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上半年惠濟區建筑業運行情況簡析2016年上半年,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在全區經濟運行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惠濟區建筑業整體運行狀況平穩,呈現產值穩步增長、施工面積擴大、行業結構優化的發展態勢。但建筑業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企業固定資產、在外省完成產值、房屋建筑竣工面積、簽到的合同額出現較大幅度回落等問題需要引起關注。一、全市建筑業運行現狀(一)建筑業總產值穩步增長。2016年上半年,全區資質等級內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共有57家,較上年增加6家,其中有施工活動的企業188家,較上年增加7家。全市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34.1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裝飾裝修產值3.4億元,同比增
2、長20.5%。從產值構成上看,建筑工程產值完成123.2億元,同比增長5.5%,占全市建筑業總產值的比重為91.9%;從承包工程完成情況看,全市建筑業企業自行完成施工產值133.7億元,較上年增長5.03%,占全市建筑業總產值的比重為99.7%。(二)新簽合同額和新開工面積負增長勢頭得到遏制。2016年上半年,全市建筑業企業簽定的合同額為203.39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本年新簽合同額為127.64億元,同比增長1.7%。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051.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8%,其中新開工房屋面積537.0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5%。在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行的大環境下
3、,新簽合同額和房屋建筑施工面積均小幅增長,遏制了2013年雙下降趨勢,特別是新開工房屋面積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負增長的情況下,建筑業施工合同額實現增長實屬不易。(三)非國有經濟建筑業占絕對地位。2016年上半年,全市國有及國有控股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產值2.91億元,同比下降35.33%,占建筑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3.53%下降至2016年上半年的2.17%。非國有經濟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產值131.2億元,同比增長6.5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48個百分點,占建筑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96.47%上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97.84%,提高了1.37個百分點。非國有經
4、濟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和比重的提升,說明建筑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四)一級資質企業龍頭帶動作用明顯。2016年上半年,全市5家一級資質的建筑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63.47億元,同比增長5.2%,高出全市平均增幅0.1個百分點,占全市總產值的比重為47.33%。從一級資質企業產值的增速和比重看,作為我市建筑業的龍頭企業,一級資質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增強,帶動作用進一步明顯。(五)建筑業企業實力進一步提升。隨著企業經營效益的提升,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實力進一步提升。2016年上半年,全市總專包企業擁有資產合計達165.2億元,同比增長7.5%。全市建筑業企業營業收入達125.0億元,同
5、比增長2.9%;營業稅金及附加4.3億元,同比增長3.3%。二、全市建筑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全市建筑業總體規模偏小、結構不合理,制約了企業發展。近年來,隨著全市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我市建筑業取得了較快發展,但建筑業企業總體規模偏小結構不合理問題仍然突出,建筑業產值占全省比重逐年萎縮。目前全市198家總專包資質建筑企業中,還沒有特級資質企業,一級資質5家,二級資質47家,三級資質146家,分別占資質企業數的2.5、23.7和73.7。由于缺少高資質建筑企業和綜合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我市建筑業企業競爭力明顯偏低,一些質量要求高的大型工程往往被外來大型建筑企業所競得,從而制約本地建筑業的發展壯
6、大。從近年來我市建筑業產值占全省比重的情況(表一)可以看出,全市建筑業產值占全省比重由2004年的3.29%下降到2016年上半年的1.69%,降幅達94.7%,接近一倍。從我市建筑業企業在外省完成的產值看,2016年上半年在外省完成的產值僅9.5億元,同比下降18.3%。表一:2004-2016年上半年平頂山市建筑業產值占全省比重表(單位:億元)年份平頂山市全省比重%200425.9787.83.29 200531.21066.12.93 200645.981530.93.00 200764.52151.73.00 200883.92824.42.97 200974.63596.52.07
7、201088.74400.62.02 2011102.95279.41.95 2012121.66009.12.02 2013130.47082.371.84 2014134.17911.91.69(二)建筑業發展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企業發展出現滑坡。2016年上半年,隨著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造成固定資產投資拉動進一步減弱,直接影響到建筑業的發展,我市建筑業企業發展出現滑坡。截至2016年上半年年底,全市建筑業企業竣工產值84.6億元,同比下降2.2%;企業固定資產合計21億元,同比下降15.4%;計算勞動生產率的平均人數為5.6萬人,同比下降5.3%
