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n 一 建筑設計說明n 二 總平面圖n 三 效果圖n 四 總平面圖(藍圖)n 五 建筑平、立、剖面圖 北京龍安華誠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2011年3月成都國通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科研樓項目方案設計說明1 概述1.1 設計依據1.1.1 有關文件及規范成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08年版)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 503522005)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 100-98)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7-9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程(JGJ502001) 建設單位提供的地形紅線圖1.1.2 工程所在地區的基礎條件成都位于四
2、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內海拔387-5353米,東臨龍泉山脈,西臨龍門山脈,真是“兩山夾一平”啊。平原面積占36.4%,丘陵面積占30.4%,山區面積占33.2%。平原地區西北高、東南低,平均坡降0.3%。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日照時數107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成都市區位于成都平原東部,平均海拔約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網呈扇形展開在廣闊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本項目地塊呈三角形,東側臨金科東路,西側臨規劃河道,南側
3、臨迎賓大道。項目凈用地面積為3331.35平方米,現狀為荒地,地理條件為平原,植被以草本為主。規劃區內無需要保留的樹木和建筑。1.2 建筑性質規模及設計范圍本工程用地為公共設施用地,建筑性質為科研辦公及地下停車庫組成的公共建筑。主要建筑1棟科研樓;總建筑面積13504.60平方米,總容積率為2.47,計入容積率的地上建筑面積為8244.40平方米,不計入容積率的地下建筑面積為5260.20平方米;本設計的設計范圍為整個項目的建筑、總平面、豎向布置、綜合管網及水、電、暖通和燃氣等專業的設計。建筑精裝修、道路、景觀設計及建筑紅線外的管網不在設計范圍內。1.3 設計指導思想和設計特點1.3.1 設計
4、指導思想1 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處理好人與建筑、人與環境、人與交通、人與空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總體上統籌考慮建筑、道路、綠化空間之間的和諧,創造一個宜于人居的環境空間。2 堅持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統一的原則,合理配置自然資源,優化用地結構,配套建設各項目設施。3 堅持實用、經濟、美觀的原則,積極采用新材料、新設備、推廣新技術。4 貫徹環保、安全衛生、綠化、消防、人防、節能、節約用地的設計原則。1.3.2 設計原則為實現上述目標,對各專業的設計決定,均有明確的原則和具體的措施,現以原則帶實例,分述于后。1.3.2.1 著重解決建筑功能創新性與建筑風貌創新性;1.3.2.2
5、合理利用現狀地形,減少工程土方量,在現有地形基礎上實現建筑品質最大化,項目景觀品質最大化。1.3.2.3 應用信息時代技術,打好實現智能化城市生活綜合服務體的基礎。如電氣專業,考慮對對通訊設施、保安和設備監控、火災、自動報警等的設計,并納入綜合布線系統,為信息傳遞提供了載體,且可隨時代發展,持續更新,為居民交流、物業管理、商業營運、遙控辦公、實現智能化城市生活綜合服務體奠定了基礎。1.3.2.4 針對該地區特征,采用新技術、新材料,以改善功能要求,延長使用壽命,降低能耗,節約投資。防銹、隔熱、輕質、高強、經久耐用,是設計的選材原則。如建筑專業采用輕質、隔熱效果好的頁巖空心磚墻體,隔熱效能好的塑
6、鋼窗,有利于降低能耗,節省投資。如給排水專業采用PVC、PPR等管材,電氣專業預埋PVC管,以及采用光纜、節能燈具等器材。其優越性能遠非昔日所用器材可比擬。1.3.2.5 防火安全的設計原則是以建筑本體具有良好耐火性能為主,從建筑的布局、構造、人員疏散、自然排煙、天然采光等均滿足耐火等級的要求。1.3.2.6 抗震設計原則,首先從建筑體型、布局上滿足抗震要求,再在構造上合理運用構造筋、構造柱和等。1.3.3 設計特點實現了上述設計原則和具體措施,設計特點便脫穎而出,即先進、實用、經濟、可隨時代發展、持續更新。2 總平面2.1 基地概況: 成都國通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科研樓項目坐落于成都市金牛區金泉
7、街道郎家村3組,項目用地三角形,東側臨金科東路路,西側臨規劃河道,南側臨迎賓大道;項目凈用地面積為3331.35平方米,地形平坦,環境良好。2.2 總平面布置:項目總平面布置嚴格遵守成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的相關技術要求,根據用地現狀與特色進行合理的布局,在設計中始終堅持三條原則,一是凸顯能反映現代城市生活的建筑特色,二是處理好建筑與城市道路的地形關系,三是充分利用地塊特征,營造良好城市空間與景觀。建筑總平面順應地塊形狀,沿北側及東側主要城市道路布置建筑主要人行出入口,在東、北側的城市道路上布置車行出入口。2.3 道路布置:地塊內機動車直接由城市次干道由北側地下車庫入口進入地下停車庫,建筑周
