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第一章 前 言11.1 編制依據11.2 編制原則11.3設計概況1隧道建筑限界及軌道1隧道襯砌類型2線路平面與縱坡設置2第二章 工程概況32.1地形地貌32.2地層巖性42.3地質構造52.5地震動參數62.6水文地質62.7主要工程數量表8第三章 施工準備103.1基礎準備情況103.1.1內業準備10外業準備103.2技術培訓103.3技術要求10第四章 施工方案124.1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12施工程序12工藝流程124.2初期支護檢查13監控量測134.2.2初期支護檢查13斷面檢查134.3防排水系統安裝14防排水臺車就位14土工布及防水板鋪設144.3.3 環向排水板施作21
2、4.3.4 縱向排水管施作21環向止水帶施作224.4施工縫、變形縫224.5襯砌臺車254.6襯砌鋼筋29鋼筋加工29鋼筋安裝294.7泵送混凝土施工31配合比設計314.7.2 砼攪拌31砼運輸32砼灌筑及搗固32拆模及養護33泵送砼操作規程及其注意事項34泵送砼的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64.8材料要求37鋼筋37混凝土37防水材料374.9質量控制及驗收標準39防水板39施工縫、變形縫40盲管41鋼筋42二次襯砌質量檢驗42第五章 資源配置435.1勞動力配置435.2主要材料計劃表435.3主要施工機械設備配置445.4主要施工測量試驗設備配置44第六章 施工安全保證措施456.1綜合安
3、全保障措施456.2建立健全各項安全制度466.3加強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476.4加強安全生產檢查47開工前的安全檢查47定期安全生產檢查47經常性的安全檢查47專業性的安全檢查47第七章 冬、雨季施工質量保證措施487.1冬季施工質量保證措施487.2雨季施工質量保證措施48第八章 環水保措施508.1施工環水保制度保證措施50施工環境、水土保持規劃制度50環境保護、水土保持“三同時原則”50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508.2其他保證措施51維護自然生態平衡的措施51隧道施工水土保持措施52棄碴場水土保持措施52防止水源枯竭的措施52第九章 事故應急預案539.1事故或重大隱患分類、分級
4、以及危險源辨識53事故隱患、重大事故隱患和事故53事故類型53危險源和重要危險源53危險源辨識559.2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設置和職責56應急響應60保障措施65應急人員66應急救援經費66應急救援制度669.3外部應急資源66第一章 前 言1.1 編制依據(1)武漢至十堰鐵路孝感至十堰段雙線隧道復合式襯砌圖號漢十施圖(隧)參01;(2)武漢至十堰鐵路孝感至十堰段HSSG-3標段丁家營隧道設計圖圖號漢十施圖(隧)參08;(3)鐵路隧道設計規范 (TB10003-2005);(4)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3-2010;(5)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
5、6)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7)鐵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術指南(TZ331-2009);(8)漢十鐵路HSSG-3標段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9)其他項目施工的實踐及現場的實際情況;(10)項目招標文件、施工承發包合同文件、補遺書等。1.2 編制原則鐵路隧道二襯施工方案根據隧道的設計圖紙、洞內圍巖級別,選擇適宜的方法進行施工;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案,做到適用性和先進性相結合,進行技術經濟方案的比選,選擇最優方案施工;提高施工機械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偨Y經驗教訓,不斷的提高隧道工程二襯施工質量,為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駕護航。隧道二襯施工方案除
6、應符合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外,尚應符合環境保護和勞動衛生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確保丁家營隧道施工安全,滿足質量、環保要求。精心組織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確保無安全、質量、環境事故發生。1.3設計概況隧道建筑限界及軌道丁家營隧道為雙線隧道,設計行車速度為350km/h,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高速鐵路設計規范“圖 高速鐵路建筑限界輪廓及基本尺寸”,隧道襯砌內輪廓采用鐵路工程建設通用參考圖時速3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雙線隧道復合式襯砌(通隧【2008】0301)內輪廓,主要有:(1)(隧道內軌頂面以上凈空有效面積為100m2;(2)隧道內設置貫通的雙側救援通道,救援通道寬1.5m(自然同側線路中線外2.3
7、m起算)、凈高2.2m;(3)隧道內設置安全空間,安全空間應設在距線路中線3m以外,雙側設置,寬度不應小于0.8m,寬度不應小于2.2m;(4)隧道內設置雙側電纜槽,外側電纜槽結構外緣距同側線路中線距離為2.2m;(5)曲線地段及接觸網下錨段襯砌輪廓不考慮加寬。隧道襯砌類型(1)隧道除明洞段采用復合式襯砌外,余均采用復合式襯砌。復合式襯砌由初期支護,防水隔離層與二次襯砌組成,II級圍巖采用曲墻加底板結構型式,級圍巖采用曲墻加仰拱結構型式。初期支護采用噴射混凝土,二次襯砌采用模筑混凝土。 隧道襯砌類型,支護設計及輔助施工措施見“丁家營隧道支護設計及輔助施工措施表”。(2)洞口段150m范圍以外的
8、素混凝土二次襯砌,如需下錨或設置接觸網懸掛時,則設置三肢鋼架與單層鋼筋網片進行加強處理,鋼架間距根據槽道位置對應布置,具體設計詳見“漢十施圖(隧)參01-15”圖。線路平面與縱坡設置(1)隧道平面本隧道DK398+773DK399+495.35位于右偏曲線上,DK400+033.46DK401+333.30位于左偏曲線上,曲線要素見曲線要素表,其余均位于直線上。線 別左線(JD2)右線(YJD2)分界里程ZHDK396+597.75DK396+597.75HYDK397+187.75DK397+187.94YHDK398+905.35DK398+905.16HZDK399+495.35DK39