8、。(三)運營成本增速過快,營業利潤呈負增長。2016年上半年,全市建筑業企業營業成本106.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85.36,仍在高位區間,加之管理費用4.9億元,同比增長8.1%,財務費用1.7億元,同比增長13.2%,固定資產累計折舊11億元,其中本年折舊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1%、14.3%,這些運營成本的過快增長,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盈利空間,影響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增。2016年上半年,全市建筑業企業營業利潤6.1億元,同比下降5.4%,利潤總額6.2億元,同比下降8.3%。(四)地區發展不均衡,差異較大。2016年上半年,在9個縣(市、區)中,魯山縣、湛河區、舞鋼市、葉縣等四地建筑業
9、總產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魯山縣增速達到32.4%,在全市排在首位,但總量僅為6.9億元,在全市所占比重較小;湛河區增速為11.0%,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0.4億元,占全市的比重達到22.67%,其增速相對較高、總量較大,對全市建筑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比較明顯;舞鋼市、葉縣增速分別達到7.7%、7.6%,總產值分別為6.3億元、4.1億元。寶豐縣、新華區、衛東區、郟縣等四地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其中衛東區增速僅為0.8%,而其總產值為60億元,占全市建筑業總產值的44.7%,此外郟縣、新華區增速分別為3.7%、4.2%,而甚至寶豐縣出現負增長,下降14.0%。三、加強推進建筑業發展的對策建議(一)
10、積極適應新常態,支持幫助建筑業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固定資產投資將進一步萎縮,特別是當前我市經濟發展進入爬坡過坎的瓶頸期,本地建筑業市場將會出現僧多粥少的狀況。對此,要按照“扶大育專”的原則,以一些實力雄厚、管理規范、資質等級高的大型企業為依托,強化政府引導和幫扶,加快建筑業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步伐,推進企業規模擴張、聯合重組、優勢互補,培育和發展一批有帶動作用的品牌龍頭建筑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我市建筑業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在鞏固優勢市場的同時,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不斷開拓省內和省外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二)加強政策扶持,加快推動我市建筑業發展。一是加快開發和
11、推廣應用能夠促進建筑業結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配套技術,大力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合作創新和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創新,抓好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提高建筑業施工機械化生產水平,促進建筑業產業升級,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工程質量、縮短工期、降低成本。二是完善建筑業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和職業技能崗位培訓制度,加強從業人員的再教育,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從業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工程建設一線操作層的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為建筑業企業實現長遠發展提供人才保證。三是加大幫扶力度,一方面與銀行建立協調工作機制,強化金融支持,積極落實中小企業扶持政策,拓寬建筑業企業融資渠道,另一方面加強與省內外有關部門加強溝通
12、,簽訂合作協議,為我市企業開拓外部市場創造條件。四是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出臺稅收減免或返還等刺激政策,支持本地骨干企業承擔市內公路、廠房、水利設施、場館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高本地企業對外競爭力。(三)推進建筑市場監管體系建設,規范市場秩序。要建立健全工程參建各方主體工程質量、安全生產責任體系,細化建設、施工、監理三方主體責任,改進對建筑安全生產、質量的監管方式,完善監管體系,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管到位有效。要進一步規范建設工程承、發包交易秩序,積極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加強對建筑市場主體行為的監督和檢查,建立建筑市場主體不良行為記錄公布制度,完善企業動態考核和日常管理,嚴格市場準入清出,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制約機制,營造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督促建筑企業加強自身質量意識,堅持走“質量興業”之路,實施品牌戰略,積極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進行“綠色建筑”,建立完善的保質創優管理體系,不斷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建筑產品,以質量、信譽拓展市場,以優異工程質量、先進管理水平及良好服務意識,打造企業品牌。