元素包含了濃重的傳統文化,目前世界各個國家的建筑都在逐漸的偏向對歷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本文就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與創新進行了探討。二、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內涵1、我國傳統建筑的建筑理念。我們國家的傳統建筑歷史已有幾千年,亦有著悠久絢爛的建筑文化。我國的傳統建筑之所以能夠在世界建筑之林中擁有一席之地,是因為我國
2、的傳統建筑中無論是廟堂之上的深宮別院亦或是渺渺江湖上的寺廟民宅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作用與藝術形象。這與我們國家很久以來就受到儒家的思想熏陶,故以我國的傳統建筑中處處體現著與自然與環境相互契合的特點。同樣的,亦是因為其影響,很久以來,我國的建筑工程師就把自然界中的江河大川草草木木當做了建筑的參照對象,所以我國的傳統建筑中處處體現著淡薄、安寧、自然、典雅的氣息。2、我國傳統建筑之美。我們國家的傳統建筑之美表現在兩個方面,即藝術美與意境美。我國傳統建筑的藝術美。在傳統建筑領域,我們國家經過幾千年的不斷實踐,逐漸形成了其特有的藝術之美。這種帶有濃厚的古典氣息之美是世界建筑之林中其他的任何建筑之美都無法比你
3、的。由于我們國家的歷史是不斷的分割與結合著的,在這種輪回之中,我們國家的文化亦在不斷地進行融合不斷的升華,這是那些沒有任何文化積累與沉淀的國家遙遙不可及的。曾經有一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坦言,中國現有的古建筑只能夠是被分為兩種,前者是已經完完全全的被破壞,后者則是對傳統建筑徹徹底底的模仿。這句話雖然有些尖銳,但是我們不難看出我們國家傳統建筑的在世界各國建筑界中的名聲與地位。在中國隊傳統建筑中,每座建筑無論其規模的大小與建筑背景的重要與否,都有其特有的符號與構件,這些特有的符號與構件就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體現著中國傳統建筑的藝術之美。我們國家的傳統建筑在其結構上甚至每個微小的細節都與
4、力學定律相互契合,建筑的條理清晰,故而所建造出的建筑在結構上都有一種合乎邏輯的自然之美,亦也就是其建筑所表現出的藝術美。3、我國傳統建筑的意境美。由于我國人民在過去生活中長期被儒家精神耳濡目染的影響,所以我國的傳統建筑不僅在外觀上具有藝術之美,而且其內在同樣也散發著意境之美。其意境之美具體的表現為,我國的傳統建筑由于在結構上甚至每個細節的尺度都有非常合理、建筑的空間留白非常和諧,所以我們所建造出的建筑不僅組合的非常巧妙,同時亦有非常獨特的意境。這些獨特的意境是我們國家的傳統建筑在藝術功能與居住功能上達到了完美的和諧統一。傳統建筑整體上將人們居住的功能空間、觀賞空間既從大環境下分開了但又讓他們在
5、整個大背景下保持統一,故而體現了我國傳統建筑的意境美。三、傳統建筑主要的特色1、節能建設過程中實行就地取材獲取原材料,實現材料的節能。例如可以利用當地的砂土、瓦磚、石頭、木材以及竹子等,這些材料獲取方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約建筑資源,減少運輸費用,降低建筑成本。還可以利用土坯或者是夯土等,在建筑過程中能夠將其進行循環使用。這里比較典型的建材節能的主要建筑有新疆的土平房、云南的土掌房、福建的土樓、西藏的大碉樓等。建設過程中還需要根據氣候的不同,實現使用的節能。由于南北方向上的氣候差異比較大,所以其構筑形態也有很大的差異,例如北方建筑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保溫,而南方建筑的主要功能是隔熱和通風。福建土
6、樓由于有1.5-2.5m厚的土墻,能夠在炎熱的夏季阻隔更多的熱量,而在中間的位置設計大天井能夠解決土樓內的采光問題以及通風問題。再比如廣州的竹筒屋里有縱向排列的天井,能夠避免陽光直射到屋內,還能解決通風的問題,可以說是南方氣候條件下理想的住宅。還有川西小鎮上的騎樓等,建造時采用的是前店后宅的模式;而黃龍溪里的檐廊,則是上店下宅的建筑構造,上層能夠穿過人行道,有利于行人在此遮陽避雨,還可以避免陽光直射到店里,有效的加大了上層的面積,給街道爭取了更大的空間。西藏由于其冬季嚴寒,所以有了碉樓這一建筑結構。2、選址傳統建筑關注對地理環境的選擇,通過研究自然環境和景觀,主要尋找那些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
