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上總體施工方案交底一、地上結構總施工部署1、1#主樓施工部署(1)主樓3層(16.73m)以下在地下室頂板完成后繼續(xù)施工,其中水平結構施工至二層(5.93m),三層水平結構后施工(三層豎向結構封模前,進行爬模預留施工)。(2)主樓13層結構施工時,搭設核心筒外架進行施工,核心筒外架搭設參數(shù):步距1.8m,立桿縱距1.5m,小橫桿間距0.5m,立桿排距0.8m,離墻0.3m,掃地桿離地0.2m,連墻件設置:2步3跨(利用對拉螺栓孔穿鋼絲繩拉住外架節(jié)點,節(jié)點部位小橫桿頂住外墻)。(3)地上三層豎向結構施工完成后,進行爬模安裝,(安裝及堆載試驗供需15天工期)應在爬模安裝前準備好需現(xiàn)場提供的材料。
2、(4)主樓核心筒施工至完成6層豎向結構時,開始安裝2層水平鋼梁,后續(xù)工序跟進施工。(5)施工電梯布置在A-DT06、A-DT08、A-DT16井內,核心筒施工至7層安裝A-DT06施工電梯。(6)地上主樓施工時臨時用電、臨時用水、砼輸送泵管布置見下圖,其中臨水管道利用提前安裝的正式消防水管,施工期間做好對該消防水管的成品保護。增壓水泵設置在地下消防水池、及地上25層。(6)主樓內正式電梯基礎與豎向結構同時澆筑(在增加墻肢部位,留設砼澆筑孔),在地下室施工模板拆除完成后,進行地下室電梯井墻后作及樓板施工。(7)核心筒中心板留洞施工 (8)核心筒模板施工安排如下1)地上三層豎向結構施工完成后(5.
3、93m水平結構樓梯與豎向同時施工.13.6m16.73m水平結構暫不施工(除電梯前室)),安裝爬模系統(tǒng).二層結構平面圖三層結構平面圖(13.6m)四層結構平面圖(16.73m)2)爬模平臺布置詳見附圖3)1#主體施工流程在地上3層開始安裝爬模,待豎向結構施工至6層(+27.53m)時,安裝地上首節(jié)外框鋼管柱,并此后依次安裝鋼梁鋼管柱砼澆筑鋼筋桁架樓承板鋪設(栓釘焊接)樓板鋼筋安裝樓板砼澆筑。核心筒豎向滯后鋼骨柱12層,保持鋼管柱滯后核心筒豎向結構45層,鋼梁滯后鋼柱12層,鋼筋桁架樓承板滯后鋼梁12層,鋼筋砼樓板滯后樓承板鋪設12層,總體立體交叉步距控制在1012層。如下圖所示:4)現(xiàn)場土建配
4、合爬模工程模板配置范圍包括核芯筒內外墻體模板,其余部位的模板使用木模施工,T3軸、T4軸之間與TE軸交點位置有兩個較小的空間,現(xiàn)場使用木模進行施工。核心筒中心板采用木模與豎向同步施工。墻面上下層接槎對于外墻、電梯井、樓梯間內模等無頂板處的結構,內外板平齊,澆筑頂板時采用腰帶模進行二次支模,更有效的防止漏漿現(xiàn)象,在模板下端粘海綿條,能避免漏漿。結構層高隨層數(shù)變化情況多,需要考慮按標準層層高配置全鋼清水大模板標準板,對于其它非標層需要現(xiàn)場自行木模接高(4F5F15F31F42F47F49F)。樓面梁后作情況的處理方案:采用樓面梁后作法施工,樓面梁為簡支梁或連續(xù)梁時:梁端鋼筋的錨固長度和錨固范圍以及
5、連續(xù)梁的跨間支座位置采用設置木模或聚苯乙烯泡沫預埋處理,形成梁端和通長插筋后作位置,梁板鋼筋和混凝土施工滯后于墻體施工,樓面梁板整體澆筑施工;梁預留直螺紋套筒。本工程后施工的梁的構造鋼筋均為二級鋼,且直徑為1612mm,因此采用預彎并埋于砼內,后剝出施工。施工至15、16、31和32層時,核芯筒墻體出現(xiàn)伸臂桁架,模板穿墻螺栓若與伸臂桁架發(fā)生沖突,則需要現(xiàn)場在模板上臨時開孔進行穿墻螺栓的加固。核心筒電梯井內出現(xiàn)銳角的陰角模,角度小會導致開模困難,為了減小開模的難度,需要將陰角模的銳角制作成平面,需要現(xiàn)場在陰角模平面和墻體轉角之間填充木模進行混凝土澆筑,銳角模板形式如下圖所示:施工至15、16、31和32層時,伸臂桁架會有出墻面的牛腿,出牛腿的位置需要拆除牛腿位置鋼模,現(xiàn)場使用木模進行施工。未安裝施工電梯時人員的垂直運輸通道豎向結構施工至7層前未安裝施工電梯時,需要在樓板上搭設馬道,同時在液壓爬模最下層掛架搭設一層樓梯,人員先后通過馬道和爬模下掛的樓梯進入到液壓爬模的平臺上,從而保證人員能夠到達各個施工位置,具體做法如下圖所示:無施工電梯時的上人通道上人通道搭設位置如下圖陰影部位所示:施工至7層豎向結構時安裝施工電梯.安裝在A-DT06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