9、9+495.35曲線要素163137163137R80008000590590T1457.111456.39L2897.592896.15線 別左線(JD3)右線(YJD3)分界里程ZHDK400+033.46DK400+033.46HYDK400+503.46DK400+503.35YHDK400+863.30DK400+863.42HZDK401+333.30DK401+333.30曲線要素4451744517R1000010005470470T650.19650.40L1299.831300.25(2)隧道縱坡及豎曲線設置本隧道內設置單面下坡,縱坡及豎曲線設置如下表所示:變坡點里程DK3
10、98+350DK404+650坡度()-7.111.4坡長(m)63004100內軌標高(m)242.339(244.222)200.775(199.492)書曲線要素(m)R-30000 T-336.104 E-1.883R-30000 T-277.500 E-1.283注:其中括號內標高為未考慮豎曲線影響的標高,括號外標標高為已考慮豎曲線影響的標高。第二章 工程概況2.1地形地貌丁家營隧道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線路北西西走向。場區以剝蝕構造低山丘陵為主,地形起伏,局部陡峭,溝谷狹長,多呈“V”字型隧道穿越云母石英片巖,變輝綠巖等強、弱風化地層。本隧道起訖里程為DK398+773DK4
11、04+557,長5784m。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區,沿線地形標高195520m,隧道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屬控制性重點隧道工程。區內海拔標高一般為195m520m。溝谷內多發育溪流,局部水量較小,溝底出露基巖。山坡多基巖出露,部分覆蓋薄層全新統粉質黏土。2.2地層巖性隧道區出露的地層有第四系全新統(Q4)、元古界武當山群(Ptwd)以及侵入巖白馬山群(ZN)。沿線出露的地層巖性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統(Q4)區內分布的第四系全新統地層主要為發育與溝谷處的沖洪積層以及山坡地帶的殘破積層。沖洪積層,分布于各溝谷內,為粉質黏土、黃褐色、可塑、厚 02m殘坡積層,分布于沿線的山坡地帶,
12、巖性為粉質黏土、褐黃色、硬塑,一般厚度為01m。(2)元古界武當山群(Ptwd)主要分布于DK398+773DK398+915,DK399+545,DK404+557附近,巖性主要為云母石英片巖,全弱風化。其中,全風化,灰白色,灰黃色,風化呈土狀或土夾碎塊狀,厚約02.7m;強風化、灰白色、灰黃色、片狀構造、節理裂隙發育,巖體破碎,部分呈碎塊狀;弱風化,灰褐色、灰綠色、片狀構造、薄層中厚層狀,節理裂隙較發育,巖體較破碎。片理產狀;10302050,45492050。節理產狀:3641,34組/米,微張,泥質填充;1021157187,34組/米,微張,泥質充填;1311747284,23組/米
13、,微張,泥質充填;2863226086,23組/米,微張,部分泥質充填。根據物探震法實驗成果資料,隧址區基巖彈性波速為23004750m/s。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Rc為28.38MPa;結合物探及現場地調成果判斷,本套地層屬較軟巖。(3)侵入白馬山群(ZN)主要分布于DK398+915DK399+545附近,巖性主要為變輝綠巖,強風化弱風化,塊狀構造,節理較發育,巖質堅硬,巖體較破碎,局部地段巖體破碎。主要的節理產狀;2174,23組/米,微張,泥質填充;16354,12組/米,微張,泥質充填;31384,23組/米,微張,泥質充填。根據物探震法實驗成果資料,隧址區基巖彈性波速為3050445
14、0m/s。結合物探及現場地調成果判斷,本套地層屬硬質巖。2.3地質構造丁家營隧道隧址區域地質構造發育,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及沿線實際調查,結合物探,遙感資料等綜合分析,丁家營隧道洞身穿越斷層共4條,隧道左側約400850m處發育SF1剪切帶,其特征分述如下;(1) F1斷層在地表與隧道相交于DL399+945附近,與線路交角約55,兩側巖體節理裂隙較發育。斷層破碎帶寬約1050m,帶內發育碎裂巖體,斷層泥,具正平移斷裂性質,斷層產狀30076。Jz-153-丁深1揭示斷層F1,斷層構造帶附近巖芯呈塊狀,短柱狀,巖體較破碎。測井曲線反應在99.6113.5m裂隙發育,巖體破碎。(2)F2斷層在地表與
15、隧道相交DK402+400附近,斷層產于元古界武當山群云母石英片巖中,主要由EH-4揭示,推測為逆斷層,測繪未見明顯斷層特征,斷層走向60,斷層傾向大里程,傾角約71,兩側巖體節理裂隙較發育。(3)F3斷層在地表與隧道相交于DK402+400附近,斷層產于元古界武當山群云母石英片巖中,主要由EH-4揭示,推測為逆斷層,測繪未見明顯斷層特征,斷層產狀2760,推測為逆斷層。(4)F4斷層在地表與隧道相交于DK403+265附近,與線路交角約18,兩側巖體節理裂隙較發育。斷層破碎帶寬約10m,帶內發育碎裂巖,斷層泥,斷層產狀2760,推測為逆斷層。(5)SF1剪切帶磨針井剪切帶,為脆韌性推覆剪切帶
16、,距隧道約400850m。其延伸方向為磨針井-陳埡-楊家梅埡子-徐家院一線,總體呈近東西向展布,剪切面理產狀一般為10254068,區內長約2325km,寬2001000m。剪切帶內廣泛發育云母石英構造片巖,透鏡狀,強烈褶皺狀石英脈。此外,密集折劈帶也很發育,同時沿帶出現不同程度的碎裂化現象,并伴有高嶺土化和褐鐵礦礦化飾邊,受構造影響,剪切帶內巖體破碎。根據物探解譯,截切帶范圍距離線路較遠,距線路最近約400m,對線路無影響。2.5地震動參數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及本線地震安全性評估成果,丁家營隧道隨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
17、 2.6水文地質(1)地表水隧道區地表水系局較發育,主要為賀家溝、東溝、左家溝、猴河等,溝谷中多有小溪流發育,一般呈V型沖溝,屬山區型羽狀溝網匯集而成,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具有山區季節性河流特征。(2)地下水地下水類型為基巖裂隙水,按其賦存空間及區內地層巖性及構造可分:風化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兩類,各地下水類型的主要特征詳述如下:風化裂隙水:主要賦存與基巖的風化裂隙中,巖體受風化影響而破碎,透水性較強,含水較均一。構造裂隙水:賦存與構造破碎帶之中,受構造影響,賦存于構造破碎帶及構造裂隙之中,主要分布于沿線的斷層和剪切帶附近,隨著深度的增加,裂隙的張開程度及連通性逐步減弱,其含水性隨之逐步降低,
