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書筆記建筑:形式、空間和秩序(一) 豐富的內容“通過對形式與空間要素的介紹,本書主要關注的是,這些要素的物質實體在建筑中的視覺效果。點,在空間移動確定了線,線確定面,面則確定了形式和空間的容積。由于相互間的關系和組合的性質,這些要素除具有視覺方面的作用外,還表達了領域與場所、入口與運動軌跡、等級與秩序等概念。這些都體現為建筑形式與空間所表達的樸實而特殊的意義。”上面是作者在結束語中作的精煉小結,但被喻為“建筑專業的圣經”,建筑:形式、空間和秩序這本書的內容遠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概括得清楚全面的。下面我就大致總結一下。正如書名所言,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形式和空間,以及怎樣把它們有秩序地組織起來,應用于
2、建筑環境中的原則。1、基本要素從點到一維的線,從線到二維的面,從面到三維的體,以此生成順序詳細介紹了點線面的概念、形成過程及在建筑設計語匯中的視覺特點、效果、作用等。比如點,表示空間中的一個位置,它是靜態的、集中性的而且是無方向的。書中結合了大量的建筑圖形作為實例進行分析說明這一點在整本書中都用到充分展示了這些要素在建筑形式和空間中的各種特征和分量。2、形式介紹了形狀和形式的不同概念,和各種基本形狀(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基本形狀(如球體、圓柱體、立方體)的特征及其在建筑空間中變化、組合而成的各種表現形式和效果。后面還介紹了形式接合的邊和轉角、表面的處理等方法要素。3、形式與空間闡述了兩者
3、的對立的統一,各種水平和垂直的形式要素及其構成的圖形所限定的空間關系,在建筑中的應用、視覺效果等以及各種開洞、圍合、光、景觀等如何限制空間的視覺性質的。4、組合講述了各種空間關系和空間的組合方式,主要是如何將一個建筑的各個空間彼此聯系并組合成連貫的形式和空間的圖案。5、交通介紹了通向建筑物的道路、入口、路徑等交通要素的特點及與空間的關系和各種交通空間的形式所表示的含義、效果。6、比例和尺度分別介紹了材料、結構、制作等的比例和各種比例系統,如黃金分割、控制線、古典柱式、模度尺、人體比例等,以及視覺尺度、人體尺度和尺度的比較。形式和空間中,各種比例和尺度的大小相互映襯相互影響,科學合理地控制著各種
4、氛圍的空間關系。 7、原理講述了軸線、對稱、等級、韻律、基準和變換等秩序原理,及這些視覺手段如何使建筑物中各種各樣的形式和空間,在感性和概念上,共存于一個有秩序的、統一的、和諧的整體之中。(二)嚴密的邏輯這本書從最基本的要素講起,接著講由基本要素構成的各種形式和空間及其組合關系,再到交通空間的連接,形式空間的比例和尺度,最后是所有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的秩序原理這些內容層層深入,一環扣一環,敘述邏輯相當嚴密。就像建造一棟建筑一樣,從最根本的基礎而起,不斷向上構建,再進行各種裝飾空間要素的布局這是比較明顯的敘述線索。另外,我覺得書中還有一條暗線,就是觀念上的,或者說知覺上的,人對于各種形式和空間要素
5、的認知、理解和反應。從開始只有一個位置的點,到后面不僅有位置、方位、長度、寬度、深度和表面,還有形式和空間的體量,再到它們之間的簡單的、復雜的各種形式的組合,以及由此產生的恰當的比例和尺度這其中暗含著的深意正是人們對于建筑的實際的認知與感覺。再者,書中不斷出現“視覺重量”“視覺效果”“連續性”等詞匯,把各種形式要素與建筑空間實際的聯系起來,突出地體現了形式與空間要素的物質實體在建筑中按一定秩序組合產生的視覺效果和實際作用,很好地表達了書本的主要思想。(三)亮點與不足 初次看這本書,若是略略翻看一下就想了解梗概是很難的。正如上面所說,這本書的敘述是環環相扣的,要理解透這本書的話是很有必要從頭開始
6、看起的。這也是我后來認真從頭看完后的最初感受,不過現在我仍不敢斷言自己已經看懂了,還在不斷的學習與探索中。我覺得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內容豐富、圖文并茂。一篇說明性的文章若是沒有詳細的描述或者各種圖表、數字加以解釋的話,是很難讓人產生深刻的印象的。而此書正是需要闡述說明許多形式和空間要素的概念、意義和視覺效果等,因此,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建筑實例及各種簡圖來輔助說明。這些簡圖一目了然,將概念性的問題形式化、簡單化,同時增強了讀者的視覺感受與對相應要素的感知程度。而建筑實例跨越了時間與文化的界限,古今中外各有所取,并且都恰當地表現出了所要描述的東西。同時,這些豐富的建筑實例也增加了讀者對一些著名建筑的了
