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綠色建筑設計策劃的空間策略【摘要】綠色建筑的落成,設計是最為先決的條件,為保證設計策劃的科學性,筆者認為可從空間策略的視角入手,在掌握綠色建筑設計策劃目標指引的基礎上,分別從規劃空間和單體空間兩個方面,深入研討設計策劃空間策略的應用方法,相關設計策劃經驗,可供相關綠色建筑工程參考借鑒。【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策劃;空間策略一、綠色建筑設計策劃的目標指引綠色建筑的設計策劃,嚴格來講并非只是設計單位的工作,而需要設計單位與業主經過斡旋、分析和協商,確定研究的設計策劃目標之后,指引設計策劃工作按部就班地開展。1、外部條件盡管建筑以外的自然環境,并不屬于建筑綠色規劃設計的內容,但外部環境與綠色建筑之間
2、,存在互相干擾的影響,尤其要兼顧對非生態系統的負干擾,以及考慮自然生態系統是否能夠承受建筑的干擾。在設計規劃范疇內,這種外部條件分析方法,屬“量入為出”的生態理念,包括土地人口承載力、水資源人口承載力、能源承載力、環境容量,都必須視為生態足跡的指標,控制設計策劃的生態服務數量和消耗占用程度。筆者認為綠色建筑界于普通建筑和理想建筑之間,綠色建筑與環境之間的影響,應考慮生態系統的總生產和生態承載力水平。2、內部條件內部條件建立在市場環境和建筑功能需求基礎上,同時也要考慮政策環境和宏觀經濟環境的兼容性。譬如市場對綠色建筑功能的要求條件,再如有關綠色節能的政策要求等。在這些條件的基礎上,綠色建筑在設計
3、策劃中,對設計要求、評價標準、材料條件、設備條件,以及水、電、氣、排污、交通等條件的詳細設計,最后形成嚴謹的內部條件,用于評價綠色建筑是否達標。在當前的諸多綠色建筑設計策劃工作中,往往沒有從宏觀視角考慮政策和經濟的影響,以致內部條件確立后,設計策劃工作依然流于形式。3、目標鎖定在分析綠色建筑設計策劃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之后,即可鎖定設計策劃的目標。在此筆者將其歸納為自然條件、社會條件、項目基礎條件,即建筑的設計策劃,是否遵循所在區域的地理、氣候和水文等條件,同時是否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文化教育、社會認識互相匹配,比方說,以及是否同時滿足國家對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控制項和環保技術基礎等。在此基礎上
4、,設計策劃方案中,方可確定建筑的規模、組成、功能、布局、綠色等級。二、綠色建筑設計策劃的空間策略根據綠色建筑設計策劃的目標指引,空間策略需體現對太陽能和風能的充分利用,并通過與景觀設計、布局設計等的互相配合,才能夠為綠色建筑設計提供實現的可能性。筆者基于相關的實際設計經驗,歸納總結了以下幾方面的空間策略:1、整體布局與太陽能利用2、整體布局與自然風利用3、整體布局與景觀設計按照以上的建筑景觀設計經驗,景觀的打造,要同時滿足“自然優先”、“整體優化”、“異質性”、“多樣性”等原則,在綠色建筑設計中,植物的利用最為重要,植物有利于營造區域的小氣候的,盡管不能夠視為建筑內部設計策劃的一部分,但對于建
5、筑綠色節能功能的實現,同樣具有功不可沒的作用。筆者建議在利用植物時候,盡量選用鄉土植物,在復合綠化之后,與建筑布局進行互相搭配,譬如借助高密度植物改變建筑外部氣流的方向,提高自然風引入室內的條件,亦可與建筑圍護結構相結合,類似于垂直綠化,可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除此之外,水體在建筑中,蒸發時吸收周圍熱量,可降低環境的溫度,在設計策劃時,在室內外布置景觀水體和雨水積蓄利用系統,是水體與綠色建筑布局搭配的常見方式。4、其他設計策略綠色建筑設計策劃的布局設計,一般以緊湊型布局為主,在保證功能合理和互不影響的基礎上,建筑的體型設計,相關系統能夠減少建筑的散熱,筆者建議體型設計時候,盡量減少建筑的外表面積
6、,即減少熱工性能較差的建筑面積。同時考慮建筑的通風潛力,盡可能保持平面布局的舒展,在不影響建筑美觀的情況下,以不規則的形體形式,能夠提高空氣的對流潛力。除此之外,建筑的平剖面熱環境分區,利用交通空間、輔助房間對環境氣候較低的空間,緩沖太陽輻射的不利影響。三、結束語綜上所述,綠色建筑的設計策劃,嚴格來講并非只是設計單位的工作,而需要設計單位與業主經過斡旋、分析和協商,確定研究的設計策劃目標之后,指引設計策劃工作按部就班地開展。空間策略需體現對太陽能和風能的充分利用,并通過與景觀設計、布局設計等的互相配合,才能夠為綠色建筑設計提供實現的可能性。文章通過研究,基本明確了綠色建筑設計策劃的空間策略,但考慮到不同建筑綠色設計策劃要求和條件的差異性,以上方法在相關設計策劃工作中,要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予以靈活地參考借鑒。【參考文獻】1劉撫英,厲天數,趙軍.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與目標j.建筑技術,2013(3):212-215.2郭偉.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要點淺析j.江西建材,2015(4):43.3汪文忠.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j.上海建材,2015(2):36-37.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