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1編制依據 12編制范圍及原則 12.1.編制范圍 12.2.編制原則 23. 工程概況 23.1.工程概況 23.2.地質概況 24施工方法 44.1格構柱施工工藝流程 44.1.1格構柱施工程序 44.1.2 格構柱施工注意事項 114.2. 止水帷幕施工 134.3.冠梁施工 134.3.1冠梁施工工藝 134.3.2冠梁施工注意事項 134.4.基坑開挖 164.5.頂板和擋土墻施工 164.5.1 鋼筋工程 164.5.2模板及支架工程 194.5.3 防水工程 204.6基坑回填和硬化 225. 質量保證的技術措施 225.1. 嚴格按審定的施工方案施工 235.2. 加強施工
2、現場質量管理 235.3. 實行必要的施工作業令制度 245.4. 嚴格對工序管理點的管理 245.5. 嚴格工序質量監控 245.6. 嚴格工序之間的交接制度,保證工序質量 245.7. 做好審核驗收階段工作 256. 具體質量保證措施 256.1. 成孔質量措施 256.2. 預防孔斜措施 256.3. 預防縮徑措施 266.4. 確保鋼筋籠制作及質保措施 266.5. 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措施 266.6. 主要施工質量標準指標 276.7鉆孔灌注樁質量通病的防治 276.8主體結構耐久性設計要求和措施 297文明施工 29白云路站蓋挖法專項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建設標
3、準(建標104-2008);2)昆明軌道交通首期工程詳勘白云路站工程地質勘察報告;3) 昆明市軌道交通初步設計技術性專家預評審會專家評審意見(2009年8月);4)有關會議紀要、公文及政府部門提供的基礎資料;5)相關規范、規程:地鐵設計規范(GB50157-200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建筑樁基監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建筑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JGJ/T111
4、-98)建筑基坑主體施工技術規范(JGJ120-99)6)昆明市軌道交通首期工程合同段工程施工招標文件、施工圖紙及后續更改文件;7)昆明市軌道交通首期工程沿線電子地形圖;8)昆明市軌道交通首期工程十三標沿線地下管線圖;9)國家有關方針政策,以及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2編制范圍及原則2.1.編制范圍白云站為昆明市軌道交通首期工程的第8個車站,車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為右DK8+166.000。該站位于北京路和白云路路交叉路口處,沿北京路布置,北京路延長線紅線寬為60米,設一個路幅。其中行車道路寬36米,其他寬度為綠化帶。白云路,規劃道路紅線寬度40米,設一個路幅。其中行車道路寬30米。站位附近規
5、劃用地性質為綜合用地。白云路站位于北京路與白云路交叉口地下,車站沿南北向布設。車站主體圍護結構路面蓋板方案在7軸10軸車站結構頂板先施工,待結構頂板完成后,在東西綜合管線移至結構頂板在恢復路面。2.2.編制原則確保施工方案針對性強、操作性強;施工方案經濟、合理。堅持技術先進性、科學合理性、經濟適用性與實事求是相結合。根據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周邊環境及工期要求等條件選擇最具實用性的施工方案和機具設備。技術可靠性原則根據本標段工程特點,依據昆明市及其周邊地區類似工程施工經驗,選擇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強的施工技術方案進行施工。經濟合理性原則針對工程的實際情況,本著可靠、經濟、合理的原則比選施工方案,施
6、工過程實施動態管理,從而使旋噴樁施工達到既經濟又優質的目的。環保原則施工前充分調查了解工程周邊環境情況,緊密結合環境保護進行施工。施工中認真作好文明施工,減少空氣、噪音污染,施工污水、廢漿經沉淀并取得相關部門的批準后方可排放。施工過程實施ISO14000標準,進行環境管理。建設“綠色工地”,實施“環保施工”。3. 工程概況3.1.工程概況 本標段為昆明市軌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十三標段,包括2座車站和3個盾構區間,其中白云路站位于北京路和白云路交叉口處,本站為地下兩層島式車站,車站主體結構外包長度262.8m,外包總寬19.7m,基坑深度為16.7m。車站設置4個出入口,總建筑面積為13381.8
7、6m2。主體結構采用明挖法及蓋挖法施工,附屬結構采用明挖法施工。3.2.地質概況地質及地層概況本次勘察揭露地層最大深度為60m,按地層沉積年代、成因類型將本工程場地勘察范圍內的土層劃分為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層、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層、第四系上更新統沖洪層三大類。與本站設計相關的土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第1層雜填土:褐灰、黑灰,稍密稍濕,表層為瀝青混凝土,下含碎石,局部夾有碎磚塊等,為路基結構層。分布較連續,厚度1.502.40m,平均厚度1.69m。第1層粘土:褐黃色,濕,中壓縮性,含云母、氧化鐵,含少許風化碎石。局部為粉質粘土。分布較連續,層頂埋深1.501.80m,厚度0.601.50m,平均厚度
8、0.95m。第3層粘土:褐灰深灰色,濕,中壓縮性,含少量有機質,局部為粉質粘土。分布較連續,層頂埋深2.303.30m,厚度0.503.00m,平均厚度1.45m。第4層粉土:褐灰灰色,稍密,夾粉砂薄層。分布不連續,層頂埋深1.604.00m,厚度0.802.30m,平均厚度1.55m。第4層泥炭質粘土:黑灰黑,軟塑可塑,高壓縮性,有機質含量約1240,局部有機質含量大于60,相變為泥炭。分布較連續,層頂埋深2.202.60m,厚度0.50m。第1層圓礫:深灰蘭灰、褐黃,中密。圓形及亞圓形,級配較差,礫石成分為砂巖及灰巖,中等風化。2025m以上為粉土、粉砂為主要填充物,以下以粘性土為充填物。
9、夾卵石、粘性土及粉土夾層,局部夾有膠結塊。連續分布,且厚度大,均未揭穿,層頂埋深3.305.50m。第12層粘土:褐黃、蘭灰、灰,硬塑,中壓縮性。局部含515礫石,礫石成分為砂巖及灰巖,中等風化。分布不連續,厚度0.402.50m,平均厚度0.98m;層頂埋深8.1037.60m。第12層粉土:褐灰、灰、深灰,中密,局部地段相變為粉砂層,含礫,礫石含量315,局部夾腐木。分布不連續,厚度0.302.60m,平均厚度1.33m。3)地下水的腐蝕性評價據在場地內取地下水樣水質分析結果,場地地下水及地表水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弱腐蝕性,在類場地條件下對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無腐蝕性。4)不良地質
10、作用擬建場地屬中軟場地土,場地類別為類。對已收集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判別4層粉土粉砂層為液化土層,其余各層粉土粉砂層屬上更新統地層,判定為不液化土層。5)工程地質總體評價本站地下以圓礫層為主,含水量大,地基承載力高,淺層土為承壓力較高的粘土層,因此適合修建地下結構,但深層的強透水層使得基坑降水困難較大。水文地質概況白云路站人工填土層(1):頂部以雜填土為主,位于地面表層,分布廣泛,大部分位于地下水位埋深以下,富水性一般。不同地段的填土成分,孔隙率差異較大,故透水性有明顯的差異,屬弱中等透水層。粘土(2)3根據區域資料及室內滲透試驗,屬微透水層。富水性貧乏,可視為相對隔水層。粉土、粉砂(2)4、圓礫土(3)1,根據抽水試驗,屬中等透水。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