8、邊的硬鋪地可以做為消防車道,在景觀布置上其最小寬度都大于4米,人行系統與車行系統基本分離。本項目機動車停車采用地下停車方式。建筑的負一層至負三層設置地下室內停車庫,地下室內機動車停車位為102個。非機動車停車設置在室外地面上,非機動車停車位40個。3 建筑3.1 建筑布置本項目建筑為一棟主體建筑,地上六層,地下三層,建筑高度23.9米,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臨道路紅線和用地紅線的退界均符合成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的相關技術要求,建筑距其他已建成建筑的退距均符合成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的相關技術要求。3.2 功能布局本項目為科研辦公用房,主要功能為科研辦公、配套地下停車庫,面積符合成都市城市規劃
9、管理技術規定的相關技術要求。3.3 建筑形式及風格本項目毗鄰大量現代風格的居住區,地理位置優越,是區域內的標志性建筑,建筑造型追求現代感與商業建筑風貌的有機統一,注重造型元素與功能相結合,利用建筑不同樓層的功能變化形成的體塊差異,強調形體感,高低錯落,立面構件的新穎設計與功能性構件的合理運用,創造出時尚而不失穩重的現代主義建筑形象。3.4 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表: 一、總規劃用地面積:()10119.40二、規劃凈用地面積:()3331.35三、規劃總建筑面積:()13504.60(一)地上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8244.401、科研用房面積:()76002、物管用房面積:()100(二)地上不計
10、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0 (三)地下建筑面積及層數5260.20三層 1、地下機動車庫面積:()4560.20 2、地下設備用房面積:()200 3、地下其他用房面積:()500四、容積率2.47五、基底面積1333六、建筑密度40%七、機動車位:(輛)116八、非機動車位:(個)40 4 結構設計4.1 設計依據4.1.1 設計依據的主要設計規范和規程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 (GB50068-2001)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200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11、 (JGJ3-2002)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GB50223-200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10)冷軋帶肋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95-2003) 4.1.2自然條件風荷載:基本風壓Wo=0.30kN/m2(50年一遇),基本風壓Wo=0.35kN/m2(10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為C類。雪荷載:基本雪壓So0.10kN/m2。 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0 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三組。4.2 結構設計4.2.1 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 50年,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為 二 級。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4.2.2上部結構選型:上部結構:主樓采用鋼
12、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結構。4.2.3 主要結構材料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C45。鋼筋:HPB235、HRB335、HRB400、冷軋帶肋鋼筋(CRB 550)。鋼板:Q235。焊條:E43,E50。填充墻體材料: 200厚頁巖空心磚、M5.0混合砂漿。4.2 基礎型式: 由于暫無地勘報告,本工程基礎擬采用: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防水板。5 給水排水設計5.1 設計依據(1)已批準的初步設計文件(2)甲方提供的城市給排水、雨水的有關資料及地區水文氣象資料和設計任務書(3)建筑專業和有關工種提供的建筑物平、立、剖面圖、總平面圖和有關資料(4)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9(5)室外給水設
13、計規范GB50013-2006(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06(8)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9)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GB50067-97 (10)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 GB50140-2005 (11)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GB17051-1997(12)國家標準圖集5.2 設計范圍5.2.1 本工程用地紅線內的給排水管網及構筑物設計。 市政給排水引入管由公用局有關部門設計施工。5.3 設計內容5.3.1 給水1、生活給水:(1)水源:以城市自來水為水源,從不同的市政道路