18、其含水性具有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弱的特點。深部主要為沿著部分張開構造裂隙或斷層帶發育的脈狀裂隙水。 (3)隧道涌水量根據設計提供資料丁家營隧道正常涌水量為3600m/d,雨季最大涌水量為5250m/d。2.7不良地質(1)危巖落石隧道出口處兩側山體較陡,巖體節理較發育,巖體破碎,局部風化不均,可見危巖,遇外力干擾狀況下易坍塌落石,施工前需及時加固處理并加強對隧道洞口的防護。 (2)高地應力隧道埋深H121m時,隧道洞身屬高地應力區,隧道埋深H212m時,隧道洞身屬極高地應力區。隧道軟質巖洞身段大部分屬于高地應力區,部分地段屬于極高應力區,隧道圍巖有可能發生大的變形。高初始應力區軟質巖體施工中的主要
19、現象應力狀況埋深范圍Rc/smax主要表現極高應力212m6.5,不溶物含量2000mg/L, 可溶物含量5000mg/L。4.8.3防水材料襯砌防水板、中埋橡膠止水帶、中埋鋼邊橡膠止水帶、排水板、縱向排水盲管、土工布等材料符合設計要求。表 土工布技術指標表序號項目技術指標備注1單位面積質量偏差(%)-52厚度(mm)2.83幅寬偏差(%)-0.54斷裂強力(KN/m)20.5縱橫向MD/CD5斷裂伸長率(%)606CBR頂破強力(KN)3.57等效孔徑O90(O95)(mm)0.1488垂直滲透系數(cm/s)K(10-110-3),K=1.09.9項目性能指標材質(原材料不得使用再生料)E
20、VA規格尺寸(不允許出現負值)厚度(mm),極限偏差為-51.5幅寬(m),極限偏差為-12長度(m)20斷裂拉伸強度(Mpa)常溫18扯斷伸長率()常溫650撕裂強度(KN/m)100不透水性0.3MPa/24h無滲漏低溫彎折性()-35加熱伸縮量(mm)延伸2收縮6熱空氣老化(80168h)斷裂拉伸強度(MPa)16扯斷伸長率()600耐堿性飽和Ca(OH)2168h斷裂拉伸強度(MPa)17扯斷伸長率()600人工候化斷裂拉伸強度保持率() 80扯斷伸長率保持率() 70刺破強度(N)1.5mm300表 防水板技術指標匯總表表 其他防水材料技術指標匯總表序號材料名稱材料指標1打孔波紋管H
21、DPE材質(聚乙烯復合材料),開孔率不小于40,開孔為長條型,孔口的大小可為10mm1.5mm30mm1.5mm,在360范圍內均勻分布,環剛度6.3kpa2排水板高密度聚乙烯凹凸型排水板(50cm(寬)1cm(厚);單位面積質量:500g/m2900g/m2;凹凸高度:7.5mm; 抗壓強度:150KN/m2; 抗拉強度:200N/10mm; 延伸率:253中埋式橡膠止水帶S型規格尺寸:300mm8mm(寬厚);B型規格尺寸:300mm10mm15mm(寬厚半徑),其它詳見“橡膠止水帶物理力學性能表”4鋼邊橡膠止水帶規格尺寸:300mm8mm(寬厚),其它詳見“橡膠止水帶物理力學性能表”5背
22、貼式橡膠止水帶規格尺寸:300mm8mm30mm(寬厚凸高),其它詳見“橡膠止水帶物理力學性能表”6聚硫密封膠SGJL851M型新型防水聚硫密封膠,密度1.60.1g/cm(3),適用期26h,表干時間24h,下垂度1mm,恢復率80,低溫柔性-55,粘結強度0.4Mpa,伸長率500,顏色接近砼。4.9質量控制及驗收標準4.9.1防水板(1)主控項目防水板、土工復合材料的材質、性能、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按進場批次檢驗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防水板必須按設計要求進行焊接,焊接應牢固,不得有漏焊。檢查數量:檢查焊縫數量的5%,并不得小于3條焊縫。檢查方法:采用雙焊縫間充氣檢查。防水板
23、鋪設范圍及鋪掛方式應符合要求。鋪設時防水板應留有一定的余量,掛吊點設置的數量應合理。檢查數量:全部檢驗。檢查方法: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觀察。(2)一般項目:鋪掛防水板的基面應堅實、平整、圓順,無翻水現象;陰陽角處應作成圓弧形。檢查數量:全部檢查。檢查方法: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觀察。防水板焊縫無漏焊、假焊、焊焦、焊穿等現象。檢查數量:全部檢查。檢查方法: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觀察。防水板的鋪設應與基層固定牢固,不得有繃緊和破損現象。檢查數量:全部檢查。檢查方法: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觀察。防水板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cm,允許偏差為-10mm,焊縫寬度單條焊縫的有效焊接寬度不小于1.5cm。檢查數量
24、:檢查焊縫數量的5%,并不得小于3條焊縫。檢查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4.9.2施工縫、變形縫(1)主控項目:施工縫、變形縫所用中埋式橡膠止水帶、鋼邊橡膠止水帶、界面劑等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等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品種、規格全部檢查,性能按批取樣試驗檢測。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并進行有關性能試驗。施工縫防水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后澆筑混凝土應在先澆筑的混凝土終凝后方可進行。澆筑前應對原有混凝土表面進行清洗,清除浮漿保持濕潤并鋪厚度為3050mm的11水泥砂漿。變形縫的防水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止水帶接頭連接符合設計要求,接縫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脫膠現象。中埋式止水帶應和變形
25、縫中心線重合,止水帶不得穿孔。混凝土澆筑前應校正止水帶位置,保持其位置準確、平直。檢查數量:全部檢查。檢查方法:觀察。施工縫、變形縫等細部構造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求,表面不得有滲漏。檢查數量:全部檢查。檢查方法:觀察和尺量。(2)一般項目:施工縫、變形縫填塞前,縫內應清掃干凈,保持干燥不得有雜物和積水檢查數量:全部檢查。檢查方法:觀察。施工縫、變形縫的外觀應達到縫寬均勻、縫身豎直、環向貫通、填塞密實、外表光潔。檢查數量:全部檢查。檢查方法:觀察。4.9.3盲管(1)主控項目:盲管材料質量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按進場批次檢驗。檢查方法:進行試驗。環向排水板的布置符合設計要求。襯砌背后設置的排水盲管