7、解,還可能培養讀者對各種建筑的興趣和求知欲。此外,本書的排版與色彩十分恰當合理。不僅物質實體的形式與空間需要有比例有秩序的組合,一本書中的排版也是很有講究的。圖片多而不亂,恰當地與文字相結合,頁面布局清晰美觀,有許多合適的留白。特別是引用的建筑和一些標題性文字,中英文結合,不僅有美觀醒目的作用,還表示出對原建筑師或設計者的敬重。同時,各種圖僅用線條和黑白的素描來表示,蘊含了豐富的素描關系,很好地表達出建筑形式與空間的樸實而特殊的意義。當然,即使是“建筑專業的圣經”,此書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我覺得它的概念很多,而且有些比較抽象。特別是比例與尺度那一章,若是只看這本書而不看一下其它文獻資料的話,是不
8、容易理解的。當然不是因為它介紹不清,而是我在想,我們在觀察或者設計一個建筑或區域時,會想到這么多概念性的東西嗎?要如何恰當地聯系起來呢?而且書中并沒有具體對某一個建筑作全面具體的分析,讓人覺得似乎深度不夠。(四) 有效的利用 綜合以上的歸納分析,我覺得此書的用途有諸多方面。首先,可以作為建筑或相關專業的學生的必讀物。此書為初學者架起了一個橋梁,引領初學者進入建筑的形式和空間的變換豐富的世界,能夠拓展和豐富學者的建筑詞匯,增強其對形式和空間的興趣、敏感性和洞察力,為以后分析和設計建筑等方面打下基礎。其次,可以用作參考書。本書討論的許多概念、原則都很基本并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現
9、實中所體驗的建筑、在文獻里碰到的建筑以及在設計過程中所想象的建筑。再次,可以作為廣大學者拓展知識與培養建筑審美情趣的讀物。書中的實例貫穿古今中外,可以讓讀者了解到風格各異的建筑;層次分明、結構清晰的素描畫面也能夠提高讀者的視覺觀察力與敏銳性,讓讀者不由地以一種審美的眼光去看待書中的和生活中的形式與空間。同時,書中展現的從建筑中提取出來的主要輪廓或者重點要素,也會引導讀者善于用一種抽象的或者想象的思維去觀察事物,懂得抓住要點,汲取所需。(五) 案例分析我將分析的是位于愛爾蘭都柏林的塑料住宅(The Plastic House),它是由愛爾蘭本土的建筑公司Architecture Republic
10、改造設計的。塑料住宅是在一個老式房屋的基礎上改造的。原來的房屋是一個一面臨街、后附花園的簡單一層平房, 面積有限(僅67平方米)、 空間高度有限,如何盡可能地增加使用面積、合理安排空間秩序呢?設計師對此問題的解決方案,即在形式和空間上的設計是十分出色的。設計先拆除了原建筑的延展部分、內部墻體和地面,將整體房屋降低了一些高度,由此讓住宅內部擁有了雙層高度,空間頓時開闊了不少,同時也讓更多自然光線進入了室內。整個住宅是一個連續而又分化的建筑,只有洗手間是全封閉式的,插入的建筑形成了一系列連通和重疊的空間,讓整個建筑空間以合適的比例組合起來,視覺范圍比較開闊。從住宅中插入的一個十字結構來放射式展開。
11、這是一個從地基延伸出來的樹型建筑家具。“樹干”內設有廚房、廁所、儲藏室和樓梯井,為住戶提供生活空間和用餐空間。靠近街道和隔壁住宅的墻壁劃分出適當的空間區域,作為起居室和用餐區的書架使用,既節省了空間,在上面擺放書籍和工藝品又有裝飾的效果。 鑲嵌在樹干中的樓梯引領我們到達位于空間一層高度上的十字結構頂部。中間的方形平臺延伸出四根“枝干” ,它們沒有與外墻全部相接,漏空部分增強了一樓的頂部空間的連續性,視線更加開闊。這種放射形式的分支,在視覺上保持一定的連續性的同時,也有不同的功能分區。延伸至側墻的兩根 “枝干” 分別為更衣室和儲藏室; 延伸到前部的一個 “枝干” 既是簡易書房, 又是一個室內陽臺
12、。第四根 “枝干”穿過后面墻體, 延伸出2m的空間, 挑空于花園之上, 作為一個浴室使用。這個空間的延伸非常巧妙,不增加占地面積而有效地增加了空間范圍。浴室頂部的天花板由玻璃制成,在沐浴時也可以看得見天空,增加了空間的連續性和浪漫的視覺效果。除了原有的窗洞、門洞,在靠近后花園的墻面上還設計了一面玻璃墻,不僅獲得了良好的自然光線,而且也增加了視覺上的穩定性與開闊感,使內部空間在視覺效果上不斷延伸。綜上所述,各種形式要素的巧妙組合和空間的有效連續以及美觀舒適的視覺效果,再加上使用的新穎有效的材料(聚碳酸酯和鋼鐵,這種輕質結構是晚上主要的光源,因為其半透明的表面能夠發光),也不怪乎這個小小的建筑能夠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