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磚混砌體結構建筑物抗震性能分析摘要:本文論述了磚混結構建筑物抗震設計原則,從保證結構剛度均勻、圈梁和構造柱設置、增強墻體面積和砂漿強度、合理設置縱橫墻、墻體內設置水平鋼筋以及加強施工質量等角度論述了改善磚混結構抗震性能措施。關鍵詞:磚混結構抗震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brick structure building aseismic, from ensuring uniform structure stiffness, ring beam, constructional column set, str
2、engthen the wall body area and mortar strength, reasonable setting wall, the wall and installed in horizontal reinforcing steel bar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discussed the brick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 measures to improve.Keywords: brick structure seismic中圖分類號:TU973+.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磚混砌體結構建筑物因其構
3、造簡單、施工方便、造價低廉等優點而被我國廣大地區廣泛利用,但國內以前的磚混結構由于未能給予足夠的抗震設計及施工,因而其在歷次地震中都發生了較為嚴重的破壞,給人們的生民及財產均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因此對多層磚混砌體結構進行抗震性能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1、震害分析砌體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產生破壞的原因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兩種。地震力是導致砌體結構破壞的外因,地震過程中的縱波產生垂直力,橫波產生水平力和扭轉力,當水平力方向與墻體方向一致時墻體則會因為剪切作用而產生交叉裂縫。當水平力方向與墻體走向垂直時,墻體則由于彎曲產生平面破壞,人們為了克服該種情況而設置了圈梁和構造柱。在地震等級較低時產生的垂直力一
4、般小于重力,但若建筑物層數較多則垂直力會在上部產生拉應力,因此為了減小該效應人們對磚混結構的建筑高度加以限制。扭轉力則會使建筑物質心繞剛度中心旋轉,若偏心較大則墻角處會產生嚴重破壞。砌體結構破壞的內因是結構本身特點,由于磚混結構具有建筑材料脆性和結構整體連接差的特點,因此在建筑結構薄弱處、受力復雜處以及突出部位或連接不牢固部位均易產生破壞。2、抗震設計原則建筑物平立面布置應規則、均勻、對稱。多層磚混結構為避免在地震過程中質量、剛度發生突變,避免樓層錯位現象發生,應力求建筑結構規則、對稱。建筑物縱橫墻共同承重。多層磚混房屋應優先采用縱墻與橫墻共同承重的結構體系,并且應縱橫墻均勻對稱布置,位于同一
5、軸線的窗間墻應寬度均勻,樓梯間不宜設置在房屋盡端或轉角處,煙風道不能消弱墻體,一旦消弱墻體則應采取加強措施,不宜設置無豎向配筋的附墻煙囪等。建筑物高寬限制。歷次地震災害表明災害程度與建筑總高度和層數有密切關系,房屋破壞率與層數基本成正比,因此應對磚混結構建筑層數和總高度加以控制。由于房屋高寬比越大則地震的傾覆作用越明顯,因此對房屋的總高度和總寬度比值進行控制。該種房屋在地震中產生的橫向地震力主要由橫墻承擔,若橫墻間距過大數量過少則會導致樓蓋平面內變形過大,造成橫墻整體抗震能力下降,因此對橫墻間距也應加以控制。3改善抗震性能措施3、1結構剛度均勻根據抗震概念設計的基本原理,磚混結構應在平面上規則
6、、對稱且剛度均勻,墻體布置應連續貫通,但在實際工程設計中往往出現建筑剛度中心與質量中心不重合,因此地震發生時則會引起偏轉,最終會導致遠離剛度中心的剛度較小的構件產生較大變形,從而造成局部破壞。針對這一現象應采取在遠離剛度中心部位增設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及圈梁來加強對墻體的約束,對薄弱部位的加強;將剛度較大部位的部分墻體改為輕質隔墻或加大剛度較小部位的斷面尺寸的方式來調整結構剛度等措施加以解決。32圈梁和構造柱的設置圈梁可以加強內外墻的連接,增強建筑的整體性,有效約束預制板的散落從而大大降低磚墻出平面倒塌的可能性;提高樓蓋的水平剛度,減輕了墻體平面外破壞的危險。圈梁施工過程中易發生施工人員按照上部縱