26、、隧道設置的中心排水溝應根據隧道的滲水情況,配合襯砌一次施工,施工中應防止混凝土或壓漿浸入盲管或暗溝內堵塞水路。檢查數量:全部檢查。檢查方法:觀察。盲管(溝)的綜合排水效果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全檢檢查方法:觀察(2)一般項目:盲管的構造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全檢檢查方法:觀察盲管的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全檢檢查方法:觀察4.9.4鋼筋鋼筋的加工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符合下表規定。表 鋼筋加工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名稱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的全長10尺量2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203箍筋內凈尺寸3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按鋼筋編號各抽檢10%,并各不少于
27、3件。鋼筋安裝及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規定。表 鋼筋安裝及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mm)和檢驗方法序號名稱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雙排鋼筋,上排鋼筋與下排鋼筋間距5尺量兩端、中間各1處2同一排中受力鋼筋水平間距103分布鋼筋間距20尺量連續3處4箍筋間距105鋼筋保護層厚度+10、-5尺量兩端、中間各2處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4.9.5二次襯砌質量檢驗(1)混凝土結構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6的規定。檢驗數量:施工單位每一澆筑段檢查一個斷面。(2)混凝土結構表面應密實平整、顏色均勻,不得有露筋、蜂窩、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檢驗方法:
28、觀察。第五章 資源配置5.1勞動力配置表5.1-1 主要勞動力配置計劃表序號部門、工班人員職務及名稱人數備注1管理人員工區經理1項目人員合計:27人2管理人員工區總工13管理人員副經理14管理人員工會主席15管理人員領工員4管理人員工程部部長16管理人員技術主管37管理人員技術員98管理人員材料員39管理人員設備管理員310管理人員安全員411測量組測工1212綜合班普工27輔助班組合計:27人13二襯班鋼筋安裝工36施工班組合計:51人14混凝土班混凝土工155.2主要材料計劃表表5.2-1 主要材料配置計劃表序號材料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水泥42.5t18747.362砂m44125.153米
29、石m58102.434速凝劑t257.25減水劑t240.766纖維素纖維kg191337鋼筋接駁器個1461985822mm鋼筋t595.95920mm鋼筋t1248.51014mm鋼筋t232.58118mm鋼筋t234.34126mm鋼筋t2.165.3主要施工機械設備配置擬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設備表詳見表6.3-1。表5.3-1 擬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設備表序號機具規格型號數量備注1簡易吊裝設備自制12射釘槍或鐵錘可調節火力43簡易臺架自制24襯砌液壓臺車12m15輸送泵HTP6016發電機17止水帶焊接機1專用設備8超聲波熱熔焊接1專用設備9自動爬焊機2專用設備10混凝土運輸罐車12
30、m365.4主要施工測量試驗設備配置擬配備本工程的測量儀器設備表見表6.4-1。表5.4-1 擬配備本工程的測量、試驗儀器設備表序號儀器設備名稱型號規格數量用途備注1全站儀TCR4021隧道測量2水準儀DSZ21隧道測量第六章 施工安全保證措施本工程開工前制定安全生產保證計劃,編制安全計劃措施,確保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性,施工用電等安全重點防范工程,施工中結合現場和實際情況,單獨編制施工安全專項方案。6.1綜合安全保障措施為實現安全目標,本工區工程設立以工區經理為第一責任者的安全生產領導組,總負責并領導本項目的安全生產工作。主管安全生產的副經理和安質部長為安全生產的直接責任人,總工程師為安全生產
31、的技術負責人。設專職安全員;工班設兼職安全員,自上而下形成安全生產監督、保證體系,具體見圖11-1。對施工生產實施全過程安全監控。建立健全各項安全制度、加強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做好專項安全技術方案的編制與審批、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提高和增強安全意識,經常對全員進行遵章守紀的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責權,抓好逐級負責制的落實。安全領導小組組長:工區經理副組長:安質部長 安全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目標安 全 活 動 經 費安 全 管 理 措 施安 全 獎 懲 條 例三 工 教 育安 全 基 礎 培 訓 防淹亡防 交 通 事 故定 期 檢 查定 期 檢 查不 定
32、期 檢 查防火災防觸電 各部門、業務室生產副經理防塌方 施工員及專職安全員 各工班安全員、安全監督崗崗員現場安全生產確保施工全過程安全目標實現獎懲兌現提高安全意識 提高預防、預測能力消除事故隱患安全教育安全培訓安全工作體系安全控制安全檢查圖6.1-1 安全生產保證體系框圖6.2建立健全各項安全制度結合丁家營隧道的施工特點,相應的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做到有制度、有考核、有獎懲,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以制度保安全、以制度促安全,使工地形成良好的安全事故預防和防范氛圍。主要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安全技術交底制度、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危險崗位操作規程及書面
