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建筑節能的認識誤區分析建筑節能形勢緊迫每年 11 月 15 日是媒體大力宣傳的 “ 保證供暖日 ” ,不少地方 11 月 5 日前后就已開始供暖;北京某報去年 11 月 15 日的有關報道刊登了一張圖片,表現了 “ 正常供暖 ” 后,街道上一派 “ 霧氣騰騰 ” 的 “ 樂觀 ” 景象;但是記者在此犯了一個節能知識上的錯誤:暖氣管道通風口上 “ 霧氣騰騰 ” ,表示的不是正常供氣,而是 “ 跑氣故障 ” 造成的浪費。在生活中,這樣的節能認識誤區經常存在。記者更應該提醒北京市民注意的是:北京冬季采暖用煤、用天然氣的 “ 充足、方便 ” ,是全國各地支持和援助的結果;而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
2、的相對緊缺是世所共知的:人均煤炭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我國煤炭探明可利用儲量近 2000 億噸,按目前開采速度僅可供應 80 年),人均石油儲量僅為 11% (我國石油探明可利用儲量近 23 億噸,按目前開采速度僅可供應 14 年),人均天然氣儲量僅為 4.5% 。今年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 “ 環境可持續指數 ” 評價,在全球 144 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序中,中國位居第 133 位。節能形勢非常緊迫。建筑節能是緩解我國能源緊缺矛盾,減輕環境污染,保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措施。搞好建筑節能,是挑戰,也是機遇;存在著重重困難,也存在著巨大潛力;要只爭朝夕,也要
3、循序漸進。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是約 20 年前從北方采暖地區的居住類建筑開始的。借鑒和參考節能先進國家的經驗,設定了在 1980 年住宅設計能耗水平的基礎上節能 30% 的指標;節能措施分建筑圍護結構節能、供熱系統節能兩大塊同步進行。 10 年前,上述節能指標提高到 50% 。 3 年前,北京市領先于全國,把節能指標提高到 65% 。作為全國能源供應的 “ 特保兒 ” ,北京市理應在節能方面多做貢獻;在經濟、技術實力上,北京市也有能力達到這一指標。考慮到 2008 年北京舉辦奧運引發的建筑熱潮,這一舉措也是完全必要的。大型公建能耗過高去年 7 月 1 日,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開始在全國實施。北京
4、市現有民用建筑 3.83 億平方米,其中住宅占 58.5% 、普通公共建筑占 36.1% 、大型公共建筑占 5.4% 。而大型公共建筑單位建筑面積耗電量指標卻是普通居民住宅的 10 至 15 倍,全市現有大型公共建筑的電耗相當于全市居民生活用電量的一半。由此說明,公共建筑節能的形勢也很緊迫。最近清華大學研究制定了公共建筑節能評估標準,在奧運會場館建設中試行,由專家對設計方案的節能效果進行評估等。舊房改造任務艱巨 比起新建建筑來,已建成建筑的節能改造面臨的困難更大。建設部建筑節能 “ 九五 ” 計劃和 2010 年規劃曾要求對北方采暖地區熱環境差或能耗大的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工作, 2000 年起
5、重點城市成片開始, 2005 年起各城市普遍開始。實際上,這一工作至今仍處于試點階段,比計劃滯后了約 10 年。對集中供暖住宅裝設熱表和溫控閥并按表計量收費的工作,也比原計劃滯后了約 10 年。 除了建筑物按節能標準進行新建、改建之外,各類建筑的日常節能運行管理,政府部門有關建筑節能各項政策、規定的制定和實施,建筑節能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建筑節能新思想、新理念的宣傳推廣 ,還有很多很多工作急待我們去完善或完成。認識誤區危機重重有關建筑節能,存在幾個重要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新的北京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 “ 節能 65%” ,就是說實施新標準后,北京地區的住宅采暖能耗可以比
