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建筑的理解與追求 廣告0901 王琦(1091070126)建筑的生命力體現在其對地理氣候、風土文脈、時代技術及美學意識的反映。中國傳統建筑發展了千百年,無論結構、構造以及形式如何演變,“天人合一”的理念貫穿始終,這就是生命。建筑必須體現其所處時代的技術及美學意識。我們不能總留戀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四合院的灰墻灰瓦,磚雕彩繪,也不能認為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筑之美才是永恒。畢竟它們屬于那個時代,現在設計的建筑,應該具備二十一世紀的特征。建筑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體,自然同時具備理性和感性的特質。建筑的藝術性永遠不可能脫離功能性與技術性而獨立存在,這是建筑藝術與其他藝術類型所不同的一點,即建筑創作的藝術自由度是受限制的,或者說是在一定限制下進行的藝術創作。建筑師對于設計,其感性的一面體現在由于對場地特征、風土文化以及使用者要求解讀的方式、深度以及態度的不同,加上其個人的藝術傾向,從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比如對于一個項目的同場競技,庫哈斯、哈迪德、安藤忠雄的方案在形象及空間特質上會完全不同。理性地面對現代紛雜的建筑思潮,清醒地思考并尋求適合中國建筑設計發展的理念是當代設計師共同的責任。
本文(對于建筑的理解與追求(1頁).doc)為本站會員(正***)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