33、告知制度、開挖爆破作業安全規章制度、車輛運輸運行安全作業制度、各類機械的安全作業制度、用電安全制度、火工品管理制度、重大安全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及演練等、防洪、防火、防坍塌等應急預案。6.3加強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經常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員工真正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必要性,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自覺地遵守各項安全生產法令和規章制度。開工前,對所有參建員工進行上崗前的安全教育。對從事電氣、起重、高空作業、焊接、機動車駕駛等特殊工種的人員,經過專業培訓,獲得安全操作合格證后,方準持證上崗。6.4加強安全生產檢查6.4.1開工前的安全檢查主要內容包括:施工組織設計是否有安
34、全措施,施工機械設備是否配齊安全防護裝置,安全防護設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員是否經過安全教育和培訓,施工安全責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是否有應急預案等。6.4.2定期安全生產檢查每月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積極配合上級進行專項和重點檢查;施工班組每日進行自檢、互檢、交接班檢查。6.4.3經常性的安全檢查安全員日常巡回安全檢查,檢查重點:爆破施工、炸藥庫設置及危爆物品管理、施工用電、機械設備、高空作業等。6.4.4專業性的安全檢查針對施工現場的重大危險源,對施工現場的特種作業安全、現場的施工技術安全、現場大中型設備的運用、運轉、維修進行檢查。第七章 冬、雨季施工質量保證措施丁家營隧道位
35、于湖北省十堰市,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大部分地區光熱比較充足,雨量比較適中,地區性小氣候顯著,但時空分布不均。全區大部分地區屬于季節性溫潤,半溫潤和亞熱帶山地氣候類型。最低氣溫出現在一月,最高氣溫出現在七月,極端最低氣溫在-17.6,極端最高氣溫在43.4,春季升溫和秋季降溫都很迅速,且幅度較大,歷年均溫15左右。年均日照時數16551958小時,無霜期224255天。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六至八月是本區全年雨水,熱能最豐富的季節。7.1冬季施工質量保證措施當室外平均氣溫連續五天低于5或日平均氣溫低于-3時,按冬季施工要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施工。(1)進入冬期施工前,收集工地氣象歷年氣象資料
36、,設置工地氣象觀測點,建立觀測制度,及時掌握氣象變化情況;落實有關工程材料、防寒物資、能源和機具設備。高度重視冬季施工的組織管理。根據各單項工程特點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進行施工工藝設計。切實落實各項冬季施工方案和措施,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2)混凝土采用混凝土運輸車進行運輸,輸送泵入模。運輸車罐體外部包裹棉被進行保溫,混凝土輸送泵管采取防火草簾外纏塑料布的保溫措施,并盡量縮短混凝土運輸時間。(3)冬期鋼筋加工必須搭設施工棚,棚內采用暖風取暖,盡量避免棚外鋼筋施工。必須在施工棚外施工時,使焊縫和熱影響區緩慢冷卻;焊后的接頭采用爐渣進行保溫。(4)對于加工好的鋼筋盡量進行室內保存,必須置于室內。
37、 (5)隧道洞外高位水池、外露供水管和輸水管采用保溫措施。施工機械車輛停放在暖棚車庫內,并采取防凍保溫和防滑措施?;炷敛捎霉捃囘\輸,泵送入模,以減少混凝土的倒運次數,減少混凝土由出機到澆筑的過程中的溫度降低。7.2雨季施工質量保證措施與當地氣象部門緊密聯系,隨時掌握氣象情況,預防為主,并在雨季前做好工程用料儲備工作。合理布置施工場地內的排水溝、截水溝等排水設施,雨季派專人負責排水,加強對排水設施的檢查維護,確保排水設施的暢通。加強便道的養護,雨季前路面碾壓密實,做好便道排水溝和橫向排水坡的處理,使道路暢通,路面不積水,便道派專人負責養護。工地預備足夠的防汛物資和設備,如草袋、蓬布、大功率抽水
38、機等,嚴禁挪用防汛物資和設備。砂石大堆料及其他材料堆放,有防沖刷和防洪措施。并作好駐地的防洪工作。對材料做好遮蓋防水工作,使任何避免水的材料、產品、半成品免于浸泡淋濕,鋼筋存放于料棚內,防止雨淋。配備足夠的發電機,以確保汛期突然停電情況下的防排水需要。設備的電閘箱采取防雨、防潮等措施,并安裝好接地保護裝置。風雨天加強對高壓電力線和通汛設施的巡回檢查,保證施工用電和通訊正常使用。第八章 環水保措施8.1施工環水保制度保證措施8.1.1施工環境、水土保持規劃制度施工前對施工區域的環境情況進行調查,根據國家、交通部、地方政府有關環保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地方上有關環保、水保管理辦法,制定環境保護、水土
39、保持的具體安排及相應措施,確保環境保護目標。8.1.2環境保護、水土保持“三同時原則”環境保護、水土保持“三同時原則”,即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實施、同時施工的原則。施工時根據環保設施設計及施工方案,做好設計環保設施及臨時工程的環保設施,保護好施工現場及駐地周圍環境。本隧道環境保護、水土保持重點為施工噪聲、振動、污水、泥漿、揚塵、施工固體廢棄物管理控制等。8.1.3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建立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本隧道環境保護工作由工區經理負責,由項目部及工區向業主單位負責。項目部負責隧道內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的制定、下達、實施和考核工作,將環境保護工作與每
40、個施工人員的責任、權力、利益和義務有機結合,切實做到獎優罰劣。組織保證工區經理工區經理物機部部長安質部部長工程部部長辦公室主任財務部部長工經部部長生產副經理生產副經理安質部長總工程師施工保證接受管理執行環保法規落實到個人分解到工序部門檢查積極配合各環保信息及時反饋減少污染最大限度的安質部工程部物機部制定環保方案和措施對照檢查、監督落實協助監督環保方案措施的落實制定設備、物資防治措施環保、水保、文物保證體系制度保證監督、檢測環保效果辦公室制定環保目標責任制和監管辦法密切與當地環保部門聯系貫徹執行環保法規文件財務部監督獎金發放,按有關制度進行獎罰,拒驗不合格工程圖8.1-1 環水保保證體系框圖8.
