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唐代建筑的主要特點:規模宏偉的城市規劃;建筑群體的布局有了空間感;木建筑解決了大面積.打體積的技術問題,并已定型化;磚石建筑有了進一步發展,佛塔采用磚石建筑者增多;建筑藝術日臻成熟。2宋朝是中國古建筑發生較大轉變的時期:城市結構和布局起了根本變化;木構架建筑建立了古典的模數制;建筑外觀和色彩有很大發展;磚石建筑的水平達到新高度。3明清時期的建筑:城市建設除首都南京.北京外,還出現了若干新興的手工業.商業和對外貿易的城市及城鎮;建筑群的布局更為成熟,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環境來形成陵墓肅穆氣氛的杰出實例;明代宮宛.陵寢的規模都很宏大,而清代的離宮園林,無論在數量上或者質量上搜超
2、過明代;由于經濟的發展,地方建筑業隨之發展。城鎮和鄉村中,增加了很多書院.會館.旅店等公共性的建筑;明清時期已開始使用“千斤頂”,多刃的“刨子”等簡單器械,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轉普遍推廣于民居建筑,磚雕藝術已很嫻熟。4最高的屋脊上有9中裝飾,最前的是龍。然后刷鳳.獅.海馬.天馬.狎魚(鱉).狻猊(披頭)5臺基-通風.防潮.穩定立柱.防震等功能。臺基象征著崇高道德的第一步。臺基昭示著身份和權力。6我國古代建筑的色彩特征:宮殿用金.黃.赤色;官邸用綠.青.藍色;民舍只可以用黑.灰.白7旋子彩畫-用于寺廟.祠堂.陵墓等建筑,以旋花組合圖案表現;和璽彩畫-用于宮殿建筑中裝飾中最高級的彩畫;蘇式彩畫-主要
3、用于原來見者住宅,又稱“園林彩畫”8六宮(即后宮,皇后掌權的地方)六寢(皇帝本人日常起居的地方)9壇-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動的臺形建筑;廟-主要用于供祀祖宗.圣賢.山川的屋宇建筑。10早期的佛寺在佛塔與佛殿之間布局的變化,原因:佛教自身發展的需要;受中國傳統建筑形式的影響;舍宅為寺,舍宮為寺行為的增多,加快了佛殿作為佛寺中心的進程;信徒們隊佛祖形象的崇拜較之塔更為親切。因為佛寺殿堂是供奉佛像的地方,故殿堂逐步取代了塔的地位。11龍門石窟的建筑文化特點:歷史悠久;形制宏大;窟型變化(各有特色)12我國道教建筑的種類及特點:十方叢林(全真道教一般屬于十方叢林);子孫廟(正一道的道觀一般都屬于
4、這一種);子孫叢林*崇尚自然。隱居修煉;依山就勢,渾然一體;道教教義,寓于建筑;神仙供奉,嚴格等級。13古代四大清真寺:廣州懷圣寺;泉州清凈寺;杭州真教寺;揚州清真寺。新疆地區的清真寺種類:禮拜寺;教經寺;教長陵墓14.古塔的主要類型和作用:樓格式塔(在我國古塔中最歷史悠久,體形最為高大,保存數量也最多);亭閣式塔;密檐式塔;花塔覆體式塔(喇嘛塔);金剛寶座式塔;寶xia印經塔;過街塔和門塔。*最原始.最基本.最主要功能:埋藏.保存.供奉舍利;軍事功能:觀察敵情;游覽功能:等高賞景;交通功能:引航引渡:景觀功能:美化風景15古樓閣:城門樓和其它軍事防御性閣樓;保濕性樓閣;觀景性樓閣;其它樓閣:
5、藏書樓(我國現存修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藏書樓是寧波天一樓);供神祭祀樓閣;戲樓16長城-城墻;敵臺;烽火臺;關隘;城堡;甕城-即城門外的小城,或方或圓,方的又稱方城城壕-稱護城河,無水的稱城隍17古橋的用途:交通運輸;避風遮雨;點綴河山;觀景賞景;集市貿易18趙州橋的價值:歷史悠久,堅固耐用;造型獨特,世界首創;取法科學,結構合理;仙跡斑斑,護橋標志19古典園林的基本特點:本與自然,高于自然;建筑與自然美的融糅;詩畫的情趣(詩意和畫意);意境的含蘊20園林鑒賞:皇家園林:氣魄宏大,巧奪天工;分區明確,園中有園;主體突出,內內涵豐富私家園林:小中見大;文意和書卷氣;清雅質樸;課游客居;個性鮮
6、明寺觀園林:宗教生活和宗教哲學的產物;舍宅為寺,為寺觀園林提供了物質基礎;佛事和覽勝結合,利于吸引香客;宗教作為統治階級的工具,使寺觀園林備受重視21.寺觀園林的特點和布局:產權和使用權不同;存在和發展的歷史延續性不同;選址理念不同,“天下名山僧占多”成為規律;更注重建筑與自然的關系,追求天人合一*宗教活動部分;生活供應部分;前導部分;園林游覽部分22舊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雙峰插云;三潭照月;曲院風荷;平湖秋月;南屏晚鐘;雷峰夕照;斷橋殘雪)*新十景(阮敦環碧;云棲竹徑;虎跑夢泉;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黃龍吐翠;滿隴掛桂;龍井問茶;玉皇飛云;寶石流霞)22西湖賞析:沖園林的角度,水景空間點線結合,層次豐富刷西湖特色之一;主要運用山水.花木等要素形成衣領特色,刷西湖另一個值得贊譽之處。23橋的種類:索橋;浮橋;梁橋;拱橋特點:考慮地形和氣候條件;考慮排水和交通的需要:堅固平穩。經久耐用;不斷革新建橋技術陀山;安徽的九華山24佛教刷四大名山:山西的五臺山;色彩的峨眉山;浙江的普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