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建筑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措施摘 要 在現代化進程加速過程中,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受到較大的沖擊,許多傳統建筑正在加速消失,這是一個令人痛心和焦慮的現象,亟待解決。本文以江西省東北部地區某小鎮為例,分析了傳統建筑文化的現狀,對如何保護和傳承傳統建筑文化進行了探究,指出既要繼承傳統建筑文化的精髓,又要結合當前建筑工藝進行創新,才能使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在時代變遷中得到更好的傳承。 關鍵詞 傳統建筑文化;傳承;發展中國建筑在不斷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然而在現代化進程加速過程中,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受到較大的沖擊,許多傳統建筑正在加速消失,這是一個令人痛心和焦慮的現象,亟待解決。本
2、文以江西省東北部地區某小鎮為例,分析該地傳統建筑保護的現狀以及傳承與發展的措施,以期為相關部門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一、傳統建筑文化的特點及傳承的意義(一)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特點我國傳統建筑文化自夏商時代萌芽,到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形成一定的體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在隋唐時期達到了頂峰,再到明清時期,中國各地傳統建筑文化不斷融合,特別是在宮廷建筑方面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比如紫禁城就是典型代表。縱觀中國傳統建筑,可以發現,這些建筑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具備“中和”“含蓄深沉”等特點。而且我國地大物博,各地地域特色鮮明,傳統建筑順應當地自然地理環境,與周邊的環境成為一個有機
3、整體,并具有濃郁的人文底蘊。(二)傳統建筑文化傳承?c發展的意義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保持建筑永久生命力的核心。在傳承傳統建筑的基礎上,設計者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設計出符合本土特征的傳統建筑,而不是對傳統建筑的簡單仿制。另外,傳承傳統建筑文化能夠讓大眾加深對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認識,使大眾產生傳承優秀文化的責任感。同時,傳統建筑文化的發展能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使當前的建筑更加具備多樣性。二、某小鎮傳統建筑文化保護與傳承概況(一)小鎮傳統建筑文化現狀江西省東北部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筑結合了贛派建筑與徽派建筑的特點,具有典雅大氣的氣質。從整體上來看,該區域的建筑外墻墻體分為上中下三段,極為
4、精致。墻體下段主要是一些手工加工的條石,多為灰白色,這一部分與徽派建筑類似;中間部分用灰磚砌成,具備贛派建筑特點;上端多是一些極為精美的石雕或木雕,部分是磚雕,構思和工藝都非常講究。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現代化建造手段、新建筑材料的廣泛運用,傳統建筑不斷被邊緣化,傳統建筑符號和文化日漸消失,而被以鋼筋混凝土為材料、設計簡潔明快的現代建筑取代,甚至有不少現代民居建筑融入西方建筑元素,比如古羅馬柱等,使得如今的許多建筑失去了靈魂,傳統建筑文化的脈絡幾乎中斷。(二)傳統建筑文化逐漸消失的成因據統計,該小鎮新建住宅占全部房屋的60%以上。造成該小鎮傳統建筑文化逐漸消失的成因是多樣的。傳統的小農經濟逐漸
5、被商品經濟所替代,是影響傳統建筑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原因。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傳統建筑匠人減少。傳統建筑的構建極其精巧,且在統一的基礎上各具特色,需要有專門的建筑匠人進行建造和雕刻。然而在當前,各種現代化建筑機器逐漸取代了人工,無論是建造還是雕刻,很多工序都由機器高效率地完成,因此具備傳統建筑技藝的匠人在這種環境下沒有用武之地,只能靠其他手段謀生,因此造成傳統建筑技藝在逐漸失傳。如今,雖然不少人已經意識到傳承傳統建筑文化的重要性,想建造一些傳統建筑,但又找不到建筑匠人,導致傳統建筑文化難以傳承。2.傳統建筑材料逐漸消失。傳統建筑所需要的材料與現代建筑的材料有較大不同。該小鎮的傳統
6、建筑材料主要是條石、青磚、灰瓦,還有大量的木材。現代建筑的材料則主要是鋼筋混凝土,而這種材料無法傳承和表達傳統建筑文化的內涵。另外,傳統的建筑材料如條石、青磚、灰瓦的制作工藝較傳統,制作周期長,制作起來比較煩瑣。在追求高效的現代社會,傳統建筑材料日漸減少,從而影響了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3.現代建筑材料與施工工藝的沖擊。從整體上來看,現代建筑的建造比較迅速,即便是較大型工程,所用時間一般也只要幾年,而一座三四層的小樓,最快兩三個月就建成了。而且由于現代建筑材料比較結實,工藝比較先進,房屋質量也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之下,傳統建筑的建造工藝就顯得緩慢、效率低下,因此就更加快了傳統建筑文化消亡。4
7、.生活生產方式與家庭結構的變化。江西省東北部地區傳統的民居建筑結構類似于“四合院”,這主要是受到傳統生活生產方式的影響。在小農經濟社會,農村都是以“家族”為主,注重幾代同堂,講究等級尊卑,所以建筑整體上是內向的、平面的。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家庭結構也發生變化,往往是長輩和晚輩分開單獨居住。再加上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現在的農村建筑也講究集約,豎向的樓房比較多,這樣雖然節省了大量的建筑用地,但是傳統建筑文化則更快地消失。(三)對傳統建筑文化逐漸消失的思考我國傳統建筑文化逐漸消失有一定的必然性,這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而產生的一種趨勢,不過傳統建筑文化的消失也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所以
8、我們不能任由它消失,不能不聞不問,應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得到繼承與發展,這樣,傳統建筑文化的生命力才能得以延續,中華文明才能得以傳承。當然,傳統建筑文化的消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無法改變大的歷史趨勢,但是我們可以繼承傳統建筑文化的精髓,可以結合當前建筑工藝進行創新,使得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在發展中得到更好的傳承。三、傳統建筑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措施(一)建筑師熟練掌握傳統建造工藝傳統建筑文化的精髓在于它們有很強的人文底蘊。所以,培養熟練掌握傳統建造技藝的建筑師是當務之急。中國傳統建筑主要是以磚、木、石為材料,而且很多以木結構為主,比較重視裝飾,整體來看比較精美大氣,而且還包括一些木雕、磚雕、彩畫以及墨
9、繪等,這些均要求較高的技藝。所以,要讓傳統建筑文化更好地傳承,必須培養優秀的建筑師,讓他們熟練地掌握這些技藝。(二)具備一定本土特色傳統建筑文化的消失有一定的原因是人們對傳統文化保護的意識不夠,所以相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對大眾進行引導,使他們形成主動傳承傳統建筑文化的觀念和習慣,充分發揮大眾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對傳統建筑的保護和傳承。另外,相關部門可要求建筑設計單位從傳統建筑中提取一些優秀的文化元素,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設計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建筑,這既能夠體現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時也能使我國的傳統建筑得以更好地傳承發展。傳承和發展我國傳統的建筑文化是當代建筑設計者和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應該身體力行大力宣傳并參與傳統建筑的保護工作,同時用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設計出具有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基因,又有時代特征的優秀作品,滿足當代人的生活需要和審美需求。只有這樣,傳統的建筑文化才能在繼承與創新中得到發展與升華。參考文獻1賀倩.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江西建材,2017,(03).2林琳,王秀華.土建人才傳統建筑文化素養提升探析閩南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01).3蔣雪峰,楊大禹.從“建筑花格”到“建筑表皮”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華中建筑,2012,(02).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