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測量、放線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況*大廈工程由西安*置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新建,位于*環南側,*四路以西約100m處。建筑面積約58800m,整個建筑由主樓和依附于主樓東、南、北三面的地下車庫組成,主樓地下二層、地上30層,地下車庫一層。建筑物總高度105.15m,主樓長61m,寬31m。南側地下車庫長61.35m,寬6.35m。東側地下車庫長41.27m,寬17.27m。北側地下車庫長78.8m,寬12.48m。二、場地現狀 現場內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主樓基坑已按設計開挖至-12.44m,樁基已全部完成。樁基施工單位已在坑邊設置了E軸、1軸和6軸三條軸線臨時控制樁,在現場東側圍墻上設置了建筑0.
2、00標高臨時控制點。二、 施測依據1、 西安市規劃局核準批發的紅線圖。2、 西安市勘察測繪院繪制的引測高程成果表。3、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大廈建筑、結構施工圖。4、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三、 施測準備1、 由測量組負責人組織測量人員認真學習工程測量規范,熟悉施工圖中的各種尺寸和標高并進行復核,確保正確無誤。2、 在接受紅線圖和引測高程成果表后,進行現場勘察,認清坐標控制樁和高程控制樁的位置。根據工程特點合理選用測量工具,滿足工程測量精度的需要。3、 做好各種測量工具的校驗工作,保證測量儀器、用具校驗合格,且校驗有效期內使用。4、 按要求要求提前制作場內坐標控制樁和標高
3、控制樁。5、 對施測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四、 施測部署 本工程是一座高層鋼筋砼結構,測量要求精度高,為保證工程的整體和局部施工精度要求,作如下部署:1、 本工程采用內控法進行軸線和垂直引測。2、 熟悉和校對圖紙,制定專題測量方案。3、 遵守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4、 在測量精度滿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用科學簡捷的方法,但必須有可靠的校核條件,以保證測量準確性,測量成果無論超限與否,均應如實記錄。5、 核算工作采用兩人分算,互相對照復核的方法。6、 所有定位、放線工作要經過自檢、互檢合格后,方可提請監理、建設單位復核。7、 做好施工現場建立的重要控制樁的保護措施。8、 施工測量
4、與施工部門緊密配合,圓滿完成施測工作。9、 必須獨立驗線。五、 施測方案1、 根據紅線圖中的控制坐標點和引測高程成果表的高程控制點(BM1),組織業主、監理單位會同施工單位的工程測量人員,對樁基施工單位在坑邊所設置的臨時軸線控制樁和建筑0.00標高臨時控制點進行復核,復核時在兩個坐標原點間增設1#、2#過度軸線樁,利用1#、2#過度軸線樁將3#、4#軸線過度樁引測至施工現場內,再根據1#、4#過度樁軸和2#、3#過度樁軸對已有的1軸控制樁和E軸2、 控制樁軸進行復核,復核無誤后則利用原有軸線控制樁進行建筑物定位、放線。(過度樁位置見下圖): 如復核后,原有控制點誤差較大不能繼續使用,需再次進行
5、復核,在誤差得到確認后,方可重新布設軸線控制樁和建筑0.00標高臨時控制樁,并在控制點周圍砌磚保護,磚頂設活動鋼蓋板,且在蓋板上用紅色油漆標寫軸線號或0.00標高。3、 根據坑邊軸線、標高控制樁,利用GTS211D全站儀和DSZ2水準儀將軸線和標高引測至坑底,在基坑底面施放主樓軸線,并將1軸和E軸軸線和基礎筏板面上50cm控制標高引至坑壁,用油漆作醒目標志。施線后對基坑和樁位進行檢查,如發現基坑外放尺寸不夠或偏大、基坑底超高或超深、樁體位置偏移較大等情況時,及時通知業主和監理單位進行解決并做好會簽,存檔保留。4、 0.00以下的施測方法(1)、軸線 基礎: 先在基坑頂部的1軸和E軸架設全站儀,
