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資料下載就在筑龍網1工程概況本項目起于西部沿海高速公路XX至XX支線XX收費站,利用已建成的XX互通主 線橋跨越XX大道,沿XX路向新建約0.7km路基后(含XX大道以南互通主線長0.445km), 在XX路兩側高洪灣高架橋至本項A終點洪灣。交叉的主要道路:西部沿海高速XX段支線、XX路、XX大道、港珠澳人橋XX連接 線。本合同段起點即本項目設計起點,利用已建成的XX互通主線橋跨越XX大道,設置 XX樞紐互通與XX大道相接,止于XX互通終點,終點樁號為LYK1+910 (LZK1+910)。 合同段路線全長1.91km,橋梁全長904.4m/2座(其中100m/l座為拼寬橋,804.4m/
2、1座為 完全利用),占路線長度的47.35%;互通式立體交叉1處,主線收費站1處,匝道收費站 4處。為了滿足對路基工后的沉降要求,在路基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連續沉降觀測,以確 定最后的施工沉降量。2、作業技術依據本次施工測量控制網復測與加密工作,主要參考以下作業技術規范:1、公路勘測規范(JTGC102007)2、建筑沉降變形測量規程(JTJ/T8-2007)3、公路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 )4、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5、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2007)3、沉降變形觀測的目的為掌握路堤在施工過程中的變形動態,道路的變形
3、監測工作是評價道路路基處理方式 適宜性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該工程項目所處的區域位置和地質情況,需要客觀、科學地了 確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路基填筑材料、填筑高度與路基沉降關系,路基的沉降規 律,為減少或消除路基沉降引起質量的病害和指導路基、路而施工提供依據,保征道路的 正常施工與運營。3. 1施工期沉降觀測施工過程中觀測是實現動態路基設計的基礎,其目的主要有:建筑資料下載就在筑龍網(1) 根據觀測數據控制、調整填土速率;(2) 根據實測沉降曲線預測地基固結情況,根據推定的殘余下沉量確定填方預留沉 降量和斷面余量,同時確定構造物和路面結構的施工期;(3) 實測路堤沉降為施工計量提供依據;(4)
4、 預測施工后沉降,使施工后沉降控制在設計允許范圍之內;(5) 通過實測沉降量,驗證設計合理性,進行設計的再優化,控制和保證工程的建 設質量。3. 2運營期間沉降觀測在運營期,定期對道路進行沉降變形監測可以為道路的養護管理提供監測數據及分析 報告,總結該地區道路路基的沉降規律,便于養管部門了解道路的運行狀態,為養護措施 提供數據支持。同時,進一步為后期的該地區道路的設計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4、路基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4. 1變形觀測斷面及觀測點設置原則(1) 路基工程沉降變形觀測以路基而沉降觀測和地基沉降觀測為主,應根據不同的結構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條件、堆載預壓等具體情況來設置沉降變
5、形觀測斷面。同時根 據施工過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質變化情況調整觀測斷面。(2) 觀測點設在同一個橫斷面上,這樣有利于測點看護,便于集中觀測,統一觀測 頻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觀測項目數據的綜合分析。(3) 測點及觀測元器件的埋設位置符合設計要求,且標設準確、埋設穩定。觀測期 間對觀測點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防止施工機械的碰撞,人為因素的破壞,務必使觀測工 作能善始善終,取得滿意成果。42變形觀測內容與斷面類型(1) 沉降變形觀測內容本次監控主要內容為:一般路段及高填土路堤的地表沉降觀測、地表水平位移監測。 施工期沉降觀測采用沉降板、地表通過位移觀測邊樁來觀測,運營期沉降觀測采用沉降釘。(2) 沉降觀