14、給水管上,各引入一根DN150mm的管道(共兩路進水),圍繞地塊形成DN150mm的環網。(2)給水系統:1-6層由室外給水管網直接供給。2、消防給水:(1)該工程為一棟建筑,為多層辦公樓,根據現行有關消防規范設置了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地下車庫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配電房、發電機房設置七氟丙烷氣體自動滅火裝置,并各棟相應配置了手提式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2)消火栓系統:室內消火栓系統用水量10l/s,室外消火栓系統用水量15l/s。屋頂設置有效容積18m3消防水箱,保證消火栓、自動噴淋系統前10分鐘用水。室內消火栓系統豎向成環。地下室水泵房內設有兩臺(一用一備)消火栓泵,以保證室內消
15、火栓系統的水量及水壓,室內消火栓系統設有二個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地下室設有效容積300m3矩形鋼筋混凝土消防池。以滿足在火災2小時延續時間內室內外的消火栓用水量1小時自噴用水量。(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本工程各層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系統按中危險級設計,作用面積160m2,設計秒流量30l/s,作用時間1小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水量、水壓由設于地下室水泵房內的兩臺自噴泵(一用一備)提供保證。系統設有兩個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4)在地下室柴油發電機房、配電房設置七氟丙烷氣體自動滅火裝置。(5)建筑滅火器配置:按中危險級配置4kg裝手提式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6)室外消防:室外給水管道成環,環
16、網上設四組地上式室外消火栓。(7)室內穿樓板的塑料雨水、污水管道凡管徑大于等于DN100者,均在穿樓板處設阻火圈。5.3.2 排水1、 排水系統:雨、污分流排放,衛生間設置排水立管和專用通氣管。所有污、廢水經室外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屋面雨水經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雨水井,總平面道路雨水由雨水箅子收集排入雨水系統,建筑周圍設置繞屋暗溝收集雨水,所有雨水有組織的排入市政雨水系統。雨水排水的設計重現期取2年。5.3.3管材及接口1、排水管室內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排水管,承插粘接,室外采用UPVC雙壁波紋管。2、雨水管室內采用硬聚氯乙烯專用塑料雨水管,承插粘接,室外采用UPVC雙壁波紋管。3、
17、生活給水管除住宅內支管采用鋁塑復合管,卡接外,其余采用鋼塑復合管,熱熔接。4、消防給水管采用內外熱鍍鋅鋼管,卡箍連接或者絲接。6 建筑電氣6.1 設計依據(1)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06)(2)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 (GB 50052-2009)(3) 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 (GB 50055-93)(4)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 50034-2004)(8) 住宅建筑規范 (GB 50368-2005)(6)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JGJ16-2008)(7)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GB 50057-1994)2000版(8) 住宅設計規范 (GB 50096-1
18、999)2003版(9)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GB 50054-95)(10)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 503522005)(1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 (GB50116-98)(12) 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GB50200-94)(13)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50311-2007)(14) 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2004)(15) 入侵報警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 50394-2007)各市政主管部門要求及甲方設計任務書和其他現行規范進行設計;6.2 設計說明6.2.1工程概況本工程為成都國通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科研樓項目,總建筑面積13504.60平
