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軌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藝、方法與技術措施本標段XX隧道、XX隧道內29.592km采用無碴道床和道床過渡的鋪設及29.592km長軌道的鋪設,其中過渡段長0.16km。3.5.1雙塊式無碴軌道工程施工方案人工綁鋼筋、立模,人工精細調整軌道高程和軌道水平機;模板采用鋼模,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輸送車運輸,泵送混凝土入模,插入式搗固棒振搗。3.5.2無碴軌道施工工藝、方法與技術措施3.5.2.1施工順序隧道整體道床施工順序采用由中間向兩端洞口的倒退作業法施工,先施工左線,后施工右線。無碴軌道見圖3-54圖3-54 雙塊式無碴軌道3.5.2.2施工工藝、方法與技術措施無碴道床施工工藝:施工
2、準備道床基底處理支承塊預制和螺栓錨固支承架承托鋼軌綁扎道床鋼筋軌道定位澆注整體道床砼抹面養護(1)施工準備整體道床工序多,工藝要求高,灌注砼連續作業,因此各項準備工作必須充分。A技術準備: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內容包括施工工藝和主要技術措施、進度安排和勞力組織、機具配置和工程材料、安全質量保證措施與支承塊鋼模、鋼軌支撐架等結構物的制作方案等。a選定砼配合比:根據現場水泥品種、砂、石含水量和含泥量的不同,設計配合比。試驗后選定配合比方案,滿足施工需要。根據設計圖和施工組織設計,列表標明每節鋼軌接頭位置和整體道床伸縮縫位置,使之符合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b測量放樣:隧道貫通后,進行隧道貫通測量和全線進
3、行中線貫通測量,中線貫通測量完成并滿足允許誤差要求后,恢復曲線五大樁。增設控制樁,間距為直線100m,曲線50m;水準點間距仍為直線100m,曲線50m,供施工使用。c標樁測設:隧道底部填充砼施工完成后,按設計在相應位置埋設基準標樁,直線每隔6.25m,曲線每5m設一個,作好測量控制。增設線路控制樁和水準基點,間距為直線100m,曲線50m。并在相應人行道上設水準控制樁和中線控制樁。(2)道床基底處理隧道仰拱和鋪底按要求施工,無侵入整體道床。整體道床施工前,清除填充的砼表面浮土或雜物,鑿毛基底和人行道側面砼表面,沖洗干凈,灑水濕潤支承塊,并排干場地水。配件加設防護罩,搭設灌注砼移動操作工作平臺
4、。基準標樁加套模保護,以備軌排架整正使用。基底滲水處理若有滲水,在兩側水溝壁預留直徑50100mm的泄水孔,將滲水引排至兩側水溝內。(3)支承塊預制和螺栓錨固砼支承塊預制采用干硬性砼,使用鋼模板,利用振動臺振搗。錨栓錨固在支承塊達到設計強度后進行,錨固材料配合比為:硫磺:水泥:砂:石蠟=1:0.4:1.2:0.03,用錨固架倒灌法施工。(4)支承架承托鋼軌鋼軌運至工作面后,先用方木墊起,使鋼軌大致就位。鋼軌用魚尾板聯接,保持軌縫對接。25m長鋼軌每根設置9榀托軌支承架,其間距為1100mm,2850mm8,1100mm,支承架垂直于線路中線,兩腳落于兩側人行道上。在鋼軌上按設計間距劃線并懸掛支
5、承塊,用木方尺方正支承塊,最后上緊配件。(5)綁扎道床鋼筋鋼軌托起后,按設計綁扎道床鋼筋,并安裝伸縮縫板。依據線路中線和標樁并根據設計圖放出整體道床鋼筋位置,綁扎鋼筋,自隧道中間向兩端方向施作。伸縮縫采用2cm厚預制瀝青板隔離,每6.25m設一伸縮縫。伸縮縫處道床鋼筋斷開。整體道床兩側與側溝間設縱向施工縫,采用乳化瀝青涂刷隔離,防止道床混凝土收縮后帶動側溝開裂。(6)軌道定位分粗調定位、精調定位、檢調定位三步進行,定位程序是:先調水平,后調軌距;先調樁點,后調樁間;先調基準軌,后調另一根軌,先粗調后精調的原則,反復調至設計標準為止。a粗調定位:托架鋼軌時進行粗調定位。以設在人行道上的水準控制樁
6、和中線控制樁為準,用水準儀測定和鋼尺量距離的方法調整一股鋼軌(基準軌,曲線為內側)的標高和方向。根據水平值和量距的讀數與設計差值,調整支承架相同一側(與基準軌同側)的立柱和軌卡螺栓,直至達到粗調精度5mm為止。基準軌調好后,用萬能道尺調整另一股軌。b精調定位:懸掛支承塊、綁扎道床鋼筋完成后進行精調定位。用弦線法、水準儀和萬能道尺測量進行精調定位作業。先對基準軌進行水準測量,以中線標樁為準,用鋼尺錘球調整基準軌在中線標樁處的中線方向,用10m弦線反復調整基準軌的前后高低和中線方向,以調好的基準軌為準,用萬能道尺調整另一股鋼軌的方向和水平。如此反復進行,直至調到誤差允許的范圍內。c檢調定位:為有效
7、地克服灌制砼時產生的上浮力所引起的支承塊上浮的誤差,在灌注道床砼過程中進行檢查調整,操作步驟與精調定位相同。軌道定位時,統一使用軌面低于設計標高1mm,嚴格控制砼水灰比,使其坍落度控制在3cm左右。(7)澆注整體道床砼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輸送車運送到工作面,傾卸于工作平臺上的灰盤內,經二次拌和后鏟入道床,用插入式振搗器搗固,插點均勻。支承塊底部及四周加強搗固,搗固時振搗棒不得接觸支承塊、鋼軌和支承架。混凝土搗固時隨時檢查支承塊位置,發現問題,及時調整。道床砼灌注施工縫設在伸縮縫處。(8)抹面養護人工收漿抹面,保證道床面平整,標高及排水坡度符合設計要求。道床表面用20mm后的小石子砼抹面整平,并于兩側人行道平順連接。抹面時,道床表面標高及橫向排水坡面用自制坡面尺控制,抹面后4-6小時進行收漿抹面,使道床表面光潔美觀。砼終凝后道床表面覆蓋草袋或鋸末灑水養護。強度達到5Mpa時,即可拆除支承架,以備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