6、測斷面類型路堤均采用堆載預壓,采用的監測斷面如下圖所示;建筑資料下載就在算龍網4. 3觀測元件與埋設技術要求(1) 沉降板:由底板、金屬測桿和保護套管組成。底板尺寸為1 X50X50cm,釆用1cm鋼板制做:金屬測桿使用直徑48inm的鍍鋅管制做,毎節55cm,以螺扣相接;保護套管以80価的鍍鋅管制做,長度與測桿相同。如下圖所示;沉降板結構圖(2) 沉降板埋調位置按設計測量確定,埋設位置處整平,確保測桿與地面垂直。(3) 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墊層,再套上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略低于沉降 板測桿,上口加蓋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圍填筑相應填料穩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設工作。(4) 按二等水準標準測
7、量埋設就位的沉降板測桿桿頂標高讀數作為初始讀數,隨著建筑資料下載就在第龍網路基填筑施工逐漸接高沉降板測桿和保護套管,每次接長高度為55mm,接長前后測量桿頂 標高變化量確定接高量。金屬測桿用螺絲套扌II連接,保護套管用堵管連接。(5) 位移觀測邊樁:樁體采用C30鋼筋混凝土預制,斷面采用正方形12X12cm,長 150cm,樁頂預埋耐磨測頭。如下圖所示:1500121138020 4*25ICO150-12008025 25 25 25位移邊樁結構圖4. 4觀測點布置沿線路方向的按設計要求設置觀測斷面。縱向布置按設計每120米設一處斷面觀測,收費站主線布置樁號分別為(LK0+120、 LK0+
8、240、LK0+360、LK0+480、LK0+600); D 匝道布置樁號分別為(D0+450、DK0+570、DK0+690、 DK+830);4. 5觀測技術要求(1) 路堤地段從路基填土開始進行沉降觀測。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預壓荷載后應不 少于6個月的觀測期。觀測數據不足以評估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延長 觀測時間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2) 沉降觀測設備的埋設是在施工過程屮進行的,填筑施工要與設備的埋設做好協 調,做到互不干擾、影響。觀測設施的埋設及沉降觀測工作按要求進行,不能影響路基填 筑質量:路基施工不能影響到觀測設備。4. 6觀測方法、觀測要求(1) 路基
9、水準路線觀測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準路線。(2) 沉降板、位移樁觀測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沉降板測桿頂面測點高程。(3) 觀測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觀測水準測量的精度為l.Ormn,讀數取位至0. 1mm:建筑資料下載就在第龍網路基水平位移觀測精度為0.1。(4) 位移及沉降板在施工期間一般每填筑一層,應進行一次觀測,如兩次填筑間隔 較長時,每3d至少觀測一次。路堤經過分層填筑達到預壓高程后,在預壓期的前23月 內,每57d觀測一次,三個月后715d觀測一次,半年后一個月觀測一次,一直觀測 到竣工驗收為止,每次應繪制填土高、時間、沉降量關系曲線圖。(5) 控制標準:路堤中心沉降
10、每晝夜不得大于510mm,坡腳水平位移每晝夜不得大 于5mmo如果超出此限應立即停止填筑,待觀測恢復到限界值以下再進行填筑。當觀測出 現異常情況(沉降不收斂或加劇時)應及時通知相關部門進行處理。5、元件保護要求(1) 各工區以工區長、技術主管為第一責任人,組織管理人員對元器件埋設的保護 工作。(2) 元件埋設時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編號,有導線的元件將導線引岀至路基坡腳監測 點處。(3) 沉降板附近填筑時應小心保護好元件,并配備專人負責指導,以確保元器件不 受損壞。6、資料整理要求(1) 采用統一的路基沉降監測記錄表格,做好監測數據的記錄與整理。監測資料應 齊全、詳細、規范,符合設計要求。所有觀測數
11、據必須真實準確,不得造假;記錄必須清 晰,不得涂改:觀測、記錄人員必須簽各。(2) 所測數據必須當天及時輸入電腦,分析,整理,核對無誤后在計算機內保存。 報送有關單位進行沉降分析、評估。(3) 路基填筑過程中應及時整理路堤中心沉降監測點的沉降量,當路堤中心地基處 沉降量大于10伽/天時,應及時通知項目部,采用相應的措施處理。(4) 按照提交資料要求及時整理、匯總、分析,按有關規定整編成冊。7、資源配置(1)人員配置觀測人員應結合施工階段、路基填筑進度、工期要求合理配置。人員配置表序號姓名職稱職務備注1李平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總體負責人2黃振標測量技師測量主管施工放樣、測量3劉德江助理工程師測量員測量4劉德江技術員內業內業資料整理(2)設備配備儀器設備配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設備型號數量1精密水準儀滿足測試要求2全站儀TS06滿足測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