41、2其他保證措施8.2.1維護自然生態平衡的措施保護植被,使地表植被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施工現場生產、生活房屋及生活設施、原材料堆放處和材料加工場均在規劃的區域內進行。修建的施工便道,要結合鄉鎮今后使用,選擇線路。隧道棄碴場必須保證不發生泥石流情況,創造綠化條件。8.2.2隧道施工水土保持措施隧道施工前做好天溝與防排水設施,進洞前做好洞門及洞口仰坡、邊坡的防護工程,洞內排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不污染河渠水源,不沖毀農田。8.2.3棄碴場水土保持措施棄碴場選址依據設計文件規劃或與地方有關部門協商,結合當地土地利用規劃。一般選擇在坡度較緩、易于形成坡度開發山坡荒地處,避開大面積匯水地帶的滯留谷地。棄
42、碴前先將地表熟土集中存放,砌筑片石擋碴墻,墻身設泄水孔,碴底預埋透水管道,必須先擋后棄,工程結束后對棄碴場進行平整,地面做必要的防護,將存放的熟土回填棄碴場頂部,植草復墾。對隧道工程開挖的棄碴,除能利用的外均在棄碴場內堆放,不得隨意向河流和設計范圍以外的場地堆棄。8.2.4防止水源枯竭的措施隧道斷層或漏水可能會影響地表水源變化,破壞水環境。因此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好防水設施,按照“以堵為主,限量排放”和“先堵水,后開挖”的原則組織施工。為此,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把防止水源枯竭作為一個重要內容,針對工程實際情況,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保護措施,施工中認真貫徹執行。施工時,安排專人對地下、地表水
43、位進行觀察,發現水位突然變化、水資源流失大時,及時向設計部門反映,改變施工方案,保證對水環境的保護。施工、生活用水本著節約的原則,尤其對高山水池的管理,杜絕高山水池漏水,配設自動加水裝置,當水量達到設計要求時,自動關機,防止水資源的浪費。第九章 事故應急預案9.1事故或重大隱患分類、分級以及危險源辨識9.1.1事故隱患、重大事故隱患和事故事故隱患是指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發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導致重大人身傷亡或者重大經濟損失的事故隱患,加強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控制管理,對于預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義。事故是人(個人或集體)在為實現
44、某種意圖而進行的活動過程中,突然發生的、違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動暫時或永久停止的事件(引自伯克霍夫對事故的定義)。事故的含義包括:事故是一種發生在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中的特殊事件,人類的任何生產、生活活動過程中都可能發生事故。事故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出乎人們意料的意外事件。由于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非常復雜,往往包括許多偶然因素,因而事故的發生具有隨機性質。在一起事故發生之前,人們無法準確地預測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生什么樣的事故。事故是一種迫使進行著的生產、生活活動暫時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事故中斷、終止人們正?;顒拥倪M行,必然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某種形式的影響。因此,事故是一種違背人們意志的事件,是
45、人們不希望發生的事件。9.1.2事故類型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 64411986)將企業工傷事故分為20類。分別為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漏水、放炮、火藥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傷害等。9.1.3危險源和重要危險源危險源是指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的、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是能量從那里傳出來或爆發的地
46、方。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安全生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確定重大危險源的核心因素是危險物品的數量是否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所謂臨界量,是指對某種或某類危險物品規定的數量,若單元中的危險物品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該數量,則該單元應定為重要危險源。具體危險物質的臨界量,由危險物品的性質決定。重要危險源是指能導致重大事故發生的危險因素,具有傷亡人數眾多、經濟損失嚴重、社會影響大、發生可能性大的特征。危險源存在于確定的系統中,不同的系統范圍,危險源的區域也不同。例如,從全國范圍來說,對于危險行業(如石油
47、、化工等)具體的一個企業(如煉油廠)就是一個危險源。而從一個企業系統來說,可能是某個車間、倉庫就是危險源,一個車間系統可能是某臺設備是危險源;因此,分析危險源應按系統的不同層次來進行。一般來說,危險源可能存在事故隱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隱患,對于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一定要及時加以整改,否則隨時都可能導致事故。重大事故隱患與重要危險源的概念與構成要素事故隱患與危險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隱患是指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實質是有危險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狀態”,這種狀態可在人或物上表現出來,如人走路不穩、路面太滑都是導致摔倒致傷的隱患;也可表現在管理的程序、
48、內容或方式上,如檢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員培訓不到位等。實際中,對事故隱患的控制管理總是與一定的危險源聯系在一起,因為沒有危險的隱患也就談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對危險源的控制,實際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隱患或防止其出現事故隱患。所以,在實際中有時不加區別也使用這兩個概念。9.1.4危險源辨識按照中鐵隧道集團管理體系文件(危險源部分,包括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工區根據施工現場實際和既有的各種邊界條件(施工技術資料、施工技術方案、周邊施工環境、所投入的施工資源等等),進行了危險源的辨識工作。本標段的重要危險源在對危險源辨識、評價的基礎上,工區組織相關專業人員、有經驗的現場施工作業人員等對本工區的重要
49、危險源和重要危險源進行綜合評價,確認以下危險源為本工區施工過程中的重要危險源,重要危險源一覽見12.2-1。表9.1-1 重要危險源一覽表序號重要危險源名稱有可能存在的場所或部位傷害或損失1坍塌隧道2突泥、涌水隧道3多人高處作業(高空作業)多功能作業臺架、隧道襯砌、錨網噴作業、4火工品爆破物品貯運、洞內外爆破5施工用電安全生產、生活場所6火災生產、生活場所7交通事故洞內交通、洞外交通8機械作業施工現場或隱患分級按照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隱患和事故的分級如下。本企業事故原則上分為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隱患分級A一般隱患B慣性隱患C重大隱患事故分級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