7、筋受壓、下部縱筋受拉來計算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造成鋼筋綁扎長度不夠;現澆圈梁在樓梯間門窗洞口截斷處有未增設圈梁或將圈梁增設在洞口下部,或附加圈梁與圈梁的搭接長度少于規定長度。構造柱由于可以提高結構的變形能力和延性,使結構在地震作用下不會發生突然倒塌;由于構造柱的設置使整個結構形成了有圈梁和構造柱組成的帶邊框的體系,由于構造柱的設置可允許外墻分別砌筑之后通過構造柱實現墻體相互連接,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結構整體性等可知構造柱能夠顯著提高墻體和房屋的延性、增強砌體結構的變形能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震能力。此外,構造柱和圈梁一起可通過對墻體橫向和豎向加筋來阻止裂縫的擴展和延伸,對開裂后砌體的錯位加以限制,
8、從而約束墻體不會散落,墻體的豎向承載力不會大幅度降低從而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33增加墻體面積與砂漿強度磚混結構建筑震害隨樓層增加而加劇,其抗震能力與墻面面積和砂漿強度成正比,因此增加墻體面積和提高砂漿強度也是減輕震害的有效措施,一般要求對于抗震等級為67級的建筑其墻體面積率不應低于10 ,6層以上房屋墻體面積率不應低于12 ,施工砂漿強度不應低于M5;同時因為樓蓋重量一般占到建筑總重的12,因此高度相同的情況下多一層樓蓋則意味著增加半層樓的地震作用;磚混結構高度和層數不同時其薄弱樓層也不同,一般4層以下建筑薄弱層一般為底層,5層以上建筑由于底層墻體抗力大于2層墻體抗力而導致薄弱層上移,因此
9、在設計過程中對于4層及以下建筑應增加底層墻體面積和砂漿強度,對于5層以上建筑則應對底部l一3層墻面積率和砂漿強度增強。34墻體間連接墻體與樓蓋板連接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建筑的抗震效果,目前國內施工的多層磚混結構其樓屋蓋也多采用全現澆板,可大大提高房屋的整體性,同時也增加了房屋的剛度以及樓蓋板與墻體的連接,從而可對縱墻出現水平面外的彎曲破壞有效控制。35合理設置橫墻和縱墻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構件是縱橫墻體,地震災害也主要是由于承重縱橫墻在地震力作用下產生裂縫最終導致傾斜、錯動甚至倒塌,因此要加強建筑抗震性能需對縱橫墻合理布置,多層磚混結構的縱橫墻布置應均勻對稱,其沿平面應對齊,豎向上應上下連續,同
10、時應保證同一軸線上的窗間墻厚度均勻,同時應盡量采用縱墻貫通的平面布置原則,由于地震產生的橫向地震力主要由橫墻承擔因此應控制橫墻間距來對橫向地震力進行有效控制。36墻體內設置水平鋼筋由于多層磚混結構建筑一般是底層往往不能滿足抗震要求,因此可在該層承重墻體內配置水平鋼筋來提高其抗震力,實現地震力由砌體及水平鋼筋共同承擔,從而增強墻體的抗震性,減輕其脆性,增加延性等。37加強施工質量設計的優劣應通過施工來實現,只有高質量的施工才能保證建筑達到設計抗震標準,施工過程中對于砂漿強度、砌體質量、縱橫墻的連接、樓屋蓋的整體性等均要靠高質量施工來實現其設計標準。4結語多層磚混結構抗震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廣大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因為該種結構形式的構成建筑材料的不確定性及施工質量等多方面原因往往導致其抗震性能不能達到設計要求,因此應從設計到施工進行全方位控制才能有效保證其抗震性,確保建筑的功能性及使用壽命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參考文獻:1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多層磚混房屋結構的抗震設計甘肅科技,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