6、 1980 年代節約 65% 。實際上,新的北京地區節能標準只是要求新建或改建的每座住宅樓,比同樣大小的一座 1980 年代建造的住宅樓 “ 節能 65%” 。但是,由于目前的北京地區住宅保有量遠遠高于 1980 年代的住宅保有量,也由于盡管提出了要求,可是所有 1980 年代以前的不節能住宅、 1980 年代以后按 “ 節能 30%” 、 “ 節能 50%” 建造的住宅幾乎都沒有進行符合新標準的節能改造,所以目前北京地區的冬季采暖能耗已數倍于 1980 年代的采暖能耗;隨著北京居民總數、人均住宅擁有量、住宅舒適程度的繼續飛快增長,即使我們的節能工作做得再好,在可以預見到的 10 到 20 年
7、間,北京地區的采暖能耗絕對值將繼續處于快速增長狀態。誤區二:我國在建筑節能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是因為經濟、技術的落后所致;待將來經濟、技術發展到相應水平,建筑節能工作才好開展。經濟、技術落后,對開展建筑節能工作有一定影響,但肯定不是決定性影響;我國在建筑節能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更主要的在于目前國內在生活態度、消費觀念上存在的一些浮躁和落后的東西:吃、住、行都要講排場、擺闊氣、比名牌,至于是否節能,好多人都只是口頭說說,實際上置于腦后而不顧。比如說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些設備已研制、生產出來了,某些人卻嫌它不好看、不方便,而不愿使用。以中國的國情,按當下的趨勢走下去,不等經濟、技術發展起來,能
8、源先已耗盡了。我國的建筑節能已是箭在弦上,刻不容緩。誤區三:搞節能建筑是 “ 只節能不節錢 ” , “ 只節能不舒適 ” 。某些人這么說,是為抵制節能建筑,為掩蓋自己只顧眼前利益、追求奢侈目標找借口;還有些人是認識模糊,以為冬天采暖是越熱越舒服,夏天空調是越涼越舒服。其實,科學的設計計算以及試點工程證明,節能建筑完全能做到 “ 又節能又節錢 ” , “ 又節能又舒適 ” 。退一步說,當前中國人多是為子孫甘當牛馬的;把眼光放寬一點,放遠一點,為大家的子孫后代多留一點能源,讓他們有更充分的時間去發明和生產用來代替這些能源的東西,我們自己多花點錢,犧牲點舒適度,又何嘗不可呢?誤區四:建筑節能是政府機
9、構、科研設計、房產開發、物業管理部門的事,與我們老百姓關系不大。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決定了必須有全社會的參與才能做好。那么多的節能法律、規范、標準、措施,必須有各階層老百姓的支持,都必須落實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行動中;而且建筑節能不僅僅是用法律、法規來約束就能做好的,還存在道德范疇的問題,更要求各階層老百姓的自覺行動來保證。比如說當前國內住宅戶均面積偏大的問題,它造成的從建設到運行過程的能源、資源浪費,決不在少數;但這個問題不能靠法律、法規來解決。有關部門只能從理論上進行研究,在媒體上宣傳引導;開發商只是跟著市場走;而市場正是取決于各階層老百姓的消費意向。我們不僅要批評日本人通過戰爭
10、和經濟手段獲得他國資源、能源,還應該學習日本人在建立節約型社會方面的做法和一致性:據日本官方 2004 年統計,全日本戶數占 56.6% 的戶建住宅(相當我國的別墅或農民住宅)一般使用面積約為 100120 平方米,占 40.0% 的集合住宅(相當我國各等級的高層、多層住宅)一般使用面積約為 5090 平方米,全日本住宅戶均使用面積為 93.85 平方米。而我國盡管經濟發達水平比日本低得多,當前城鄉新建住宅的使用面積約為日本住宅的 1.21.8 倍。我國是一個高耗能、低產出的國家,而日本是一個低耗能、高產出的國家。如果以生產一美元的等值物來計算,日本耗費的是一份能源,美國要耗費三份能源,而中國
11、最差,幾乎要耗費八份能源。由于資源缺乏,日本民族養成了節約能源和好鋼用在刀刃上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并融入其日常生活之中。中國人也要培養日本人那樣的危機意識,才能自覺、積極地為建筑節能填磚加瓦。誤區五:采暖、空調的室內設計參數就是最佳參數,日常運行都應該達到。以為冬天采暖是越熱越舒服,夏天空調是越涼越舒服,這肯定是錯誤的;而把采暖、空調的室內設計參數當做日常運行的最佳參數也不正確。實際上,日常運行的最佳參數應該綜合考慮節能和舒適度要求而定,應該隨著室外氣象參數和室內人員健康與適應情況而變化。若是冬天把室溫調得過高,或是夏天把室溫調得過低,反而容易患病。設計機構不能推脫在建筑節能方面的責任,但是真正要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走出節能認識的誤區,形成節約的社會風氣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