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RT DECO與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 1925年源于法國,興盛于美國。 在歐洲,ART DECO更多體現在工藝設計、家具、服飾設計上,而美國把它應用在建筑設計上,使這一風格在全球推廣。 建筑風格強調建筑物的高聳挺拔,拔地而起的非凡氣勢,簡潔、講究線條、幾何的搭配應用,它的建成,歷來是一個城市的輝煌標志。上海也是ART DECO的圣地。最具代表的上海金貿大廈,方型、圓形、十字形線條的巧妙組合,顯出金貿大廈的宏偉,ART DECO已經成為上海的一個傳承,文化的一部分。 巴洛克、洛可可、哥特等藝術風格,并不只是代表室內設計,而是十二、十六到十八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過程中興起的藝術形式.包括繪畫、音樂、建
2、筑、裝飾、家具、織物等方面全部都有涉及。 一般談到的巴洛克、洛可可、哥特,主要是針對建筑方面,因為這些藝術形式在建筑上體現的最宏大,最廣為人知。 1、古希臘、古羅馬樣式: 羅馬藝術樸素、嚴謹,但羅馬貴族的生活奢侈。室內裝飾浮雕、雕塑的神秘感。 羅馬式的代表特點主要是各種柱式,如陶立克柱、愛奧尼克柱,科林斯柱。 2、哥特式:代表特點主要是拱形窗戶及向上的豎向裝飾造型。 3、巴洛克式:強調線型的流動變化,追求過多的裝飾和華美厚重的 效果。在室內將繪畫、雕刻和工藝集中與裝飾和陳設藝術上。代表特點是強調對稱的結構形式和繁瑣的裝飾線條。 4、洛可可式: 源于法國宮廷庭院中用貝殼、巖石制作的加山“洛卡優”
3、,意大利人誤叫成洛可可而流傳開來。 造型裝飾多運用曲線、皺折和彎曲形構圖分割,裝飾極度繁瑣、華麗,色彩絢麗多彩,大量運用中國卷草紋樣。代表特點是繁瑣的曲線造型以及接近中式的紋樣。 歐式新古典風格在造型的主要特點 曲線趣味、非對稱法則、色彩柔和艷麗、崇尚自然等. 歐式風格強調以華麗的裝飾、濃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達到雍容華貴的裝飾效果。 門窗上半部多做成圓弧形,并用帶有花紋的石膏線勾邊。 入廳口處多豎起兩根豪華的羅馬柱,室內則有真正的壁爐或假的壁爐造型。 深色的橡木或楓木家具,色彩鮮艷的布藝沙發,都是主角。 浪漫的羅馬簾,精美的油畫,制作精良的雕塑工藝品,都是點染歐式風格不可缺少的元素。 新古典風
4、格在雕刻上的表現 以淺浮雕(bas relief)圖式表現,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風格的深度雕刻。 代表藝術家:巴利(Barry)、卡諾瓦(Conova)、富拉克斯曼(Flaxman)、漢彌頓(Hamilton)、蒙斯、畢拉內及(Piranesi)、托爾瓦森(Thorwaldsen)、維恩(Vien)、魏斯特(West)。 在建筑上的表現 最著名的就是杰佛遜設計的維吉尼亞大學校園。 Neoclassical style 新古典主義的室內設計 新古典主義的精華-高雅的底蘊、開放的姿態、尊貴的精細 新古典主義的特點-Lady感的線條、金銀暗調的色彩、低調奢華的細節。 新古典主義的好處可濃可淡,色澤上多用
5、金色和暗紅就濃,稍加白色柔和則明亮而淡;加以洛可可的配飾或巴洛克的優化,便尊貴雍容;配上現代化的皮制品,或間接的床頭燈,便優雅非凡。這種多元化和可伸縮性,便是新古典主義后工業時代個性化的獨到之處。 新古典主義繪畫興起及風格特點 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并且知曉所模仿的內容為何。新古典主義美術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緊密相關,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革命的古典主義。 在構圖上強調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視素描和輪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對色彩不夠重視。 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從維安、達維德到安格爾,取得了最優秀的成就,并達到高峰。 維安的學生達維德在繪畫乞食者貝里塞赫荷拉斯兄弟之誓布津蒂斯
6、法國的新古典主義繪畫對歐洲的產生了影響,其中風景畫家威爾遜、桑德比和動物畫家斯塔布斯。富塞利是瑞士畫家。還有巴里、韋斯特。德國畫家???、科赫和杰內利。 新古典在居室設計方面的特點 1、“形散神聚”。在注重裝飾效果的同時,用現代的手法和材質還原古典氣質。 2、講求風格。在造型設計上不是仿古、復古,而是追求神似。 3、用簡化的手法、現代的材料和加工技術去追求傳統式樣的大致輪廓特點。 4、注重裝飾效果,用室內陳設品來增強歷史文脈特色。 5、白色、金色、黃色、暗紅色是常見的主色調,少量白色糅合,使 色彩看起來明亮。 新古典在音樂上的表現 新古典主義,早期的典型創作是布索尼的喜劇序曲和鋼琴小奏鳴曲,最典
7、型的則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劇音樂繆斯的主宰阿波羅、仙女之吻、詩篇交響曲和鋼琴協奏曲等。 這些作品有的選自古代神話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紀的宗教題材,在音樂上則力求模擬古代音樂風格并以現代的技法與之相結合,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擬古的音樂風格。 法國六人團的A.奧涅格早期所寫的弦樂四重奏和第一小提琴奏鳴曲以及后期的室內協奏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阿卡依組曲等作品,在音樂的觀念和結構上都有明顯的新古典派特色。六人團的另一作曲家D.米約,早期作品雖有后期浪漫派的影響,但其中的鋼琴奏鳴曲(1916)、交響組曲普羅德、鋼琴曲集巴西的索達多(19191920)、六首微型的小交響曲以及中后期的春天協奏曲、鋼琴協奏曲、
8、小提琴、單簧管、鋼琴組曲(1936)、法國組曲、第1416弦樂四重奏,還有許多交響曲和鋼琴協奏曲,都有明顯的新古典主義的特征。F.普朗克中期的許多作品,例如法國組曲(1936)、兩架鋼琴協奏曲、g小調樂隊協奏曲(1939)、鋼琴與管樂六重奏、鋼琴、雙簧管與大管的三重奏都可以納入這一范疇。 德國的P.欣德米特雖被稱為新客觀主義的代表,在和聲理論上建立了新的體系。匈牙利的B.巴托克與Z.科達伊的為弦樂器、打擊樂器和鋼片琴所寫的音樂(1936)、兩架鋼琴與打擊樂器的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第三鋼琴協奏曲、管弦樂協奏曲均系新古典主義的典型之作??七_伊在管弦樂組曲哈里亞諾什、加蘭塔舞曲、管弦樂協奏曲、第一、第二弦樂四重奏、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為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