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是榆林城六樓中建筑年代最晚的一個(3頁).docx
-
資源ID:469139
資源大小:22.42KB
全文頁數:3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積分:
1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鐘樓是榆林城六樓中建筑年代最晚的一個(3頁).docx
1、xx是xx城xxxx建筑年代最晚的一個,從民國十年(1921年)動工算起到現(2007年)僅86年的時間。但是鐘樓上留下的門聯,洞額、門額、窗額題字卻是六樓中最多的一個。這眾多的文字中有的頗令人費解,有的在民間說道各異。鐘樓上共有門聯2副,每副都是9字聯18字,2副共36字。有洞額、門額題字6塊(其中洞額4塊,門額2塊),每塊都是4字,6塊共24字。有窗額題字8塊,每塊都是2字,8塊共16字。字體和書寫都依舊時格式鋪排。一樓東西南北四個過洞(其中西南北三洞皆通街,東洞外無街)上有四塊橫額,分別是:東:“駝峰險峻”。有些書刊上介紹為“駝峰擁翠”,與今存實際不符。西;“芹水流芬”。有些書刊上介紹為
2、“芹水流芳”,與今存實際也不符。xx:“南控烏延”。烏延肯定的說是指榆林城以南的地域,有人說延是延安一帶,那么烏又是哪里呢?烏延兩字究竟應該是分開了去解釋還是應該作為一個詞去解釋?查新唐書地理志一、夏州朔方郡:“長慶四年,節度使李祐筑烏延、宥州、臨塞、陰河、陶子等五城于蘆子關北,以護塞外”。1999年版辭海中說:“蘆子關,古關名,又名蘆關。故址在今陜西安塞西北,因兩崖峙立如門,形若葫蘆得名。唐杜甫塞蘆子詩延州秦北戶,關防猶可倚,焉得一萬人,疾驅塞蘆子”。辭海中又說:“烏延城,古城名,又名烏水城、烏城。故址在今陜西橫山縣南。唐長慶四年(公元824年)節度使李祐筑五城以護塞,此為其中之一;北宋元豐
3、中沈括請復烏延以御西夏未果。”可見烏延是當時地處夏州和延州之間的重要古城之一,后人因此以烏延泛指榆林城以南一帶地域,烏延一詞應該說就是源出于此。xx:“北臨雁塞”。雁塞指哪里?有人說指古時雁門郡,雁門關,即今內蒙古以南,山西省以北一帶,這個解釋可以說是準確的。二樓三樓正南面:在三樓門的兩邊有對聯一副,上聯“浩氣長存河山真壯麗”,下聯“熱心永在鐘鼓多佳音”,門額橫批“萬流仰鏡”。三樓門兩邊窗額題字上聯旁為“臨風”,下聯旁為“快雪”二樓門兩邊窗額題字上聯旁為“平邊”,下聯旁為“挹清”。快雪、挹清兩詞較為生僻,快雪是否源出晉王羲之快雪貼中“快雪時晴,佳想安善”一語,可進一步探討。北史于謹傳“名位雖重
4、,愈存謙挹”。挹清是否就是謙恭清明或謙恭清廉的意思,可進一步考證。據有關資料記載,鐘樓修建時,意欲為井岳秀生祠,后懾于輿論而止改名長春樓,鐘樓是因抗戰時期樓頂懸鐘報時又改過來的名稱。所以不是今天誰要制造新的文字獄,而是樓上文字本來就有替井公歌功頌德之嫌。“萬流仰鏡”,鏡與井諧音,仰鏡的潛意是否就是仰井,至今民間多有這種說法。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浩氣是誰之浩氣,熱心是誰之熱心,自然也就非井岳秀莫屬。二樓三樓正北面:在三樓門的兩邊有對聯一副,上聯“千里峰煙都從眼前過”,下聯“萬家燈火盡在望中來”,門額橫批“蜚英騰茂”。三樓門兩邊窗額題字上聯旁為“得月”,下聯旁為“凌云”;二樓門兩邊窗額題字上聯旁為
5、“擁翠”,下聯旁為“頤芳”。“蜚英騰茂”在辭源中的解釋是:史記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封禪文“蜚英聲,騰茂實”。xx:“xx曰:飛揚英華之聲,騰馳茂盛之實出”。后因以蜚英騰茂作稱人聲名事業日盛的頌語。這樣的頌語加給井岳秀是言過其實了。與鐘樓正南面以頌德為主線相比,正北面顯然是以歌功為主線,從中我們還不難看出當時的人們,尤其是陜北上層社會界對井的期望值還挺高,可嘆的是這位井大人辜負了人們對他的期望。陜西榆林萬佛樓榆林萬佛樓,位于城南大街中心新明樓與南城門之間。創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年月,由于廟會失火,頂樓被焚毀,后本寺僧人周寬(俗名陶官府)四處化緣,集資重建。佛樓共層,底層為巨磚砌筑,四孔拱洞式結構,呈長方形。在四通式樓基上,建有二層木結構樓閣,分南北兩院。北院緊依南主樓而建,中為三楹斗拱彩繪、飛檐翹角的觀音殿,東西各設有三楹配殿。南院主樓閣為二層,高米余。樓東側設有木樓梯直通頂層。二層主樓全為木結構,上下兩層均斗拱飛檐,四角翹舉。頂層明廊回繞,歇山樓頂覆青筒瓦屋脊,主樓東西各是三楹配殿。整個萬佛樓內原曾供上千個大小不等的佛像,惜現已不存。年萬佛樓補修后,辟為榆林縣文物陳列館。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