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A.3 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報審表工程名稱:筠連縣塘壩鄉柑子村崩塌地質災害應急治理工程 編號:02致:四川和順建設工程項目監理有限公司我方已根據施工合同的有關規定完成了筠連縣塘壩鄉柑子村崩塌地質災害應急治理工程抗滑樁專項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編制,并經我單位上級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請予以審查。附: 抗滑樁專項施工方案承包單位(章) 項 目 經 理 日 期 年 月 日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查意見:專業監理工程師 日 期 年 月 日 總監理工程師審核意見:監理單位 總監理工程師 日 期 年 月 日筠連縣塘壩鄉柑子村崩塌地質災害應急治理工程抗滑樁專項施工方案施工單位:四川省一三五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2、 編 制: 審 批: 編制日期:2015年11月28日一、編制依據1、四川省一四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設計的筠連縣塘壩鄉柑子村崩程塌地質災害應急治理工施工圖及相關圖集;2、詳細勘察報告;3、工程地點周邊環境情況及與本工程施工相關的現場自然條件、施工用水、用電條件等;4、國家、地區、上級主管部門頒發的有關法規和規定;二、工程概況(一)、工程行政、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1、筠連縣位于四川盆地南緣、云貴高原北麓川滇兩省結合部,隸屬宜賓市,處于市西南部。東鄰珙縣,西、南接云南省,北連高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0417451044720,北緯275037281408。幅員面積1251.10km,全縣設9個建制鎮,1
3、1個鄉,255個行政村。總人口39.34萬,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13.4人,其中北部區489人/km、中部區289人/km、南部189人/km。有漢、苗、彝、藏、回、壯、白、滿、土家、納西共10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5.03%。2、交通狀況:塘壩鄉柑子村崩塌位于筠連縣塘壩鎮后山,斜坡前有場鎮街道,連接著筠連縣城到塘壩鎮的主干道,總長約56公里,工作區位于宜賓市筠連縣塘壩鄉柑子村1、2社,距筠連縣15km,距離宜賓市110km,距成都市430km,有高速公路及水泥村道相連,交通便利。(二)、現場水文氣象、地下水及滑坡情況1、水文氣象:區內氣候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溫和潮濕。夏季多暴雨,
4、偶有冰雹、大風,冬季多雨霧,時有小雪,無霜期長。多年日平均氣溫17.5,極端高溫為40,極端低溫為-2.3。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113.6mm,最多降雨量為1534.5mm,最少降雨量為695.9mm。年降雨量在地域上分布不均,縣域南部和東部降雨量較大,中部較小。全年降雨量多集中于59月,達826mm,占全年降雨量的74%,尤其68月降雨突出,達603mm,占全年降雨量的54%(月均降雨量分布見圖3-1)。最大日降雨量為171.6mm。地質災害受降雨控制明顯,全年以68月地質災害發生頻率最高。三、施工方案一、GPS2型主動防護網采用GPS2型,16縱向支撐繩和12橫向支撐繩與按44m正方形網格布
5、置的固定錨桿連接并進行預拉張(根據危巖體尺寸可適當調整)。每個方格網內鋪設一張D0/08/300/44m型鋼絲繩網,每張鋼絲繩網與四周支撐繩間用縫合繩聯合并拉緊,同時在鋼絲網下鋪設小網孔的SO/2.2/50型格柵網,以阻止小尺寸巖塊掉落。四、施工安裝方法1、對坡面防護區域內的浮石,雜物進行清除;2、在每一孔位處鑿一深度不小于錨桿外露環套長度的凹孔,一般口徑為20cm,深20cm。3、按設計深度鉆鑿錨桿孔并清孔,孔深應比設計錨桿長度長5cm-10cm以上,孔徑不小于42;受鑿巖設備限制時,構成每根錨桿的兩股鋼繩可以分別錨入兩個孔徑不小于35的錨孔內,形成人字形錨桿,兩股鋼繩間夾角為1530,以達
6、到同樣的錨固效果;當局部孔位處應底層松散或破碎不能成孔時,采用斷面尺寸不小于0.40.4的C15砼基礎置換成不能成孔的巖土段。4、注漿并插入錨桿,采用標號不低于C2O的水泥漿,宜用灰砂比1:11:1.2、水灰比0.450.5的水泥砂漿或水灰比0.450.5的純水泥砂漿,水泥宜采用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優先選用粒徑不大于3mm的中細砂,確保漿液飽滿,在進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漿養護期不少于3天。5、安裝縱橫支撐繩,張拉緊后兩段各用二至四個(支撐長度小于15m時用二個,大于30m時用四個,其間用三個)繩卡與錨桿外露環套固定連接。6、從上向下鋪設鋼絲繩網并縫合,每張鋼絲繩網均用一根長約32m的縫合繩與四周支撐繩進行縫合并預張拉,縫合繩兩段各用兩個繩卡與繩網進行固定聯結。施工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