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澆帶防水施工方案第一章 編制依據1、 本工程施工圖紙2、 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3、 地下室防水構造02J3014、 地下室防水技術規范 GB50108-2008第二章 工程概況和簡要說明 杭州天茂置業有限公司擬建的杭政儲出(2009)100號地塊項目,場地位于杭州市西湖區轉塘鎮,八角路與雞山路交叉口的東北角。總用地面積為34347.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89048.38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積29360.38)根據建筑總平面圖,標高0.00相當于國家85高程7.40米,室外地坪為7.20米。由5幢17F高層住宅、3幢3F排屋、1幢1F配套公建及地下室組成。第三章 施工工藝1、 根據設計院提供的圖紙
2、留置后澆帶。后澆帶詳細做法如下圖 2、后澆帶的保留時間。應按設計要求確定,當設計無要求時,應不少于40天;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情況下,應保留60天。3、后澆帶的保護。基礎承臺的后澆帶留設后,應采取保護措施,防止垃圾雜物掉入。保護措施可采用木蓋覆蓋在承臺的上皮鋼筋上,蓋板兩邊應比后澆帶各寬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墻豎向后澆帶可采用砌磚保護。樓層面板后澆帶兩側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后澆帶的封閉。澆筑結構混凝土時,后澆帶的模板上應設一層鋼絲網,后澆帶施工時,鋼絲網不必拆除。后澆帶無論采用何種形式設置,都必須在封閉前仔細地將整個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鑿除,并鑿成毛面,徹底清除后澆帶中的垃圾及雜
3、物,并隔夜澆水濕潤,鋪設水泥漿,以確保后澆帶砼與先澆搗的砼連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墻后澆帶的止水處理,按設計要求及相應施工驗收規范進行。后澆帶的封閉材料應采用比先澆搗的結構砼設計強度等級提高一級的微膨脹混凝土(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摻入微膨脹劑UEA,摻量為12%15%)澆筑振搗密實,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溫、保濕養護。第四章 施工要點1、澆帶砼中使用的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品種,應根據工程性質和現場施工條件選擇,并事先通過試驗確定摻入量。2、所有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及產品技術資料,并符合相應技術標準和設計要求。3、微膨脹劑的摻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因此,其秤量應由專人負責,允許誤差一般為
4、摻入量的2%。4、混凝土應攪拌均勻,否則會產生局部過大或過小的膨脹,影響混凝土質量。所以應對摻微膨脹劑的混凝土攪拌時間適當延長。5、后澆帶砼應密實,與先澆搗的砼連接應牢固,受力后不應出現裂縫。6、在預應力結構中,后澆帶內的非預應力筋必須為預應力筋的錨固、張拉等留出必要空間。7、預應力結構中的后澆帶內有非預應力筋、預應力筋、錨具、各種管線等,此處的后澆帶砼澆搗時,應高度注意其密實度。8、地下室底板中后澆帶內的施工縫應設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間,形狀為“U”字型。 9、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采取帶模保溫保濕條件下的養護,應按規范規定,澆水養護時間一般砼不得少于7天,摻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
5、天。10、澆筑后澆帶的混凝土如有抗滲要求,還應按規范規定制作抗滲試塊。第五章 施工質量要求后澆帶施工時模板應支撐安裝牢固,鋼筋進行清理整形,施工質量應滿足鋼筋混凝土設計和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以保證混凝土密實無裂縫。后澆帶防水處理:在高層建筑地下室工程施工中,地下室防水及后澆帶施工是兩個比較關鍵的工序。地下室防水施工過程中,往往重視底板、外墻的防水而忽視了頂板防水及后澆帶的施工。1、地下室頂板防水這里所說的地下室頂板系指其上無建筑物的那部分頂板,它往往為回填土、室外廣場磚或花壇所隱蔽,既要承受車輛、行人等荷載,又要經歷風霜雪雨,因而其防水尤為重要。 地下室頂板一般由與底板、外墻同強度等級及抗滲等
6、級的防水混凝土澆筑。對混凝土自防水能力進行檢測的一個重要手段是進行蓄水試驗,而設計施工中往往未對地下室頂板的自防水檢驗引起足夠重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下室頂板設有反梁,遇雨水則形成頂板“水池”,為確保地下室無滲漏,應對這部分頂板進行更細致的防水處理。 1.1試水檢驗應參照地下室外墻對地下室頂板進行試水檢驗,特別是對設有反梁的頂板更不能疏忽,及時對滲漏部位進行補強、補漏處理。蓄水試驗可以根據施工需要分段分片進行,但要保證該部分頂板全部進行檢驗。 1.2施工防水層在對地下室頂板進行試水及補漏處理后,開始施工防水層。地下室頂板宜采用柔性材料作防水層,并采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設置良好的保護層。施
7、工管理上,應使防水層施工、保護層設置及回填土等工序連續進行,以減少和避免對防水層、保護層的破壞。1.3調坡在進行地下室頂板找平時,應形成一定的坡度,使雨水不積存于頂板。遇地下室頂板設有反梁時,應事先預留泄水孔。2、地下室后澆帶地下室后澆帶施工中,有后澆帶防水及后澆帶支模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2.1后澆帶防水許多工程中的后澆帶,設計要求必須待結構封頂乃至更晚方可進行封閉,因而在后澆帶封閉前,必須設置后澆帶防水。實際施工中,應依據不同工程作相應的調整。 基礎梁的防水處理后澆帶封閉前的防水應構成一個整體,因而后澆帶處基礎梁的防水處理需事先安排,不可遺漏。為方便施工,該部分基礎梁側模宜采用磚模,且應抹平
8、后做防水。梁底則可參照底板后澆帶防水進行處理。 后澆帶處混凝土墊層 為防止地下水產生突涌的措施較多,如果工程采用了降水方法,則對于后澆帶處混凝土墊層施工應考慮到后澆帶未封閉時,因地下室施工等因素使降水減少甚至停止,因而要對該處墊層進行加強。如采用加厚、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及配筋等措施,以防止突涌。混凝土墊層的厚度、配筋量可依據后澆帶寬度、地下水壓力等計算確定。 外墻后澆帶防水采用側壁后澆帶外墻防水做法,由于施工中支模加固、混凝土澆搗等影響,極易造成護墻及防水層的破壞。2.2后澆帶支模留置后澆帶時,后澆帶兩側模板支撐不僅要牢固緊密,還應易拆除或一次性使用不拆除。采用一次性單層鋼板網,往往造成混凝土及混凝土漿流入后澆帶,不易清理。施工中可采用以下做法:梁板底筋以下用防水水泥砂漿在支模處做成一道寬約5cm的陰攔壩,避免混凝土從底筋下涌入后澆帶。對于較深、較厚、不易清理的梁板,則采用雙層網作一次性模板,雙層網中一層為鋼板網,一層則為細網眼鐵絲網,兩層網片可事先綁扎固定在一起。雙層網用定型鋼筋支撐,定型鋼筋與底筋、面筋焊接固定。有條件時,也可采用一次性模板,如快易收口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