19、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為8244.4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為5260.20平方米。本工程擬在地下室內設一座變配電房、柴油發電機房。在地下一層設一座消防控制室(有直通室外出口)。本工程火災報警系統按二級保護對象保護。弱電室設在負一層,內設各弱電系統相應的器件設備。6.2.2 工程擬設置的建筑電氣系統強電系統:10kV配電、低壓變配電系統、柴油發電機系統、正常照明、應急照明、電力、控制、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系統等。弱電系統:有線電視、電話、數據網絡、剩余電流動作報警、安防監控、火災報警及聯動(包括火災應急廣播、消防電話系統)、公共廣播、停車庫管理系統、BA系統等。6.2.3配電系統 1)級別以及總負
20、荷估算容量:a、 本工程按民用建筑設計,其中消防用電即:消防水泵、應急照明、防火卷簾、排煙風機、消防控制室電源等按二級負荷要求供電;地下室排污泵、走道照明、弱電電源、生活水泵、客梯電源等為二級負荷,其余的用電負荷均為三級負荷。b、 負荷估算容量:本工程用電按中等標準確定用電量。地下車庫用電按10W/m2(包括照明、插座、動力設備用電)左右估算。本工程照明、動力負荷計算負荷約為6754kW。.本工程擬設1臺800KVA變壓器供住宅及其他性質建筑照明和電力用電。10kV系統供電容量約為:800kVA。2)電源,城市電網提供電源的電壓等級、回路數、容量:本工程由城市區域開關站引來一路10kV電源。在
21、10kV系統均采用環網柜。低壓系統采用固定分隔柜。本工程總供電容量約為800kVA。3)擬設置的變、配電房的數量和位置:本工程擬在地下室設1座變配電房(內設10kV配電、低壓配電、變壓器等設備)和1座柴油發電機房。4)確定自備應急電源的型式、電壓等級、容量:本工程設一臺150kW左右柴油發電機組作為二級負荷、消防負荷等的備用電源。當停電時能在15S內自啟動,輸出380/220V低壓電源。柴油發電機房設儲備不超過8小時使用的油量,密閉油箱設于單獨的儲油間內。并設置通向室外的通氣管。通氣管上設置帶阻火器的呼吸閥。油箱的下部設置防止油品流散的儲油盤。6.2.4 其他建筑電氣系統對城市公用事業的需求1
22、)在殘疾人衛生間設求助按鈕及報警器。2)選用低噪聲的產品。震動排放達到GB10070-1998中居民、文教區標準,噪聲排放達到GB3069-2008中2類標準(白天60dB,夜晚50dB)。3)選用各電氣設備均達到GB8702電磁輻射防護要求。6.2.5 建筑電氣節能說明1)各氣體放電燈均應補償無功功率(帶節能型電子鎮流器),在燈具處功率因數達到0.9,低壓配電系統設集中自動補償柜,使低壓電源側功率因數不低于0.95。各燈具光源均選用高效節能燈具及節能光源。高壓系統端功率因數不低于0.9。2)選用高效、節能電氣產品。不使用已淘汰產品,低功耗的電氣設備。各樓層公共走道、樓梯、前室均采用節能控制方
23、式。3)在本建筑各部位,照明設計應滿足“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中照度以及照明功率密度值(LPD)要求,照明光源的顯色指數不低于80。主要部位在相應照度標準時其照明功率密度值應小于如下要求:主要部位照度照明功率密度值辦公室、消控室、弱電室300lx11W/m2變配電房、泵房、風機房等設備用房200lx8W/m2地下車庫75lx5W/m26.2.6、本電氣方案說明為根據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08年版)的要求進行編寫。7 通風及防排煙系統設計說明7.1設計依據:7.1.1 (1)建設單位提供給設計院的有關資料。 (2)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
24、003)。 (3)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版。 (4)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2005) (5)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暖通空調.動力2009版以及其它有關技術規范與技術措施。7.1.2 室外氣象參數:按成都市氣象參數進行設計。7.2 空調設計: 7.2.1 建筑地上部分采用中央空調。7.3 防排煙及通風設計:7.3.1 地下車庫按防火分區劃分防煙分區,每個防煙分區設置一臺雙速風機,高速排煙,低速排風;排風排煙換氣次數為6次/h,排煙按實際層高計算,排風按3m計算,車庫利用車道及進風豎井自然進風.7.3.2 地下室不具有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
25、及其前室設置加壓送風系統.7.3.4 管理用房設機械通風系統,通風換氣次數按10次/小時計算;水泵房,生活水箱間設機械通風系統,通風換氣次數按10次/h計算;其余設備用房設置機械通風系統,換氣次數按6次/h計算.7.3.5 大樓所有衛生間設置機械排風系統,換氣次數按10次/h計算.7.4 環境保護:水泵、風機均設減振措施。風機進出口設軟接頭,水泵進出口設橡膠減振接頭,立柜式、通風設備及部分風管、水管吊架采用隔振吊架。通風系統均采用低噪聲設備,噪聲較大的設備均由設備機房隔離,并在系統上設置消聲器。7.5 通風系統防火措施: 通風系統的風管穿越機房隔斷及防火分區處均設70C熔斷的防火閥。7.5.2 通風系統的風管均采用不燃材料制作。7.6 管材:風管均采用玻璃鋼風管。7.7 節能篇:7.7.2 所有設備均采用節能產品。7.7.3 合理進行管路系統設計,降低管路阻力,從而降低設備功率。7.8 環保篇:柜式風機、水泵設減震墊減震,吊裝設備均設減震吊架;設備進出口設軟接隔震,風機進出口設消聲器消聲。7.9 衛生篇:通風換氣次數按規定值取值。 北京龍安華誠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