7、生存發展需求,還具有一定美感的生態環境。最好的建筑軸線就是坐北朝南,不過有時也會采用其他的方向。此外傳統建筑還很重視節約用地,例如云南的傣族竹樓、黃土高原的窯洞以及湘鄂邊境上的吊腳樓等,它們都是節約用地的典型建筑代表。拿吊腳樓來說,在建造之時主要根據湘鄂邊境的山區以及氣候特點等,不是一味的遵循南北朝向,而是更加重注建筑的前空后實,將建筑和環境進行完美的結合,盡量減少伐木數量,與周圍的道路進行有機的聯系,充分的利用當地地形,樓上采用逐層出挑的模式,不僅節約了用地,還加大了上層的空間。四、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化建筑中的運用體現出對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和發揚1、對傳統建筑符號元素的運用。建筑符號代表了建
8、筑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國的傳統文化正是通過建筑符號才在建筑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文化與建筑的相輔相成的作用具體表現為:建筑的進步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而文化的發展可以通過建筑體表現出來。中國傳統文化正是借助建筑符號,來傳達文化的價值觀念,并形成認同。在現代建筑中,根據當地的人文環境和歷史因素,設計一些具有傳統和現代意義的建筑符號,不僅更好的展現出地域特有的文化特征,還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北京的“鳥巢”和“水立方”正是這類建筑中的典型。“鳥巢”的外形是圓形,“水立方”的外形是方形。圓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重大的地位,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古代錢幣造型是圓形方孔。圓代表了中國古代和諧、貼近自
9、然與合家歡樂的思想。方形在傳統建筑文化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中國古代的城、宮殿和民間的房屋都是方形的。2、對傳統建筑空間元素的運用。中國古代建筑空間主要是內向的外封閉型。中國傳統的四合院最能體現出這種建筑風格。通過對圍墻的攔隔,將居住的環境和外界環境進行了隔離,通過房廊空間的橋帶作用,把屋內屋外空間連成一體,滿足了對空間的需求。在具體的建筑中,可以通過對路徑、影視墻、植物、假山和水池的改變,來對空間的具體大小和視覺大小進行改變。這種對空間設計的方式正好體現出老子“有無相生”的哲學思想。在現代的建筑中,L型建筑的設計正好具備圍合結構的理念,不僅體現出大氣磅礴的氣勢,還滿足人們對發展空間的需求。3、對
10、傳統建筑材料元素的運用。傳統的建筑材料有利于增強對中國傳統的農業文明的記憶。白灰、竹木材、石材、青磚和青瓦是常用和常見的傳統建筑材料。在現代的文化類建筑中,經常用到。將傳統材料和現代建筑方式與現代材料進行有效地結合使用,不僅能最大化地發揮材料的建筑和美化作用,還能使建筑顯現出濃重的歷史文化色彩和時代感。比如,北京香山飯店,以灰白色為基礎色調,多采用竹木等傳統材料來裝飾建筑內部,不僅使其具有民族性特色,還體現出現代建筑的新型創意。五、結束語總之,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必須先對其進行繼承,了解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才能在現代的建筑領域中靈活的運用,從而促使我國的建筑發展更具特色,更能使傳統建筑的理念思想和文化得到有效的繼承和發揚。參考文獻:1羅藎;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與創新J;中外建筑;20122趙彬;王健;趙海波;論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和發揚J;房材與應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