6、將1軸和E軸引至坑底,在坑底釘木樁并在木樁頂部劃出軸線點,木樁高出基坑底面5cm,將全站儀移至基坑內,設在1軸和E軸的交匯點,目鏡對準E軸木樁頂部的軸線點,當角度刻度盤設為0,旋轉目鏡,后視1軸木樁頂部的軸線點,當角度刻度盤顯示為90或270時,再重復上述操作,但目鏡按相反方向旋轉,當兩次操作結果相同時,即可彈出1軸和E軸軸線,并以1軸和E軸為基準線,用50m卷尺測放其他軸線。軸線施測完成后由測量組長進行復核測量,復核無誤后方可進行墻、柱、基礎梁板、承臺等邊線的施測工作。整個基礎測量、放線工作完成后,報業主、監理單位復核驗線,復核驗線合格后,進行基礎工程施工。 地下室:基礎砼澆筑后進行地下室結
7、構的測量、放線工作。地下室軸線施測方法同基礎軸線施測方法一樣,在坑頂用全站儀先將1軸、E軸線引至砼基礎面,并以此為基準線對其他軸線進行測量、定位,最后定出墻、柱邊線。(2)、標高 基礎: 以引至基坑側壁土釘墻上的基礎筏板面50cm控制標高點為基準點,利用水平儀在柱主筋上定出基礎筏板面50cm 控制標高點,遇承臺時同樣用土釘墻上的基礎筏板面50cm控制標高點為基準點,定出承臺板面50cm 控制標高,并用基礎筏板面50cm 控制標高點與承臺板面50cm 控制標高間的高差復核引測誤差,在誤差小于規范規定時,將50cm 控制標高點作為施工的依據。 地下室: 基礎砼澆筑后,將坑壁土釘墻上的基礎筏板面50
8、cm控制標高點引至1軸和A軸相交的承臺外側(承臺與砼墻相交的陰角),并以此為基準點用50m專用測量尺向上量測,定出地下一層板面標高和樓層板面50cm控制標高,并用水平儀向樓層其他部位引測。地下一層標高引測方法同地下二層。 4、0.00以上的施測方法 (1)、軸線 利用坑邊的1軸和E軸軸線控制點,定出一層樓面各道軸線,并在兩個內筒的四個大角外側設置8個軸線控制點,控制點設置處用3mm厚鋼板與樓面砼固定,在鋼板中心刻畫十字線,以十字線的交點作軸線控制點,具體設置部位及尺寸詳見下圖: 鋼板設置后用木蓋板覆蓋保護。澆筑上層樓層砼時,在設置鋼板的相應位置預留軸線垂直引測孔(100100),測放上層軸線時
9、,將激光垂直儀在一層架設,對準鋼板上的十字線的交點并平整后,垂直施放激光束,激光束投射在置于上層預留洞的接受板十字線交點上,用直尺將接受板十字線延長并刻畫在樓層砼板面,關閉激光束,撤去激光接受板,將預留洞用表面清潔的鋼板覆蓋后,再將十字線復原,定出的十字線交點即為此處的軸線控制點。用同樣的方法定出其他各處的軸線控制點。最后用控制點間的連線為基準線,測出本樓層的各道軸線,并用同樣的方法引測出各樓層的軸線,直至主樓結構封頂。由于激光束投射距離過長回導致散光,因此需要設置軸線控制過過渡鋼板,根據垂直激光儀的精度,在本工程主樓軸線向上引測時每8層設一次軸線控制過渡鋼板,可滿足施測要求。 (2)、標高
10、在底層模板拆除后,將結構50cm控制標高引測至內筒外側,具體位置見附圖: 在澆筑二層砼時,在相應位置預留100100標高引測孔,向上引測前先檢查砼墻表面平整度和垂直度的偏差,如偏差過大,則用一順直平滑的鋁合金方管(長度=下層層高+80cm)貼墻而立,測出鋁合金方管的傾斜度并計算出沿鋁合金方管向上測量一個樓層高度所需的實際長度后,在鋁合金方管上測畫出一層結構50cm控制點,沿此點用50cm專用測量尺向上引測出二層樓層結構50cm控制點,并利用此點為基準點,測出其他各部位的樓層結構50cm控制點,最后彈出樓層結構50cm控制線。 在由二層向上引測時,以二層結構50cm控制點為基準點,引測方法同一層
11、向上引測方法,并逐層引測,直至主樓封頂。由于垂直引測時人為因素的影響造成誤差,因此每層標高施測完成后,需由一層結構50cm控制點向上作復核引測檢查,如兩種測量結果偏差過大,則需重新測量,直至消除偏差。本工程標高控制基準點設置于底層和15層。六、 測量允許誤差測距誤差測角誤差()在測站上測定高差誤差(mm)根據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測定高程誤差(mm)豎向傳遞軸線點誤差(mm)1/1000010253七、 施測精度保證措施1、 組織施測人員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2、 施測工具、用具定期校驗,在使用中仔細維護和保養。3、 對原始軸線、標高控制樁進行有效的保護。4、 對施測的結果,應有專人負責復核測量。 5、 對施測的全過程應有詳細的記錄。6、 施測后及時報請監理單位和業主進行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