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護文化遺產視野下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藝術探究民居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的獨特代表,與其他類型的古建 筑相比,它承載了更多與平常百姓相關的信息,也傳達著不 同的風俗,訴說著不同的百姓故事。云南少數民族和我國其 他民族一樣,都在建筑史上有過輝煌燦爛的篇章。云南大理 白族民居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明進步和歷史變 遷的思索,其所沉淀的文化內涵和審美特質。現今在云南保存比較完整的明、清、民國年間建造的白 族民居就有99院之多,占地717畝。其建筑形式大都為兩 層樓結構的“一房兩耳或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式”等類型的三合院、四合院 和重院,建筑風格統一和諧,布局合理有序,且用蒼
2、山石壘 墻,房屋構架具有較強的防震抗震功能。民居因為地域性和 習俗性不同而表現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一種民居建筑文 化,這種民居建筑文化不僅反映歷史、宗教、風俗、地理, 而且還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審美特征。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藝術特色裝飾是白族民居建筑的又一特點,十分注重門樓,飛檐 翹角,斗拱彩畫,頗具特色,門窗、照壁多用劍川木雕以及 大理石,彩繪和水墨畫裝飾,工藝精致,清新典雅,在西南 民居建筑中,堪稱一流。墻面石灰粉刷,白墻青瓦,尤耀人 眼目。山墻屋角習慣用水墨圖案裝飾,典雅大方。只要條件 允許,大理人總要費盡心思地對他們的家居進行裝飾,屋里 的各種吉祥物造型都經過了彩繪、泥塑、雕刻精湛工藝的處
3、理,充分體現出了當地人的文化素養和審美品味。通常采取 內地殿閣的造型,飛檐串角,并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 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合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既顯得 玲瓏剔透,又不失穩重大方的整體風格。木質部分鑿扌隼鉀眼 相結,磚瓦結構部分也顯得錯落有致,精巧嚴謹,給人以一 種均衡對稱、和諧優美的感覺。在追求莊重大方的前提下, 白族的能工巧匠們還把他們的藝術技能傾注于院里住宅門 窗的雕刻裝璜院里住宅門窗的雕刻裝璜。一是門樓。云南大 理白族聚居區的住宅都建有門樓以喜洲門樓最佳,裝飾性的 門樓也是白族民居建筑的重要特點。門樓雕刻精美,裝飾華 麗。是一戶人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通常采用中原殿閣造型, 飛
4、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磚瓦壘砌。樓面以泥塑、木雕、 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織成豐富多彩的立體 圖案,富麗堂皇,古樸大方。二是木雕。民居在木雕方面展 示了白族木雕的精美,木雕藝術廣泛用于格子門、橫披、板 裾、耍頭、吊柱、走廊欄桿等,尤以格子門木雕最為顯眼。 喜洲嚴家民居共十九橙一百一十四扇格子門,二百五十多扇 滿堂雕花和部分雕花美女窗、插頭、吊柱、吊榜、掛榜、照 面榜等,采用各種雕法,有三層透雕、兩層透雕、深雕、平 雕等,很少有雷同圖案。客廳門一般用六合六扇格子門組成。 格子門工藝精巧雅致,分上下兩節。下部雕以各種動物圖案 浮雕,造型樸實,上節采用多層鏤空工藝,其底層為幾何形 連續
5、花紋,表層以山石花鳥和人物故事圖案做出浮雕。這些 鏤空的雕花格子門扇,多出自劍川木匠之手。三是石刻。民 居建筑大量運用石頭。石材不僅用于墻基、墻角,也用于門 頭、窗頭的橫梁。墻面全用石灰粉刷,潔白光亮,山墻屋角 以圖案裝飾,典雅大方。在石刻方面有純白大理石雕刻的大 門,雕有麒麟、大象、人面獸等象征祥瑞的動物。兩院臺階 全用大理石鋪就,在東、西三方堂屋前鋪有線雕大理石,雕 有八仙道具、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個個栩栩如生。喜洲白 族民居的裝飾充分體現了喜洲人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審美特征云南大理白族民居是建筑史上獨樹一幟的建筑瑰寶,其 造型獨特,平淡素雅,裝飾精美,功能性和藝術性高度
6、統一, 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審美韻味。彩繪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一 大特色,遍布于山墻、門樓、屋檐等,技法為平涂,少有干 皴,色彩以墨或藍灰為主,多做漸變處理。圖案主要有角偶 紋樣、適合紋樣、單獨紋樣、二方連續、四方連續,題材多 取于自然,主要是動物和植物紋樣。造型上主要是對稱和均 衡式,顯現出一種均衡、寧靜、素雅之美。在白族民居建筑 中,木雕是普遍采用的的裝飾手法之一,主要突出材料自身 的特性,刷青漆,突出材料的紋理和色澤,工藝水平較高, 圖案線條流暢,雕飾精美,寓意豐富,具有傳神之美。也反 映出白族人崇尚自然,以自然為美的審美心理。這也符合我 國古典美學特征。老子曰:“道法自然”,王充的元氣自然
7、 論,“天地,含氣之自然也”等等。這些都在大理白族民居 建筑藝術中得到充分體現。“粉壁畫墻”的形式別具特色。 白族尚白,在白色的墻壁上,書法配上山水花鳥等國畫,白 墻藍色花紋,淡雅美觀,而具意蘊。建筑造型的個性是建筑 視覺美和獨具風格的基礎是審美價值的重要體現。白族民居 多為封閉式建筑,材料多土木結構的磚瓦房,極富裝飾,對 稱均衡,典雅莊重,有節韻律感,色彩淡雅,形成清心悅目, 優美和諧的居住環境,體現出靜謐素雅,與世無爭的含蓄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藝術傳承與創新白族民居建筑藝術是白族的寶貴遺產,是勤勞的白族人 民充分適應地域環境,利用錘煉而形成的地域技術。同時升 華而反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從而創造出造型獨特,外形美 觀,裝飾精致的優秀民族建筑特質,具有濃郁的地域特征, 是少數民族的精髓,值得我們很好的繼承和創新,也極具研 究價值。認真汲取白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提取民族元素,充 分利用現代白族民居建筑風格的作品,白族民居的雕刻技術 和繪畫技藝,在現代居民建筑適當借鑒運用。尊重創造傳統 民居的歷史,對其修舊處理,盡量保持其原生態,以其真實 面貌展示。(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