50、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A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2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B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2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2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C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2人以下死亡,或者12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2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D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2人以下重傷,或者12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耙陨稀卑ū緮担Q的“以下”不包括本數。9.2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設置和職責1、組織
51、機構應急指揮中心成員組成應急指揮中心是工區各類重要危險源和事故處置應急指揮的最高指揮機構,由工區經理、書記、副經理、總工以及各職能系統部門負責人組成。應急指揮中心成員和組織機構見圖12.1-1。應急指揮中心組織機構見圖9.2-6。應急指揮中心下設通信聯絡組、應急搶險組、應急消防組、安全保衛組、后勤救護組、事故調查組、信息處理組。2、應急機構和職責應急指揮中心成員總指揮:張迪迪副指揮:陳小華、楚東方、饒義洪 成員:潘家加、李鵬斌、張海洋、皮洪萬、李艷林、羅仁偉、陳艷及各班組長。應急指揮中心職責 責應急救援的決策和指揮。組織制定事故應急預案及其演習計劃,并定期組織進行演習、評估和修改完善。安安質部
52、張海洋工工程部潘家加設設備部皮洪萬工工經部李鵬斌財財務部李艷林物物資部羅仁偉試辦公室陳艷辦應急處置小組工區經理:張迪迪工區土木總工:陳小華架子隊長:饒義洪工區書記:楚東方圖9.1-1 應急指揮中心成員組成框圖通訊聯絡組(負責人:陳艷)應急搶險組(負責人:陳小華)應急消防組(負責人:羅仁偉)安全保衛組(負責人:張海洋)后勤救護組(負責人:皮洪萬)事故調查組(負責人:饒義洪)信息處理組(負責人:楚東方)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張迪迪)圖9.1-2 應急指揮中心組織機構框圖識別和確定重要危險源或重大事故的級別,確定應急程序的啟動與否。負責應急救援預案體系的建設和運轉。通報發布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與處理
53、的進展情況。協調與外部應急力量、相關政府部門等的溝通和聯系。通訊聯絡組通訊聯絡組成員組 長:陳艷成 員:辦公室成員通訊聯絡組職責 A保證救援指揮中心的指揮信息的暢通和及時傳達。B負責對外聯絡事宜。C負責掌握、提供相應救援組織和人員的通訊聯絡方式。D負責在緊急情況下通訊聯絡的暢通。應急搶險組 應急搶險組成員組 長:陳小華副組長:饒義洪、潘家加成 員:張海洋、皮洪萬應急搶險組職責A負責控制事故蔓延,搶救受傷人員。B負責應急處理,參與制訂排險、搶險方案。C組織搶險人員落實排險、搶險措施。D提出并落實搶險救災及裝置、設備搶修所需的物資。E及時向指揮中心報告事故處理情況。F參與事故的調查。應急消防組 應
54、急消防組成員組長:羅仁偉成員:班組義務消防隊員應急消防組職責A根據警情,迅速正確組織出警。B負責滅火方案的確定、滅火人員的組織、火勢控制。C負責火災現場的人員搜救等工作。D負責相關應急物資的保管、維護和補充。E參與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安全保衛組 安全保衛組成員組長:張海洋 成員:由各班組安全員,必要時聘請地方公安人員組成。職責A執行指揮中心命令,參與制訂事故排險、搶險方案,組織落實相關的緊急措施。B做好事故現場的警戒和保衛工作。C組織清點、疏散受災人員、統計傷亡人數。D收集事故現場有關證據,參與事故調查處理。 后勤救護組 后勤救護組成員組長:皮洪萬成員:由行政、工會、物資供應、醫院等相關部門人員
55、組成職責A負責搶險物資、設備設施、防護用品及搶險救災人員食品、生活用品及時供應。B負責受災群眾的安置和食品供應等工作。C協助疏散、安頓受災群眾。D做好傷員的現場救護、傷員轉運和安撫工作。事故調查組事故調查組成員組長:饒義洪成員:由行政、工會、工程、安質、設備、物資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事故調查組職責A負責事故過程調查。B負責撰寫事故調查報告。9.2.1應急響應1、分級響應重要危險源預案響應重要危險源由本單位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并組織本單位各方面力量處置。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別重大事故預案響應一般及以上事故由本單位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本單位各方面力量處置的同時
56、,報上級應急救援指揮部門,請求上級應急救援指揮部門啟動相應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各方面力量進行處置。應急事件分級工區:慣性隱患,重大隱患事件或一般事故及以上。項目部:重大隱患事件或一般事故及以上。2、響應程序接警和通知主要報警電話見表“工區應急事件電話一覽表”表9.1-2 工區應急事件電話一覽表序號應急級別聯系人職務聯系電話1項目部張法利經理2項目部馮友平書記3項目部文富源總工136276612124項目部王軍團安全總監5項目部李順斌辦公室主任6工區張迪迪經理7工區楚東方工會書記8工區陳小華總工9工區饒義洪架子隊長10工區張海洋安質部部長11工區潘家加工程部部長12工區皮洪萬設備部部長13工區羅仁
57、偉物資部部長14工區陳艷辦公室主任報警程序企業員工或操作人員在發現發生事故或緊急情況下,應立即向當班班長或負責人報告或立即撥打企業24小時報警電話,當班班長或負責人立即向工區主要負責人報告。緊急情況下企業員工或操作人員可越級報告。報警人員報警內容應包括:a發生事故的具體地點。b事故類型(火災、爆炸、中毒等)。c有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d事故嚴重程度。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立即通知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由總指揮確定是否啟動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并同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注:1、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
58、告。2、同時按照集團公司規定向上級報告。)指揮中心通過報警系統通知各應急救援組和企業內人員,讓他們了解企業內發生的事故或緊急情況,動員應急人員立即采取行動,并提醒其他無關人員采取進入安全避難地點、轉移到安全地點或撤離企業等防護行動。a通訊聯絡組要立即投入工作,保持企業內指揮中心與各應急救援組織的通訊聯絡暢通,同時,要保持與外部相關機構的聯絡的暢通。b指揮中心根據事故性質應做好公眾防護行動的準備工作,以便在緊急情況下為政府提供建議。指揮與控制指揮中心決定全面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后,通知指揮中心人員和各應急救援組全部到位;根據事故的情況,指揮各應急救援組加強對事故現場救援和控制;并對危險區域進行封閉、
59、隔離,對危險區域的人員迅速疏散;必要時請求外部救援力量支援。警報和緊急公告通訊聯絡組負責對外發布警報和緊急公告。條件:當事故可能影響到周邊地區的單位,并可能造成威脅時,經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批準,向周邊企業、公眾發出緊急公告。方式:宣傳隊采用廣播、電話、走向街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緊急公告。內容:告知事故的性質,以保證公眾和周邊單位能夠及時進行自我防。通訊建立在應急情況下的通訊系統,通訊暢通由通訊聯絡組全面負責。在應急行動中,所有直接參與或者支持應急行動的部門都應當滿足以下要求:應急運行中維護自己的通訊設備,保持暢通,并保持與應急中心的通訊聯絡。準備必要時啟動備用的通訊系統。恢復正常運轉時或者保管前對
60、所有通訊設備進行清潔、維修和維護。事態監測與評估在應急救援過程中根據對事故的發展勢態及影響,必須及時進行動態監測與評估。監測采用相應的監測儀器和監測方法,設置合適的監測點進行監測。根據監測結果與事故發展態勢,指揮中心對事態作出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指揮中心決定是否請求啟動上級應急救援預案。公共關系在重大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將事故的信息、影響、救援工作的進展等情況向上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報告。并明確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的人員、內容及權限等。搶險救援搶險救援是應急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承擔著救人、設備更換、設備維修等重要職責。應急人員在到達現場進行救援時,應執行員工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防止事故擴展優
61、先、保護環境優先的應急救援行動優先原則。應急人員趕到現場后,根據以上原則和事故的性質、事態發展等確定應急救援措施和步驟。警戒與治安安全保衛組負責警戒和治安。警戒人員接到通知后配備相應的個人防護設備立刻趕赴現場擔任警戒工作,對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維護現場治安秩序,保證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員疏散等交通暢通,禁止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進入事故現場。應明確:警戒人員所需的個體防護設備。警戒工作的原則和事件處理方案。警戒工作的負責人。人員疏散與安置疏散a疏散工作由安全保衛組、應急救護組等共同組織實施。b首先疏散無關人員。c接著是全面停工的剩余工作人員的撤離,在撤離前,必須根據指示關閉所有
62、的設備和設施。d疏散按明確的疏散方法、疏散路線進行,將疏散人員引導到安全區域。安置a疏散的人員由安全保衛組負責安置到確定的安全區域,并負責被疏散人員的安全保衛工作。b后勤救護組負責管理受災害影響被疏散的人員。c后勤救護組組織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救護,安全保衛組協助盡快將受傷人員轉送醫院救治。醫療與衛生根據不同的事故類型和事故受傷人員的傷情,采取不同的現場急救措施,并及時將傷員轉送醫院救治。后勤救護組負責現場醫療急救,醫護人員應經過專門培訓,掌握相關傷害的救治要點,比如對于中毒人員、窒息人員、燒傷人員等現場救治方法。應急結束恢復現場企業在恢復現場的過程中往往仍存在著潛在的危險,比如坍塌、窒息、中毒
63、等二次事故,因此在恢復現場應注意可能發生的危險,應制定恢復現場的安全程序,防止事故再次發生。在充分評估危險和應急救援情況的基礎上,經指揮中心批準,由現場總指揮決定應急結束。9.2.2保障措施1、物資與裝備管理要求根據本項目可能發生事故的性質和后果分析,確定應急物資與裝備。企業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一般包括:設備和機械、檢測儀器、交通工具、個體防護設備、醫療設備和藥品、救援用繩索和其他保障物資等等。應急救援物資與裝備由分部行政、生產、安全、供應等部門根據應急救援需要確定種類和數量,存放于合適位置和場所,并由分部物資設備部門建立應急物資設備臺賬,物資設備部門定期組織檢查、維修與更新。范圍檢測儀器主要指
64、氣體檢測儀。包括:a有毒氣體檢測儀,由通風部門保管;b易燃氣體檢測儀,由通風部門保管;防護物資與裝備,包括:呼吸防護器,由物資部門保管;安全帶,由物資部門保管;墜落保護架,由物資部門保管;安全帽,由物資部門保管;勞保用品,由物資部門保管;滅火物資與裝備,包括:干粉滅火器,由物資部門保管;泡沫滅火器,由物資部門保管;急救物資與裝備,包括:擔架,由辦公室保管;急救箱,由辦公室保管;其他,主要包括:對講機,由測量部門保管;手電筒,由物資部門保管;便攜式應急照明燈,由物資部門保管;爬梯,由物資部門保管;通風機,由機電部門保管;搶險所需的各類手用工具、閥門、繩索等等。 9.2.3應急人員工區應根據工程實
65、際,培訓和儲備應急人員。工區根據所管轄工程種類和范圍的危險源辨識評價情況,建立健全應急組織機構,按照本總體預案編制應急現場處置預案,每一重要危險源編制一套現場處置預案。根據現場處置預案組建相關專業應急隊伍,明確職責,組織培訓和演練并進行處置預案的修改、完善。9.2.4應急救援經費工區保障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演習和實施等情況下的經費;應急物資與裝備的經費以及在發生緊急狀態下所需經費的需要。9.2.5應急救援制度值班制度建立晝夜值班制度,明確值班任務。檢查制度結合生產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情況??偨Y評比制度總結評比生產時,同時總結評比救援工作,每次訓練和演習結束后應進行總結評比獎勵和表彰先進。
66、9.3外部應急資源醫院依托當地相關醫院和部隊、武警醫院。消防隊依托當地消防隊,各分部同時組建義務消防隊。當地氣象局地方政府應急資源(5)宣傳、培訓和演習應急預案的宣傳 工區安質部制定總體預案的相關宣傳活動,班組組織實施。 工區制定并組織各班組實施總體預案和各專項現場處置預案、現場應急知識和技能、常用應急物資使用的宣傳普及活動。 根據計劃,定期對員工進行日常安全教育,使他們掌握可能發生的事故的性質和特性,掌握必要的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了解預先指定的主要和備用疏散路線,了解各種警報的含義和應急工作的有關要求等等。應急人員的培訓工區制定的培訓計劃應包含應急培訓內容。根據計劃,各班組建立定期的強化培訓
67、制度,定期對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基礎培訓、專業培訓,使其掌握自身安全防護措施和救護方法,并進行考核。專項預案知識培訓應明確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周期。應急預案演習工區制定相應的演習計劃,定期進行演練,使應急人員更清晰地明確各自的職責和工作程序,提高協同作戰的能力,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協調、有效、迅速地開展,找出應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明確演習的周期、范圍,檢驗各類事故的應急救援組織的執行任務的能力。同時,要對演習的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對演習中暴露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解決。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現場專項處置預案要對項目可能發生的重大安全隱患或事故的應急處理進行指導性的說明,對于不同的事故可以通過專項應急救援預案進一步處理。通過各種專項預案的補充、完善,構建應急救援預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